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我是国家的看门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46:46
我最喜欢的留言:“哥们你做得对,大胆往前走!”
2007年,李金华64岁。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国家审计署的白色大楼里,李金华已经工作了22个年头。
刚过去的2006年在李金华20余年的审计生涯里也许不算特殊,但绝不平淡:因李金华点名批评“跑部钱进”而掀起的“驻京办”整肃风暴、新《审计法》实施、河北审计员吃请猝死等等对审计署而言或好或坏的消息,让李金华的2006有欣慰也有疑虑。
按照任期,2008年,李金华将从审计长一职上退离。20年来,审计署共为国家挽回损失逾4000亿元。
李金华喜欢前联邦德国审计法院院长扎维尔伯格的一句话:“审计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他给自己20余年的审计工作打70分。
70分的成绩单
1985年9月,时年42岁的李金华从陕西省经贸厅厅长的位置被调任进京,担任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从此开始他20余年的审计生涯。彼时的李金华远不像今天,一言一行总触动众多敏感神经,虽然他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1998年,李金华升任审计署审计长。上任后不久,审计署即联合财政部等8部门对全国粮食系统展开专项审计。为此,全国审计机关投入了5万余名审计官员。这是审计署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审计行动。
1999年6月,李金华向九届全国人大做《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这是他第一次的公开审计报告。报告做完后,会场响起罕见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自此之后,伴随李金华每年一度的审计报告,总会引一场发全社会沸腾的“审计风暴”。审计报告通常会对数十个中央政府部门审计的基本情况、主要问题、处理情况及建议,以及整改情况逐一罗列陈述。
2003年3月,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审计”李金华,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名,连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此后,李金华的审计结果公告越发严厉。财政部、发改委、国资委、体育总局、教育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等显赫部委与机构都曾赫然在列,在公告中被李金华措辞严厉地批评。
李金华设想,到他任期的最后一年,除少数真正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所有的审计结果,都要向全社会公告。
在他的要求下,2006年6月,国家审计署自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以来,第一次单独公布关于审计整改情况的公告。
在这份审计公告中,除此前已披露的违法违规使用财政资金、乱收费等问题外,审计结果还进一步揭示出当前国有资产投资决策失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和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
同时,从这一年开始,所有离任的省部级官员都将纳入审计监督范围。目前,审计部门已经开始对现任的几名省长、部长进行任中审计。
也是在2006年,上海社保案、浙江金华社保案接连爆发,一时之间,社保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广受质疑。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敦促地方政府加强对本地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确保不被侵占挪用。
而审计署对社保基金的重视其实自2003年的审计报告即已开始体现。在2003年审计工作报告中,李金华首次把社保资金的审计单列出来作为一个主要问题。
李金华说,社保资金是涉及千百万老百姓的保命钱,而且这块资金规模会越来越广,涉及的范围和人群也越来越大,所以这块资金一定要认真监督好。
而2006年,审计系统的一桩突发丑闻,让李金华尴尬不已。
2006年8月2日,河北沧州一位审计员在被审计单位邀请吃饭喝酒后,因连日内喝酒太多而猝死,一时激起全社会对审计部门本身腐败的质疑。
李金华后来对此公开回应说:“我相信这不是普遍现象,这我是有数的,如果一个审计长在这一点上都没数的话,那是我这审计长的失职。”
他为此“引狼入室”,建议相关部门对审计机关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既然你审计能监督别人,为什么别人不能监督你。”他说。
为中国守好粮仓
李金华很喜欢电视剧《天下粮仓》。影片里虚假的粮仓和守仓官员米汝成让他震惊不已。他说:“作假、伪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我的审计这双眼睛能不能看到这个假,能不能戳穿这个伪装,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种压力。为整个国家把守财政大门的审计署要思考的是,如何防止不让国家的每一分钱流失和浪费。
而作为政府的监督部门,李金华不仅需要具有坚定的责任、刚直和信心,他同时还要懂得如何与其他部委官员打交道。比如,他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62级的同班同学,就在财政部担任主管领导。
2003年,李金华对他这位刚刚走马上任的同学说,我们虽然是同学,但是我得跟你说清楚,我的眼睛始终是盯着你的。
审计署原来只是财政部的一个部门,如今却是主要监督财政预算以及预算执行的部门。在李金华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曾多次严厉批评财政部,因为财政审计一直被李金华列为审计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06年6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第22次会议上,李金华做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时,对他的大学同学领导的部门——财政部的审计结果第一个公布出来。李金华对财政部部分财政的少报、超支、操作混乱现象不留情面地一一列举。
