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养生要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08:40
自我感觉太极要比瑜伽好的多。这些资料你可以了解一下。
养生须从何时起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老人所以多疾者,皆由少时春夏凉过多,饮食太冷,故甘鱼脍,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损于人,宜常断之。"又说:"唯乳酪酥蜜常宜温而食之,此大利于老年。"这些都是从饮食的冷暖上说明了对人一生脾胃的影响。宋代张果在《医说》中还指出,如果饮食中有冷食、热食,
"宜先食热,然后食冷",否则,易损伤脾胃。
太极拳为何能治病
太极拳是一种徐缓运动,速度缓慢,动作柔和,从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微循环的特点是剧烈运动会使血液运行走捷径,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太极拳缓柔的特点则使血液能够流向各处,从而得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改善身体内部的循环。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使一些不通之处畅通,这样慢性病症状就得到缓解或消除。同时太极拳运动能强身健体,能预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极拳运动有治病的效果。
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能否练拳?
一般健康妇女在月经期坚持适当的太极拳活动,不仅无碍正常的行经,而且有益于盆腔血液循环的改善,减轻盆腔充血,缩短经期,并能调整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机能,因而能减轻月经期腰酸背痛、腹胀、小腹下坠或精神不好等不适感觉。运动量宜根据自己的情况稍减或不变。
妊娠期做些少量柔和的太极拳活动是可以的。但有些式子(如下式、金鸡独立、海底针、左右分腿、蹬脚等)在妊娠晚期可略去不做:做一些运手、左右揽雀尾、野马分鬃等单式练习是有益的。日光照射能促进皮肤里的化学物质脱氢胆固醇变成丁种维生素,有助于调节钙、磷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妊娠期对钙、磷得需要量大,如能在室外阳光下散散步或练习这几个单式,对母亲及胎儿钙、磷的补充是有好处的。同时,适当的活动还能减少产前的浮肿、便秘等现象,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但是妊娠期的锻炼要慎重,尤其是快分娩前更要注意,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哺乳期也可在阳光下坚持适当的太极拳练习,对产后的体力恢复和乳汁中钙、磷含量的增多有一定的作用。产褥期可暂停太极拳练习,应在医生指导下做产褥期医疗体操。
干液搭配对胃肠有何益
古代窖Ъ衣又性凇妒持瓮ㄋ怠分兴担?食饮常养,津液常甘;身轻而不倦,神清而少肿,胸腑通畅而少噫,胃院宽舒而不胀。"可见,饮食的干液搭配对胃肠的功能和食物的消化吸收都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胃功能较弱在饮食方面当更加注意。
什么样的环境适于练太极拳
练拳最好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地面平坦、环境幽静的室外或室内进行。在阳光下运动有许多好处,可以多接受紫外线的照射。一般,在阳光斜射时练习较好。在夏季,体弱者更应避免在直射光线下练习,可借树荫等透入光线的地方练习为宜。空气越新鲜越好。空气污浊,多含二氧化碳、烟灰、尘埃、细菌等物,吸入肺内是不利健康的。
初学者和体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宽敞的地方练拳,以便立稳。但熟练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练习,这对脚的适应力还有好处。有益于推手技术提高。
环境幽静容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绪镇定。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因为初学者最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如果没有幽静处所,就?quot;闹中取静"进行锻炼,时间长了也可以适应。另外,集体练习,也可配音乐,能使动作整齐,节奏分明,也有助于初学。
有人说雾天练习太极拳对健康不理。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迁冷而凝结成小水珠,浮游在接近地面的空间,形成了雾。如果在空气新鲜而有雾的地区练拳,对身体健康并没有不良影响。
在烟尘和废气较多的地方。本来就不宜练拳。废气多的地区有雾时空气更坏,因为雾会使大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和稀释,所以雾天练拳要避开空气污染的地段。
