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改变命运》刘余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59:04
第一讲:和谐社会,从“心”开始
各位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名家讲坛》,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这个话题。在中国的童蒙经典《弟子规》上有这样的一句话说“揖深圆,拜恭敬”,这句话就是教导我们在和别人作揖的时候一定要又深又圆。也就是说至少要90度角。在给别人礼拜的时候呢,也要表示出自己内心的恭敬。当时我看到这一句话,我就想这是古人的礼节了,我们都活在现代社会,为什么还要拘泥于这些古人的礼节呢,但是当时学《弟子规》的老师告诉我,说中国传统文化你只有去力行了,去实践了,你才能够明白它其中的深意。那我想老师这样说,必然有他的道理。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在这个发布会上,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在学习《弟子规》,也学的很认真,那么我走上台去,就先冲着台上的领导者,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又冲着台下的观众席,也深深的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还没有开始讲话,在台上、台下就响起了一片掌声。所以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喜欢给别人鞠躬。当然呢,这个并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掌声,而是在这个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诲中,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个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那我们这个躬鞠下去,从内心表达出对观众的这种敬意,那么大家再听取我讲课就比较容易接受了。那么后来我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它非常深刻,比如说我们一个人,即使是贫穷得如乞丐他都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那么这种傲慢之心在哪里表示出来呢,比如说他走在大路上,看到有一些富贵人家的车子走过,他都会“哼”一声,然后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嘛!”,我们想即使是贫贱得如乞丐的人,贫呢,是没有财富,贱呢,是没有地位,那么即使是没有财富、没有地位到乞丐的地步,他还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那么我们再想一想我们自己呢,我们自己一路走来可以说充满了鲜花和掌声,处处都活在别人的赞叹中,那么在我们这一路上,也会有傲慢之心不断的滋长,可能我们还不知不觉。所以我在刚刚学《弟子规》的时候觉得这个躬很难鞠得下去,因为一个人没有内心的恭敬,这个头是低不下去的,所以在力行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体会,觉得这个礼实际上是折服一个人的傲慢之心。那么《弟子规》上还有一句话,它说“过犹待,百步余”,也就是告诉我们送一个客人走了之后,我们要等他走到百步之外然后自己才回去。那我们现在人看了,就有点不明白,觉得这不是繁文缛节吗,实际上我们应该体会,在中国传统社会,这个交通都不便利,一个人去看自己的朋友啊,可能要换上几种交通工具,可能做了马车,又要座帆船,那么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朋友,两个人相谈甚欢,恋恋不舍,所以在朋友离去的时候呢,他会恋恋不舍的送了又送。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说“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我们看李白他送朋友走的时候,他看着朋友的帆船渐行渐远,慢慢的都走出了自己的视线,再也看不到了,他还在那儿恋恋不舍地望着、望着,久久的不肯离去,实际上这个就是“过犹待,百步余”,是人与人之间那种深情厚意的自然流露。那我们现代人可能交通比较便捷,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深情厚意却很难能够体会到了,所以说,科技的发达并没有把我们心与心的距离拉近,而是变得越来越远。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讲座是,和谐社会,从“心”开始。那就是告诉我们,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首先要从人的心态上,来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一般讲健康的人都不陌生这样一个公式,就是一个数字前面有一个1(1,000,000),后面有一串0,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什么呢,说人的健康是1,金钱,事业,地位,美貌等等都是后面的0,如果一个人健康没有了,前面这个1失去了,那么后边有再多的0,对他而言也是无济于事了。然而在我们的现代社会,这个公式又多了一个正负(+ -)号,也就是说这个前面的数字如果是正的,那么我们的这个数字越大越好,但是如果前面搁了一个负号,那么我们还不如要那一个小的,但是是正的那个数字,那么这个正负号代表了什么呢?其实代表的就是人的心态,代表的是一个人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健康心理没有了,那么这个所有的身体健康,所有的事业、美貌可能都会朝着消极的方向去发展了。那么从这里我们知道心理的健康实际上比身体的健康也更加重要。在我们现代社会,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和谐社会”,那么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我们良好的心态又有什么样良好的关系呢?在传统的中国传统的经典《大学》上有这样的一句话,那就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告诉我们,要达到社会和谐的结果,要治国,要平天下,要从哪里做起呢,那就是要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司内部的和谐来做起,就像我们一个人,身体的健康一样,要保持身体健康的结果,我们必须使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能够健康,彼此还能够团结互助,协调运转,这个时候才有身体健康的结果。那么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企业他内部的和谐又是怎么达到的呢,那么就是由构成这个家庭、企业、单位内部的每一个人自身的和谐而导致的,就像我们一个人,身体的健康一样,要保持身体健康的结果,我们必须使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能够健康,彼此还能够团结互助,协调运转,这个时候才有身体健康的结果。那么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企业它内部的和谐又是怎么达到的呢?那么就是由构成这个家庭、企业、单位内部的每一个人自身的和谐导致的,所以人自身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
