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主权争端集中爆发 中国不让寸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45:00

3月17日11时许,中国目前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在南海海域执行维权任务。

资料图:去年5月,菲律宾空军司令卡敦戈格(中)视察被菲律宾侵占的中业岛。
一、菲律宾强占黄岩岛 南海已成多事之海
1、菲律宾挑衅最大胆 东海南海争端集中爆发
进入2009年,中国周边形势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春”,南海主权纠纷集中出现,中国近海岛屿频亮“红灯”,遭遇有关国家蚕食。(北京《世界新闻报》)
无论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还是越南,这些在南中国海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国家,都在争议海域小动作不断,一步一步挑战中国的忍耐极限,其中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挑衅最为大胆。2月17日,喧嚣了一年多的菲律宾“领海基线法”终于引爆,3月11日,菲律宾官方宣布,总统阿罗约已于10日签署“第9522号共和国法”,该法把中国中沙群岛中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中的部分岛屿(菲律宾称为“卡拉延群岛”)划为其“所属岛屿”,并且不顾中国的严正抗议,坚持要将这一法案提交联合国审议;本月5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以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对该礁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北京《国际先驱导报》)
据瞭解,近期中国周边一些国家相继挑起海洋权益的争端,除了复杂的历史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联合国关于海洋划界委员会”要求各国在5月13日前申请上报各自对海洋岛屿和管辖海域的一个主权申请。显然,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事实上占据争议岛屿,就可划界议案中占据有利地位,有望将侵占中国海洋权益的行为合法化。(香港中评网)
如果说,菲律宾在领土纠纷上采取的是公开挑衅的策略,那么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使用的则是悄悄逼近的办法。今年2月1日起,日本海上保安厅派遣可搭载直升机的PLH型巡视船常驻钓鱼岛海域,加强对钓鱼岛警戒,中日钓鱼岛主权纠纷骤然升级。据香港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国对钓鱼岛维权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今后,中国船只几乎不太可能再靠近钓鱼岛,如要宣示主权,只能采取飞机掠过岛屿上空的方式。(北京人民网)
2、好岛屿被瓜分殆尽 多国染指中国海洋权益
翻开近期的报纸,关于中国海洋问题的报道频率要明显高于平常。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海洋现状究竟怎么样?据瞭解,中国海域面积广阔,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划定标准,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南海海域内的岛屿有1700多个,从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岛屿都位于一条被称为“九段线”的国界线内。
长期以来,海洋国土却一直是中国的“软肋”,不仅有至今尚未解决的中日东海问题,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韩国等近邻也分别在南海和黄海存有历史遗留问题,争议海域高达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些海域中的许多岛屿被他国所占,情况最严峻的要属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海的南沙群岛。据报道,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另外一些较小的岛礁也有许多处于他国的控制之下,“九段线”已名存实亡。而这种情形还有扩大的趋势,此次菲律宾提出对黄岩岛的主权要求,之所以令众多专家焦虑,是因为菲律宾此举意在将南海争议向北扩大。有专家认为,一旦那些岛礁被他国占据,要想让那些国家主动离开是不现实的,况且一些国家已经在加强军备,并在岛屿上修建永久性设施。(韩国《东亚日报》)
