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战略之主线判定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1 10:41:48
四代重歼:对日战略之主线判定
说一千,道一万,中日问题掺杂了太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很不凑巧,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的主要大国。两伊关系、朝韩关系、巴以问题或许也很棘手,可是无论怎么看,这些双边关系都无法同中日关系等量齐观。中日关系的变动不仅仅会对世界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而且中日关系的复杂性也因为他们的地缘政治位置而变得高不可攀,少有企及。
对于中日之间的关系,包括中日学者在内的国际关系方面的学者有着各不相同的看法。第一类观点认为,中日之间应该发展良好的双边关系,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在东亚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更大程度合作,为世界的稳定与繁荣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第二类观点认为,中日之间就是一种长期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即保持斗而不破的状态。第三类观点认为,中日之间应该是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的关系,中日之间的历史和现实问题是一个死结,最终促使双方进行殊死较量分出高下。当然,以上三类观点仅仅是大方向和主流观点,中日关系的确也不是那么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
持第一类观点的学者显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人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文明程度空前提高,这是人们都能看见的。问题是这个提高也仅仅是相对的。人类的文明还没有达到让中日两国在长期的历史和现实矛盾积压的基础上去完全捐弃前嫌,发展良好而和谐的双边关系。包括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其文明程度有没有达到这个水准呢?美国在日本的驻军一方面是防范中国,可另一方面,谁有能否认驻日美军有限制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的作用呢?连美国人都放不下珍珠港事件,为什么总有人寄希望中国人忘记掉南京大屠杀呢?
第二类观点显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也相对比较符合中日关系的现状。话又说回来,现状代表的仍然是一种现实状况。这种现实状况是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中日力量对比在改变,中日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同样在改变,中国和日本自然也就不可能永远保持现状。特别值得注意,现状是一种僵局,而僵局本来就是作为一种将要被打破的事物存在。国家的发展就是和时间赛跑的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是以国家的命运为赌注。
第三类观点也存在不合理性。其对于国家较量的看法过于死板。法德都能和解,为什么中日就不能和解呢?有人说,那是因为中日之间的仇恨相对于法德更深。其实意思就是说,日本欠中国更多的血。那么,中国如果让日本流了足够的血,让日本受到了相似的创伤呢?债,欠了,那就总有一天要还的。国际关系肯定有一个心理上的平衡点。虽然这个平衡点很难把握,但是不能说把握不住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东西。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事实上也是以平衡点的出现为基础的。因此,中国和日本不一定需要斗到有一个国家完全消亡。只要平衡点出现了,中日和解并非不可想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关系一度相对比较和谐。在当时的国际关系条件下,日本人所欠的血没有还清,只是由于中国需要大环境的和谐以及面对来自北方的威胁,平衡点几近出现。或许还是因为没有血债血偿加之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让那个平衡点远离了我们。
主流观点的确各有各的道理,可是对日战略终究只有一条主线,因此,不可能几种观点都能够真正理清中国对日战略的主线。
近期,中国和日本之间绝对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友好合作。这其中因素很多,单就中国方面来说中国人民就绝对不会答应。血债血偿,没有经历这个过程的日本绝对不会理解与中国继续盲目斗争的危害性。没有体会到危害的民族又怎么能够理解另一个民族在上一场战争之后所留下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创伤呢?正如法国德国是在长期的斗争之后发现各自互有胜负而又从未在地缘政治格局下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日本现在就处于那样一种状态之前。相对于法国和德国来说,中国更有资本。中国的物质基础决定了日本难以让中国彻底消亡而中国却可以使得日本彻底消亡。因此,中国和日本之间如果真正能够实现和解也并不需要类似法德一样的多次连续冲突。也许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就足够让日本认识到和中国之间的长期斗争的危害。可是在这之前,和解仅仅存在于理想之中。因此,中国和日本在短期内的斗争是难以避免也客观存在的。
