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26:09
客家文化-客家的起源
   
 
客家文化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秦汉之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汉武帝发兵南下平定南越,然后在秦代南疆三郡的基础上设置了九郡,其中就有闽中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战乱频繁,烽火连天。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民众,纷纷往南迁移,正所谓“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三国时,曹魏曾采用招致边民内迁的政策,延至西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臣民南渡,即“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罗香林教授《客家源流考》称:“迄晋武帝统一中国,以见及三国割据的由来,而尽罢州郡兵权,边州因而空虚。会八王相继作乱,国力因而削弱,边区内徙的部族,便得相继乘机而起,于中国内地的一部分,建立他们的割据政权。晋代的中央政府,不得已也迁到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内地的人民有迁移力量的,或有迁移的机会的,都相率南迁,当时称为‘流人’。”当时,福建地处东南海滨,局面较为稳定,因此南迁的中原民众一批一批涌来,沿武夷山南下或由赣南到汀州、宁化的石壁寨(现名石碧村)一带,然后继续移迁汀州郡各属地;一部分则由赣北向赣南散居各邑。入汀的中原民众与当地闽越族、畲族逐渐融合,成为汀州早期客家人。唐朝二年,闽粤之间有少数民族不满政府的压迫,聚众反抗。朝廷命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政总管,统率大军入闽镇守。唐咸通年间,驻军因故反叛,以庞勋为首,率军进攻中原,后黄巢起义,十几年动乱,使得中国各地人民分头迁徙。其后,黄巢部下朱温弑唐昭宗,改国号梁,开始了五代纷争的割据局面。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当时中原氏族入汀者数以千计。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这是每三次大迁徒。在此期间,中原氏族流亡入汀者日众。据说陈朝皇室陈元光裔孙陈叔明共有九子,成为巨族,奉谕巨族分居,乃散布九州。“九子分九州,满子封汀州”的陈魁(其实为第六子),字参琬,敕封大夫,携带家室97口迁汀州,为汀州陈姓始祖。汀州宁化石壁寨是当时江西入闽和闽北南来的重要通道,成为中原人入闽的中转站和客家许多姓氏先祖的居留地。就在此时,“散居于汀州、邵武各属的客家人,再迁梅州”。客家人从中原迁徒到中国南方,以及出海至南洋群岛乃至世界各地,有一大部分都经过了汀州宁化石壁。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无辜,致使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各地蜂起。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旋又南下,史可法殉难,南都失守,福王出降,腥风血雨,遍于国中。清兵入闽,汀州、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之会理。此为客家人的第四次大迁徙。明末清初张献忠农民起义失败后,四川一带遭兵火之灾,田园荒废,地广人稀。康熙年间诏命农民迁往开辟垦殖,这是清代有名的一次大迁移,所谓:“移湖广,填四川。”。
清同治年间,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于广东南路与海南岛、台湾、香港、澳门、南洋群岛,甚而远至欧、美各洲。这是第五次大迁徙,是太平军失败以后的属于世界范围的迁移。
客家先民东晋以前的居地,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丰。上党在今山西长治县境,弘农在今河南灵宝县南20公里境上,淮南在今安徽寿县境内,新蔡即今河南新蔡县,安丰在今河南渭川固始等县附近。客家先民未必尽出于此,然此实为他们基本住地,欲考证客家源流,不能不注意及此。
客家文化-客家历史演变的四个阶段
   
所谓客家人,意指做客他乡之人。专家学者对此曾有“主客说”、“给客说”、“时间划分说”、“自称说”等种种诠释。但无论哪种诠释,真本质都是一致的,即客家人不是原有土著之人,是从外地迁入的。迄今为止,客家人的历史可以说经过四个发展变化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源阶段
