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1》(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39:28
《从头到脚说健康1》(12)
曲黎敏著

正文 第三节 五脏六腑之心
从本节开始,我们来了解一下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总共有十二个脏器: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心包;六腑是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在这十二个脏器中,最关键一个脏器就是心。
心为君主之官
《黄帝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它统摄身体的五脏六腑。假设把五脏六腑看做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心就是君主、皇帝。既然有君主,自然还有太监、丫鬟、大臣、士兵等层层包围着它、保护着它,这种层层包围、保护使得心不受任何邪气干扰,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心不受邪”。一般情况下,心是不会受到任何邪气干扰的;即使受到干扰,心也是最后一个受到伤害的。
中医将五脏都对应比喻为一定身份的人,很有意思,了解了这些就知道各脏器的一些功能特点(见五脏功能对应官制表)。
五脏功能对应官职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官职丞相将军大力士君主谏议之官
心脏疾病与心脏养生法
◆循行心脏的经脉有病会引发心脏疾患
中医认为,心脏病的发作不是单纯心脏的问题,与很多走心脏的经脉有关。
肺经走心脏,走在心经的前面。如果肺经有病,就会使人心烦胸满。
胃经也走心脏。如果胃经得病,就会“心欲动”,就是总感觉心里慌慌的。
脾经走心脏。脾经得病会引起心下急痛,就是会感觉心突突乱跳,而且心里面急痛。脾经的病多为湿邪所致。
如果心经得病,嗓子会干,噫干心疼,属于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不够引起的。
肾经、心包经的疾病也会造成心脏病。心包经造成的心脏病是“心中憺憺(dàn)大动”,就是明显感到心扑通扑通地跳。
此外,胆经的病也会造成心脏不适,比如说心胁痛,人躺在床上只要一转身,心脏就有刺痛感。这是胆经的生机不旺,气化不利所造成的心脏病。
就心脏的问题来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心主血脉,二是心主神明。
因为心主血脉,所以血脉淤滞会造成心脏病;心又跟肺经、胃经这些经脉有关,所以哪个脏器的病都会造成心脏病。现在很多人死于心梗,死者最后的表象都是心脏停止跳动,大家通常认为是心梗发作,大面积心衰所致,其实这种大面积心衰的背后跟肾、肺、胃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之神为神明。假如某人神明错乱了,心神就会惑乱,处于迷惑之中。例如,抑郁病的真正根源就是胃经和肾经的病,是由于胃肾大伤而造成的心气大伤。胃气如果不足,心血也会不足,同时因为胃主血所生病,血的来源都是胃经,人体的营养物质也统统是从中焦脾胃来的,这叫“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所以如果心血不足,神明就迷惑,出现一种惑乱的象。
◆心脏病与十二时辰的有机联系
中医养生很关注时间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之学也可称为时间之学,中医的养生必须要遵循时辰养生。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十二时辰养生,来了解心脏病的真正病因,并作出相应的养护。
比如说早晨5点到7点是卯时,大肠经当令;上午7点到9点是辰时,胃经当令;9点到11点是巳时,脾经当令……那么假如身边有人心脏病发作,我们最好看一下发病的时间,通过时间就可以对应地知道该段时间所当令的经脉是什么,就可以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哪个经脉的问题引发了心脏病。
十二时辰与当令经脉对应表
时辰时间段当令经脉时辰时间段当令经脉
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
丑时1∶00~3∶00肝经当令未时13∶00~15∶00小肠经当令
寅时3∶00~5∶00肺经当令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
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
辰时7∶00~9∶00胃经当令戌时19∶00~21∶00心包经当令
巳时9∶00~11∶00脾经当令亥时21∶00~23∶00三焦经当令