以长远的眼光审视中日关系,我们能够发现,中日关系正走向中国主导的方向。国际关系较量的基本物质基础就是实力。中国实力的上升是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能否定的。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一系列国家对于中国的恐惧都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中国力量的上升。我们的确也犯不着为了这样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同时,我们更犯不着满天下寻找妄自菲薄的理由。不强不代表不会强,不盛不代表不会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和复兴进程透射出的不仅仅是缓慢,还有坚定!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之上只要不迷失方向,希望就应该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这也就是我们至今仍然对于这个国家充满信心的理由。只要有希望便存在努力的理由。因此,在对日关系中,我们的战略必须注意到对于主动权的合理运用。否则就是对于全国人民长期奋斗所创造的国际关系较量所必然需要的强大物质基础不负责任的浪费。按照我们最希望的方向去塑造对日关系,让日本围绕着中国的战略核心转,这将是中国对日战略制订的目标。
衡量对日战略主线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客观条件基础之下的利益最大化。现阶段,中国不需要日本这样一个朋友。还是那句老话,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有了日本这样一个朋友只能造成中国生存环境的不安定因素增加。日本不是朝鲜,海洋让日本一定程度上有和中国对抗的资本。因此,日本也就不是像朝鲜那样能够稳定地成为中国长期的战略屏障。这种不确定性往往导致战略上的颠覆性效果。这个风险不值得冒。即使日本这个国家已经不具备单独对中国进行毁灭性杀伤的能力,我们也不能排除日本与其他大国合作对中国进行毁灭性杀伤的可能性。
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日本这个国家彻底解决掉吗?看看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是颠覆一个国家的政权扶植亲己政权。美国人在世界上就是这样做的。以人类今天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推断,彻底完全毁灭一个国家的确难以让世界接受。这种做法也并不利于中国在国际大环境之下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不能为图一时之快而忘记了国家的终极目标是发展自己而非削弱别人。即使削弱别人,那也仅仅能够成为发展自己的一种手段。一个民族要有民族主义情绪,可是民族主义情绪应该成为民族复兴的动力而非阻碍民族复兴过程中进行战略决策的理性思维。日本真的不存在了或者过于弱小是不符合未来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利益的。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没有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之前,美国仍然将是世界上超一流的国家。无论是从中国利益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美国利益的角度出发,中美之间都应该保持合作大于竞争的状态。中美关系不同于中日关系,中国和美国互相之间很难吃掉对方。美国也明白,与其无限制地与中国消耗实力,不如在的确没有任何胜算的情况下实现和中国的和平利益分配。
中国确保国家安全的海洋利益空间在太平洋地区仅仅是西太平洋而并没有涵盖整个太平洋地区。而美国国家安全的保障则在东太平洋。中国国家安全的基础是陆地,而美国国家安全的基础则是海洋。中美之间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互信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互信绝对不是双方各自一句话就能实现的。这需要一定的实力政治格局来实现。因此,日本的存在对于美国来说自然就是一个定心丸。如果中国实现对于日本的全面削弱让日本已经不能够成为西太平洋上阻止中国力量前出的一个障碍,那么美国就难以对于太平洋地区有足够的安全信心。这种不安全感恰恰是造就矛盾与冲突的根本因素。包括冷战的产生都缘于双方之间的不信任。苏联人总感觉资本主义要消灭社会主义,为了掩盖自身的担忧便总是叫嚣要消灭资本主义,最终又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极度不信任,而最终让冷战变成了必然倒下一个巨人的决斗。同样,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一个被相对削弱的日本又难以对于中国的国家生存权乃至国家的发展繁荣权形成决定性的威胁。这样,中国也能很大程度上获得安全感。