老年人初学太极拳时应由简入繁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记忆力都比较差,因此建议刚学太极拳时,最好是从简单的入手,即先学简化的太极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后,动作得到了巩固,才可以过渡到学习传统的老趟太极拳。如果是直接学习老式太极拳,切忌囫囵吞枣,急于求成。要多下功夫,尽量学得慢一点,等到学会一个动作以后,再接着学习下一个动作。学习太极拳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架式略微防高一些。等到下盘有功底的时候,再把架式降低。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信心、韧性。
太极拳的自然深呼吸对身体有好处
实践证明,练太极拳能使呼吸自然、细长、慢均。这种有节奏的呼吸可使横膈肌和胸腹运动增强,相对有效地加大了肺部气体的交换容量,使新陈代谢加快、加强。大家都知道肠胃蠕动加强能够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对防治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慢性疾病效果良好,膈肌活动范围增大,使胸部呼吸肌和横膈肌力量增强,可加速静脉血液的回流,改善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膈肌活动范围的增大,还能对内脏起到一种自然的按摩作用。所以,太极拳中自然的深呼吸法对防治一些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及消化系统疾病都有较好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十要
"十要"指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10个要领:1、动中求静。动中求静,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2、含胸拔背。胸微内含,动作舒展。3、内外相合。即肌体配合协调,动作连贯,而且要做到意识、动作和呼吸相结合。4、上下相随。要求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5、沉肩垂肘。肩肘自然下垂,以免气往上提。6、用意不用力。要全身放松,以意念引导动作。
7、分虚实。腿部动作要虚实分明,避免重心同时落在双腿上,出现"双重"现象。8、松腰。腰是主宰,连接各关节的活动,腰部放松有利于腿部的稳定性和腰部的灵活性。9、相连不断。动作要求连贯、圆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10、虚灵顶颈。头部自然上顶不要东斜西歪或自由摇晃。
经常抽烟、喝酒对练武有很大的影响
吸烟、喝酒对身体有害,已为大量科学研究及现实所证明,因为,长此以往,会损坏人身体的各个器官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练武所需要的正是身体内部各器官机能的良好及身体素质,显然经常抽烟、喝酒,对练武有极为不良的影响。
自学太极拳
第一、自学者应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要有信心,恒心、毅力。第二、仔细钻研书中的文字和图解,首先看懂,尽量记熟,可看完一招也可分开来练或边看文字图解边练习。第三、可用磁带录下文字表述,练习时播放,这样可专心进行动作研究,从而学得快。第四、若两个人同练可互帮互学,也可一个人念文字,另一个做动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两人反复推敲,演练,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自学太极拳有一定困难,但不是不能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练太极拳时,身体某些部位发抖如何处理
出现发抖的原因有两条:
1、由于姿势要领掌握不准,出现劳累或意念造成紧张,从而出现发抖。2、还可能使这些部位有病,阻塞经络的气血运行,造成"通则不痛",从而气血大量集聚于此,强行通过又不能,就造成发抖现象。对以上两种情况的处理1、这种发抖不是好现象,应注意克服。对于自适应注意规范性、整体性、科学性,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或自己深刻钻研领悟,只要正确掌握,就能克服发抖现象。2、这种发抖都是正常的,由于发抖的存在促使气血冲过阻塞,活络筋血,长此下去,就能治好某些病,从而使发抖现象消除。因此要正确区分发抖原因。出现发抖,带练功完毕后,觉得身体轻松、舒畅,则为正常的发抖现象;若出现劳累或动作僵硬,则应注意克服。只有对发抖现象具体问题分析,对症下药,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练太极拳收势后应注意的问题
收势后应注意以下几点:1、收势完毕后,应缓慢散步,在此过程中要配合呼吸,一呼一吸迈一步,同时意守丹田,气定神舒。2、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身体难免要出汗,此时不可走向风口,应避风休息,慢步而行,待汗下去后,再回住处。练完拳后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养气与练气
