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专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43:51
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目   录
一、课题研究基本情况.. 3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3
1、课题研究背景.. 3
2、研究对象专业发展的背景.. 4
3、课题研究意义.. 4
(二)课题研究目标.. 5
1、直接目标.. 5
2、间接目标.. 5
(三)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5
1、课题研究思路.. 5
2、课题研究方法.. 6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7
(五)课题研究的进度.. 7
1.课程模式方向的确定.. 7
2.课程场地建设方案的确定.. 7
3.课程流程创新,进入实践阶段.. 7
4.注重教学质量控制方法的优化,完善课程的考核与监控方式。.. 9
二、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0
(一)课程模式的探讨,确定模块式一体化的课程开展模式.. 10
(二)全面开展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建设,体现模块教学.. 12
(三)课程流程的确定与实施,明确任务引领教学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6
(四)完善对教学质量的控制,强调过程考核、综合评价指标.. 18
三、对课题阶段性成果的评价.. 19
(一)来自课程专家的评价.. 19
(二)来自企业专家的评价.. 20
(三)来自政府部门的评价.. 20
(四)来自任课教师的评价.. 20
(五)来自学生的评价.. 20
四、存在问题及展望.. 20
(一)存在问题.. 20
(二)下一步研究展望.. 21
谢词.. 21
参考文献.. 21
《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子课题
《<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汽车保有量正日益增加,2009年汽车的月销售量,更是屡创新高,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关注焦点。而作为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岗位,人员需求的问题也日益变得重要,从日常的维修工,到专业攻关人员,其地位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正随着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提高。
但此时,与之不协调的现象,也正制约着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这也是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突出矛盾-----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维修行业。据抽样调查,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A、维修工人队伍
●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
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 中级工\ 高级工及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30.4%\43.1%\26.6%( 发达国家为15%\50%\35%);抽样的一、二类企业中,尚有22.4%的从业人员不具备任何技术等级证书;三类企业中技术等级的比例更远远低于上述数据;
●工人文化程度偏低
初中\ 高中\ 专科及以上的比例为38.5%\51.5%\10%( 发达国家为20%\40%\40%);
●工人技术水平偏低
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 日本为40%,美国达到80%);从抽样样本看,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8%,其中年龄在55岁以上者占37.5%,且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
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极低,仅占17.8%;占企业总量约79%,从业人员总量约60%的三类维修企业,其从业人员仅有25%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75%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
B、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队伍
●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比例较低。抽样调查的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53.3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46.65%;
●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其中初级占46.7%,中级占40.2,高级占13.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
●民营维修企业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人员技术职称缺乏正常认定渠道,导致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
由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低、事故率高。
本文通过基于研究本校汽车专业工学一体教学改革的情况,对现阶段“工学一体”课程开发的情况进行总结与汇报,运用相关实例证明,指出课程改革的成效与问题,并对相关的情况进行改革前后的对比,论述改革对于提高人才技能水平,提高学习效率与岗位再现等方面的作用。
、研究对象专业发展的背景
本校从2002年开始开办汽车类专业,距今设置的专业及培养层次包括:
1、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级工起点两年制预备技师班);
2、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中毕业生起点四年制预备技师班);
3、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中毕业生起点三年制高级技工班);
4、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初中毕业生起点五年制高级技工班);
5、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初中毕业生起点三年制中级技工班);
6、汽车电气与空调专业(高中毕业生起点三年制高级技工班);
7、汽车商务与营销专业(高中毕业生起点三年制高级技工班);
8、汽车车身制造工艺专业(初中毕业生起点三年制中级技工班);
9、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短期培训班,培养目标为:高级工)。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本校注重与汽车行业企业密切结合,依托汽车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地方汽车协会等平台,与企业共同做好专业设置调研、课程开发设计、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场地建设、设备引进使用、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以及毕业生顶岗实习等专业建设环节,在短短几年内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优势,具体情况如下:
1、设置的专业品种与门类齐全,涵盖检测与维修、商务与营销、电气与空调、车身制造等。
