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阴影下的财富保卫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49:23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我们亟需完善的,不仅仅是有效保卫财富的针对性理财方案,还有成熟、理智、富有远见的理财观念  千万别无故辞职或无故被辞,这是目前林薇薇和朋友们间“最好的祝福”。要知道在遥远的曼哈顿,几万人一夜间失去了工作,正在焦头烂额地四处求职,有的简历甚至已经寄到了她工作的中关村。
尽管金融风暴正在欧美大陆上沸反盈天,但最起码现在看起来,林薇薇身边的惯常生活还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周末逛街的人依然熙来攘往,酒肆茶楼中依然半天半天的等座,一起K歌的客户脸上依然看不到对现在及未来的恐慌和不确定。现实没有任何流露出下滑的迹象,但29岁的她和老公还是推迟了最近的买车计划,虽然从今春就看好的某款汽车现在十一二万的价格对同为IC工程师的他们来说构不成什么负担。
“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别看我们俩现在能挣一万多,可谁能保证下个月还能是这个数呢?现在每天看CC TV-2的新闻都看得我心慌慌的。大环境这么不景气,万一公司忽然降薪怎么办?倒闭了怎么办?车还是先不买了,反正也不是特别需要,就是开着上下班或者出去玩。还是留些钱在银行比较放心。”林薇薇说。
虽然放在银行的钱也会面临通胀导致的缩水危险,但那已经不在林薇薇的可控范围之内。捂紧钱袋子,努力让自己的财富不要因为主观的人为因素损失一分一毫,是对未来不敢有太多乐观预期的林薇薇们目前在理财方面唯一想做,也是唯一能做的事。
银行保不保险?
“中国的银行,目前来说还是保险的。”针对记者提出的“大萧条的国际背景下,国外很多大银行纷纷倒闭导致民众对银行失去信心,中国的银行保不保险”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这样告诉《新世纪周刊》。
郎咸平表示,看看在金融风暴中欧美如何救市?还是政府。“所以英国将银行收归国有,就是利用国家信用重振民众的信心。如果民众对政府都失去信心了,那就真是没办法了。这是最后一招,有没有用,就这一锤子”。
如果政府信用是惊涛骇浪中保持民众信心的那根最粗的桅杆,那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我们没有私人银行”,北京嘉华理财服务中心总监宁宇接受采访时说。
“现在中国的银行主要做一些信贷业务,很少玩一些杠杆、理财产品。国外的很多银行叫‘批发银行’,他们自己会做一些金融的衍生品。中国的银行叫‘零售银行’,它卖的东西都是从信托公司买来的。中国的银行没有研发能力,比如一个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银行不可能派人去研究你的房地产市场什么样,研究你的项目合理与否,研究贷款人的偿付能力强不强。它懒得研究这些事儿。但信托公司会去研究,研究完了发行信托产品,再转包给银行。比如现在银行发的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老百姓的收益率是4%,但银行从信托公司拿来是9%,它自己从中赚一个差价。对这些金融理财产品,中国银行不去做一些衍生品,不去做一些杠杆,所以现在来说相对安全,对老百姓来讲反而是一件好事。”
另外,与美国的或者西方的金融系统不一样的是,中国银行系统比较充裕的流动性,如今成为了中国金融系统一道非常重要的安全屏障。曾在2006、2007年被经济学界广泛讨论的中国银行业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现在恰好成了中国银行流动性充裕的证明。再加上前段时间央行坚持的从紧货币政策,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空前的17.5%,使比较多的流动性保存在了银行系统之内,没有盲目地让它们涌向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如此一来,在房地产热、股票热的时候,银行资金就不会过多地流向容易产生泡沫的领域。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宋逢明表示。
看来,中国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应该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但钱,现在是不是就只能放在银行呢?
熊市下的资产配置
郎咸平直言:“萧条时代不要想能赚多少钱,不赔钱就是最好的赚钱。什么时代赚钱?泡沫时代!”
