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别抱出紫塞――和亲使者王昭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32:15
《解读女聊斋·帝王的女人系列之四》
琵琶别抱出紫塞――和亲使者王昭君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这是新中国创建者之一的董必武,为王昭君题写了一首七绝,此诗对历史上的昭君作了总结性的评价,也对昭君的思想、见识、行动作了赞颂。从此,王昭君一抹满脸的泪水和愁云,以一个愉悦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表达了当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愿望。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明妃,姓王,名嫱,字昭君。有资料说,说她名昭君,字嫱。我认为“昭君”应当是字。因为,中国有个讲究,称前辈人、前代人时称字而不称名,以示尊重。后世人们普遍称她王昭君。有人也称她“明妃”,是因她从汉宫远嫁匈奴的单于呼韩耶,做正妻,号宁胡阏氏。单于乃匈奴族的君王,“阏氏”就是皇后,娘娘的位置。可能汉人不习惯称“阏氏”这个音译吧,又不想译成皇后、娘娘来与汉宫廷的皇后、娘娘分庭抗礼,就降一格,称王昭君为“妃”。晋时为避司马昭的名讳,称“昭君”为“明妃”,石崇作歌时称为“王明君”。
先引一段资料:
据有关资料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
如李白的《王昭君·其一》:“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王昭君·其二》:“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杜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寄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如:《明妃曲》认为王昭君出塞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另创新意,不落俗套: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亿。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
也有的“青冢”墓碑上刻着:“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女聊斋》编者从《后汉书·匈奴列传》、《西京杂记》、《妆楼记》、《女侠传》上节选下几段,介绍王昭君――匈奴单于的女人。
一、何其幸运,昭君远嫁呼韩耶,不必老死宫中活守寡
封建社会,宫廷“选秀”诏下,民间乱作一团,除了别有用心的大官僚、为政治目的,有意地将自己的家的女儿或是养女、婢女送入宫中,在君主身边安下眼线、以利自己的仕途或阴谋外,大部分官员和百姓,都不愿意把自家女儿送入火坑。
一听“选秀”信儿,美貌窈窕的适龄女子家,赶紧嫁女。没订婚的,就到大街上“抓壮丁”,一问家中无妻,便抓住不放,押入洞房,速成婚姻。还管什么“爱不爱”,“ 情不情”的,是个男人,就比选入宫中强!由此可知,选秀是多么不得人心,不得女心!
皇帝是天下最有钱有势的主儿,“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那个女子不想嫁到有钱有势的婆家去,吃香的喝辣的?可偏偏都不愿进宫!就是因为谁也不愿进宫去守活寡、活守寡!你想呀,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若干宫女,哪就碰巧看到你、看中你、宠幸你?即使按名单轮大襟,也得好几年轮一次吧!杜牧的《阿房宫赋》描述道:“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曹禺的话剧剧本《王昭君》中塑造的孙美人就是这样一位白发宫女,真正的“日日盼君不见君”,夜夜梦魂无处寻。望穿两只杏核眼,盼白一头青丝云!
话剧中的王昭君从孙美人等老宫女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她不甘心老死汉宫:“难道这青森森的宫墙要我来陪伴?难道这苍松、垂柳、望不断的栏杆要我去看管?啊,这一天三遍钟,夜半的宫漏,一点一滴,像扯不断的丝那样长。难道我必须在这里等待,等待到地老天荒?难道一个女人就不能像大鹏似的,一飞就是九千里?难道王昭君、我,一生就和这后宫三千人一样?见皇帝,我已经不再想。就是见了皇帝,又能怎么样?”她要趁匈奴单于向汉室求婚之机,自愿求行,她要逃出这阴气浓郁的牢笼、这女性的地狱!
这与《后汉书·匈奴列传》的说法相同:是昭君自己“之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自愿离开的。原因是,进宫三年没有被皇帝临幸。
她是个明白人,真正的“明君”、“明妃”!她走了,给汉宫留下一片遗憾,给汉元帝留下一段悔青了的肠子!