2、设置的专业培养层次适合各起点人员的培训需求,包括了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高级工和社会在职人员等。
3、设置的专业培养目标综合性强,符合各培养层次人员的目标要求,包括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4、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一体化模块式,课程的设计开发来源于企业现场,将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学校的学习过程融为一体。
5、汽车类的师资队伍结构相对合理,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类是汽车行业企业工作多年的技术技能人才;一类是大专院校汽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两类人员结构合理,形成了互补优势,互相配合的教学格局。
6、在实训场地建设和设施设备使用方面,专门引进曾在汽车行业企业工作多年的管理人员主持建设,按照企业生产现场的规格和要求进行建设,与此同时,并积极开拓校外企业实训基地。
7、学生学业考核评价采用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请汽车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校内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另一种形式是将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直接放在企业的工作现场,由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
8、该校汽车专业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人脉优势,开拓了20多个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基地,特别是国内外品牌汽车的4S店均接收本校大量的毕业生实习。
、课题研究意义
以往的职业教育,常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对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创意思维,综合能力的培训。因而也导致相关的教学内容未能全面、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或单一项目培养的情况。汽车专业特点在于练习与经验的积累,强调熟练程度、技术触觉的培养,因此对于汽车专业教学,不能将课程简单地进行划分,而应该有整体的观念,专业的改革,不单单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包括教学环境,配套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本校推行工学一体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并不局限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所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还包括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岗位意识、检索能力、研究能力等层面的培养。汽车维修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原有相对单一的课程体系(学科式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社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需求,课程模式改革变得十分必要。此外,要适应专业的发展,抓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落实,对应教学环境的配套与改进,也变得尤为关键。
本校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探索适用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通过该课程体系,实现相应岗位工作的模拟甚至再现,利用任务、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职业素养、岗位意识等。
本校课程改革的研究,从教学课程计划、教学监控方法、课程开展方法、教学教材开发、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开始,通过不断实践与完善,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发现新课程体系的优势所在,在于:设备使用率的大幅提高、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教学监控的简单化、过程考核的全面化、能配合学分制的推广等。
、直接目标
本校课程改革的直接目标,在于应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和技术,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特点的课程体系,并在汽车类专业领域中推行实施。
、间接目标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场地使用效率、设备使用效率;培养新的师资结构;推广相关的教学模式;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与质量控制机制;完善相关教学场地;配置适用教学辅助设备设施;研发相关配套使用教材。
、课题研究思路
一、完成行业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行业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状况、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汽车专业的多年来办学情况等,确定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工作群。
二、完成工作分析:
对汽车专业各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条件进行调查,同时物色参加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合适人选。
三、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
在实践专家帮助下,按照从入行到专家的职业发展阶段,将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并将重复的或有包含关系的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删除整合,形成“代表性工作任务汇总表”。
四、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针对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先由实践专家分工填写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再召集实践专家与专业教师研讨,详细描述典型工作任务。
五、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
设计相关学习情境,完成课程体系,专业教师与实践专家一起研讨,确定学习领域并完成学习领域描述表,并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并按难易程度进行排序,形成该专业的教学计划。
六、根据相关学习领域,建设实训环境:
根据学习领域要求,对课程的环境与设备进行规划与配置,建设综合性能较强的实习训练中心。此外,针对相关学习领域,培养相关师资能力,推广相应的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方法
A观察研究法
1.观察研究法:针对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观察,了解事实需求情况,发现技术关键点与人才需求能力要求,根据观察所得建立相关教学模型。
2.观察法的步骤:大致上可以分开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作相关调查和初步的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通过派遣人员到企业调研、参与行业协会会议、参与相关的企业技术攻关等方式进行了解与接触。
