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话“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6:32
灯下漫笔:话“吃”
吃是人的本能,人生的基本追求不过就是为了吃饱穿暖。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食物匮乏,人类的生存极其不易,为了活命,人们不得不茹毛饮血,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人类也在抗争中逐渐变得强大起来、聪明起来,经过几千年乃至上万年漫长岁月的与天斗,与自然斗,与人斗,人类社会走进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吃饭问题仍然是人类的大问题,为了吃,为了生存,部落纷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人口锐减、百里无人烟,古代文明几乎散失殆尽。这一切说到底还不是为了生存,可见吃却不是小事,而是事关人类生存的大事。
到了近代,中国文化基本上还是以农耕文化为主体,耕读传家,是很多人乃至整个上流社会人们所推崇的理想的家庭梦想和家风。而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者平生最大的理想不过是“一亩地、一条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终生劳作只不过是为了解决吃的问题,求得劳动和温饱。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茶、醋,那样不跟吃有关。吃事关人的生存,事关人的生活质量,事关人类社会的发展,故吃对人是非常重要的。
吃对处在上流社会的人们来说,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又一番景象了。我们只能从古代书籍中看到些关于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对吃的一些记载:如,老子:五味令人口爽。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李太白精于吃道,吟诗高歌“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杜工部愤世嫉俗揭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金圣叹:“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能嚼出火腿的滋味。”。虽然君子远庖厨,但流芳百世的太白鸡、东坡肉、云林鹅、眉公饼、笠翁糕都是文人所创的雅食。真正将吃推崇到了极致的是江南士人,如冒死吃河豚;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如是等等。
中国是个讲究吃的国度,无论是五谷杂粮,日常蔬菜,还是飞禽走兽,山珍海味,到了中国人手中都能做出许多花样。中国地大物博,地分东西南北中,人分士农工商学,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各阶层有各阶层对吃的爱好。在中国南人吃大米,北人吃面食,南辣北咸、东甜西酸,已成为一种饮食文化。就菜系而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特色,故形成了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誉满华夏,扬名世界。
现在,社会进入了市场经济时期,物质的极大丰富,为我们提供了生活保证,大多数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已开始讲究吃的问题,重视吃的质量问题了。因为,重视吃能提高人的生活品味,使人能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会吃、懂得吃有颐养天年的成效。人由吃到明白吃的道理,是人生生活格调的升华,是人生生活境界的一次重大跨越,也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