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56:01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1]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2]父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为突厥巫师,信仰祆教。[3]他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人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崛起
禄山少孤,因母改嫁突厥番官安延偃,遂改姓安氏,改名禄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亚昭武九姓胡)。安禄山通晓边境若干少数族语言,初为互市牙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交结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与宠信。开元二十九年,官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年)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又受封为东平郡王。[1]
禄山晚年十分肥胖,重三百多斤,曾经在玄宗面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2]
安禄山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取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
叛变
然而至玄宗统治晚期,朝廷内部开始有劣币逐良币之象,唐朝国势由极盛进入中衰,对边军统领的管制逐渐松动,对禁军的训练也稍微松弛。安禄山在各边军中势力最强大、管区最完整,他洞悉内情,遂有轻朝廷之心。
前任宰相李林甫死后,他在朝中失去了可以倚赖的对象。新任的宰相杨国忠与群臣不和,其中为了争宠,杨、安两人关系最恶,深感不安又对帝位抱有幻想的安禄山遂阴谋叛唐。叛变前,他精选豢养同罗、奚、契丹降人八千为假子,称“曳落河”(胡语,意为壮士),皆骁勇善战;又畜战马数万匹,多聚兵仗,分遣胡商至各处经商致财。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河北二十四郡纷纷瓦解。太原有报疾驰赶到骊山,当时在骊山华清宫的唐玄宗不相信安禄山会叛变,但叛变的消息不断传来,玄宗仍半信半疑,直到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派人传来情报,玄宗大梦初醒。在唐玄宗本人错误的战略下,安禄山的铁骑军团攻陷东都洛阳,次年正月便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自称雄武皇帝,以达奚珣为丞相。同年六月,唐玄宗因急于解除长安之危,又在错误的军事认知下,处斩两位名将封常清与高仙芝,此令震动唐军。尔后唐玄宗急令另一名将哥舒翰统帅唐军东出潼关。深明唐玄宗战略错误的哥舒翰,计划以拖制变,最后却被唐玄宗认为怯战,因而在无从建言的无奈中,含泪与安禄山决战,果然大败。唐朝在边军与地方驻军来不及应变的情势下,安禄山大军压境,进入首都圈。唐玄宗在危急下,率领近卫兵团逃出京城,群龙无首的西京长安因此陷落。从此,唐朝节度使的地位高涨,半壁江山亦陷于长期战乱之中。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后,并未公布其死讯,只称他传位于安庆绪,尊其为太上皇。后史思明杀安庆绪后即大燕帝位,补谥安禄山为剌皇帝。
子女

1.        安庆宗
2.        晋王安庆绪
3.        安庆长
4.        郑王安庆和
5.        安庆恩
6.        (不详)
7.        (不详)
8.        (不详)
9.        (不详)
10.     (不详)
11.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