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目标的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01:00
--哈八十一中周忠平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本意,教育的本意是促进人的发展,既促进人的生命成熟(情感发展、社会责任感)、也促进人的智慧发展(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作为科学教学的化学教学,其功能已不只是传授和继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还应是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素质教育已进入关健时刻,课程教材改革和教育方式改革正在同步进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到一个民族存亡和兴衰的高度。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句话准确地说明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系统内各组成要素的联结点和灵魂。新的课程改革和社会的发展对化学教学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提出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达成的目标,以下就如何在新的要求下设计教学目标作一介绍: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五个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教师在考虑双基的基础上,应从“学会学习”这个命题出发,具体地建立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心理素质在内的目标体系。在制定前教师应通读教材、把握课标、认真研读最近的考试说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科学、合理的规划本堂课的结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目标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②全面性和统一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目标设计的是否全面,是否和谐统一。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突破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适当的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教学目标时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清楚,注意相互融合和渗透,各个目标间千万不可孤立、支离破碎,否则会影响我们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教学效果。
③针对性原则
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和思维习惯,常把问题简单化和绝对化,而且注意力不能长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根据以上特点,要充分考虑到哪些知识点要做重点予以突出,又有哪些知识点要作为难点予以突破,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忌:过多的拓展,过深的挖掘,容易增加学生负担,带来负面影响
④多元化原则
让化学教学以提高公民素质、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总体目标而运作,而不偏离这一总体目标。针对化学学科实验多,学生活动多,联系实际多,学习难度大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追求认知目标和非认知目标的全面和谐的统一,否则在教育观念上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⑤互动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客观因素给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定位,关键在于将相互关系变成互动关系。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许多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如:敢想敢干、认真严谨的研究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宽容的人生态度等等。学生对班级、学科及教师都能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互间的气氛活跃而融洽,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学生也更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形成更熟练的社会技能。
二、教学目标设计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所以新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发展出发。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其次,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终要求。
第三,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及的。
第四,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引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第五,设计教学目标应该考虑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体现新课程中的以下几个转变关系(四个转变),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标。
1.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将由过去的重知识的传授向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以学生发展出发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强调“导学”二字,要引领学生“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学”重在掌握方法。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3.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实施新课程,在以学生发展为原则的总目标下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体现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发散思维,没有了发散思维,也就没有了创新。
4.由重关注学科向重关注人转变。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实施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出发点即由此学科本位转向的人的发展为本位,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在《标准》中,依据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要(包括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确立了三个目标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使课程目标更加明确,而且在每个维度中有增添了更加具体、更加适应生活和社会所需的内容。同时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方法,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多种情感,形成有意义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标准》中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的:
1.关于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于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对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了具体化,同时提出要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关于关心社会。不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而且还要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同时特别提出要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化学。
4.关于关心自然。对于关心自然有了更为具体的目标要求即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关于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在此目标中强调合作、实践、思考、严谨和实事求是。6.关于热爱祖国。不仅增强学生爱国的情感,而且要使学生树立学习的志向和理想。    下面就新课标中五个一级主题为例谈一下:
(一)科学探究主题
1. “铁制品锈蚀条件”为例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铁制品锈蚀条件的认识,培养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通过对化学现象及化学过程的因果关系的探求,产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的原因,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 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这个探究课题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为:增强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探究活动取得成功的关系;体会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关心他人、关心自然的情感得到发展。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
1. 以“单质炭的化学性质”为例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充分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机会,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系自然的情感。
2. 以“常见的碱”为例,说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通过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并树立环保意识。关注与碱有关的社会问题,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树立严谨的科学研究意识。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
以“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为例,说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在体验实验探究历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使学生懂得如何关注评价他人的见解分享他人的研究成功,学会反思、评价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
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设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围绕不同的观点学生进行试验探究,验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探究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的变化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的关系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并通过从微粒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
以“我家该使用那种能源”为例设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目前家庭使用燃料的污染情况来探索今后燃料的发展方向,从而认识化学科学为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所起的作用。学生在对辩论题的探讨中正确认识化学工业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化学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
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
《化学课程标准》对过程与方法提出的目标是:(共有四点)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这些目标不但有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活动方面的,还有涉及人际关系的认知过程交往活动的。它们的实现依赖于活动过程的精心设计和展开。具体通过以下七点来实现:
⑴ 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开发学生潜能
化学教学只强调“双基”是不够的、片面的,必须既要突出“双基”又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升华,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挖掘知识的能力和情感价值,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处理,在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中可以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在猜想之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设计的实验也多种多样,有的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有的在密闭容器中年进行,有的用气球,有的用胶塞,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后独立进行实验探究,但是学生的探究结果即使都在密闭的容器中结果仍然不同,这时我们可以做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的知识去解释:为什么都是在密闭的容器中,一个是用气球密封的,一个是用胶塞密封的回有这么大差异呢?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讨论后最后明确是浮力在作怪。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使内容更加充实、饱满、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且学生是可以接受的。