一般认为,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因此中国周边国家对其垂涎三尺。菲律宾大学国际法学研究所此前发表的一项报告说,一旦联合国同意菲律宾的领土要求,菲方即可对相关岛屿周围海域的资源享有独自勘探和开采的权利。曾在菲律宾大学国家地质研究所担任教授的地质学专家特奥多洛•桑托斯说,“卡拉延群岛”附近海域是最有希望发现石油和天然气的海域,周围蕴藏的石油可能达到数十亿桶甚至数百亿桶,此外,那里还有丰富的天然气以及金银铁镍等矿藏资源。台湾学者萧曦清还认为,除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外,渔业资源也是推动菲律宾等国争夺南海诸岛及周围海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广东大洋网)
而更为严峻的问题是,近年来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海主权的侵占已经由“单一行为”向“集体协作”,由“实际控制”向“永久占有”方向发展。此次菲律宾政府的立法行动,就是对中方的示威。如果中方无实质性的相应措施,长此以往,被侵占的南海数十座岛礁将会离中国越来越远。(香港中评网)
3、中国海上力量不够 建航母保海权提上日程
南海问题说到底,就是中国海上力量不够。在远离大陆1500公里之外的南沙海域,南沙岛屿狭小,难以大量驻军,后勤保障困难,不利于长期固守,因此,面对中国领海主权备受挑战的事实,中国军方和民间要求建造航母的声音十分强烈。而且,由于迟迟未有航母,中国海军远洋防卫能力一直受到制约,也一定程度上被邻国看小。(香港中评网)
虽然中国不愿看到南海主权争端进一步恶化,但加强中国海军建设,特别是建设一支具有地区威慑力的现代化海军,已成为当务之急,正是在此一背景之下,“两会”释放出中国意图制造航母的信号。3月9日的英文《中国日报》头版头条引述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副参谋长张德顺少将的话说,对于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大国而言,航空母舰“在战略上是最普通不过的了”,“就算海军最终拥有航空母舰,我们的国防战略将仍然纯粹是防御性的。”这是该报在“两会”期间采用海军将领就建造航母的最新发言。主要服务在华外国读者以及海外中国观察者的《中国日报》,持续发布军方关于建造航母的言论,似乎在向外界预告,中国海军将很快告别没有航母的时代。从根本上讲,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澳门《澳门日报》)
二、无瑕号恶人先告状 美国介入南海争端
1、美国不甘中国崛起 无瑕号摸底中国核潜艇
近日,美海军监测船“无瑕号”违背有关国际法和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从事情报收集活动,引发中美关系的紧张。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布莱尔不仅将事件称为“自2001年撞机事件以来,中美两国间最激烈的军事矛盾”,且指责中国军方近年来“越来越具侵略性”,“从任何国际法角度都超过限度”。但是,美军要在中国家门口搜集情报,却指责中国不该“骚扰”美舰,难道还指望中国敞开大门,欢迎参观?而令外界倍感蹊跷的是,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满怀喜悦地离开北京两个星期之后、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应邀访问美国前夕、伦敦金融峰会即将登场之前、中美经济官员频密接触准备拯救世界经济的关键时间点,何以会爆出中美海上对抗?(广东南方网)
一直以来,中国周边海域都是美军的重点侦察方向,而海洋监测本身就是海上军事活动的一部分,其军事意义和挑衅色彩非常明显。此次被阻挠的“无暇”号,是一艘携带有电子侦测天线和SURTASS拖曳声纳基阵的新型双体侦测船,其间谍船属性无可掩饰。南海是中国海军的核潜艇基地所在,“无瑕号”的用意,就是来摸中国战略核潜艇的“底牌”。从“无瑕号”的性能来看,美军是要利用它摸清南海海域的水文环境,包括水温、水压、洋流,并绘制海图,从而找出中国核潜艇的音响特征、进出路线和活动规律,以降低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威慑力。这次事件与2001年撞机事件的背景类似,都是美国要侦察中国的海军活动状况,而中国试图阻止美国这类危险中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北京《青年参考》)
中国著名美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教授解读“无瑕号”风波时认为,这是美国不甘心中国崛起的表现。即使双方达成共识,未来将加强军事对话,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但美方仍派出“钟云号”驱逐舰为“无瑕号”测量船护航,让人感到美方在小题大做,对华政策本末倒置。美方不过是要告诉世人,即使金融海啸令美国实力大减,即使奥巴马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应对金融海啸冲击,即使美国对中国在连手抗击金融海啸方面期待甚切,这个世界上,美国的声音仍必须远远大于中国,美国永远是老大。而且美国在南海派遣监测船也是为了给其亚洲盟友吹风打气,讲白了就是希望这些国家继续对中国强硬,然后可以找到正当的理由继续主导亚洲事务。(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在一些国际人士看来,在这一时期“敲打”中国,能收到比平时更多的实惠:对于奥巴马外交战略的晦涩,尤其对其政府对华政策的“妥协软弱”,国会和其它方面的某些人并不认同和满意,在希拉里访华刚结束、杨洁篪外长即将抵美,尤其下月伦敦20强峰会时,奥巴马与胡锦涛便将展开双边首次会谈之际,借此事件“逼宫”,既可迫使奥巴马政府将其对外(尤其对华)外交方略明朗化,又可趁机施加压力,提醒政府不要在“对华妥协退让”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事实上,近期美国“院内院外”,针对中国的动作此起彼伏,测量船事件不过冰山之一角。
