走进东老爷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43:30
走进东老爷山   2010-03-24
走进东老爷山
篇头字幕:(叠加画面)
奇特的山势地貌 秀丽的自然景观
深厚的文化底蕴 伟大的长征足迹
绝佳的旅游胜地 广阔的开发前景
这里,天造地设,山势奇特。登高远眺,群峰比美,夺目竞秀。望东北,山岳重叠,荒原莽莽,一望无际;看西南,万壑深谷,千条沟涧,尽收眼底。近观其景,双龙回首,擎举仙观。东峰魁星峁、西峰玉皇峁恰似两条巨龙,尾部由西蜿蜒而上,极为对称的向中峰祖师峁相向而峙,祖师峁如一颗硕大的珠子拱手般巍然耸起,故有“二龙戏珠”之美誉。这里,有轩辕黄帝升天、周太子降生、林道士成仙、狐大仙选址、金公鸡叫鸣等神奇动人的故事传说,有松柏成荫、青翠满目、秀丽怡人的生态环境,有红军长征留下的光辉足迹。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东老爷山。东老爷山古称兴隆山,坐落在甘肃省环县东北部陕、甘、宁三省交界之处,海拔1774米,自古就有“鸡鸣听三省”的美誉,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东老爷山《无量祖师庙记》载:滚动字幕:(叠加画面)“兴隆山者,盖延庆重镇也,其岗岭毓秀,亘数余里。上结三峰,势若捧笏;众山缭绕,累累如贯珠。两旁幽谷窈然,而深谷中有泉翁然而出,泉水南北分流,如往而复陡,其巅蔚然深秀,峰回路转,往来行旅不绝。朔方地脉之灵,莫胜与此山之中峰。”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东老爷山之所以远近闻名,就在于它是一座充满美丽传说、文化内涵丰富的道教“仙山”。
(道人讲解)传说,在山南2公里处有座“云盘山”,是黄帝羽化升天的地方,为祭奠黄帝,一云游道士决定在这里修庙建殿,庙址选好插上五色道旗为标记,不料夜间仙狐将道旗叼至今中峰祖师峁上,于是便易地而建,原来的选址得名为“野狐峁”。
(杜清湘讲解)东老爷山起初叫“生龙山”。相传,东周24代皇帝慎靓王为避暑曾在庆阳城建一行宫,因庆阳城一面临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风水很好,因而慎靓王多数时间在这里处理朝中事务,庆阳城自然成了周朝第二国都。一日,后宫发生内乱,慎靓王听信谗言,将身怀六甲的皇后打入冷宫,皇后为保住龙种,在亲信的呵护下逃到今东老爷山的破窑洞里避难,数月后生下龙子。时隔不久,内乱平息,皇后应召回宫,返回时沿沟道前行,一侍女不慎被青苔滑倒,泥水溅到了皇子的脸上,正着急时,忽见不远处有一水泉,清澈见底,皇后即命侍女为皇子洗浴。今东老爷山4公里处南坡洼的“洗龙池”和“晾龙台”就是当年皇子洗浴过的水泉和晾台。皇子回宫后即立为太子,后做了皇帝,就是周赧王。因该山是皇帝出生地,由此得名“生龙山”。至此以后,几朝几代,生龙山四周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一片兴隆太平景象,时过境迁,生龙子的事情渐渐被人们淡忘,“生龙山”也被讹传为“兴隆山”。
(韩伯金讲解)还传说很久以前,这里人烟稀少,当地百姓最怕强盗土匪的骚扰抢劫。有一天,陕北一股土匪果然窜到这里,抢劫了大量的粮食和财物,正欲运走时,忽然天空一片黑暗,飞沙走石,隐约见一红脸大汉,手持偃月大刀临空而降,拦住了土匪的去路,土匪们都傻了眼,丢下粮食财物拔腿就逃,有的慌不择路,掉下悬崖,原来这位红脸大汉就是关老爷显灵。为纪念关老爷,民间就把该山称为东老爷山。在甘肃境内有两座有名的姊妹老爷山,东老爷山即该山,西老爷山即崆峒山。人们还习惯把东老爷山叫“宝山”,据说很久以前,有一只金公鸡每天到山顶叫鸣,嘹亮的破晓声,陕、甘、宁周边地区都能听得到。有人还发现有条金马驹在山下小溪喝水的经过。后一喇嘛路过这里,追逮金公鸡、金马驹,二宝钻山中躲之,再未出现……如此神奇之传说可谓举不胜举。
