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视觉素养公选课教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11:33
视觉素养公选课教材讨论记录
主题:视觉素养公选课教材的编著问题
时间:2006.10.10
出席人员:张舒予老师,王帆老师,研二研三部分同学
作为视觉文化研究所的成员,我们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研究如何培养自身和他人的视觉素养,特别是在图像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素养的培养更是人们所不可或缺的。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们民族意识与情感的缺失,把中国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抛之脑后,这种现象值得引起重视。因此,张老师作为先驱者,提出了把传统文化的教育与视觉素养的培养二者恰当结合,在视觉素养培养的同时唤起人们的民族自觉意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谓一箭双雕。
昨天的会议中,袁敏同学首先汇报了自己对教材大纲的设计,她的设计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梳理,条理清晰,讲解颇有说服力。之后,赵慧臣同学也汇报了教材的设计思想,他的设计是从微观上进行梳理的,讲解了在教材的具体编写中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内容,比如组织者策略方面,“高屋建瓴、形式简洁、关系丰富”,除此以为还有图表中的留白,有助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思想都有助于我们教材的编写,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启发。王老师也提出了她的思想,与前面所讲的有不谋而合之处。
最后,张老师把她的大纲展现给我们,她从更高的层次进行了梳理,让人耳目一新,从视觉素养培养,到感悟生活家园,再到感悟精神家园,层层递进,清晰合理,不仅包含理论讲解,还包含实践探索。张老师还提出了知识组织的四个层次:符号(组织),能指/所指(揭示关系),所指的层次性,学习者个性、发散性思维。这四个层次是逐渐提升的。第一个层次——符号,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谓之符号,学习者看到的都是现存的符号,合理地组织它们也需一定的素养。第二个层次——能指/所指,当学习者看到符号时,他们首先就会从符号中分析出能指所指,揭示事物的关系,比如:一个学龄儿童看到“苹果”二字,他会在脑中立刻反应,想到平时所见到的真实的苹果,或许他不知道何谓能指所指,但是他却能立刻把二者分出来。第三个层次——所指的层次性,从能指看到所指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但是分析出所指的不同层次则需要一定的视觉素养。比如从一幅历史照片中,不同人从中所理解的内涵和层次性或许是截然不同的。第四个层次——学习者个性、发散性思维,当第三个层次达到之后,学习者便可以充分发挥其个性,进行发散性思维,比如前面所提及的图表留白便处于此层次,这样有助于学习者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四个层次都关乎视觉素养的高低,视觉素养能力越高,达到的层次越高,反之则越低。而且,视觉素养与此四个层次是相互促进和提升的,视觉素养高,达到层次越高,反过来又提升了视觉素养,此为良性循环,如图所示:

此次会议把教材的雏形定了下来,进一步研讨和编写工作将继续进行,相信我们将会做好以后的事情,编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