(2)确定观察的对象。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挑选适合的研究、观察对象,并积极与相关对象企业作进一步的沟通。如果目标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企业,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4)根据计划做好相关数据的获取与数据的整理
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进行保存,并将相关情况进行量化,供研究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5)结合教学情况,制定相关培养方案
因为企业与学校存在差异性,需要对相关技能的培训进行任务的转化,变成适合学校使用的模式。通过整理,制定相关培养方案。
B实践研究法
1.实践研究法:针对相关设想方案进行计划、实施,通过试运行的方式,通过模拟课堂、模拟教学、模拟工作现场等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方案的可行性,收集相关数据,得到方案的优劣评价。
2.实践研究法的步骤,实践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小范围(一个年级、一个班、一门课、一个单元等)进行试验,了解所研究方案使用效果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实践研究法的一大特点在于,一边执行、一边改进,通过过程的跟踪与修正,得出相关的结论。
模式基本是:设定研究对象——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试验计划——制订模式与环境方案——行动观察——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总结以下几个特征:
一、研究注重过程的研究,保持运动性,实施的方案、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是可修改与变动的;
二、研究注重的关联性与参与性,研究过程强调全员的参与配合,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都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做出相应的配合;
三、研究过程注重过程的评价,注重细节的记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始终贯穿工作流程的始终。
1.课程开展的模式
2.课程场地建设方案
3.课程使用的配套设备、教学用品
4.课程教学质量的控制,考核与监控方式的改进
.课程模式方向的确定
根据相关教学改革的要求,明确相关改革的方案,现确定以工学一体的教学理念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采用模块式的教学安排,实现工作岗位的再现,让学生达成“做中学”的教学目的。
.课程场地建设方案的确定
根据课程任务的设定,本校已着手相关实训场地的建设,明确课程与场地的关系:
入门阶段的课程,以认知为主,主要讲述相关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场地主要以展示的方式进行配置,提供相关的投影、解剖元件、模型等。场地规模较小,现对理论课室的改造已经完成。
初级阶段的课程,以实物拆装、工量具使用为主,通过相关的安装、更换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总成部件的结构与操作手法。场地主要以总成的安装、分解、简单检测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相关总成零配件的解体、组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场地规模较小,现对理论课室的改造已经完成。
高级阶段的课程,以定向检测项目为主,通过检测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相关数据分析的方法。场地主要以相关汽车总成模拟台架的应用为主,台架需要运行,因此配套的耗材与检测设备也必须配备。场地规模中型,专用实训场地,为方便设备进出,对一楼场地进行改造,已经完成。
延伸实战阶段的课程,以综合性的教学内容为主,强调开放性的教学任务,并对相关岗位场景进行模拟,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各类工作方式,熟悉工作现场。场地主要配备实物样车,检测设备与相关工具,要求规范性与合理性。场地规模大型,为专用实训场地,需根据维修4s店样式进行构建,现已经完成相关首期阶段建设工作。
.课程流程创新,进入实践阶段
根据工学一体的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的模式,现进入相关实践阶段,通过实验了解相关方案的可行性,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根据一体化教学推广的经验,可以将教学的环节划分如下:
1.任务了解,相关知识认识阶段:
主要目的:模块中的任务了解,安全知识的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讲解。让学生学会相关部件的名称、原理以及作用。
教学方式:讲授的比例较多,多以图片以及实物展示辅助,属于任务入门课程部分。
2.实物认知,拆装方法学习阶段:
主要目的:根据任务要求,了解相关部件的位置以及安装的方法,学会零件的型号以及选配的方法,掌握相关简单的检测技巧。
教学方式:实训的比例较多,属于一体化练习,出现疑问时,应适当记录,但不要求教师马上解决,学生可进行初步的思考。课程属于任务基础课程部分。
3.小组讨论,相关问题的引导阶段:
主要目的:根据任务要求,培养学生的交流、协调能力,学会分工合作,并能提供学生开动思维的环境。
教学方式:该环节,导师只作指导性提点,并不急于指出答案,并观察学生的协调能力,是否能分工,确定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教学属于任务基础课程部分。
4.资料检索,计算机能力运用的阶段:
主要目的:根据任务要求,培养学生寻找答案的能力,活用身边的资源,属于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另外,考虑计算机能力的运用,学生在用的过程,同时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学方式:指导实践的形式,提倡学生尽可能自己完成任务,导师从旁指点,并观察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与探究的思维。教学属于专业进阶课程部分。
5.根据所寻找的答案,进行实验与检测,作出验证的阶段:
主要目的:让学生对自己所找答案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培养学生遇到挫折的解决能力,提高学生询问与交流的能力。另外,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专业设备的使用方法与维护,遵守实训场地要求与规范。
教学方式:一体化实践,导师主要负责相关专业检测的指导培训,要求学生掌握工具、设备的使用,会提取属于并进行判断,确定故障的原因;教学的过程,导师以指导为主,并留意学生遇到挫折的反应,需及时进行鼓励,培养学生学会坚持的能力。教学属于专业进阶课程部分。
6.根据所确定的问题与计划,进行相关项目实施阶段:
主要目的:让学生掌握维修的技术,知道零件的选用方法,培养学生专业维修能力,增加维修经验。另外,要求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了解团队精神与工作效率。
教学方式:一体化实践,导师需要对维修技术进行示范与指导,注意工作规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相互研究,体现团队精神。教学属于专业实践课程部分。
7.维修效果检验,考核评分阶段:
主要目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知识掌握的程度,检验学生的维修效果是否达标。让学生了解检验的标准以及步骤,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教学方式:一体化课程考核,利用工作页的形式,从理论与实训两个方向进行相关的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协同检验,让其了解相关检验的标准。教学属于专业实践课程部分。