东老爷山最为壮观的是一组组庙宇群,是庆阳市乃至陕甘宁周边地区保留最完整的道教文化遗产。山上现保留元、明、清三朝古建庙宇楼阁15座,近年来民间捐资恢复9座,2007年新修5座。主峰祖师峁建筑呈三坎阶梯型,第一坎为岳灵官楼,左侧为碑楼和地藏菩萨庙;穿过岳灵官楼,登上24(代表地)个石台阶到第二坎,中有王灵官楼,左有关圣帝君庙,再穿过温灵官楼,登上81(代表道家始祖老子《道德经》81篇)个青砖台阶,右侧分别为红军长征纪念馆、显神庙、大圣庙,继续前行登上9(代表九九归一)个砖台阶,进入观龙广场,坐北向南、从左向右分别为药王庙、三官庙、虫王庙、观龙阁;原路返回欲攀登,左为马灵官庙、右为赵灵官庙;上33(象征天)个石台阶到第三坎,穿兴隆宝山门楼,祖师大殿屹立正中,左为大佛殿、韦陀庙、百子阁,右为观音菩萨殿,门中左右为钟鼓二楼。东峰魁星峁坐东向西前为城隍庙,后分别为牛王马王庙、二郎庙;西峰玉皇峁至下而上为山神土地庙、大禹龙王庙、玉皇大帝庙、地母庙。这些庙宇楼阁均为砖石砌成,叠涩出檐,檐角饰蹲猴捧桃(意为稳坐封侯);房脊造型逼真,有子牙楼、龙凤脊、龙虎脊、狮子脊、天马脊、莲花脊、牡丹脊、悟空脊等。庙中泥塑百余尊,栩栩如生,最引人入胜的是祖师大殿的八大金刚、大佛殿的十八罗汉、送子娘娘庙的百名孩童,个个神态各异、活灵活显;壁画几百幅,绘制精美,比较详尽的描述了诸神修道成仙的故事,如无量祖师(真武)“离宫出行”、“遇仙修道”、“降魔除害”,观音菩萨殿的“轮回征蕃”,大佛殿的“唐僧取经”,关圣帝君庙的“出五关斩六将”,城隍庙的“阎王升殿”、“十八层游地狱”等。浮雕画砖,题材丰富,有人文图案的“八仙过海”、“文房四宝”、“耕、读、渔、樵”、“十二生肖”、“柿戟瓶安”;花卉图案的“四君子”、“花开牡丹”;龙图案的“二龙戏珠”、“龙生如意”;禽兽图案的“丹凤朝阳”、“麒麟送子”、“天马奔腾”、“夕牛望月”、“金钱狮子”等。所有这些图案,寓意深刻,惟妙惟肖。据考证,这些砖雕、壁画、脊首,属于重量级文物,尤其是土地庙、温灵官楼、岳灵官楼上的砖雕、城隍庙顶的“姜子牙”楼和部分碑画,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文物价值连城。另外,东老爷山的楹联绝句,耐人寻味:滚动字幕:“举念肝(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存志正直见吾不拜何仿(妨)。”;“玉峰生云祥有云不空,宝阁坐龙首无龙亦正。”;“三尖两刃看怪不怪降怪,十方八路言诚亦诚忠诚。”;“十方弟子虔心心动天地,阖堂仙圣神手遮黎尘。”;“仙峰孕松柏,始元兴明盛今朝。阁云袅环宇,升仙渡佛修神圣。”;“玉峰孕松柏,山雀鸣林翠。双龙同回首,擎举何仙位?借问谁家仙圣过?五龙宫主显灵威!”“仙峰突兀松柏翠,子夜风静云雨消。伸手摘星七八颗,抛下山脚报晨晓。”所有这些,都真切道出了深奥的道教文化内涵。
(片花)
奇特的山势地貌 秀丽的自然景观
深厚的文化底蕴 伟大的长征足迹
绝佳的旅游胜地 广阔的开发前景
东老爷山道观最早建于何时无有确切的记载,现存温灵官楼前后檐下有8幅人物砖雕,其形象是:头戴尖顶卷沿裘皮帽,身穿窄袖长袍,外披大氅,足蹬皮靴,腰系弯刀,手持马鞭,具有典型蒙古人的特点,这是元代一个鲜明的印记,由此始建时间最晚可追溯到元代。明、清和民国时期,曾多次对道观进行过扩建和维修,明万历,清顺治、康熙、乾隆及清道光二十年、二十五年,光绪九年,民国15年、16年都有维修的记载。《无量祖师哦除。庙记》碑文载:国朝顺治年间,仙人林公修炼此山,重为建造,颇壮观瞻。至康熙时即得正果,因建庙在山。
(杜清湘讲解)关于林公建庙的过程,在民间传闻很多:林公系环县秦团庄乡人,清顺治年间在东老爷山站道,他看到山上的庙宇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决定化缘修复。但他花了半年的时间,走了近千户人家,化到的银子并无多少。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山上过庙会时,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了下来,放在一个圆箩里,让人们投钱压他的耳朵,围观的人出于好奇,都来投钱,铜钱堆满了圆箩,他的耳朵从箩底钻了上来,在场的人惊得目瞪口呆,连忙拜到在地。从此一些富户纷纷捐银,不到半月,就筹足了建庙的银子。在修建时,因缺少木料,林道决定到子午岭拉运。一天清晨,林公通知周围的百姓喂饱耕牛,说要拉木料。到了下午,仍不见林道要牛,但见自家的牛卧在槽下,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黄昏,人们到施工现场,却见木料堆积如山,原来林公拉木料带走了牛魂。还传说林公每次化缘返回时,总会拾一小捆木柴,时间久了,木柴堆成了垛。一天,他趁人不备,坐上柴垛,将其点燃。人们发现时,林公已火化。只见一道清烟冲天向南而去,顿时,百里以内,香气扑鼻。林公火化后,人们在灰堆里找到了未燃尽的两根肋骨(据说一叫化子曾拿过林道拾的两根木柴),并将其掩埋。第二天,一货郎在今庆阳三十里铺遇到林公,林公说他带走庙门上的钥匙,托货朗捎回。货朗问林公何时返回,林公道:“松柏遍满山,崾岘对崾岘,家家唱大戏,就是我归期。”货郎到东老爷山时,才知林公已升天。此后,人们为了纪念林公,在祖师大殿的西山脚下给建起了林爷庙。
