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新胜谈教育国际化:中国要成为留学目的地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16:54
时间:2010-3-16   作者:人民网    单位:宣传部    审核: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33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陈叶军 黄艳秋)  不久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就教育国际化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做客人民网人民大会堂演播室接受了记者采访。
中国要成为留学的目的地国
章新胜表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予教育突出的地位,《纲要》也是两会讨论的重点内容。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加深,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央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要体现在教育上;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共建和谐世界,也要体现在教育上。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教育的国际化问题正式提到了《纲要》中。
章新胜表示,中国要成为留学的目的地国。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华访问时,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达成协议,美方将派10万留学生来华学习。据章新胜介绍,目前每年来华留学生约有19万人,很快将突破20万人。来华留学生达到每年40万至50万这个目标在不远的将来就可实现。
培养复合型人才,扩大学生的全球视野
章新胜说,中国教育要实现国际化,不仅需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及加强双语化教学,还涉及到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
章新胜说,教育国际化,光靠粉笔和黑板,光靠印刷的纸质教材,永远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对于同一个事物、同一个世界,如果能在一个课堂上,能听到世界各地的声音,那国际视野就形成了。我们的高校、包括高职,应培养复合型人才,扩大学生的全球视野。
我们需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与国际打交道的能力。具体到教育教学上,就是课程内容的设置、教育国际化问题,要增加学生对于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的了解,对于跨国经济、社会、文化的了解,使他们不仅具有全球视野,而且具备和国际打交道的能力。
学分制是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需
为什么一些世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在国际上相对来说更容易如鱼得水,这与他们学校国际化的办学方针、内容和模式是密不可分。要适应诸多来华留学生考试,我们的考试制度也要变革。学分制度是深层变革。发达国家往往实行GPA制度,即平均学分制度。
我们的学分制度多数是百分制,或者是五分制,而不是学分制。我们现在最好的大学,选课的比重占全部课程还不到30%,而世界先进大学的选课比重占到全部课程的45%,甚至是50%。
正如在验室里抽一滴血,就知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一样,学分制其实是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需,是和选修制配合起来的。要因材施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分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