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中“ 讲”的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4:49
谈教学中 讲”的艺术

——   初  探  教  学  工  

 

要:阐释了教学中的“讲”,应按照“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诱之以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与时俱进,言精于思;持之以恒,教学双赢”的教学工艺要求施教,期望在教学中取得教学相长的成效和业绩。

             可供教师、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师范院校学生参考。

关键词:教学工艺学;讲授;艺术


 

在教学系统中,教学信息的传输大多数是靠讲实现的,即讲课、辅导和答疑(其他媒体是必要的辅助工具)。《新华词典》对“讲”字的释义是:说,解释。对于教师来说,“讲”则是通释教材诠义备课在先;另置授课新词在后,有感而言,有的放矢。回顾教学工作,略有感悟。兹抛砖引玉,与大家切磋。

1.量体裁衣选教材,因材施教定内容

    所谓“量体裁衣选教材”,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目标、参照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来选择教材(在“一个大纲多个教本”的条件下,尤为重要);所谓“因材施教定内容”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年龄特点,编设学科课时授课计划。把教材的内容按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定步速、有节奏的要求,确定训练考核的知识和技能关键点,使每一节课都构成独立完整的片段,又是彼此链结、环环紧扣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体系。既不能好大喜功或教师及家长一厢情愿而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多而全;又不能迁就学生的基础差而降低训练和考核的知识和技能的关键点。要寻求一条既要能在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达到培养目标、符合就业谋生基本要求,还要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训途径。必要时可适当增删教材内容,力争取得教有所授、学有所得的效果。

2.诱之以趣开心窍,动之以情明大义

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出于勤奋;勤奋源于兴趣,兴趣在于诱导;诱导选择契机,契机重在发现。只要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足够的注意,诱之以趣的契机总是会被发现的。蒙学经典《三字经》中曾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是“诱之以趣开心窍,动之以情明大义”的典范。所以,从诱之以趣入手,到学有所成是可以做到的。

人们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旧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或提升为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改变原有不良的思维和不良行为和习惯的过程。简言之,是认知的同化和提升的过程。然而,人的某些思维或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心理定势和行为定势)就会表现为情不自禁和不由自主习惯思维或行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这就是有些教师常会看到的一些学生自以为是、不以为非的内在的心理原因。观察表明:智商在正常范围内的学生约占同龄人数的95﹪;这些学生都会有各自的兴趣的兴奋点。在这些学生中会出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情形;优秀的教师恰当的施教和邻近出现的重大事件会使学生的兴趣兴奋点,朝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发生转移。例如:学生出于对某一位教师的景仰,而尊其师、重其道、弘其志、承其业。又如,牛顿从“一个 苹果落地”对重力发生兴趣;瓦特从“壶盖为什么会动”产生疑问,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例都说明:“诱之以趣开心窍,动之以情明大义”在传道授业中的重要作用。只要教师做到“诱之以趣开心窍,动之以情明大义”就能使他(她)所讲的内容入学生耳、入学生脑,进而导学生的行。

3.与时俱进,言精于思

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使教师的劳动成为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前导。当今我们正处在识激增、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自觉主动接受新知识、探索新的问题、提炼新的建树。简言之知,就是观察与思考。即观察现象、探索本质、提出假设、客观验证、准确表述。

思想的深邃,必然表现为语言的精到。 魯迅先生曾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指出,語言文辭應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也就是說,語言文辭要用意境美、音樂美、形象美來達到使讀者感心、感耳、感目的艺術效果。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清词丽句必为邻”陆士衡《文赋》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力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清·顾文伟《苦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诸如此类的诗句全是诗人们的真切体验,说的都是经营之惨淡,“炼字”之艰难。“古人不废炼字法。(清·沈德潜《说诗啐语》甚至要求“隔日一删,愈月一改”(清·李渔《闲情偶寄》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文史大家范文澜也曾有过:“宁坐板凳十年冷,不著文章一字空”的锤炼经历。

    4.晓之以理正其心,导之以行观其效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人的心智、改善人的行为。进而提高社会生产力。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要达到教育目的,取得教育效果。首先须完善或纠正教育对象

的心理。正所谓:欲正其身,先正其心。

    古人曾说过: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所谓晓之以理就是着眼于大多数人的利益、兼顾学生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诠释利害,把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给传授学生;完成由不知到知或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转变过程。诱导学生科学思维、审慎决策、坚持不懈;所谓导之以行就是要求教师讲的时机、方式和内容,应当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大多数是得到验证的并能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作为教师可以运用从众心理效应,塑造典型事例,并给予正反两个方面强化,争取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5.讲的技巧的修炼和效果的把握

    讲的技巧的修炼,具体说来,应把握以下四点:(1)多向语言大师学习,口摹心追。先求形似,再求神似,进而形神兼备;(2)追求文字语法的精准和修辞的精美;(3)语言逻辑的严谨和思维逻辑的辩证;(4)字正腔圆的、规范的语音和语调;(5)练好喷口(喷口好——字音清楚而口无飞沫)。

效果的把握可概括为:钻研受众真需要科学直观用有效。喜闻乐见受众广,温文而雅语不糙。画龙点睛抓精,经典之处须重描。持之以恒不懈力,与时俱进别俗套。

    6.持之以恒获成效,教学双赢都提高

教学的成败决定于教学双方是否有共同的目标和长期不懈的合作。可谓“人贵有志,学贵有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天道酬勤”。马克思曾说过:“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比家犬与猎犬的差别要少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由社会分工掘成的。”教学双方持之以恒的一致合作是教学双赢充要条件。

在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学生遇到的疑问,可能就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线索;教师得意的教学之作,定会让学生受用一生。教师脑力劳动,物化为学生的心智提高。可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