然而,此举对中国而言同样也是一个难得的时机。由于5月13日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群岛国家领海基线和专属经济区划界声明的最后提交日期,今年以来,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相继采取行动,对中国东海、南海领海、岛屿和专属经济区染指,若不加理会,则这些国家(还有仍在观望中的其它国家)势必变本加厉;若一一回应,则或恐顾此失彼。显然,中方认为,一系列海洋权益争议的背后,都有美国海军的阴影,借助此次测量船事件,展示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和力量,正可提纲挈领,以“对美国说不”震慑周围那些实力远逊的觊觎者。(四川在线网)
2、中美角力焦点转移 美国因素渗入南海海域
随着两岸局势缓和,中美角力的焦点正从台海移至南海。近年来,越南试图借助美国,与中国相抗衡,而美国也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南海航道的安全符合其利益。于是美国在南沙群岛争端问题上逐步改变了以往的不介入政策,加大了在南海地区军事渗透的力度。(北京《世界新闻报》)
而且,美国主动介入南海争端,为一些国家撑腰,使南海问题复杂化。美国太平洋舰队日前向菲律宾海军转交了六艘配备重机枪的美军舰艇,名义上是支持菲律宾军方在南部棉兰老岛海域打击恐怖分子的行动。这批军用舰艇是去年美国答应送给菲律宾的,但当时并未说明具体在甚么时候移交。美国选择在南海问题风波再起之际交付舰艇,难免让人产生美方想利用菲律宾对抗中国的联想。(澳门《澳门日报》)
中国外交学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苏浩认为,菲律宾等国敢于公然违背其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所做出的相关承诺,背后一定有美国的支持与怂恿。虽然没有明确证据可以证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扮演着何种不光彩的角色,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菲律宾严重依赖美国,而美国一直没有放弃过菲律宾这个传统盟友。就在阿罗约签署“领海基线法”前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美国媒体发表了一篇由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瓦尔特•洛曼撰写的题为《南沙群岛:美国领导权在南中国海面临挑战》的文章,文章写道,作为菲律宾的盟国,美国不能在菲律宾与中国的争端中保持中立;洛曼还说,南沙群岛之争不仅仅是菲律宾的问题,还是美国以及在亚太地区依赖美国领导权的所有盟国的问题,如果美国不对中国的南沙立场提出挑战,那么终将有一天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在进入南中国海进行例行行动时需要首先征求中国的同意。这篇文章受到菲律宾各大主流媒体的大力追捧,菲律宾通讯社、《菲律宾星报》等当地主流英文媒体纷纷转载。而中美舰船在南海发生摩擦表明,美国又直接跳到了前台。(新加坡《联合早报》)
进入4月份,美菲2009年度“肩并肩”演习将进入实兵演习阶段。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前任司令托马斯•法戈曾直言:“通过军事演习建立的经常性联系是在必要时美军进入菲律宾的最大保证。”最近几年,名目繁多的常规性联合军事演习使两军关系十分密切。国际军事观察家认为,菲律宾已悄然将美军拉入南沙群岛争夺战中;而美军极力恢复在菲律宾驻军,也被后者视为“靠山”,以便在南沙群岛问题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北京国际在线网
3、无瑕号事件冷处理 符合中美两国根本利益
中美监测船风波发生之后,国际社会在谴责美国政府的蛮横无理,赞赏中国政府的沉着应对的同时,更加关注这一事件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走向。因为人们普遍注意到,这一事件与8年前的中美撞机事件颇为相似:它们都是发生在距离中国海南岛不远的南海地区;两桩事件的起因都是美军跑到中国的家门口进行侦察监测;两次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的反应如出一辙,事发当天五角大楼便急不可待地单方面向美国公众放出消息,企图抢占舆论制高点;更重要、更引人瞩目的是,两桩事件同样发生在美国新任总统上台的一个多月后,上一次是共和党的布什总统,而这一次则是民主党的奥巴马总统。有人据此认为,此次舰艇对峙事件很可能是五角大楼蓄意所为,可以看作是美国新总统以这种类似“挑衅”的行动向北京发出的“试探”信号,从而根据中国政府的反应来评估或调整奥巴马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法国《欧洲时报》)