8.维修报告的制作,经验累积的阶段:
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相关技术报告的制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资料收集习惯,学会对相关经验进行累积。
教学方式: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进行汇报,将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并要求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导师在旁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学会总结。教学属于专业辅助课程部分。
.注重教学质量控制方法的优化,完善课程的考核与监控方式。
对于汽车类专业课程的考核与监控方式,现已经进入实践实施阶段,并初步拟定相关注意事项,归结出以下几点:
A对于汽车类专业的教学,明确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性:
不同于成品制作的专业,以成品制作效率、成品质量的好坏进行评价,对于汽车类专业,并不是“白猫、黑猫论,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通过实践,明确对于课程改革应该多注重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汽车维修工岗位,维修过程需要做到让顾客放心,因为,实际工作中,客户就是过程监控者,因此不能只着眼于能否修好车,还应注重在维修的过程中,工艺的精准性、检查的全面性、判断的到位性、维修的规范性等。
工学一体的教学,应符合实习岗位的要求。对于汽车维修专业,工作特性决定专业的定位在于故障的预防,检查的全面与到位,维修的规范,因此,教学过程质量的过程监控尤为重要。
B汽车类专业教学的监控方式,明确了岗位再现要求的关键性。
教学质量的监控,应能体现岗位的特点,突出岗位的专业要求。本校汽车系采用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现场访问、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组织有关人员座谈等方式来进行监控;注意与汽车类岗位服务质量控制方法相结合,如ISO、TQM等质量监控方式。
此外,现正探讨,采用多元化的开放性评价指标,建立中介评价机构、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的监控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该多关注课堂外的监控,对于汽车专业来说,除原有评价方法外,还可以考虑增加以下因素进行评价:
项目的配合度、分工明确度、工作效率的评价:
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在于工作的分工、相互的合作,讲求效率的同时,也必须考虑相互间的配合情况,因此,对于汽车维修过程的教学,也应该注意教师是否强调工作分工、合作方面的教育,在维修过程中是否组织学生进行配合性作业。
作业规范性(6S规范)、职业意识的评价:
汽车维修作业的规范性要求,是为保证维修质量而设定的,因此,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教育,也应该体现规范性,6S的管理与检查,正体现这一方面的监控作用。
汽车维修除要求作业过程的规范外,还要求员工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这包括:岗位意识、角色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社交意识、创新意识。职业意识是体现员工素质的重要表现,因此,对于学校的教育,也应该注意职业意识教育情况方面的监控。
通过企业培训、项目合作方式,增加企业方面的评价:
汽车维修专业培训的学生应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通过各类型的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用人单位参与教育,参与人才素质设计及人才质量评价的主动性正日益提高,而培养的人才如何,最具有发言权的是用人单位而不是学校自己。因此,相应培训课程的监控与评价,应该加强企业方面的重视,通过完成企业的培训工作、合作的项目,了解教学的内容是否与岗位接轨。建立定向培训机制,要求企业人员对相应的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行业的需求。
由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在于工作岗位的模拟再现,体现工学一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时间必须增加,但课程总学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就必须考虑教学效率及课程压缩的问题。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需要的教学目标要求。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本校通过旧有模式与新模式的对比,比较出相互的特点与不足,并决定采用一体化模块式的课程开展模式。
首先,教学模式上,经过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开展模式:
■讲授型教学模式:教授以班级为对象,师生人数比例较大,课程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集中以讲授、演示教学的形式为主。
优势:场地及设备的利用率较低;课堂及场地管理较容易,管理费用较低;专业考核开展较容易。
不足:师生交流较少(信息单向传播),学生素质参差的情况下,教学较难一一针对照顾;场地由于剩余空间较少,教学设备较难摆放;学生学习效率较低。
适用:理论教学模式、不需要较多互动及操作的课程。
■理论与实操轮流交替进行的模块式教学模式:按照一定的上课交替周期,对学生的教授进行分组,交替教导,并给予学生自我学习的时间,课程以任务为导向进行,要求学生的参与,对于理论与实操的区分有硬性的划分(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用汽车类专业的情况作举例,图表表述情况如下:)
教学安排一览表
周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场地
导师
教学模块及
内容
1室
张三
发动机技术
B
B
B
B
B
B
D
D
D
五一放假
D
D
D
C
C
C
C
C
C
期 末  考 试
课题1
课题2
理论
理论
实习
实习
实习
实习
理论
理论
实习
实习
实习
实习
理论
理论
实习
实习
实习
实习
2室
李四
底盘技术
C
C
C
C
C
C
B
B
B
B
B
B
D
D
D
D
D
D
课题3
课题4
理论
理论
实习
实习
实习
实习
理论
理论
实习
实习
实习
实习
理论
理论
实习
实习
实习
实习
3室
陈五
汽车电气技术
D
D
D
D
D
D
C
C
C
C
C
C
B
B
B
B
B
B
课题5
理论
理论
实习
实习
实习
实习
理论
理论
实习
实习
实习
实习
理论
理论
实习
实习
实习
实习
注:表中英文字母代表一个班级,班级根据不同的周数时间,不断游走于各个模块的教室。保留公用课室作为协调及考试用。
优势:场地使用利用率较高;场地可以专门负责规定项目,设备可以集中使用及易于保管维护;学生能对学习保持较大的新鲜感;教学师资可以更加专业、对教员的培训能较容易地开展、专业能力较容易掌握,师资要求不高。
不足:课程较为分散缺乏连续性,只能适合不太讲究课程先后顺序的同类课程(如:汽车类实训期间的课程,可分为发动机、底盘、电气模块,可不讲究顺序性);管理工作增加,需要人员进行协调;缺乏弹性;考核工作的强调过程考核,因此,考核的次数增加。
适用:适用于可拆分模块的专业,此外,课程顺序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该模式的优势较为明显。
■一体化类型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在课程安排上与交替方法的教学一样,但结合更多的理论知识,交替周期较长。由于模式较新,需要跟进的地方较多。
优势:场地使用利用率极高,设备集中,方便教学及操作;理论与操作的时间分配较为弹性,能适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学习效率较高;课程所需时间比传统课程有较大压缩,且能保证效果;学生兴趣较高;学生可以即学即试,实践性较强。