如果心脏病发病的时间为早上,特别是该时段要是吃多了,那就有可能是因为“子盗母气”引发的问题。“子盗母气”的原理跟五行的相生相克有关,我们稍后作详细讲解。
如果心脏病发病时间为下午,可能跟小肠经、膀胱经或肾经有关。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很多疾病不直接反映在心上,而是先反映在小肠上。小肠经的当令时间段为下午13点到15点,这期间如果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都是心脏病的前兆。如果这时人要是再生气或者再得气郁之证,就很可能引发心脏病。
膀胱经的当令时间是下午15点到17点,该时间段如果阳气不足,就会造成心脑的血往上输布的力量不够,有可能引发心脏病。
肾经的当令时间是晚上17点到19点,此时肾气的衰弱会造成心梗发作。
◆元气大伤导致的心脏病
在五脏六腑之中,心贵为君主,没有上级管。不过君主还有个别名,叫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天能管君主,如果天的气数将尽,君主再努力也无济于事。这就好像崇祯皇帝,恨不得把自己的口粮都给老百姓吃了,但也没有用,天灾人祸,气数已尽,只有上吊自尽。心这个君主的天就是元气,元气又藏于肾,所以元气大伤造成的心脏病,归根到底是肾病的问题。
元气大伤造成的心脏病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心脏早搏,另一种是心脏间歇。
(1)心脏早搏
很多人都有心脏早搏的现象。从脉象上来说,早搏会出现“突、突、突”跳得特别快的现象。
早搏意味着人的元气尚可。打个比喻,身强力壮的人因为元气十足,所以给自行车打气时一管子就可以打到底,这打到底就相当于人体正常的心跳。当人生病时元气不足,就没劲了,这时打气就会通过加速的方式打半管气,这个加速的方式就有点类似于心脏早搏。
肾精没劲时,需要用加快的方式完成它一天的工作,就好像开车一样,汽车的发动机就相当于心脏,当油跟不上的时候,车有时候会“突突”地往前跳两下,这就是早搏,它提示我们需要加油了。
(2)心脏间歇
心脏间歇也可以用打气来作比喻,就相当于打了一下后再打半下,然后就需要歇口气。心脏间歇为元气大虚的象。
从脉象的角度来说,如果心脏间歇没有规律,那么病人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心脏间歇会慢慢地消失掉。最怕心脏间歇有规律,一旦有了规律,就要出大事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去注意这个问题。
◆避免引发心脏病的生活陋习
大吃大喝、暴饮暴食、便秘都会导致心脏病发作。
(1)大吃大喝、暴饮暴食会引发心脏病
春节期间常有老人突发心肌梗塞,这是为什么呢?中医里讲喜则气缓,人一过喜,心气就会散掉,因为喜这种情志是跟心相关的。过春节的时候,全家都会团聚,这样的日子老人格外高兴。对于上岁数的人,本来心气就有点散,一高兴再加上大吃大喝,胃气不足,使得心气全部跑到胃那里帮助消化食物了,人就会出现心肌梗塞的情况。为什么心气会帮助胃气呢?这其中蕴含着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认为,火生土。五脏之中,心为火,脾胃为土。火生土,就是说心(火)是胃(土)的母亲,而胃就是心的儿子;五脏之中的脾与六腑之中的胃为阴阳关系。五脏为阴,五脏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它们就像高级官员,虽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它们作用很重要,要统摄底下的六腑(百姓)。底下的六腑干了活,就要交租税给五脏。所以,可以说五脏是收钱的部门,钱就相当于人体的精,精足了,人的身体就强壮了。国家有钱了,人民就富足强大了。
五脏之一的脾为阴,六腑之中的胃为阳,这个阳(胃)运化起来就要把所有的营养物质提供给阴。而胃气如果不足,胃会向谁借“钱”呢?是向与自己有阴阳关系、且主收敛的老婆(脾)要呢,还是向有生育关系的母亲(心)要呢?答案是很简单的,老婆(脾)是主收敛的,是收钱的匣子,可不是搂钱的耙子,管它要自然要不到。所以当儿子(胃)的要是缺钱了,最好方法就是跟母亲(心)要,一定要的到。这就叫“子盗母气”。
故此,老人身体本来已经很虚弱了,一旦要是胃气夺了心气,就很有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这就是为什么老人吃撑着了会引发心脏病的原因。
(2)便秘会引发心脏病
有个相声界的名人上午死于心脏病,从了解到的各种情况看,死因很可能跟他曾经有便秘症相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就是肺气和大肠是相互关联的。如果病人大便干燥,大便的时候就会憋一口气往下使劲去排便。这时,病人肺心之气如果很虚,大便又急着往下行,下面使劲排泄,在大便排出的一瞬间,底下一空,上面立刻就会空掉,这样就会促使心脏病发作。