东老爷山庙宇和道观的修建及庙会与环县道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朝以来每逢过庙会,各方云游道士就聚集到山上谈经论道、祭祀神灵,至今绵延兴盛。这里农历三月初一为道观祭神日,延续三日。据考证,环县道情起源于东老爷山的鱼鼓道情,当时伴奏只有鱼鼓和简板。过庙会期间,虽然有秦腔助兴,但是祭神戏必须是道情皮影戏。当地流传“祖师爷喜欢看道情皮影戏”。长此以来,皮影戏流派纷呈、争奇斗妍,逐步形成以东老爷山为中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班。环县道情皮影在东老爷山这个温床上不断成长壮大,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被西方人称为“来自东方魔术般的艺术”,2006年5月正式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年10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现场会议在环县召开。
东老爷山独特的山体特征、秀丽的生态环境与宏伟的道教宫观和谐映衬、浑然天成。据考证,元、明、清时代这里就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镇,《无量祖师庙记》碑文称:“兴隆山者,盖延庆重镇也。”所谓重镇,即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活动中心,尤其是三月初一到初三过庙会,陕、甘、宁、蒙和四川、山西等省区的善男信女、商贾旅客,不远千里云集与此,求仙问道,叩首礼拜。香火伴着钟声悠扬入胜,诵经随着棒音合辙押韵,肃穆而优美,方兴而未艾,是西北有名的旅游、集贸、商贾中心。20世纪80年代至今,每逢过庙会,有几万人来这里烧香求神、观光旅游,平时来环县的人,都少不了到名山一游。因为山上不仅环境优美,而且神仙很灵,不论是求官、求名、考大学,还是求财、求子、保平安,有求必应。
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土生土长的道教,从古到今,虽然数次遭到急风暴雨般的摧残,却依然枝茂花繁,经久不衰,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主流,中华民族之魂。
(片花)
奇特的山势地貌 秀丽的自然景观
深厚的文化底蕴 伟大的长征足迹
绝佳的旅游胜地 广阔的开发前景
自古名山待圣人。1935年10月1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从镇原三岔入境环县,两路行军,途经演武、合道、车道、毛井、小南沟、虎洞、环城、洪德、耿湾、四合原等十个乡镇,行程百余公里,播撒了红色革命火种。据红军长征时彭德怀警卫员郭志明、随军记者杨定华和当地知情者回忆:10月15日,红军抵达东老爷山宿营,因此地靠近南梁革命根据地,当地百姓和道士对红军打富济贫、解放劳苦大众之义举早有所闻,红军所到之处,皆自发送粮运柴、盛情欢迎,主动让出山上唯一水窖供红军将士饮用,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红军窖”。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李富春、彭雪枫、杨勇、邓发、蔡树藩、张经武等领导住在禅堂内三间土箍窑里,士兵们住满庙堂内外,他们利用短暂休息,宣传革命道理和统一战线政策。据说,毛泽东在祖师大殿抽了上上签,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建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长征红军住过的土箍窑、饮过水的“红军窖”保留完好,他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永志难忘,成为推动环县快速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002年5月,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赴环县检查指导工作,在市县领导的陪同下登上东老爷山,当他看到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名山道观却存在行路难的实际,当即拍板省上拨款300万元修通了柏油公路。