我们不能够忘记,从世界大格局的角度来看,未来世界不仅仅是中国的舞台,在世界权力颠峰上还有一个实力体系。这个实力体系就是欧洲。今天的欧洲没有实现统一已经在世界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一旦欧洲实现统一,其所能发挥的影响力将更加惊人。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欧洲这一实力体系的存在。相对于美国来说,欧洲对于中国的威胁更小;相对于中国来说,欧洲对于美国的威胁更大。由于中国的崛起,美国通过太平洋方向向亚洲地区渗透的能力将大大下降。因此,向东面通过海洋联系亚洲就成为美国继续在这个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大洲发挥影响力的不二选择。恰恰是这条路,就必然与欧洲产生利益上的冲突。以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也难以完全控制美国向东到亚洲地区的海洋联系。以长远的角度来看,美国与欧洲之间的较量必然是长期而持久的。这样的条件下,美国自然很乐意与中国更大程度上实现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换句话说,从大战略的角度来说。日本这个国家的存在是有相当的必要性的。和解并不意味着没有实力上的斗争。即使是中国和日本之间实现了感情上的和解,从西太平洋地区斗争的角度上考虑,日本很难和中国走到一起。美国比中国更依赖日本这道心理防线,也就能给日本带来更多的利益。和美国保持更为良好的关系的确是符合日本利益的。中国在人口上的优势是造就美国制造中国威胁论的一个主要因素。日本站在靠近美国的立场上,在没有足够的力量的条件下,他没有理由和美国一起来与中国干。这种愚蠢行为的结果就是日本这个国家将被从地球上抹去。毕竟,打击日本造成同样损失的成本要比打击美国低得多。如果日本站在靠近中国的立场上,即使中美开战,日本也不一定成为主要的被打击目标。从美国的角度看,打击中国和打击日本造成相同损失的成本的差距并不会太大。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大格局以及之后的三边关系,一个被相对削弱的日本站在靠近美国的立场上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三方都能够接受的。原则上,美国需要日本,而中国则没有那么迫切的要求。不能否认,美国将很可能在未来承受更大的来自欧洲的压力。再失去日本的阻隔,美国会不会因为中国的一个偷袭而在中欧双重压力下淡出世界权力颠峰呢?虽然中国不会这样做,可是美国人不能使这个空城计。
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在中国和日本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之后就进入上述状态?个人感觉这种可能性是不大的。一方面,没有一场对于日本的胜利,没有一场血债的血偿,没有一场复仇的发泄,中国人难以放下对于日本的猜疑和那存在于很多中国人心中的对于自身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没有一场对于中国的失败,没有一场血泪的教训,没有一场殊死的较量,日本人难以放下对于中国的强硬和那存在于很多日本人心中的对于自身的优越感。这也就是所谓的宿命的决战。从普鲁士与法国再到德国与法国,几次大战都是两个民族之间的宿命。在地缘政治环境下,不论是法国和德国,不能真正意义上削弱陆地方面的对手就无法去角逐海洋空间。对于中国来说,不能让日本真正变成一个不能实质上伤害中国的国家中国就没有办法集中自己的力量向着更为关键的位置前进。国家战略可不能上演没有把握的空城计!
说了这么多,对于日本的定位清晰了,对于中国的利益所在也清晰了。那么对日本战略的主线也就容易判定了。核平日本不是一个选择(即使日本有了核武器,它也没有进行核战争的潜力,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和俄罗斯的核威慑对中国更有效,而法国和英国的核威慑对于中国来说意义就远远不如的原因),不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在对日关系中,我们要斗,最终要破。破的目的则是和而不合。这个破是在一个合理的时机,既在一个美国无力或者无心对中日战争进行全面介入的时机。美国无力或无心对中日战争进行全面介入的机会是不多的,可是却必然存在。随着中国、美国、日本三方占有资源、地缘政治地位等等因素的变化,总会出现美国帮助日本则战略支出大于战略利益的时刻。回过头来看,我们对日开战时机越多,把握住机会的希望就越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僵局极可能就是一种对于交战时机的等待。或许真正开始宿命的对决还需要时间,不过这种趋势却客观存在。中国需要的不是日本的道歉,中国需要的是日本为其侵略行为付出血的代价。至于国家对于日本的种种外交行动,不过是一次休战过程中双方的扯皮而已。外交中不能取得的东西,我们就到战场上去取得!
斗而不破,待机破局,一蹴而就,敢战能胜——这些,应该就是中国对日战略之主线。遵循这个原则之下的中日关系将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并最终实现中国利益的最大化。
血红的国旗、军旗,需要生命与鲜血去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