纵观整个事件可以发现,中美双方都很有克制,并未酿成“最严重”的冲突。事实上,海上纠纷这一幕对于美中两国来说都并不罕见。美国海军在南中国海的窥视侦测从未间断过,由此引发的小摩擦自然也难以根除。对奥巴马政府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应对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而在这个头等大事上,美国需要与中国进行良好的合作。不论是美国政府,还是中国政府,都不希望因为南海事件而影响这种合作。毕竟,与摆脱经济衰退相比,南海事件的分量要轻得多。可见,将此事冷处理,才最符合两国根本利益,而借此炒作,动辄指责中方“侵略”、“骚扰”,就有小题大做、兴风作浪之嫌。因此,从目前来看,可以推测,南海事件固然会给中美双方带来不快,但不至于影响双方注重合作的大势。(上海东方网)
三、渔政巨舰开赴南海 中国捍卫蓝色国土
1、农业部派出渔政船 宣示主权之举柔性理智
3月14日,在中美舰船摩擦、中菲、中马有关南沙岛礁主权争端再起之际,中国派出由退役军舰改造的渔政311船开赴南海宣示主权。311号船是中国目前渔政系统船舶中吨位最大、航速最快、通讯导航设备比较先进的渔政巨舰。从渔政船的派遣方式来看,中国的确煞费苦心。一方面,中国要保证在南海地区宣示其维护南海主权的能力,并能够让周围国家感受到这种宣示的压力,就必须使用足够的力量。由退役军舰改装的“渔政311”号,从吨位和巡航时间来看基本满足了这种力量需要;另一方面,在《南海各方行动宣言》的框架下,中国仍然秉承“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北京《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扩充南海执法力量的行动,却被一些境外媒体曲解为“中国在南海寻求霸权”。日本《读卖新闻》在3月16日的报道中称,中国通过在南海和东海地区采取强硬措施,扩大“主权防卫行动”,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一极化格局。”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则写道:“菲律宾帮了世人一个大忙,因为它提醒世人:中国野心勃勃。”对此,中国外交学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苏浩认为,中国派出渔政船前往南海,恰恰表明了中国希望协商解决纷争的愿望,协商解决是最理性、最有利于各方的方式;其实中国可以通过多种层次和手段来维护南海主权:从派出渔政船、派出海监船到派出军舰,都在选择之列,这次,由农业部派出渔政船,则是其中最柔性最理智的选择。(台湾《中国时报》)
2、捍卫“蓝色国土”主权 中国开建南海巡航编队
中国海洋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的“平时海防”呈现出“有能力无权力”、“有权力无能力”的特点,海军的威慑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而渔政、海监的涉外执法能力则有待提升。如今中国派出渔政311船、建设新执法船队正是向这个方向迈进。(北京《国际先驱导报》)
日前,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负责人披露,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将有更多“巨无霸”级的中国巡航船只出现在南海海域。届时,外国侵渔船以及其他非法船只将无机可乘。而即将“成军”的南海巡航舰队数量可观,吨位则可与海军护卫舰相匹敌,具有相当强的海上对峙能力。
据悉,一艘排水量2500吨、可搭载直升机的新型执法船,明年即将投入使用,在未来的3至5年,还将有5艘3000吨级的执法船下水,这些船只无一例外都可搭载直升机。目前,南海区渔政局现有1000多吨的执法船4艘,再加上正在南海巡航的渔政311船,以及将来可能加入的军转民舰只,一支强大的中国南海巡航舰队正在浮出水面。
相对于南海周边国家的船只来说,中国的这些巡航船显然“腰圆体胖”。不过,对于南海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海域,以及周边复杂的海域情势,这支巡航舰队,并不见得就能让南海这个“多事之海”趋于完全平静。据瞭解,包括菲律宾在内的诸国多没有专业的渔政执法船,在侵入中国南海海域驱赶中国渔船时,它们多动用海军舰艇或边防力量。这意味着,中国的巡航船面对的对手不仅是外国渔船,还可能是全副武装的外国军舰。渔政局的这位负责人坦言说,“如果发生海上对峙,我们肯定会受到威胁,毕竟我们的只是行政执法船,而对方则是武装起来的军舰。”(北京中国网)
3、强硬反应难掩心虚 菲律宾惟恐事态再升级
当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时,船上的中国船员并不知道,他们此次巡航竟会在菲律宾引发如此大的恐慌,不仅有政客担心“中国巡航就是冲着菲律宾来的”,还有众议员试图鼓动国际社会谴责中国“侵略者”。3月16日,一些菲议员要求政府“必须动用一切外交手段避免与中国一战”,如此悲壮的气氛从何而来令人诧异。而菲律宾总统府则呼吁“不要对中国反应过激”,似乎有意将事态平息。有学者认为,中国向南海派出一艘渔政船就把菲律宾“吓了一大跳”,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既想占中国便宜,又怕事态升级和中国对抗的心理很有些可笑,而这正是许多小国的普遍心态。(北京《环球时报》)