2007年12月12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发融慕名来到东老爷山,被名山道观的奇特风景所感悟,欣然题写“东老爷山”四字墨宝,使东老爷山大放光彩,成为推介环县、宣传环县的一张靓丽名片。
(片花)
奇特的山势地貌 秀丽的自然景观
深厚的文化底蕴 伟大的长征足迹
绝佳的旅游胜地 广阔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环县提出了保护维修古建文物、开发建设森林公园的奋斗目标。20世纪90年代为这里送上了农电;2002年修通了柏油公路;2005年聘请专家对景区进行了详细规划,总体控制面积475亩,近期规划180余亩,总投资1500万元;2006年引水上山。2007年5月1日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至11月底,完成了祖师大殿、大佛殿、观音菩萨殿、兴隆宝山门楼、关帝庙、王灵官楼、温灵官楼、岳灵官楼、钟楼、鼓楼、地藏菩萨庙、碑楼等12座庙宇楼阁的维修保护,建成了三官殿、虫王庙、药王庙、二郎庙、观龙阁、观龙广场、戏楼、车站、红军长征纪念馆以及山门、碑廊主体工程和祖师山青砖护坡、登山踏步、青石护栏、院坪硬化、围山城墙以及绿化、亮化、美化、道路等基础设施,总投资385万元。公园的建设能得以顺利实施,凝聚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部门的积极配合、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广大群众的智慧力量。年初,东老爷山建设项目确定后,县上四大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领有关部门两次现场办公,敲定建设事项。分管领导,对工程建设高度负责,从规划设计到预算审定,从工程招标到破土画线,从工程质量到建设进度,都亲自把关。四合原旅游开发办、水务、水保、林业、电力、财政、城建、文物等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面对资金困难的实际,建设单位下发了募捐倡议书,乡镇部门、企业老总、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有的上山布施,有的上门捐款,有的将捐款打入专用帐户,多者几十万,少者几十元,至目前共收到社会募捐130多万元。积聚了财力,使工程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11月30日,东老爷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建成揭碑暨古建筑群维修工程竣工剪彩仪式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隆重举行,县长王谦主持了活动仪式,原庆阳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吴治德、县委书记赵连印、人大主任李元考、政协主席田建堂、人武部部长祝斌为红军长征纪念馆建成暨古建筑群维修工程竣工揭碑剪彩,庆阳市旅游局副局长戴彩燕、环县县委书记赵连印、人大正县级干部张耀洲、陕西绿源房地产有限公司景随阳分别致辞,数千名干部群众参加了这次盛会,标志着环县保护文物古迹、开发旅游资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8年,我们将按照东老爷山总体规划,启动实施二期工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之成为一处集红色游、宗教游、生态游、民俗游为一体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