我们今天来谈,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那就是因为我们对健康、心态这个问题关注的程度不是很够。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对比的故事来加以说明。 比如说在美国,我们有一对年轻男女约会,结果这个男士就迟到了,这个女士就问他,你去干什么了,怎么会连约会这么重要的事都会迟到,结果这个男士就回答了,我去看心理医生了,那么我们想一想,听到这样的回答,这个女士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在美国如果这个女士听到这个男士去看心理医生,她会觉得这个男士的心理素质很高,因为他连一点小小的心理问题,都会求助心理医生,那么这样的人也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心理困扰,她觉得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会很安全。但是我们再假设一下,如果我们在中国,就比如说你和一位男士或者女士约会,结果对方却迟到了,你问他去干什么了,结果他回答说,我去看心理医生了,那么我们想一想,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说,这个人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啊,哪儿不正常,要不然好好的去看什么心理医生呢。那么这种对比就说明,当代中国人与美国人相比,对心理问题的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了,我们看问题都要深刻一点,不能因为说美国人对心理问题的关注程度高,就认为什么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实际上恰恰相反,美国出现了这么多的心理问题,和他们一直所奉行的价值观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知道美国人所奉行的价值观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个自我是一个非常哲学化的词,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自利;那么为了获得自我利益的满足,就必须去和别人竞争,但是有的时候,这个竞争还是不能够解决问题,如果竞争再向上提升的话,这个竞争就变成了斗争,所以就会出现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问题;那么斗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斗争再向上提升的话,这个斗争就变成了战争,所以我们现在打开新闻媒体,每一天不可少的内容,就是局部的战争或者冲突;那么战争如果向上提升,就会导致世界末日,所以我们看到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自我利益的满足的价值观并没有给人类引向一个光明的前途,反而只是把人类带上了穷途末日,然而可惜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中国人所学习和奉行的就是这样一种以竞争的方式,来获得自我利益满足的价值观,所以在我们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现象。因此我们说,在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冲突,充满了对立,充满了怀疑,充满了不信任,所以人的心理怎么可能健康呢?现在我们都在讲生涯规划,那么在西方的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西方人所走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那就是童年是天堂,童年的时候生活得无忧无虑,可以说要什么父母会满足什么;到了中年,我们知道啊,这个孩子从奢反俭难,一旦这种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养成,他就不可能再回到那种勤俭的生活方式了,那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中年的时候就必须去和别人竞争,所以我们说商场如战场,那么在这种竞争的时候啊,压力就很大,活的也非常辛苦;到了老年,因为他们没有中国传统社会,那种父慈子孝的教育,那么老年人很多都被送到了养老院,提起西方的养老院,我们很多的中国人都非常的羡慕,觉得人家还有政府给养老,实际上他们的境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样的美满。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也曾经去参观过西方的养老院,那么西方的养老院物质条件确实非常好,可以说有人服务,有人照顾,但是精神生活却相当的贫乏,大部分老人都是终日和电视为伍,可以说就过着坐吃等死的生活,所以在西方的价值观中,影响下,西方人就过着这样一种人生的轨迹。那么我们再看一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以仁爱为核心,而这个仁爱之心必须有一个根才能长养出来,而这个根就是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之情。我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恩德,能够友爱兄弟姐妹,并且把这种感情推而广之,来关心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有缘人,所以这个孝悌之心向上提升,那就是互爱,也就是在《论语》上所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不仅要对别人有关爱的情感,那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还有切实的给予帮助,所以互爱之心向上提升就是互助,这也是《孟子》上多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互爱互助之心再向上提升,那就是在《礼记》礼运篇中所讲的“大同世界”。在这个大同世界中,人不仅仅关爱自己的父母,也不仅仅疼爱自己的儿女,老年人可以得到赡养,壮年人能够为社会所用,幼年人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那些鳏寡孤独废疾者,也就是老弱病残幼,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够得到赡养和帮助,那么这种世界是我们传统社会所描述的和谐社会的境况,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之下,我们中国古人所走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那就是童年的时候,要积福,要惜福,所以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经常读到一句古诗,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么现在很少有人,再能够提起这一句古诗了,但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孩子从小就要给他养成一种,惜福,积福的意识,让他知道,来到我们面前的这一碗米饭,实际上凝结了千人之力,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知恩,这样的话才不会去随意地浪费,那么从小养成这种意识,他就是在惜福,在给自己积福。到了中年的时候,他是用自己的所学和所能,来贡献社会,服务人民,而当一个人心里有这种观念的时候,即使他的工作再辛苦,他都不会有压力的感受,他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很充实。到了老年呢,他是因为自己的儿女教育的很好,给他们树立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观念,所以在自己年老的时候啊,这个儿孙都围绕着膝前,享受着天伦之乐,所以老年的时候有福,才是真正的享福。那么这样一种美好的生活轨迹,当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很难见到了,然而我们应该知道,这个现代社会中,我们虽然像过去的大家族没有了,但是我们也生活在工作单位,生活在集体之中,如果我们能够用传统文化的教诲,能够教育这些工作单位的每一个人,那么我们把这个爱就扩大到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我们仍然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那么这就是说,在这样一种人生轨迹之中,中国人他从来没有说有过逆反心理,也从来没有说有过代沟,更很少看到有人有心理问题,这是跟我们的这个价值观实际上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这是我们讲的第一点,就是说我们对心理问题的关注程度没有美国人高,但是不能就因此得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什么都应该向西方人学习。