不足:教学师资要求较高,需同时具备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需要配备专门人员进行协调、跟踪(包括设备的管理、场地的协调、考核的安排);由于需要进行操作教学,师生比例不宜较大,因而需要适当增加教学人员配备(以防止各类意外时间的发生及进行充分的现场管理);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分类提取,前期准备工作较多。
适用: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专业类型,具有较强师资实力的教育部门,需要增加师生交流互动的课程。
上述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不存在最好及最坏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是否选择适合当时环境的教学模式。而环境因素包括几个方面:场地的大小、学生的人数、师资人数、师资水平、教学的专业类型、学生素质、设备的相关情况等。而根据本校的特点,优势在于实训场地较多,设备相对充分的情况下,针对汽车类专业有较明显的岗位区分特点,经研究,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较为适合,能发挥学校在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
综上所述,汽车类专业课程开展模式的改革,应该注意将教学的模式有步骤地转变为一体化的模式,对于师资和场地条件相对缺乏的发展前期,也应该建立起理论与实操轮流交替进行的模块式教学模式,并逐步向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转变,实现工作岗位的再现。
根据模块的分类,结合行业工作岗位的难度,本校汽车系已全面推广模块化教学场地的区域划分与建设工作。其中,根据本单位情况,遵从学生的学习规律,从简单入手,慢慢深入,对于模块场地的划分,也体现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汽车日常维护的技术到汽车大修维护,利用有限的教学场地与教学设备,满足各个年级与学习阶段的学生。
考虑不同单位教学资源配置的差异,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大致上,现阶段,我们将实训场地划分如下:
入门、初级工等级的实训场地:
场地基于初入读之学生课程进行设立,根据维修技术的难度以及工作的项目进行相关实训区域的划分。
如:初级工阶段的维修项目,主要以清洁、维护、总成的更换与安装、简单的维修为主,再综合考虑学校教学的目的。因而,对于实训场地的建设,以展示汽车构造、工作原理的课程开始,过程中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多少,穿插汽车总成部件的安装与保养技术,最后课程涉及相关汽车总成部件的简单检修原理与工序,为后续中级工的课程开展,提供前期的铺垫。
实训课程由于属于专业基础能力部分,所以本校汽车系根据培养能力的种类,将实训场地划分为:
1.汽车零部件检测实训室
本实训室模拟维修零部件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相关检测项目的操作,学习汽车零部件相关知识,包括零部件功能检测;尺寸检测;形位检测;表面质量检测;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与效果;了解零部件质量判定的方法。此外,作业项目还要求学生掌握汽车零部件的绘制方法,制作相关零件图样。
2.汽车维修专用仪器,机具应用实训室
本实训室模拟汽车设备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设备检测作业项目,让学生掌握现代汽车维修专用仪器,机具,包括汽车解码器,示波器,汽车废气排放分析仪,烟度计,声级计,喷油嘴清洗试验台,免拆光制动盘机的使用方法。此外,通过完成相关设备检修、维护项目,让学生了解设备的保养方法和掌握机具简单维修方法。
3.汽车总成拆检实训室
本实训室模拟汽车总成拆检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总成的拆装、更换、检测工序,让学生掌握相关汽车总成的构造;此外,通过对分解装配实物的检测,灌输相关汽车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课程以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达成“用中学”的教学目的。
主要培训项目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汽车原理构造内容:用于解释汽车的总体构造与原理,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并掌握一定的资料检索能力与文字表述能力,因此该实训场地可。
汽车识图及测绘内容:用于培养学生图纸制作的能力,并运用相关工量具进行测量,掌握相关测绘方法。
车用设备的使用维护内容:车用设备的种类较多,且具备一定使用要求,为了后续课程的开展更有效率,本阶段课程对车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进行说明,培养学生使用设备的方法与维护方法,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并认识相关实训场地安全事项与要求。
中级工等级的实训场地:
场地基于中级能力学生课程进行设立,考虑中级工标准及考核要求,需根据汽车总成实训项目进行实训区域划分。
如:中级工阶段的维修项目,主要以总成的维修,简单故障排除为主,强调学生独立完成的能力,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因而,对于实训场地的建设,应该以项目训练为课程的开始,针对中级工标准要求,初步让学生掌握汽车总成的维修与故障判断的方法,随着课程的开展,最后要培养学生熟练拆装汽车总成部件的目的,为之后高级工课程开展,做好前期的铺垫。
实训课程由于属于专业中级能力,所以本校汽车系根据汽车的结构组成,进行深入分解,将实训场地划分为:
1.汽车底盘维修实训室
本实训室模拟汽车底盘维修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底盘故障的排除项目,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部件的拆卸、分解、检测、更换、安装等步骤,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2.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训室
本实训室模拟汽车发动机维修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发动机故障的排除项目,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部件的拆卸、分解、检测、更换、安装等步骤,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3.汽车电气空调维修实训室
本实训室模拟汽车电气维修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电气空调故障的排除项目,让学生掌握汽车电气空调部件的拆卸、分解、检测、更换、安装等步骤,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主要培训项目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汽车发动机维修内容:主要针对汽车发动机维修相关项目,可配备相关拆装用发动机,以及发动机运行台架,废气分析仪等,满足中级水平发动机维修与检测要求。
汽车底盘维修内容:主要针对汽车底盘维修相关项目,由于课程水平以中级维修为主,因而设备的选择应该偏重于结构简单,配备如:制动系统、传动系统、变速系统、减速差速系统、转向系统的实训台架,主要针对学生的拆装检修技能培训。
汽车电气维修内容:主要针对汽车中级电气维修相关项目,因而设备的配置,可偏重于总成线路的连接与总成的拆装检修,可以汽车实训电气台架为主,强调学生自己动手的培训。
汽车新技术应用内容:主要针对汽车新技术部分维修的相关项目,作为后续高级工课程前期的铺垫课程,可配置如:ABS实训台架、自动变速器实训台架、发动机综合分析仪、解码器等,为故障诊断课程做好铺垫。
高级工等级的实训场地:
场地基于高级能力学生课程进行设立,考虑高级工标准及考核要求,需根据汽车总成实训项目进行实训区域划分。
如:高级工阶段的维修项目,主要以检测设备使用,故障诊断,工艺流程为主,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应以整车实训,综合实训为主。因而,对于实训场地的建设,本校汽车系根据项目的分类进行划分,将高级工要求融入课程项目,针对维修频率较多的项目进行实训安排。
实训课程由于属于专业高级能力部分,所以可以根据培养能力的种类,将实训场地划分为:
1.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室
本实训室模拟汽车发动机检测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发动机质量检测项目,让学生掌握发动机调试、质量数据检测、质量判断、故障排除的方法,能正确使用相关检测设备,对部件进行检测与修复。教学注重维修项目的再现,让学生从认识岗位到熟悉岗位。
2.汽车电气故障诊断实训室
本实训室模拟汽车电气空调部件检测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电气空调质量检测项目,让学生掌握电气空调部件调试、质量数据检测、质量判断、故障排除的方法,能正确使用相关检测设备,对部件进行检测与修复。教学注重维修项目的再现,让学生从认识岗位到熟悉岗位。
3.汽车底盘故障诊断实训室
本实训室模拟汽车底盘检测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汽车底盘检测项目,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部件调试、质量数据检测、质量判断、故障排除的方法,能正确使用相关检测设备,对部件进行检测与修复。教学注重维修项目的再现,让学生从认识岗位到熟悉岗位。
主要培训项目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汽车设备应用技术内容:针对汽车各类的检测,如废气检测、灯光检测、综合故障分析、读码器、波形检测等,主要针对检测手段的提升以及相关检测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汽车故障现象诊断内容:属于维修实战课程部分,如:油耗过高现象、离合器打滑现象、汽车起动困难现象、汽车怠速不稳现象等,运用相关实训台架、实训用车,模拟故障的发生,培养学生对于故障现象的分析,提高相关故障判断的准确性。
汽车质量检验内容:使用相关检测设备,分析汽车和总成部件的状况,做好汽车、总成维修的竣工验收工作,如:汽车制动系统的检验、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检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检验、汽车防抱死系统的检验等。课程属于综合型的实训,培养学生对于质量标准的认识,懂得如何判断。
专业延伸的实训场地:
场地根据专业延伸的内容进行建设,属于课程的拓展,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进行配置。
如:汽车钣金技术、汽车喷涂技术、汽车空调技术、汽车辅助设备维修技术,汽车综合应用技术课程的开展较有弹性,因此对于实训场地的安排也可以不尽相同。
实训课程由于属于专业延伸能力部分,所以可以根据培养能力的种类,将实训场地划分为:
1.汽车整车维修实训中心
本实训中心模拟汽车整车机修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汽车维护作业项目,让学生掌握汽车整车的维修、调试和维护保养方法,此外,培训学生相关总成部件拆检与维护技术。教学注重开放性任务的开展,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
2.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中心
本实训中心模拟汽车整车性能检测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汽车性能检测项目,让学生掌握汽车整车的性能检测方法,此外,培训学生相关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教学注重开放性任务的开展,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
3.汽车车身制造实训中心
本实训中心模拟汽车车身修复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汽车车身修复项目,让学生掌握汽车车身表面处理、校正、焊接、切割等方法,此外,培训学生相关修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教学注重开放性任务的开展,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
4.汽车装潢美容实训中心
本实训中心模拟汽车装潢美容车间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汽车装潢美容项目,让学生掌握汽车车身装潢、喷涂、抛光、打蜡等作业技能,此外,培训学生相关美容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教学注重开放性任务的开展,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
5.汽车4S模拟实训中心
本实训中心模拟汽车4S店的现场情景,通过完成相关汽车前台、车间服务项目,让学生掌握汽车4s店的运营情况,熟悉相关企业要求,通过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培训学生相关表格、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教学注重开放性任务的开展,强调职业能力、企业文化的培养。
对于汽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流程,借鉴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任务引领的教学方式,注重将教学的重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而其中较典型的一种类型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的特点,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书本讲授教育,强调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分组,合作完成某个项目,小组成员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是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的接收。但项目教学法,也不是忽略教师的讲授作用,但应该注意对教师讲授进行控制与把握。
用汽车类电气一体化实训阶段课程进行举例,在课程开展时,可让学生组合为几个学习组,并选出负责人负责组内与组间的协调工作(负责人每隔一定周期换选一次),课程的讲授以项目的形式进行任务下放,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达到指定的目标,过程由各个学习组自行安排。
具体流程如下:
1)知识基础讲述:
利用实物举例,分析汽车灯光的组成,各个部分的功用。教师应注意学生对专业基础能力的理解掌握程度。为后续实训过程做好前期指导工作。
2)功能演示:
教师作示范,先对其中一辆汽车灯光演示设备进行接线示范,该演示设备作为样板。接线完毕后,教师示范正常情况下,所接线路应具备何种功能。意在给学生一个标准性的感性认识,为后期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提供衡量标准。
3)关键点讲解:
教师讲述实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安全重点。注重实训过程的安全操作,防止意外的发生。
4)导师布置实训任务:
如:灯光与控制台的线束连接。明确课程重点,提出考核要求及考核方向。
5)学生自我研究:
根据教师先前作示范的演示设备,学生自行进行研究,制作线路图,确定零件位置。并由组长确定组员之间的分工。提供学生自行学习的学习平台,并促使学生间的互助与知识交流。
6)学生分工实施:
学生根据自行研究结果,对汽车线路进行连接,此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必要解答,并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属于控制纠偏阶段,在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的同时,注重学生错误的纠正,起到强化认识过程的作用。
7)项目完成情况检验:
对学生分工合作的项目进行评估,是否达到实训目的,并对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类,作为反馈信息,教师应在最后讲评时重点提出。
8)总结讲评:
导师对实训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犯错原因,增加学生的认识。注意课后练习的布置,强调反复练习的作用。