内功言说有二:一曰养气,二曰练气。“养”——涵养培养;练——锻炼运使。一是在于精神方面,二是在于体魄方面。孟子所谓“吾善养浩然之气”者,此养气之说。“培养中气而后元气充足,善涵养而后性气不动;性气不动,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这是内家功法的养气之说。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一“气”,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分。养气是以道为归宿,以义为宗法。练气是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为宗旨。练气为了养气,因而在内家功法中,练气尤为重要。(注:运使——以马步为先,以身体上下伸缩为次。马步又名站桩。呼吸——肺为气之府,气为力之君,故言力者不能离气。内家功法的“呼吸”要求非常严密,呼吸要做到四忌:一忌初进时太猛;二忌尘烟污染之地;三忌呼吸时以口出气;四忌呼吸时胡乱思想。)内家的养气、练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和提高人体的中气(元气),既:固本养元。
意与气
“意”与“气”在人体之中,无形无色。“气”对人的体能来讲,占极重要的地位。“气”用于催血、用于养血。这里讲的“气”是指人体内的内气(人体内的体能磁场。在内家功法中,“气”与“血”的关系是:“气为主、学为辅,气为卫、学为营”。气充则血足,血足则体强,体强则意坚,意坚则魄雄,魄雄则可以延年益寿。“意”是指“意念”,在内家武学上又称“心”,心就是意。实际上,心与意是有区别,但不大,而关系紧密(即:“心”为“意”之主,“意”为“心”之副)。“意、气、心”三者有循环相连之关系。气沉则意坚,意坚则心定。反之,心乱则意散,意散则气浮。故三者相互为用,实相系而不可离。
太极拳本质
普通常说,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伟大的事业。意思就是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得
以延长,而后才能从事一切事业,所以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健康与否在于平时修养和运动的得当不得当;也就是运动合于卫生不合与卫生。需要详加研讨,
并经实际的考验。究竟怎样才算是正常的运动呢?应于练习某种运动以前,根据医学的方法,检察心脏的能力,血压的高低,脉搏与呼吸的次数,赤白血球的数目。至练习一个时期以后再行检查,自然就知道这种运动正常不正常。所谓正常的运动,是指适应人体的自然发展的运动,惟有适合这种规律的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健康。
正当的运动,能使全身的细胞即各种器官发生高度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促进呼吸血液循环,增强体内燃烧作用;换言之,就是使身体内部呈活动状态。因此,适当的运动可以给与细胞以一定的刺激,对在成长期者,可以促进其成长,增强体力,对已经成长者可以使之维持其效能,因而保持了体力与健康,若运动不当,则必然招致相反的结果。运动过激或运动不适当,不但损伤健康,甚而戕害身体,也就是发生疾病的诱因。现在一般的运动,筋肉疲劳以前,心脏已因呼吸困难而呈急性心脏扩张。遂不得不停止其运动,以使心脏得以休息,减低呼吸的困难,恢复正常状态。
中国的拳学,是以完全与此相反的方法来锻炼身体,这种运动是筋肉气血的运动,更可说是具体细胞的运动,在运动中,使全身各种细胞器官同时平均发展为原则,即使运动使全身之筋肉虽已呈疲劳不能忍受的状态,而心脏的搏动并不失常,呼吸并不困难,相反的在运动后尚能感觉到较运动以前的呼吸轻松舒
畅。这种运动是以其个人的筋肉心脏所能负担范围以内的能力,来求其个体平均,渐次发展生长,不限年龄,不限性别,而达保持健康增强体力的目的,更因没有任何招式,所以在运动时,脑神经不受刺激,不紧张,使能得到恢复,
也是与一般运动不同的地方。
太极拳之养生
拳术为运动之一。用以锻炼身心。振奋精神。人能运动犹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然吾国拳术。源流甚古。派别至多。其间外形有主刚者。有主柔者。世人以为少林拳劲显于外皆主刚。太极拳劲蕴于内均主柔。殊不知少林拳中艺高者。皆刚柔并济。而无闭气响脚等全行主刚之弊。夫太极拳中上乘者亦然。其皮肉之柔。故如软绵。而内气之坚。犹如钢铁。所谓丝绵裹铁弹者是也。故无论何门何派。刚柔不可偏重。亦不可须臾分离。全视何者用之得势耳。习太极拳者设成一味过于柔软。(即萎靡不振)岂有利耶。学者当知该拳之基本优点。厥为动作慢匀。呼吸和顺。精气神与内劲。均皆饱满之谓。决非内外皆萎靡不振之柔软。即在推手中。莫不如是。拙力固不可有。内劲亦不可无。考四两拨千斤之句。有四两之巧劲。方能拨千斤之拙力。设无四两之劲。何能为之。夫慢而后能柔。匀而能和。能柔能和。则筋骨舒展。气血调和。呼吸由此深长。精神可以奋发。虽年老及身患疾病者。如肺病、心脏病、高血压、四肢麻木等。亦可则而习之。总之。太极拳之功效。能弥补先天之不足。步后天之亏损。尚能在幼壮时即从事练习。继续不断。则终身得益。更非笔墨所能尽述。因年青时精力充足。能下苦功。成就较速。年壮时体力强健。身无病患。晚年愈觉神旺气足。举动轻灵。决无腰酸背痛。精神萎靡。躯偻跛足。气促呻吟等病象。斯种缘由。宛如金钱储蓄。年青能惜身锻炼。若平日善于积蓄。年老可以享用。倘平日不事积蓄。危急时无从支配。世人不明此理者。大都有二种歧念。(一)年青力壮时。以为身无疾病。锻炼心身。有何益处。(二)练功者往往在晚年临终时。有散功等痛苦。与其它日受苦。不若现金不习。岂知以上二种观念。全皆错误。盖年青者体健力壮。气分较足。固未见锻炼心身之功效。但一至年老气衰。内部抵抗力不足时。悔之晚矣。
太极拳与养生
人们不断与侵害肌体的疾患斗争着,经常在抗病中活着,从而积累了大量的养生知识和祛病方法,我国的太极拳就是其中一种。
太极拳虽属于中华武术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祛病、养生、延年的目的。