财政部该领导在随后做报告时坦承,目前,中央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部分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补助地方的专项资金使用分散、主管部门职能交叉等,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
李金华说,找他讲情的人很多。国内某银行在上市前找李金华沟通,希望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对他们公告。李金华只回了他们一句话:“晚披露不如早披露。”
李金华说他最大的压力就是,他审计过的地方,那些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或贪污腐败问题是不是真正揭露了出来。他说,这份压力不是来自政府,也不是来自公众,而是来自他的良心和法律。
科技部的领导对李金华说,“以前,你们开始审计的时候我们是烦的,但是后来发现很多的问题我们不了解,有一些问题了解了,自己又解决不了,只有靠审计机关的力量才有可能解决”。这番话让李金华颇感欣慰。
不喜欢风暴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审计就是监督。而按照李金华给审计所做的定位:审计不仅仅是监督,它还是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工具。2006年,在李金华的推动下,审计署逐渐向公开、透明的法制建设发展。
已过耳顺之年的李金华并不满足审计署以往的工作效果,他说他其实不希望老刮“审计风暴”。
“如果一个人24小时老激情,他就有问题了。审计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制度。”他试图更多地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制度上、体制上去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003年7月,审计署公布《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效益审计”被前所未有地高调推出。
分析人士认为,这事实上标志着一次“审计变法”:审计署的职能、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从原先监管国资的真实合法,到现在同时监管国资的使用效益。李金华说,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也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所谓的效益审计,是指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李金华将工作向效益审计的转化,视为审计署职责的回归。但很多专家并不看好效益审计的发展,他们认为,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效益审计不可能完成。
这其实也是李金华自己的疑惑。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效益评价体系。这就意味着,大规模地展开全面的效益审计并不现实。
其次,审计机制在时间上也有局限。
“现在基本上都是事后审计,有时有滞后的情况,虽然审出了问题,但损失已经造成,难以挽回。所以我们也注意事中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他希望在2007年进一步推广效益审计。
2005年年底,李金华在谈到对预算资金审计监督时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各省市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这直接导致2006年一场前所未有的“驻京办”整肃风暴。
2006年,中纪委将调查整顿驻京机构列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8月,主管驻京办、驻京联络处的北京市发改委、国管局以及中纪委开始做相关调研。“驻京办”整肃风暴随即成为当年度最受关注的政府话题之一。
2006年年初,审计署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计报告开始变为“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即财政审计,以往多发违规违法问题的金融审计、企业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不再汇报全国人大。不向人大报告的部分,审计署网站上公告。
2006年6月1日,新《审计法》开始实施。新法要求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同时为了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新《审计法》调整了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单位的范围,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审计法》的修改,李金华说他曾提了两条建议:一、审计署需要成立一个审计报告审查委员会,要有一班专业人士来审查审计报告,实行合议制,使审计报告更加客观公正;二、将来由某个部门专门对审计署进行审计监督,“你审计别人,也要有别人来审计你,才能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
2007年,国家审计署将请财政部和监察部组成专业监察部门,每年定期对全国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审计部门无人审计的局面将告结束,2008年,这位在公众心中铁面无私的“风暴审计长”将结束他在审计署的任期。
逐渐步入晚年的李金华,像所有老人一样,开始遭遇身体的变化。他的一只眼睛视力已经非常微弱,胃痛也越发严重。但李金华现在依旧每晚10点都不会离开办公室,他希望能抓紧时间完成任期内的规划,促进中国审计制度的提升和完善。
李金华的部下,国家审计署办公厅新闻处处长赵平眼中的审计长,“喜欢一个人静,平易近人,善于思考。对全国审计工作有思路,对于细节的问题也注意把握。对审计,公正执法;对同志,是和蔼可亲的长者形象。”
李金华每天上班都会步行一大段路程。他说他最喜欢网友给他的一句留言:“哥们你做得对,大胆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