【项目操作流程】
情况总结、汇总报告,回答导师提出问题
授课导师
线束的查找及制作
接线技术
设备使用
线路连接部件安装
过程记录线路检验
组长一
组长二
组员A
组员B
组员C
组员D
组员A
组员B
组员C
组员D
协调、委派分工
协调、委派分工
确定目标项目委派
通过两个学期一体化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效果的观察与比较,项目教学具有几个较为明显的优点:场地使用利用率高,设备相对集中,方便教学及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理论与操作的时间分配较为弹性,能适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学习效率较高;课程所需时间比传统课程有较大压缩,且能保证效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讲授;学生可以即学即用,实践性较强。
除大力推广行为导向法的运用,本校汽车系还注意对学生遗忘率的控制。据相关研究,通常授课的前20分钟,学生的学习效率为90%,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学习效率不断降低,因此对于课程的目标及重点,应在课程的前20分钟内点明。运用项目教学的模式,导师不急于对课程关键点进行讲授,而是通过增加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自己的不足,在学生开始寻找解决的答案时,导师才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我启发,发掘答案,并注意学生的激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针对学生中存在着素质参差的现象,本校汽车系注意通过分组,建立学习小组的形式,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据实践证明,该模式比导师教学生显现较大成效,虽然可能会出现偏差,但只要注意后期纠正即可。课堂的讲授特点在于,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注意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
此外,本校汽车系为使教学流程更加清晰,更制作相关的教学工作页,以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现阶段开发工作页内容以入门类课程为主,涉及课程项目18门,通过实际应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为配合新课程的全面开展,本校汽车系注重课程考核与监控方法的改进,强调教学质量控制工作,现阶段主要完善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1)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包括场地、设备、教学等方面)
新教学模式的推行,必然需要相关配套环节的跟进。而其中所涉及的环节,不再单单是教学环节的控制,对于实训方面较多的汽车维修专业,更是如此,还需融入如:教学场地管理控制、教学设备管理控制、教师质量管理控制、教学监控过程管理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指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场地管理
教学设备管理
教师素质培养
作业素养养成
文化建设机制
安全预防机制
教学计划、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监控管理制度
考核
考核制度
评价标准
奖罚制度
用图形表示,可以归纳如下:
从图形可以看出,教学质量控制工作不是单一的专业课程质量控制,而更多的是注重教学环境的控制。如教学场地管理、教学设备管理等方面,对于汽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关键,所以,应该纳入为教学质量控制的内容。
通过多次与相关汽车企业的沟通、了解,对于教学质量控制工作,企业更多的是要求多注意学生的6S管理理念(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设备使用规范、场地使用规范、资料检索能力方面的质量,对于专业技能层面的要求,则相对较少。因此,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有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养成相关的习惯,也为教师培养的方向,作出明确的指引。
现阶段,本校汽车系通过相关的场地、设备、教学要求等规范,逐步完善相关质量控制手段,并配合工作页的使用,过程考核机制的建立等方式,强化教学质量控制的力度与有效性。
2)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完善
教学质量控制的好坏、能否让课程更结合实际,关键还要注意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是否完善,能否做好相关规范性流程的研究工作。
对于汽车类专业来说,现阶段本校汽车系强化对环节主要有:课程习作、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习、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均在于,结合企业的相关工作要求,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改革与规范化处理。
A课程习作方面:注意使用相应的工作表格,再现岗位的要求。
课程质量评价的方式,需注意重点的设定,如:汽车检测设备的培训,以往的教学相对强调设备的使用,但经过几年的发展,设备的使用已经简化了很多,基本上1到2个按钮,已经能全部完成相关的工序,因此,企业对于该类课程的学习重点,已经由“会使用”转移到“会维护”、“会分析”的层面,而且设定相关的维护标准与分析指标,因而,教学环节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该作出相关的转移。
B课程实验方面:注重实习技能熟练程度的培养,强调自我学习的能力。
课程质量评价的方式,建议从“教了什么,教得好不好”转移到“查到什么、学到什么,做得好不好”。如:汽车电器的培训,由于原理较为复杂,且不太直观(特别是电路的工作情况),教学相对枯燥,因此,对于这类难度较高课程的质量评价,一直强差人意。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完善,应该通过评价方式的转移,指引教师注重哪个层面的培训,如强调自我学习层面的培训,则考核重点应强调采用何种检索方式,让质量标准配合教学环节的改革。
C课程设计方面:注重创新意识,灵活变通。
经与相关汽车行业人员沟通、了解,汽车维修岗位上的工作,65%(生产线企业45%)以上是非程序性工作,也就是说应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于职业学校汽车类专业的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课程设计不同,应更多的注重方法、手段的改进与创新,如:汽车工具的制作(工具箱、平板车、简易升降台等)、设备的维修(教学台架、拆装台架等),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掌握应对的能力。因此,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应符合开放性设定,摆脱固化考核,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D社会实习方面: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养成。
从相关实习企业可以了解,在学生进入社会实习阶段时,企业一般会从培养的角度考虑,都会要求学生先从简单的工作做起,因此,一般来说这类岗位的技术含量不高,如:汽车维修专业的社会实习,就会以零配件的分拣、零配件的清洗、零配件的包装、洗车、打蜡、充电等简单作业开始。此时的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适应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责任心,因此,明确与完善相关职业要求的标准十分必要。
E毕业设计方面: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水平的提升。
