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到底成不成功(东方早报 2005-10-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26:35
医疗改革到底成不成功?
文 吴帅等 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任大刚    2005-10-28 1:54:20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卫生部从未表态说过医疗改革不成功,也不同意医疗改革不成功的说法。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卫生部在医疗改革问题上的态度就是不争论,要扎扎实实地把卫生改革推进下去。
理性看待医改成功之处
要探究医疗改革究竟是否成功?我们应该持以客观、理性、全面的评判标准。笔者认为,过去20年来的医疗改革,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过去20年,我国只用了全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左右,较好地解决了全球22%人口的卫生服务问题。卫生机构、人力和技术装备及医学技术迅速增加和提高,在城镇还成功地建立起统筹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在农村中试行合作医疗模式。相对医改之前的卫生事业,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至于我国民众普遍反映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我认为这有其深刻历史根源,短时期内很难解决。由于医疗人才培养和医药原料和生产的高成本,注定了医疗消费处在相当价位的。医疗消费高,这是由市场规律决定,不能人为消减的。所以,即使我们的医疗行业的乱收费,以药养医、医生收回扣的不良现象得到有效和完全的治理,我们也不能奢望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就得到根子上的解决。
当然,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是需要痛下决心治理的。但这股不正之风却并非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但它加剧了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现况,我们应该摒弃它。    广东省肇庆市吴帅
利益化行政踪迹可寻
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90.0%的人对10年来医疗体制方面的变化感到不满意,60.1%认为,现在看病比10年前更难了。“不同意医疗改革不成功”并不是不可以,但为什么医改没有不成功,总不能就只说“不同意”而没有相应的证据和论证吧。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有关部门拿出什么真正有力的证据、论证来。如此看来,有关部门为医改不成功辩护,话题虽是医改,但真正的理由恐怕还在别处———之所以有此感慨,是因为笔者想起最近一位中央党校专家的观点:“很多争论,表面上看是不同观点的争论,其实是各种利益的争端”。
在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下,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改革之间利益关系无疑十分明显———不仅是医改的主要操办者,更是医改过程中重要的利益攸关者,换言之,对于医疗改革,卫生行政部门并非利益超脱者,而是利害密切的“局中人”———这种利益关系背景下,要其对医疗改革做全面客观的评价,岂不是“自己的刀削自己把”?    湖北省沙洋县张贵峰
“失误”到底在哪里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承认工作当中肯定有“失误”,但失误是什么?未见详明,笔者却愿回答一二。
第一,对节节攀升的医疗费用,因其不可预期性已经让人提心吊胆。难道医疗被群众当作“新三座大山”(指教育、医疗、养老)之一仅仅是失误,而不是医疗改革的失败?
第二,医改搞得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现阶段屡屡出现。这些仅仅是失误?
第三,现今,我国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居民的经济或心理承受能力。“看病难、看病贵”反映了我国公共品供给的制度性缺陷,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公共福利损失。这种没有给公众带来公共福利,相反制造了公众不满和怨言的医改,难道仅仅是失误?
事实上,谁来判定医改成功与否的问题,考验着政府责任。让公众拥有对医改成功与否说不的权利,是扎扎实实地把卫生改革推进下去的前提。    河南信阳师院朱四倍
不能反对“争论”医改
“不争论”是小平同志在对要不要改革没有达成共识,而推进改革又时不我待的情况下的正确选择。但有关医改的情况与此完全不同,它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如何改革”的问题,性质完全不同,为什么不能争论呢?
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当前改革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了利益再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争论是绝对必要的。只有争论,才能廓清改革中的利害关系和是是非非;才能有效防止某一利益集团在改革的旗号下掠夺他人;只有在经过了充分争论之后形成的改革方案,才可能是一个兼顾各方利益的最佳改革方案。
在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格局中,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所属的公立医院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各公立医院一方面享受着国家的财政支持和补贴,另一方面又未能尽到向公众提供最低限度的健康保障的义务,反而以市场化的名义向患者收取高额费用,同时又借助行政手段筑起过高的准入门槛,将潜在的竞争者排除在市场之外。从这个角度来看,卫生行政部门的“不争论”,换一个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争论。    空军指挥学院郭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