我们需要关注心理问题,还是因为心理问题,心理过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我们对于心理问题的关注程度很少,也因为我们对它不够了解,比如说有的人他知道发怒不好。我们看这个怒气的“怒”,上面一个“奴”字,下面一个“心”字,所以中国古人的这个汉字也是一种智慧的符号,让你一看到这个字,就受到了提醒,受到了教育,这个怒就是在提醒我们,当我们发怒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也就是说当你不能掌控自己情绪的时候,你才会去发怒。因此也有人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但是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当遇到事情上,他仍然会火冒三丈,拢不住自己的火,到后来才会很后悔。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对他的了解,可能非常少,第三我们需要了解心理问题还是因为人认识自己是最难的,那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我们的俗话中,有一句话叫“夫妻是一面镜子”。为什么夫妻是一面镜子呢?那就是因为自己有一些毛病,缺点和过错自己都意识不到,看不出来,最后都是对方给发现了,然后提醒我们,我们才认识到,这是因为从哲学上讲,当人认识外物的时候,我们自己是认识的主体,而当人在认识他人,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这些外物都是认识的对象,而当人在认识自己的时候就需要即把自己当成认识的主体,又同时需要主动的把自己当成认识的对象来加以反思,可是我们很少有人,具有这种自我反省,自我反观的能力,而我们现代中国人,相对于我们古代人而言,这种自我省思,自我反省的能力,就越来越差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如果读古书,比如说读《论语》,看到孔子的弟子曾子说了一句话,他说“吾日三省吾身”,我每一天都要多次地从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就是要反观自己,我与人谋事,是不是做到了尽心尽力,和朋友相交往,我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守信,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我是不是把它温习了,并且在实践生活中去应用了。因为他每天都从三个方面多次反省自己,所以他对于自己的这些缺点毛病,就很容易的发现。如果我们大家注意观察一下,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在工作单位,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听到的最多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声音呢,那就是抱怨的声音,显然抱怨的都是他人的责任,客观的环境,领导的这个原因,很少有人说,这就事我哪做的不好,都是我没有尽到责任。所以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往往背着两个包袱,在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而在另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然而我们在走人生之路的时候,却往往把写着他人的过失这个包袱放到了胸前,而把写着自己的过失的这个包袱放在了背后,所以我们怎么看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但是一低头就很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既然人认识自己是最难的,而我们现代人又缺少这种自我反省的能力,那么这说明我们自己,有一些心理上的消极因素,有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我们可能自己还没有意识到,那么这些加起来,说明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健康心态与幸福人生问题还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说,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要学会处理竞争所带来的压力,面对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们还会协调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这些处理不好就会使我们处于一种忧郁、恐惧、焦虑、愤怒的心理状况之中,我们把这些状态,又称为“第三状态”,为什么把他称为第三状态呢,那就是因为他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生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如果我们去医院检查,各个指标都是符合正常的指标,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就是觉得哪儿不舒服,心里不痛快,那么这个状态,我们就称为“第三状态”。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人还或多或少地处于第三状态呢,实践证明,我们有80%左右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处于第三状态。而处于领导职位的领导者和企业家,又是第三状态的多发人群,所以在现代社会的这个工作中,这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仅是实施领导的重要保证,也是对人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到的,说“生活像一条路,总有一些坑坑洼洼;生活像一团麻,总有那些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像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让我们醉在酒里清醒不了,缠在麻里走不出来,这些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我们就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讲座,使大家能做到不为功利所动心,不为挫折所折腰,不为困难所吓到,不为压力所屈伏,使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在:“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心理状态,成为生活中的强者,那么今天我们这次讲座就先到这里,谢谢大家,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