有中国学者表示,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虽然比较校长,但实际上并没有与中国斗气的本钱,也不想和中国真的闹翻。此次争议起于菲律宾不久前颁布“领海基线法”,将中国拥有的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律宾所属岛屿。但据菲律宾学者介绍,阿罗约3月10日签署该法时没有按照惯例邀请踪议员及相关官员出席,这种低调做法说明她并不希望媒体炒作此事。菲律宾著名华裔中国问题专家林智聪认为,阿罗约政府不敢和中国闹翻,因为阿罗约非常清楚,在全球金融危机之际,只有中国可以向菲律宾提供所需的贷款,中菲关系变僵对菲律宾没有任何好处。(天津北方网)
中国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孙小迎认为,菲律宾急于通过这部“领海基线法”是出于对中国走向“蓝色海洋”战略的不安。中国近来在东海问题上的表态以及去年12月在钓鱼岛海域的维权令菲律宾非常担心中国开始将力量投入到海上,从中反映出菲律宾对中国很重的戒心。对于菲国内一些人想拉美国帮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孙小迎表示,尽管如此,菲律宾也并不想完全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排头兵。毕竟现在整个世界都在争着和中国搞好关系,就连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坚定盟友澳大利亚都是如此。(广西南国网)
四、有海无洋困扰中国 南海不容他人折腾
1、南海已成崛起门槛 自我节制并非放弃立场
随着菲律宾近日提出对黄岩岛的主权要求以及美国公然支持第一岛链国家对南中国海展开军事压力,瓜分南海的阴谋已经逼近中国。诚如一位军事专家所说,“和平不是靠千万次发誓与协议来实现的”,而南海已成为中国崛起无法绕开的门槛。(美国《侨报》)
而且,中国过去一直有一个尴尬局面,就是“有海无洋”。在近海有南海、东海、黄海,但却被第一岛链包围,无法走出大洋。而一个大国如果不是海洋强国,其地位就是不牢固的。所谓“岛链”,最初是冷战时期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的,即在太平洋海域的一些岛群部署军事力量,包围封锁苏联、中国的基地圈。而第一岛链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向西部署的最前沿,也是最为严密的一线。
中国要避免陷入第一岛链的包围,有几个关键的战略节点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第一是台湾,台湾问题如果解决,中国大陆面对太平洋的大门自然打开,第一岛链就突破了。还有钓鱼岛,如果落入日本之手,就等于中国海洋命脉被点穴。另一个是南沙群岛,南沙涉及海域面积很大,并且靠近马六甲海峡等战略要冲,位置非常重要,如果中国能够有效管理控制,在南海的战略回旋余地就很大。相反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中国在南海就自毁海上长城,陷入第一岛链的包围,损害海洋利益。(香港中评网)
面对菲方的连续强硬动作,中国迄今为止的表现颇为节制。中国除了派遣渔政船外,并未采取强烈反制措施,也澄清派渔政船与中菲领土纠纷无关,并透过其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南沙群岛历来属于中国领土,双方的争议应以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寻求妥善的解决。中国的自我节制,与其现阶段的整体外交政策有关。近几年来,中国推动睦邻政策,与周边国家,包括曾发生军事冲突的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及越南等,陆续进行修好的谈判,努力营造一个和缓的国际环境,以便顺利吸引外资,达成发展经济的目标。
西方国家鉴于中国不断加强军事力量而提出“中国威胁论”后,北京亦展开与相关各国之间的军事安全对话,不断表示未来无意称霸,以求化解各国对中国的疑惧。区域国家对中国近年来扩建远洋海军实力,疑惧最深。因此,即使菲国军力远非中国对手,中国在现阶段似亦无意采取军事对抗手段。然而,中国的自我节制并不表示其在南海诸岛屿争议上立场,有所软化或退却。(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2、中国搁置他国开发 南海战略亟待重新定位
2002年11月,中国政府与东盟在金边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原则。有专家指出,中国之所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考虑到了周边国家争夺南沙群岛主权的动机。中国这一长期坚持的原则实际上已经保持了足够的容忍克制,但此一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政治文件几乎无法抵御东南亚某些国家侵占岛屿的贪欲,实已形同虚设。如今,这些国家已经在南沙群岛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据资料显示,2006年越南至少从南沙群岛开采了1200万吨的油气,2007年越南政府更是公开在南沙招标开采能源;文莱则靠南沙群岛的资源跻身于世界富国的行列。相反,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中国,却在南沙的资源开发上相当滞后。(香港中评网)