在这美女如云的后宫,即使你被临幸了,又当如何?各宫之间,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不生儿子的地位上不去,生了儿子的也未必能成为太子的母后,说不定谋杀、陷阱一个接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悲剧不知将发生多少!
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她走了!雁叫凄凄,马蹄碎碎!游牧在荒原大漠之上,休憩于穹庐之内。吃牛肉干,喝马奶酒,入异乡,随胡俗。成就了汉族与匈奴和亲的一段佳话,赢得了匈奴世代人民的尊敬。如今蒙古草原上多处青冢――昭君墓,就是王昭君幸运出塞的不朽丰碑!
二、何其不幸!国色天香,一嫁再嫁;满腹悲怨,知音何在?
汉族妇女讲究“从一而终”。王昭君当初进宫,不论是姑姑引进,还是竞聘上岗,不论是主观上愿意,还是形势逼迫,客观上,你是进宫了,进宫就意味着你是皇帝的候补女人了,当算嫁了一次。可惜,元帝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是万紫千红挑花眼,不识花王在近身,数年空旷美人怨,宁嫁胡人不守君。
那元帝身为大汉皇帝拉拢不住良才美女,致使人才外流,是汉朝的不幸;昭君宁可嫁给一个胡人,也不为那元帝守活寡,也是皇帝的悲哀!其实,主观上,昭君并不愿意出塞嫁胡人的!她不是积了几年悲怨,一赌气,一跺脚,才走上改嫁之路的么?她心里能好受么?她不过为自己争口气,为女人争一点自由,才作出这一决定的!这是她自己的不幸,也是对汉元帝的一次报复!到嘴的肥肉你没看见,狼叼去了,你才闻着味儿!拥有时你没珍惜,失去了才知后悔!这也是对封建王朝后宫制度的有力批判!干嘛一个皇帝你选那么多宫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成天怜香温玉,不理朝政,也临幸不过来三千粉黛呀!“宫中多怨女,民间有旷夫”,一个皇帝圈养着那么多女人大奶、二奶、三奶,点点点……N奶,怨气冲天,可民间还有很多男人找不到媳妇,这样的社会合理么?
带着不幸,带着悲怨,昭君出塞了!改嫁了!真正的算是嫁人了!嫁给了匈奴的皇帝――单于,当上了真正的女人,当上了皇后,生下了两个儿子。本来当算是幸运、幸福了!
但是,不幸又临身。呼韩耶单于死了,呼韩耶前妻的儿子即位当上新单于,按照匈奴的风俗,新单于要娶后妈当妻子,昭君接受不了这次改嫁,要求归汉――回娘家,可,汉成帝为了自己的统治,不顾昭君的意愿,诏令她遵从胡人的习俗。于是,王昭君又改嫁给前窝的儿子,成为新单于的阏氏,又为新单于生儿子……啊呀!对于一个汉家妇女来说,难道不是又一个不幸么?她要是自愿的,又不必“上书求归”了。这次改嫁,可是强迫婚姻!是悲、是怨、是愤,只有王昭君自己知道!
后世嫁给皇帝爷俩的也有,如,武则天,如,杨玉环,那是幸运,是幸福。武则天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就与高宗李治有染了。太宗驾崩,李治玩花样又把他小妈从寺庙里娶回宫中,武小妈给他生了不少孩子。他俩属于先有后嫁。而杨玉环呢,那是唐玄宗李隆基生生地从儿子寿王李瑁手中抢走的,杨玉环没有说不愿意,老公公娶儿媳妇,管什么扒灰不扒灰,还因为有文人们捧臭脚,什么“在天愿为比翼鸟,在第愿为连理枝……”,好恶心哟!而成为历史上帝王爱情真挚的佳话,就是不说杨玉环跟着安禄山等人!玄宗也是个活王八!