岭南地区是客家人起源和形成的地方,现在国内和国外各地的客家人,其祖辈都与岭南地区有着渊源关系。客家人的先民是从中原地区来的,所以,研究客家文化和民系的产生,应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起来。
上古时代,岭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在秦朝之前,与黄河、长江流域相比,岭南地区的文明程度属于相当落后的蛮夷之地,秦始皇派兵平定岭南之后,中原地区的文化进入了岭南地区,岭南地区的文明才得到了开发。由此可见,秦朝之前不存在中原人向岭南移居的问题,只有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融为一体,南北交往大门正式打开,才使北方人有条件迁入岭南。“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秦始皇平定、治理岭南时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北方人向岭南移居的第一批移民。这批人来到岭南之后不久,中原地区即发生了阵胜、吴广的起义,当时的龙川县令赵佗为防岭南地区出现动乱,拥兵关隘,封闭南北通道,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王。南越国存在近百年,来自中原地区的秦朝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只能滞留在岭南地区安居生息。到汉武帝时,南越国归并汉朝,这些人留下的子孙也不可能再回到北方,名符其实地成为做客他乡之人。所以,秦朝是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的起源时期,当时所留下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客家人。
第二阶段是异变阶段
秦朝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留居岭南,当时虽然客居他乡,但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客家人。作为一个有一定人口规模,有独特文化特征的独立民系的产生和形成,其必须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异化演变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既把一个地区的土著人同化过来,又不具移民的全部特征。秦、汉、唐三个朝代,是住在岭南地区的北方人向客家人异化演变的重要阶段。 这种演变是以秦朝留在岭南的将士戌卒和他们的家属为主体的,他们以军营为生活圈,有继续保持北方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的群体条件,但他们因长期生活在岭南,不可能不受当地土著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影响,尤其是以后随着一些土著人被充实到军队,军队已不再是由纯粹的北方人所组成,当地土著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也就更多地渗透到军营中,久而久之,这种以北方人为主体的军营生活群体,语音和生活习惯也就有所变化,成为一支既有北方人语音和生活特征,又有所退化异变,不完全与北方人语音和生活习俗相同的独特群体。这种群体的形成,为今后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阶段是形成阶段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据史料记载,其中一次是三国至南北朝,尤其是南北朝“五胡乱华”之时,不少中原人为避战乱而南迁;另一次是隋唐时期,因北方匈奴及其他外部入侵,加上唐末发生黄巢起义,致使大量北人离乡背井,避乱南方;再一次是宋朝期间,先是宋室南迁,由北宋转为南宋,再后来忽必烈派兵驰驱南下,南宋朝庭又从长江边退到广东,许多中原人民和大批的皇室贵宦及商贾文人随朝庭来到了南方;还有一次是元末明初,因政权更换,中原地区的许多民众再一次为避战乱南迁。这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可以说,隋唐以前的南迁北人都是以平民为主的,人数居多,却缺乏文化底蕴,宋元之后的北人南迁则不同,他们除了一般平民外,还有不少官宦人家、文人骚客和仁人志士,特别是宋朝,当时中原文化非常繁荣,北人南迁是随官府朝庭不断南移而进行的,他们不仅人来到南方,还带来了浓厚的中原文化。所以,隋唐之前的中原人来到南方,为客家人的数量起了壮大的作用,但因缺乏文化因素,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民系文化。宋元之后,随着一些望门贵族和文人骚客来到南方,既使客家壮大了规模,又使客家提升了社会地位和文化品位,促使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最终形成。据史料考证,客家人正式定称于宋朝,在宋朝的户藉立册中,凡是广府语系和潮洲语系的人都列入主册,北方来的人都列为“客藉”。这就说明,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最终形成于宋代。