武术可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外家拳一练筋、骨、皮为主,而以太极拳为主的内家拳则以养气、通络为主,也可以说以放松、调整周身气血为主,属于气功之行攻。所以为了养病,调整气血的运行,恢复体内的正常循环,以练太极拳最为适宜。
练太极拳,不是一般的学习拳式,必须懂得很多基本功,必须做到"放松","气道通畅"。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则周身气行,故练功必须令其气顺,不可叫气道结滞,所以说:练拳不可闭气、使力,总以放松、沉气为主。在练拳时要配合呼吸配合开合等。由于以上的要求,使得练太极拳的人们在练拳过程中注意放松并调整呼吸,每次练拳下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身体微微出汗,增加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起到了祛病强身的健身功效。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任何运动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强度,才可能对增进人体健康,特别是对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合理的结合,对提高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是不可少的。太极拳因为充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既是武术又是文化;既是健身又是武术,它既练内(心)又练外(体),精气神兼练,既有养生健身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重视加大人体下部运动量,大大有利于避免上盛下衰的"时代病"。从二十世纪起,人类的生活方式将发生明显变化的方面之一,是重视健康,注重通过锻炼得到健康的身体。而人们的健身方式,都将更多重视下肢运动,就像从像从事步行运动等等。
常年坚持练太极拳的人普遍反映大腿既然粗壮。体育专家认为,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运动,使人体如同增加了许多小水泵,帮助心脏工作,即减轻了心脏负担,又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由于太极拳重视人体下盘功力训练,有利于气血下行,调整人体上盛下衰状态,可防治血压高、跌跤等病症,有抗衰老的功能。常言"人老先从腿上老",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出现上盛下衰的诸种疾病。美国医学界已把老年由于跌跤而死亡的现象逐年升级的问题,列为导致死亡的第三大敌人。他们政府肯拨款,支持关于太极拳可防治跌跤现象的科研项目。太极拳近两三年在美国发展特别快,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中国传统医学角度来说,"上盛下衰"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中年老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而出现的血压升高、心虚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食滞便秘等候群。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红光满面,并无病容。然而,由于下元虚亏,连脚发软,行动不便,走路时间一长足后跟痛,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中医认为,人年过四十,肝肾易亏,犹如根枯而页黄。浇水灌肥应从根部着手,滋肝补肾,乃是养生保健的秘诀。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补作用的食品和药品外,重要的是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因为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正是人体吸收的各种营养转化为精血(及内分泌)的最关键最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强小腹、腰、裆部位及下肢运动正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的最基本的环节。腰脊和腿部增强,自然血脉流畅,精神旺盛,长久不衰,从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诸症。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练拳全过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相结合,而且它还有利于心态平衡。所以,针对当今生活方式,练习一种或几种太极拳和太极拳器械是一条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坚持练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平衡和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