这话如果让林薇薇听到了,肯定会多少有些丧气。但理财师赵永利听了也就微微一笑,手上的活儿没停。她正在为自己所在的嘉华理财服务中心周末将要进行的讲座做准备。
“这次讲座的主题就是‘熊市下的资产配置’。很多人认为现在钱只有全部放在银行里才最保险。我不这么认为,放在银行里通胀太多了。虽然现在的市场前景不是特别明朗,但还是可以投资的。投资第一条,就是一定要做一个资产配置,根据你的风险偏好,你的财务状况,你的理财目标,结合市场状况做一个配置。”赵永利说。
但稳妥还是重中之重。“今年民众理财肯定不能像去年那样使资产快速增值。首先要保证本金的安全,保值是第一位的。”上海浦发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这样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去年大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跟资本市场挂钩的,但今年都做了调整。“现在大都是两类产品:一个是票据类,这是银行理财产品中风险最低的,主要投资于银行承兑汇票,一般都是四个月内的短期;另外就是长期的贷款类,风险相对票据类稍微高一点,但比较那些与资本市场挂钩的产品来说稳定得多。还有一类就是货币基金,今年表现也不错。”
“另外,今年理财的另一个重点是分散理财、分散风险。我们建议客户,再好的理财产品,都不要把资金全部投入。 ”这位理财经理向记者强调。
在资产如何分散才比较稳妥的问题上,宁宇建议,在当前状况下,普通老百姓应该加强防守型资产的配置。“多配一些货币产品: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多配一些稳健类的债券产品:债券基金、企业债、国债。另外,黄金毕竟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值工具,所以也可以适当地配一些。如果资产规模比较大,可以买一些信托类的产品,它们一般都有9%~10%的预期收益率。另外一些投连险产品,也非常适合现在的市场环境。”
虽然接二连三的金融动荡把黄金作为最后避险工具的传统功能演绎得淋漓尽致,就连曾经激烈批评金本位制的凯恩斯也不得不承认黄金“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求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更好的东西可以替代”,宁宇还是不赞成普通民众把买黄金当成保值的首选。他表示,虽然黄金的保值能力非常好,买黄金就是买一个长期抵抗其他信用风险的产品,但是黄金“变现能力差,流动性差”。“你买一个大金条放哪里呢?放家里,去银行兑付的时候它会给你打一个折扣;放在银行,就又存在信用风险和其他的风险问题。”
他也不提倡大家买纸黄金。“其实纸黄金买的还是一种信用。还是存在信用货币的通货膨胀、贬值、信用风险等问题。”
最好的风险分散,是“做一个组合配置”。“第一,可以用不同的资产去分散,比如有股票资产、有债券资产、有黄金资产、有外币资产;再一个就是用地域去分散,投到中国市场、投到香港市场、投到亚太市场、投到海外市场;还有用币种分散等等。总之分得越散,稳定性越高。但收益、操作难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建议地域分散,只是资产分散就可以了。大家都说市场不好,其实就是二级市场不好。08年上半年的商品市场,大豆、原油、黄金,涨得都挺好的,但没人去投。现在被套住的不是股票就是基金,都在二级市场了。”
熊市理财,宁宇还强调了了一个理念:股债互转。熊市买一些债券型基金,再用一个周期一点一点地转成激进型的资产,比如股票类的。“等到转完,估计牛市也该来了,正好可以坐享牛市的收益。”
但谁也不知道牛市什么时候到来,所以转的过程就要“一步一步地,把风险平滑掉。拿到一个平均的建仓成本。”
“其实我们主张不要去考虑市场的时机,因为很少有人能判断正确。包括一些基金经理,他们也踩不准。所以干脆就阶段性投资,定期定投。设定一个期限,比如20年,每个月拿出一部分钱来,这些钱有它不多没它不少,但20年后你会发现自己拥有很大一笔财产。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实用的。但老百姓一般看不起它,认为太慢,流动性差,但是长期看来还是这种方法最管用。”宁宇最后强调。
亟待成熟的理财观念
“世界总要前进,更多的危机会随之而来。但是,如果我们之中有人置身于世事之外,不感到焦虑和过分担心,而是冷静并进行探索,回顾久远的过去,放眼于更为遥远的未来,那么世界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929年,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就已经作出了这样的断言。除非我们是超然的先哲,否则对于影响生活的一切危机很难“置身于世事之外”,但“冷静并进行探索,放眼于更为遥远的未来”对常人而言却并非有多难。我们之所以在危机临近时感觉手足无措,就是因为平时思考的太少,规划的太少,后顾前瞻的太少。
“中国人真正有成熟理财观念的人很少。老百姓一说理财就想一夜暴富,买彩票、买股票、买基金??缺少长期规划。我们有时跟客户谈资产规划,他们往往都是手一摆:不要跟我谈理财,直接告诉我什么赚钱就完了。”如此现实让宁宇和赵永利感到无奈,但同时也给了他们很多憧憬: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的理财市场,还潜力巨大。
“现在是投资观念改变的时候了。”郎咸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