王昭君和他们不一样,嫁老单于是基于在汉宫几年的“积悲怨”,再怎么说,也是自愿改嫁的!可嫁小单于,就是被逼无奈的了!又一不幸了!
有昭君的《怨词》为证: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看来,四大美女都是多夫命!哈哈哈!
三、贿赂是权力的副产品。有权就有贿,以致现代人调侃道:“有权不使,过期作废!”
王昭君的悲剧的制造者――宫廷画师毛延寿,因为昭君不肯送礼,就丑化王昭君,蒙蔽圣聪,使昭君不得见帝,使元帝把自己库存美女,拱手相送。你说气人不气人,不杀不足以平帝恨呀!
毛延寿等宫廷画师受贿作弊案件随着昭君在朝廷上亮相而暴露,被杀于闹市,查抄他们的家财,哪个都有巨万,非法收入!
原来“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不是吴三桂首创,这汉元帝也怒过!光天化日之下,在皇帝眼皮底下搞行贿受贿,那么宫外还了得呀!太腐败了!这些该死的画师,查一查组织部门是谁引进的无德人才,一查到底!谁的亲戚也不行,谁走后门也不行!
那么只是画师腐败么?他们不过是些画师而已!不过只有那么一点点权利罢了!那么,别人呢,别的官员呢?是不是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呀?
教训:
1、皇帝及大小官员,必须深入基层,与基层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不会被属下蒙蔽,才不会给属下以索贿的机会。哪能躺在美女堆里,边喝美酒边听报喜不报忧的报告呢?如果皇帝能经常到后宫走一走,转一转,瞧一瞧,看一看;或者召开一次汉宫妇女大会、裸体舞会、歌咏比赛、汉宫小姐选拔赛等活动;或者到各宫微服一下,王昭君等美人还会人才外流么?那位皇帝说了,你说得好听,那么多人,我转的过来么?你不会“减宫精女”么?
2、皇帝如果不能凡事亲临,但身边如多有几个忠臣,广开言路,舆论自由。老百姓可以直接与皇帝对话,没有“伴君如伴虎”的危机恐惧感,那么,忠心爱国的就多了!献计献策的就多了!研究国家大事,脚踏实地的官员就多了!
庸君手下多奸佞,昏君朝内少忠良。
如果某些君主官员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认真治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虚报产量,夸大政绩,搜刮民脂民膏,索贿受贿,或者以改制为名,将国家及集体财产攫为己有,中饱私囊,先肥起来,建立自己的股份公司,变国企为私企,……然后研究好上级领导的脾气秉性,起居规律、业余爱好、缺点弱点……后,以便投其所好,讨取欢心,再上新台阶。在自己的二亩六分地上,继续操作…… 我好容易买的官呀!我容易么?我不捞回来行么?我要当官为的是什么呀!
试想一下,这样的君主和官员能留住优秀人才么?忠臣良将不是被杀撤职,便是隐居不仕,或是离乡走国……;留下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狗蛋,占着茅房拉不出屎来!趋炎附势者苍蝇竟血,阿谀奉承者狗屁熏天,……
试想一下,一旦国家有事,边疆告急,谁来出计献策?谁来出钱振灾?谁能带兵打仗?谁来保国安民?
3、行贿受贿,古来有之,你们当皇上的,站得高,看得远,应该知道,怎么能姑息养奸,养虎为患呢?你的吏部呢,怎么考察官员的?怕是腐败从吏部开始的吧!当触及你皇帝自身利益时,你才知要杀要砍了!当你的宝座不稳时,你才知道大势所趋了?晚了!
美人是走了!教训你该记得吧!把腐败消灭在萌芽之中!
有权就有贿,贿行有权者。你怎么办吧?没有给普通百姓行贿的!除非给腐败者掘坟墓、抬棺材时,才想的起贿赂老百姓――给工钱!
(200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