⑵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化学的情境
知识具有情景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情境中学习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考题,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哈市的中考题体现的尤为突出。在设置情景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可以用生活的小故事,可以用实验、图片、新闻、实物、多媒体动画等,但我认为用多媒体动画更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因为动画片对中学生来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说是最好的激情引趣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学校在讲“燃烧与灭火”这节课时,运用了“小破孩”的FLASH,进行教学,诙谐的动画,幽默的场景,还有久违的童音,让学生雀跃欢呼、热情高涨,思维相当活跃,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3)分利用实验为学生提供进行创新活动的机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一种探究活动,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在进行实验探究式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变大量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把教材中大量的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对于复杂的演示实验转变为由学生上讲台演示;教师的演示实验大多是教材上没有的补充实验或自己设计组装的创新实验。(结合岗位练兵课例)借助化学实验直观、鲜明、生动的特点,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实验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在成功的学习中不断增强自信,从而稳定学习动机。
(4) 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从中提炼出开放性教学基本素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应利用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化学问题情境(化肥、有机合成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或实验论证,最终获得合理的结论,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说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感悟创新。可以看出,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凝聚于知识中的创新因素就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
(5)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
计算机集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信息呈现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对瞬变搞定格分析,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因此,教学中尽可能的使用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6) 加强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重视学科间的联系
“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作为跨学科的科学教育模式,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主体,高度重视学生在广阔的教学空间里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眼、耳、鼻、口、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使学生充分观察、接触、了解社会,有利于改变过去知识的单一型和封闭型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化学课堂教学为主,活动课、实践课并存的课程模式和课内外、校内外、家庭、社会组成的全方位的开放的教学空间。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联系,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一些学习主题,使学生在以有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全面的认识。此外,还应注意化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7)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障”、立“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处于有疑难问题可思,有各种矛盾待解的境地,从而促使他们联想比较,运用已学知识去探求和解决遇到的各种新问题。
五、教学目标的合理表述
教学目标设计不仅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应清晰、准确、科学地表述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对教学活动起到指引的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从而有效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
一个规范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1)主体阐明教学对象;
(2)行为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或者有什么心理感受或体验;
(3)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4)标准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按照教学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以下三点:
首先,教学目标的主体应为学生而不是教师,新课程标准中每一句话的主语位置,都可以加入“学生”两个字,它即反映出教学应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学时的设计应更加关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及将要获得的发展,按照这一要求,教学目标可表述为:“初步学会”、“能解释”、“认识”、“能体验到”、等等。而不宜使用“培养学生的”“激发学生的”等句式。
其次,设计教学目标时能用词准确,恰当的动词表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要求及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行为变化。下面就如何准确表述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1、认知性目标的水平从高到低可划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级水平
了解:包括再认和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所用的行为动词主要有:知道、记住、认识、了解、说出、列举、描述、找到等。
理解: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区分和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所用的行为动词主要有:看懂、辨认、识别、区分、能表示、比较、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括等。
应用:包括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所用的行为动词主要有:评价、使用、解决、检验、证明、推广、设计等。
2、描述技能性目标的词语有初步学习和学会:
初步学习:能通过模仿完成分步的活动,能独立完成分步的活动,能通过模仿连贯地完成简单的的活动,能通过模仿连贯地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
学会:能独立地连贯地完成简单的活动,能独立地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
例如对《空气》一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设计一:1。了解空气的组成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设计二: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是混合物。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并能举例说明。 3。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相比较而言,设计二关注的方面较多,目标处理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关注到具体教学内容的处理,提出了混合物的学习要求,合理使用了说出、知道、认识、能举例、说明、初步学习等行为动词。
3、描述经历性目标的词语:学习、观察、认识、进行、参加、尝试、调查。
4、描述表现性目标的词语有:有兴趣、注意、关心、重视、认可、同意、欣赏、称赞、接受、喜欢、热爱、采纳、支持、拥护、遵守、尊重、爱护、珍惜、追求、拒绝、反对、厌恶、蔑视、抵制
5、描述体验性目标的词语:体验、感受、意识、体会、初步形成、养成、具有、建立、树立、确立、坚持、保持、发展、增强等。
体验:指学生在参与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并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它强调学生亲 历过程,伴有情绪反应,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
意识:指学生知道某一概念及其价值,并把它纳入判别标准,用于指挥或规范自己的行为。
例如:对《空气》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设计一: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受到对待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设计二:1。通过对空气组成的学习转变原有的对空气的认识,学习运用科学方法认识已经熟悉的物质。 2。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气氧的体积分数,学习科学家们探究空气奥秘科学史实,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人们认识自然和认识物质的意义。 3。学习从化学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应该倍加呵护。 比起设计一来,设计二的目标使用具有过程性和经历性的教学目标陈述方式,如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体会合理的假设对探究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描述在指定的课堂教学中准备要求学生经历怎样的学习活动,学习什么教学内容,达到什么学习水平。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更深入,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操作性更强。
第三,注意条件的表述,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学习目标。
条件的陈述包括以下因素:环境因素(如地点等);人的因素(是个人独立完成、小组集体完成,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等);设备因素(所用到的工具、设备、器材等);信息因素(所用到的图表、资料、书籍、数据、网络等);明确性因素(需要提供什么刺激或条件来引起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探究实验时可将目标设计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独立设计实验,完成操作。用更加多样具体的行为动词来表示和说明学习要求,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中学习水平要素的明确化,有利于教师理解和判断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程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出,列举出或辩认常见的金属与氧气反应,从而判断它们是否知道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金属锈蚀的主要因素,结合事例说明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从而了解他们是否“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科学合理的表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教师清楚表述教学目标的要求,更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已有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把握课程标准并就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课程目标和学生已有的基础相结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确定教学目标。
总之,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目标必将使学生的收获更丰富,学生将动用更多感官思考更多问题,将有更多的机会沉浸于令人着迷的实验中,使学生单调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不竭的动力。200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