第四阶段是外迁阶段
现在,全国和全世界各地都有客家人,追根溯源,这些客家人都是从岭南地区迁移出去的。其中明清时期是客家外迁的重要时期。客家人外迁有五个原因:一是因生活所迫,为求新的生存空间。宋元之后,岭南地区客家人爆满,但又无法在潮洲平原和珠三角地区扩展,只好外迁到其他省份,或漂详过海到海外谋生;二是为避难而外迁。这方面的因素以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以后的一段时间为甚,太平天国起义队伍有不少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为避难逃离原藉地,到其他省份的一些穷乡僻壤避难。三是从军从政落居外地。如台湾的客家人,他们的先祖有的是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去台湾的,有的是随乾隆年间武状元李威光剿海盗时留居台湾的。四是由官府组织外迁。如四川的客家人,他们的先祖多数是清朝“湖广填川”时而迁到四川落居的。五是从商外迁的。明清期间一些客家人到一些地方从商,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经商群体。
客家文化-客家包含的系统
   
客家包含着东江客家和韩江客家两个系统。在广东,客家地区东起韩江(除潮州平原外)西至北江,包括了粤东、粤北、粤中的绝大部分地区。在这个广阔的区域中,客家分为两个既相同又不完全相同的两个系统,即以龙川为代表的东江流域客家系统和以梅州为代表的韩江流域客家系统。这两个系统相辅相成,构成了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整体。
东江流域是客家地区的中轴,它上溯江西赣南地区,下溯珠三角的东莞、增城等地,以龙川为轴心,上下伸延几百公里,构成一个近千公里的客家带。这一带的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始自秦汉,延至当代,历史悠久,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基础地。
韩江流域是客家的腹心地,它以梅州为核心,东延福建,北接江西,西连东江,方圆几百公里。这个地区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继发地和标志地,它承接和优化了东江流域客家文化,促成了独特的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最终形成。
客家文化-关于客家人的分布
   
(一)中国国内容家人口分布情况
1、内地客家人口分布
广东省:有客家人居住的纯客住县市15个:梅县、兴宁、大埔、五华、蕉岭、平远、连平、和平、龙川、紫金、新丰、始兴、仁化、翁源、英德等;非纯客县65个:韶关、南雄、曲江、乐昌、乳源、连南、连县、连山、阳山、宝安、惠阳、河源、东莞、花县、清远、佛冈、从化、惠东、揭西、陆河、海丰、陆丰、饶平、潮州、揭阳、丰顺、潮阳、惠来、普宁、珠海、斗门、龙门、深圳、南海、曾城、博罗、广州、中山、新会、广宁、三水、高要、云浮、封开、高明、新兴、鹤山、开平、台山、郁南、罗定、德庆、阳春、阳西、阳江、遂溪、海康、徐闻、电白等县市。总人口2100万人。
江西省:有客家人居住的纯客住县市18个:宁都、石城、安远、兴国、瑞金、会昌、赣县、于都、铜鼓、寻乌、定南、龙南、全南、信丰、南康、大余、上犹、崇义等县市、非纯客住县有20个:广昌、永丰、吉安、吉水、莲花、泰和、万安、遂川、井冈山、宁冈、永新、万载、萍乡、宜丰、奉新、靖安、高安、修水、横峰、武宁等。总人口1250万人。
福建省:有客家人居住的纯客住县8个:永定、上杭、长汀、连城、武平、宁化、清流、明溪等县;非纯客住县17个:龙岩、漳平、诏安、平和、南靖、云霄、沙县、永安、顺昌、泰宁、将乐、邵武、浦城、建瓯、建阳、福鼎、福安、福州等。总人口约500万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没有纯客住县,非纯客住县76个,占全区县市总数的90.5%:邕宁、武呜、宾阳、上林、马山、横县、隆安、大新、抉绥、崇左、宁明、龙州、凭祥、合浦、钦州、防城、溥北、灵山、上思、玉林、北流、容县、陆川、博白、贵港、桂平、平南、柳州、柳江、柳城、武宣、象州、来宾、合山、忻城、金秀、鹿寨、融水、融安、三江、苍梧、藤县、岑溪、贺县、钟山、富川、昭平、临桂、阳朔、平乐、恭城、荔浦、永福、灵川、龙胜、河池、宜山、罗城、环江、南丹、都安、大化、东兰、凤山、巴马、百色、田阳、田东、平果、靖西、那坡、凌云、田林、隆林、西林等。总人口约有460多万人。