对此,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李金明教授认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提出来的,但真正开发的是别国人,搁置主权的是中国,这一文件似乎只成了束缚中国行动的一条绳子,中国克制,其他方不克制;中国不扩大争议,其他方要扩大争议;中国共同开发,其他方不和你共同开发,中国大量的海上权益被其他方严重损害。重新调整和定位21世纪中国的南海战略,切实捍卫南海传统9段线内的国家主权权益,已经迫在眉睫。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应当与其他方展开严正的政治外交交涉:要么共同遵守这一宣言,实现利益共享,中国可以在共同开发上承担多一些的义务和责任;要么中国将重新考虑这一宣言,或者宣布退出这一宣言;不能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其他方的善意上。(北京《国际先驱导报》)
3、南海摩擦将长期化 解决争端需要巨大耐心
从更大的背景上看,相当长一段时间来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与周边国家的争端,其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因此也是中美竞争的另一个反映。对东南亚国家而言,在中美两国大国之间保持平衡,谋取本国利益,并借助美国之力在与中国的南海主权争端中占据上风,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南海主权问题的主要特质。
在这一背景下,中美监测船风波中围绕专属经济区或驱逐手段等的争论都仅反映了事物的表层,更大、更多的冲突还在后面。当然,由于中美已经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沟通机制,因此每一次冲突只要不导致重大人命灾难,总会经历一个冲突-沟通-解决-再冲突-再解决的循回过程,直至中美关系的态势基本明朗和稳定。
相同的逻辑也体现在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主权争议上。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有待中国和平发展势头的基本确立以及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确定,但这一过程将十分漫长;其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其背后心理,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微妙和深刻的变化,而且这种微妙的变化则将折射到南海主权争端等已经存在的争议议题上。因此,在漫长的过渡期如何一方面既从长远和战略着眼,保持中国和东南亚关系的稳定和顺畅,同时又兼顾到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微妙变化的有争议的议题,是中国外交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香港《文汇报》)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正日益明显地面临四组挑战:一是中国海洋战略发展与南海主权争议迟迟未能解决之间的矛盾;二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与有关国家不遵守之间的矛盾;三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方针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潜在担忧之间的矛盾;四是主权争议留待未来解决与各有关国家都在相继争夺资源、时不我待之间的矛盾。其实,中国早已具备收回这些岛屿的各种手段,包括军事手段,只不过中国不愿进一步激化矛盾,做出了顾及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国姿态。但中国的和平诚意被周边小国利用了。有中国学者表示,南海问题不像治盲肠炎,不可能一刀切下去就解决问题,相反,它极为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中国最终会按照自己的步点,一步步解决问题。(北京《环球时报》)
对中国来说,未来需要在微观与宏观背景上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从宏观上看,作为地区间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必须从与美国互动的角度来审视南海主权争端;如何从争取东南亚国家的宏观战略上,而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上来看待南海主权争端,这应该成为一个新的战略视角。而从技术层面上看,由于联合国限期各国在5月13日前须提交海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方案的申请,因此各国似都在紧锣密鼓地做出动作;中国也不能袖手旁观,必须利用这一机会争取未来南海主权解决的法律制高点。(香港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