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重提“志行风格”为哪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9:32
胡锦涛重提“志行风格”为哪般?
 
2009年10月20日13:45  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
据中新网报道,10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时,握着足球名宿容志行的手说:“中国足球还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
短短一句话,却深刻地揭示出中国足球落后的症结。
对现在的不少年轻人来说,“志行风格”这个词似乎是陌生的,但对于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的人来说,却是那么亲切而富有感召力。而八十年代初从事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胡锦涛对“志行风格”更是情之所系。
有必要对现在的青年人、尤其是年轻的运动员、特别是足球运动员就“志行风格”做一次“扫盲”。只有理解了“志行风格”,才能深刻地理解总书记要求的本质。
容志行是七十年代我国杰出的足球运动员,曾经三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无论在场上还是场下,容志行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刻苦训练,技术出众。他从不做粗野动作,不报复对方球员,不与裁判争执,不乱吐唾沫……
在中东一场国际比赛中,身穿11号球衣的容志行带球杀入对方禁区,对方两名后卫从左右两边向容志行飞身撞来,被容志行变向闪开,两名后卫却撞到一块双双受伤倒地,已面对空门待射的容志行见状立即停球,主动上前伸手将二名后卫扶起。观众看见容志行放弃了功成在握的射门机会,在刹那的惊奇之余,场上爆发直起潮水般的掌声。赛后,一批当地球迷涌进场内,有节奏地呼喊着:“11号 ,11号!”一直将容志行等中国队员送到所住的旅馆。当地一家媒体这样评论:“在洪水暴风一样的比赛激烈气氛中,中国队的11号竟能取得一种节制,避免了比赛流于过火,他是在经受了多次粗暴攻击后吹起良心道德号角的。” 容志行最让同行和对手钦佩的是赛场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操行。容志行说:“我在场上比赛时,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球上,从来不会去报复踢人。我永远记得这么一句话:对对手最好的‘报复’就是把球踢进他们的球门。”
这就是“志行风格”。
在新中国体育的历史上,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搏”作为乒乓精神,至今鼓舞着人们的斗志。改革开放初期,流行甚广的就是“志行风格”和“女排精神”。“志行风格”不仅影响了体育界,而且影响了几代青年人的成长,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起“志行风格”,应当引起我们更深刻的思考。
从表层意义上说,总书记重提“志行风格”,是指出了中国足球落后的症结之所在,是对足球界的深刻鞭策。是的,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特指中国男足)不仅没有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梦想,而且竞赛成绩每况愈下。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不正之风在足球界已经泛滥成灾,输球又输人,成为足球界的常事。在这种情况下,总书记重提“志行风格”,无疑是要求足球界深刻反思,从根本上解决足球运动水平长期滞后的症结问题。“中国足球还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这句话非常简明,但揭示的内涵却十分深刻——输球不输人,失球不失志。反过来说,如果真正在精神面貌的整治上取得成效,中国足球的进步就是指日可待的。想当年,在世界杯预选赛上,我们的足球水平不如朝鲜和科威特,但中国足球队能在容志行的带领下,4:2击败朝鲜队、3:0干净利落地战胜亚洲冠军科威特队,靠的就是“志行风格”。
从深层意义上说,胡锦涛总书记重提“志行风格”,是在全社会提倡良好的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胡锦涛曾经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十六大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摆在全党面前。十七大上,总书记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的理解,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能否构建起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体系,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的是要大力弘扬被历史和人民群众认可和崇尚的道德典范所体现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志行风格”正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之一,这是一种永远不会褪色的精神,不仅足球界要学习和弘扬,而且要在全社会得到崇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有很多精神典范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进步。比如,“王进喜精神”、“焦裕禄精神”、“一厘钱精神”、“志行风格”、“女排精神”、“乒乓精神”等等。一首“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儿歌曾经让几代人传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这样的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应当成为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