四川省:无纯客住县,非纯客住县市有35个:成都(市郊)、新都、涪陵、金堂、广汉、什邡、彭县、温江、双流、新津、简阳、仁寿、乐至、安岳、威远、内江、荣昌、隆昌、资中、宜宾、合江、沪县、仪陇、巴县、通江、广安、西昌、木台、德阳、绵竹、梓潼、会理、华阳、新繁、灌县等县市。总人口约380万人。
湖南省:非纯客住县有个:汝城、郴州、桂东、酃县、茶陵、攸县、浏阳、平江、江永、新田、江华等。总人口约200万人。
浙江省:非纯客住县有19个:云禾、松阳、青田、丽水、宣平、龙泉、遂昌、景宁、缙云、泰顺、金华、江山、衢州、龙游、常山、开化、建德、淳安、长兴等县市。总人口100万人。
海南省:非纯客住县有2个:红安县、麻城县,总人口约15万人。
贵州省:非纯客住县有榕江县。总人口约10万人。
云南省:客家人约2万人。
江苏省:客家人约2万人。
安徽省:客家人约2万人。
陕西省:客家人约0.5万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客家人约0.3万人。
其他:客家人约300万人。
2、台港澳地区客家人分布
台湾省:非纯客住县有19个县市:桃园县、新竹县、苗粟县、屏东县、彰化县、高雄市、花莲县、台中县、台中市、台北县、台南县、台北市、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台东县、宜兰县等,总人口460万人。
香港特区:客家总人口约125万人;
澳门特区:客家总人口约10万人。
以上统计,中国境内纯客住县41个,非纯客住县246个,纯客住县非纯客县合计287个。
(二)海外客家人分布情况
1、亚洲
旅居亚洲的客家人共约380万人,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印尼约为150万,其主要居住地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苏拉威西、摩鹿加群岛;马来西亚125万,居住在马来西亚各州,尤以马六甲、槟榔屿、霹雳、吉打、柔佛、雪兰莪、沙巴、沙捞越为多;泰国55万,主要居住在曼谷、清迈、北揽坡、万仑、普吉、合艾等城市;新加坡20万;缅甸约10余万,主要居住在仰光、曼德勒、土瓦及墨尔阶等地;越南约15万,以西贡(胡志明市)和堤岸为多;菲律宾约6800人,多集中在马尼拉;印度约2.5万人;日本约1.2万人,集中在东京和大坂。
2、大洋洲
旅居大洋洲的客家人约6万人,分布在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澳大利亚4.3万人,主要居住在墨尔本、悉尼、新威尔士、维多利亚以及南澳洲,培斯及大尼亚洲;另外在大溪地(又译作塔希堤)、斐济、新西兰、所罗门、马绍尔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瑞鲁、西萨摩亚也有客家人聚居。
3、美洲
旅居美洲的客家人约46万人,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约28、4万人,主要居住在檀香山、三藩市、纽约等地;加拿大约8.1万人;中南美洲的秘鲁与牙买加是客家人较集中分布、人口也较多的国家,分别有15万人和10万人。在古巴、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苏利南、巴拿马、巴西也有较多的客家人。此外,阿根廷、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多米尼加、玻利维亚也有少数客家人居住。
4、欧洲
旅居欧洲的客家人约有20万,分布在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英国最多,约有15万人,法国约有3万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也有数千人至上万客家人。
5、非洲
旅居非洲的客家人约8万人,分布在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毛里求斯较多,约3.5万人,留尼旺约1.8万人,南非约2.5万人。
客家文化-中国客家人和海外客家人几项比较
   
海外客家人和中国国内客家人相比,很多的相同点:迁徙,是客家人的一大特点,另一特点是喜爱零星稀少的群体生活。不论在什么地方,除了少数国家外,客家人口总不多。许多资料表明:19世纪以来,在许多地方,客家人的数目,总是越来越少,其中主要原因是他们爱好迁徒、流动,不愿以大群体方式生活在一起。
客家人往往很乐意往山村流动,往边远的山区流动,因为在客家史中,大多数的客家人都有过开采矿山、山区农耕等经历,都习惯于偏僻的山区劳弧生活。他们敢于探险,乐意做开拓疆域的先锋,常常往其他华人不敢去的地方迁徙,这也是他信为什么喜爱的零星散居的形式生活的原因之一。就迁徙的形式而论,他们不同于华商和华工,他们不往繁华的地区流动,哪儿需要开拓,他们就往哪儿去。有风险,哪儿需要开拓,他们就往哪儿去。他价不擅长从事商业活动。另外,有趣的是,客家人乐意再迁徙,换句话说,他们不是迁徙至一处后,就安居乐业,落地生根。他们的迁徙都是尝试性的,当环境不宜,他们就再移往有生机、有兴趣、有"刺激"的地方。随时准备再流动也是客家人的特点之一。