毕业设计作为教学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经验总结的方法,从“会动手”提升到“会表述”、“会分析”,是个人能力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汽车类专业,更是如此,汽车维修不能单单关注于会维修,还要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方式、对故障进行描述的方法,毕业设计正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教学环节。而该部分的教学质量控制,应该多关注答辩工作的开展,不能单单依靠论文设计的制作进行评价,通过重视答辩、演讲等沟通方法,使教学质量控制的方向更加明确与有针对性。
对于该课程的评审内容包括有:①实践专家职业发展阶段分析表、②代表性工作任务分析表、③代表性工作任务整理表、④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按职业发展阶段排序表、⑤教学计划表、⑥课程方案简要、⑦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⑧专业课程标准、⑨学习情境设计方案、⑩工作页及学习材料等。
课程专家组讨论得出评审结论,由陈李翔巡视员代表评审专家组向大会反馈。专家组认为:在听取了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关于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课题的总体汇报后,查阅了专业的课程开发文档,专家组认为课题组选择工作过程系统化路径基本正确,课改方向没有偏差,所采取的技术路径和操作过程基本规范。学院在课改过程中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较强的应用性,但也存在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专家组对我院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规模的阶段性成果表示钦佩,认为值得赞扬和值得其他院校借鉴。
课程改革方向正确,课程内容设置合理,课程内容设置来源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符合企业对岗位人才能力的要求,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体现工学一体化,体现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宗旨,符合技工教育的特点。
课程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规范,并有一定的前瞻性,能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课程符合教学培训目标,具有可实施性
课程能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再是一言堂。
课程通过工作页作为指引,教师备课的压力大大减少。
课程主要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教师主要担当指导的角色,上课的工作压力有所减少。
场地能配合实物设备的教学,方便教学的同时,更能让学生直观了解。
场地给予较多的多媒体设备,上课过程较为便利。
场地提供相关的教学检索资料,方便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方便教师的学习。
课程较生动,与传统的课程不同,能给予较大的自由度,上课较有趣。
课程配合工作页的讲授,能给予较大的指引,而且通过图片展示,较为直观。
课程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能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探索的精神。
课程注重过程考核,不再单单以最后成品作为判断好坏的评价,比较公正。
课程能提供参考资料给予查阅,具有弹性,不再强求死记硬背,可以通过查阅找到答案。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对于职业教育,应该有多种的开展模式,运用与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根据本单位的推广经验,汽车专业教学仍需注意以下问题的探讨:
1.汽车专业模块式教学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仍存在一定差距,实现岗位的再现还有一段距离,考虑成本与设备数量等因素,对于模块教学,较难做到师傅带徒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因而学生操作机会仍相对有限。
2.汽车专业模块教学中,汽车故障的再现,难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对于企业,汽车故障的情况较多,问题也较为复杂,但对于职业教学,故障的模拟受设备与场地的限制,因而模拟真实的岗位工作情景仍有难度。
3.对于汽车维修技能的学习,关键还在于对工作经验的积累,但对于有限时间内的教学培训,虽然通过模块化的分层教学,容易让学员掌握一定的汽车维修技术,但仍较难全面提升学员的维修经验,特别是高级工层次与预备技师层次的培养。
通过教师座谈会,总结课程改革的问题,对于第二阶段的改革工作,应注重“推广与培养”,具体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如下:
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自信心培养问题
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怀疑问题
学校保障教师能够自信实施新课程的机制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机制问题
丰富教师工作经验、师资培养的机制问题
课程的“整体性”、“发展性”问题等
此篇论文从酝酿、立意、开题、撰写到反复的修改,本校汽车系各同事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特别是在报告结构和主要观点的提出方面,部门同事更是出谋划策,找准了方向,经过反复的修改,使得报告得以顺利完成。
由于报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单位的领导和其他部门也对论文在论文素材的收集和问题的解决方面提供了莫大的帮助,特别是研究所张利芳主任、刘炽平主任,他们对此篇论文的写作均提供了悉心的指导和无私帮助。
在此,谨向所有参与人员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出席评审会的课程专家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巡视员陈李翔书记、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姜大源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博导
广州市广骏汽车修理厂招有能技术总监
广州市梅花园汽车修理厂市场营销部董耕野经理
广州广物集团凯迪拉克4S店技术总监何耀全
广州市庆丰丰田维修中心技术经理苏毅锋
广州市交通集团汽车修理厂厂长陈鸿仪
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远飞高级经济师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育管理处刘正让处长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曹国平科长、龙莉副科长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高瑞友处长
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陈业彪主任
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吴洪东副主任
广州市教育局辜东莲科长
广州市技师协会吴穗副校长
我院领导班子、全体中层干部、各课改小组组长和课改教师代表共130人参加了会议。
1、《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陈宇主编,陈李翔、赵志群副主编;
2、《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科学出版社   赵志群编著;
3、《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F.劳耐尔,高林、赵志群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