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硬化是当今中国的最大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50:40
这几年的什么弑友弑父弑母弑子弑师案等等的报道看多了,也逐渐麻木了,但最近发生的山西疫苗事件尤其是福建省南平“3.23”特大凶杀案件,却真使人有呼吸困难之感。山西疫苗事件当然还没有调查结果,但有关当事方对无辜受害孩子的冷漠令人震惊。南平市实验小学导致8名学生惨死,5名学生受伤的凶杀案更是震惊中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丧尽天良的罪犯职业是诊所医生,名字叫“郑民生”!)。据说这畜生(不如畜生)杀人的原因,一是被医院辞退、工作无着,二是恋爱失败,三是受一些身边人员闲言刺激。这是哪门子的理由!对无辜的孩子下毒手,不管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人神共愤的。——这是已经丧失人性的令人发指的极端表现了。
这样的极端例子我们当然不会轻易碰到(但愿这种侥幸不是侥幸!),但对身边不时遇到的见难不帮甚至见死不救的事也逐渐麻木了,对虚情假意早已适应对欠债不还也见多不怪了。——在知与不知、觉与不觉之中,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性正在大面积硬化甚至兽化。
虽然我们这个社会好人还是占大多数,还有很多好人好事,我们也天天都在宣传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天都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但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我们渴望真诚却无法真诚,我们希望做好人但好人实在难做。而那些没了廉耻的急红了眼的良心已泯的贪得无厌的胆子却越来越大,因而什么“艳照门”“足球门”“日记门”“疫苗门”等等便不绝如缕。面对笑贫不笑娼的社会,我们难免心情压抑,心浮气躁。物欲的泛滥道德约束力的消减,必然导致社会世风日下,正像刻薄段子说的那样:“未婚同居的越来越多,婚后同居的越来越少;耍手腕的人越来越多,耍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出书的人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养二奶的越来越多,养奶奶的越来越少”。而一个社会肯定是不能仅仅靠利益来维系的。——即使大多数都衣食无忧,如果整个社会始终缺乏安全感,缺乏相互之间起码应有的信任,我们的这个社会恐怕也很难和谐,很难幸福起来。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成了必要的忠告时,这个社会便非常可怕了。
为什么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呢?
我们不必将这些“不正之风”都归咎于改革开放。事实上在那“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文化大革命”时代就开始对信仰和道德的全面扫荡了。那个连国家主席的性命都彻底失去保障的年代,不管今天的人们如何怀念那个分配比较平均的时代,也无法掩盖山呼万岁之下的弥天大谎和对人权的无情践踏。
虽然市场经济也同时将人的贪欲加以全面渗透和放大,但就道德的破坏而言,再没有比“文革”的扫荡来得彻底了。
而更不幸的是,对道德扫荡带来的结果,是社会诚信的全面破坏。董仲舒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中,“信”虽位居末位,但却是最基础的一“常”。而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加深,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廉耻的缺失。而在我们急需重建整个社会信用时,我们却依然对那些所谓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人性论”加以无情的批判,对所谓封建主义的仁义道德进行鞭挞。一方面是冠冕堂皇的口号和不容置疑的理论,一方面是对有“七情六欲”的复杂的人性的漠视。因之我们在发现和塑造道德模范的时候,也就没有了模范之外的其他人性的东西。雷锋做好事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但在完美的背后却有着严重的缺失。换句话说,即使雷锋是伟大的模范,却也应该是有缺点的,也是需要人们去关怀关爱的个体。而当这样的模范不再起到足够榜样力量的时候,我们的年轻一代便不免迷茫了。在榜样的力量被多样化的社会弱化的时候,在物欲横流中便有不少人寡义鲜耻唯利是图了。因为失去了理想和信仰,也就失去了对长远目标的追求和正义原则的坚持,也就因之使欺瞒与无耻能够大行其道。
更令人悲观的是“哀莫大于心死”,是我们逐渐失去了改变这种人性流失的希望。这个社会一方面继续出现诸多不公,一方面又严重缺乏纠正不公的渠道和手段。当上访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到广州的高架桥采取极端方式进行申诉的时候,我们的市民因为不堪拥堵之苦已经对以死相胁的上访者也缺乏应有的同情了。这种冷漠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现实生活也用充分的事实告诉人们不要轻易同情他人更不能随便出手相帮。据说山西省原副省长薛军的逝世,死因是在海南公务时饭前独自上街散步,不慎摔倒晕将过去,街上过往行人,居然无一人上前讯问或搀扶。——因为生活中的确有不少因为帮人救人而惹来麻烦甚至官司,如南京就发生过一人因救车祸的老太而被认定为肇事者被判罚4万元的事。因之有人悲愤地说,扶个南京老太就罚了四万,扶个副省长很可能要枪毙!谁敢去惹这样的麻烦事呢。
当“不关你的事你怎会帮忙”成为惯性思维时,我们便默认了这种人性的硬化。我们甚至忘记了孟子曾告诉我们人是原有恻隐之心的。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正被摧残的原有的恻隐之心。尤其在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大面积人性硬化的时候,更不能轻易扼杀这种导人向善的最基础的人性。
而且,我们应该更客观更公正地评判人性,在社会管理甚至司法判决上真正理解人性,尊重人性。但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却发生了不少漠视人性的事件。如多年前发生在云南和广州的柜员机电脑故障持卡人恶意取款事件。如果我们从人性出发,如果承认“有贪念”也是人性之一,在持卡人退还“赃款”之后,就不会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还重判许霆他们而忽略了银行的过失。“罪”与“罚”的失当,是扼杀社会公平的最后杀手。也是人性扭曲人性硬化的最重要一环。
只有真正尊重人性,才有社会公正可言;只有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惩恶扬善,才能从最基础的层面上构建和谐社会。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业已硬化的人性回归,是对本有的恻隐之心的小心呵护,而不是表面堂皇实际虚假的大话空话(那周洋获奖时首先感谢父母的话之所以这么“感人”,不是因为她说得漂亮,只是因为更真实更有人性而已)。
孟子的“性善论”未必是正确的,但他的“人之于禽兽者几稀”却仍是真实而伟大的发现,这“几稀 ”的恻隐之心,已经是我们今天需要十分珍视的“异于禽兽”的“善端”了。
阅读全文(141) |回复(3) |反映问题 |引用通告(0) |编辑
标签:随笔 人性 硬化 危机
上一篇:史上的尴尬(14)——莫问奴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