中国国内的客家人和海外客家人也有很多不同点,特别是在居住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从居住的自然环境看,中国国内的客家人大多居住在连片的山区农村,其中以闽粤赣边区最为典型,少数居住在海岛、城
市;而海外客家人大多数居住在海岛、城市,少数居于山区和农村。
海外客家人比较集中居住的地方有: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文莱,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拿马、古巴、海地、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苏利南、巴西、秘鲁、非洲的南非、毛里求斯、留尼旺,欧洲的荷兰、英国、法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大溪地、斐济、西萨摩亚等。从气候方面来说,中国国内客家人大多生活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较为分明;而海外客家人大多数生活在热带海洋气候区,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次,从经济生活来说,中国国内的客家人大多数是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农民,而海外客家人大多数从事工商业和和服务业。其中美洲和东南亚的客家人,不仅已向专业技术、金融贸易挺进,而且政治上也崭露头角。据1950年台湾当局的有关调查资料,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马来西亚的华侨"大多数住在城市经商,如开设杂货店、皮鞋店、药店等,还有一些则从事建筑业、典当业。在山区者,多以开采锡矿及种植橡胶、椰子为业"。印尼是客家华人最多的一个国家,"所操职业,以经商为多,其中以经营杂货、酒酪、皮鞋、首饰、衣服、药材等业者众"。东帝汶客属侨胞,"多经营杂货、药材等商业行业,亦有从事种植业者"。美国的客家人,在纽约及东部地区,"以经营餐饮及洗衣业者为多。此外,则为杂货商店及出入口公司,亦有从事农业者"。 旧金山客家人"经商和种植为其主要职业"。在巴拿马的华侨中,客属人士占一半,"以原籍广东惠阳,赤溪者为多,皆从事工商业"。古巴华侨中客家人约数千,"以经营工商业"。在牙买加,华侨几乎全部都是客家人,"尤以原籍广东东莞、惠阳、宝安者为多,在当地颇有势力,多操工商业"。千里达的客家人"以经商者为多,在当地社会地位颇高"。在苏利南:'亦有客属侨胞数千人,颇有经济势力"。这种职业分工,和中国国内以农业种植业和家庭手工业的基本职业是很不相同的。
又次,从社会文化生活来说,中国国内的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民系,是生活在没有种族歧视且占人口多数的主体民族的国家之中;而海外客家人属于海外华人的一个支系,海外华人除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少数国家属主体民族外,绝大多数国家的海外华人都属于少数民族。与中国国内相比,海外客家人生活在种族构成、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语言民俗等方面都相对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海外客家人生活的国度,大多具有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特点。美国、加拿大及大多数美洲国家都是移民国家,大洋洲、东南亚各国也具有多民族的特点。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马来西亚,就是主要由印尼人、华人、印度人三大主体民族组成的移民国家,美国更是由欧洲移民为主包括了亚洲、非洲、许多国家移民构成的国家;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岛国,也是由印度人、黑人、华人组成的移民国家,宝安客家人何才在70年代担任总督;南美洲的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总人口约71万人,内有华人、白人、印第安人及非洲印度混血族,华人约有5000人,以原籍惠州的客属人士最大多。该国于1966年5月脱离英国统治宣布独立,并由客家人张亚瑟当选为首任总统。1999年,有客家血统的华裔伍冰枝当选为加拿大总督兼三军总司令。目前,海外客家人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客家人在世界各地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