心脏病的发病与我们日常中的生活陋习有关,了解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了该如何去规避,如何进行心脏养生。
正文 第四节 五脏六腑之肺
肺主气,司呼吸
肺,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肺最关键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
那么,气从何来?大多数人认为气是从口鼻的呼吸之中来,但是中医并不这样认为,中医认为“人受气于谷”。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中的气来自于食物,从中焦脾胃中来,中焦产生的精华就为气。《黄帝内经》中说“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人所吃的东西的精华上输于肺,由肺再将人体精微物质转输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这样全身上下都有力气。
《黄帝内经》还说“肺司呼吸”。我们现在的政府机关里有司长这个职位,是主管某一个部门的。肺的一个功能就是主管呼吸。
呼吸是利用胸膈上下的运动来升降气机,中医非常强调如何调理全身气机的问题。药王殿里医圣孙思邈的像都是坐在老虎身上,手里擒着一条龙,叫做降龙伏虎,道理何在?人体的气机当中最难以掌控的就是主条达的肝与主肃降的肺,这一升一降之间的掌控与平衡在治疗里非常重要。如果能将肝和肺的功能调节好,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就叫降龙伏虎。对医家来说,能否通过调整肝肺二脏来达到调理全身气机顺畅运转的目的,也是衡量一名医家高明与否的指标。
传统养生学非常强调调理呼吸,从调理呼吸下手来练功夫。为什么要调理呼吸呢?实际上是要利用胸膈的上下运动来积精累气,达到阴阳相交的目的。
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叫做治节出焉,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有天下大乱,也有天下大治,治和乱是反义词,治就是安定、稳定、正常的意思。节在这里就是指节气,比如说,有些老人在节气转换的时候会出现骨节疼痛,或皮肤湿疹容易长在关节处,这种疾病就和节气有关,因为人体的气跟季节密切相关。“治节出焉”就是说如果肺气正常,人体内的正常治理和调节都可以靠肺的肃降功能来完成。
肺的疾病
肺经是从中府、云门出来,沿着手臂内侧最上缘走过来的,一直走到大拇指的内缘。一般来讲,肺经出现问题会导致身体出现以下病症:手臂疼痛,手掌心灼热,肩背疼痛。
肺气虚的人还有一个象也很明显,中医里叫“小便数而欠”,“数”的意思是一次次的,“欠”的意思是少。就是说,去小便的次数很多,但每次尿得又很少。这种情况日常很多见,比如开会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的人一趟趟地往外跑。他们跑到厕所里尿一点点就又回来了,这就是典型的肺气虚的象。治疗这种病应该从肺出发。
肺气虚还会导致尿色发生变化,因为在肺主肃降的过程中,营养物会出现一些变化,尿色也会因此而变化。
下面我们具体讲解一些常见的肺病。
◆咳嗽及其治疗
肺病之中最普遍的一个就是咳嗽。现代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凡是咳嗽都是肺出了毛病,所以治咳嗽全从肺治。这是有问题的。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就是五脏六腑都可以成为咳嗽的诱因。中医中有专门的闻诊,就是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定病出于哪里。比如,如果咳嗽是膨膨而喘咳,咳嗽声很嘹亮的话,是肺咳;一会儿咳一声,声音很虚弱的话,有可能是大肠咳或肾咳。
咳嗽可分为两类: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是风寒、暑湿、燥火等一些外部节气的变化或者邪气横行所造成的,外感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等症状。
内伤咳嗽大多久治不愈,总是咳嗽,人慢慢地虚弱下去。
刚得此病时,有的人是实咳,膨膨而喘咳,咳声特别嘹亮,这是身体还有劲的一个标志。
如果咳嗽出来的是黄痰,说明体内还能够化火,基本上已经接近治愈了;当咳嗽的声音越来越小,出现青痰的时候,就说明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如果咳嗽出来的是白痰,而白痰相当于命痰,就说明已经把体内里的一些精华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象。
一般来讲,内伤咳嗽属于虚证的咳,为阴盛阳虚。得这种病的人一般喜欢吃辛辣的食物,因为辛的东西可以起到辛润的作用,这也是人体自救的一种体现。
治疗咳嗽病例:
前段时间,我的学生遇到了一个已经咳嗽十年的病人,她四处求医,病没治好,身体却越治越虚。天天“咳咳”地咳嗽,五脏已经极端虚弱。
学生跟病人和她的家属说,如果想彻底治愈的话,会有一个象,就是开始会咳嗽得特别剧烈,从原先每天都轻微地咳,转变为到夜里咳,而且会一直加重到整夜地狂咳睡不着觉,一般人接受不了。
患者的老公说没有问题,能扛得住,绝对能扛得住,您给她开药吧,这次我们就是想治好。学生开了药让患者吃,等到了真狂咳不止的时候,患者的老公不干了,说不行了,还是送医院吧,已经连续几夜地没完没了地咳了。我学生对他讲,你老婆原先有这么大劲咳吗,这回终于有劲咳了,你还不知足,咳成这样多好啊,忍着,接着咳。而且我早跟你们说过,这病一定要发出来,不可以藏进去,这时不能打退堂鼓。结果他们又回去熬了一个星期,一天突然不咳了,彻底不咳了。
还是前面提过的观点,我认为治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往下压的治法,一种是往外宣的治法。我认为这种久咳虚证最好用宣法,把病藏在里面是隐患,宣出去便可治愈。
◆肺结核
肺结核是肺病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厉害的一种病。这种病的发病原因是脾胃(土)不生肺(金)。
按五行相生相克来讲,土本应生金。而在五脏六腑之中,脾胃属土,肺属金,如果脾胃(土)太弱不足以生肺(金)的话,就会得肺结核病。所以这又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只有能吃,肺气才能足,气血才能运转流畅。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有重要的关联性,比如脾胃特别虚弱,中焦脾胃会没劲,上焦也会没劲,而中焦的劲又来源于下焦,就是来源于肝肾。所以久治不愈的肺结核病跟肝肾虚弱也密切相关。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得的就是肺结核,俗话叫肺痨。得这种病的人基本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1)子午潮热
我们前面说过,子时(夜里23点到凌晨1点)和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是阴阳转换的时间段,子时是一阳生的时刻,午时是一阴生的时刻。在这两个时辰中,如果阴阳气机不融洽、不和谐,就会阳气浮越而不藏或者是虚阳外越,阳气不断地往外冒,人体就会感觉潮热。
(2)盗汗不止
夜间本应该阳气敛藏,但是肺结核患者阳气太弱,收藏不住,就会出现盗汗的现象。盗汗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原因上一章讲心的时候我们已经说过。
(3)患者逐渐出现面黄肌瘦之象
面黄是土气外泄、脾胃很弱的象,所以患肺结核的人的脸色发黄,而且变得极瘦。像林黛玉就是很难胖起来,因为脾主肌肉,脾胃极其衰弱的话,肌肉就会极度消瘦。
(4)肺结核患者还会浑身乏力
人脾湿太重,就会经常拉稀,并产生困倦,喜欢躺在床上。像林黛玉就总爱躺着,吃完饭都要躺会儿,这是没有力气的象,原因是肺朝百脉,如果百脉不足,整个人的气机就会很虚,周身不利。肺气虚会导致全身无力。
◆哮喘病及其保健治疗
哮喘也是一种常见的肺病。
年轻人得哮喘还相对好治一点,年老的人得哮喘就比较难医治了,因为上岁数的人肾气衰败得更厉害,身体虚弱,治疗需一点一点进行。
得哮喘病的人往往在小时候会有发烧史或者过度服药史,得病之时如果没有吃对药,就有可能把正气消耗掉,寒邪就会趁机进入脏腑。
举例来说,如果小孩得了鼻窦炎、咽炎,多数家长觉得既然孩子有炎症,那就给他吃消炎药吧,结果是消炎药把病往里引,小孩又没有那么大的代谢能量,导致病虽被压下去了,可在体内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哮喘病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先是感冒,然后是鼻窦炎、咽炎、气管炎,气管炎后是哮喘,病一步一步地往下走、逐步加深。哮喘已是这种病很深层面的一个表现。实际上,哮喘应该是下焦的病,即是肾病。
如果人吸气时间长,呼气时间短,就是一种哮喘的象。中医认为,这属于水邪上泛。用药很简单,上焦的病一般用苓桂术甘汤来治,下焦的病一般用真武汤之类的药来治疗。真武汤里会有细辛这味药,因为它是搜肾寒的。具体在用药方面还是要通过咨询医生来决定。
另外,还有一种是吸气特别短,呼气特别长的象,叫“肾不纳气”,就是说肾精不足以把气吸进去。如果属于肾不纳气的这种病,那么治疗这种哮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之类的药,具体到个人情况还是要咨询医生。现在很多人在求医无门的情况下,有时会自己乱看书、乱服药;这是要出问题的,我的建议是:第一,别轻易乱吃药;第二,掌握一些医理,不可以病急乱投医,虽说古有“久病成医”的说法,也要沉下心来的人才能成医,把医理学明白了,才知道对错。
现在很多人在呼吸上都有问题,有的人呼吸太浅,就在胸膈以上;有的人稍深一些,但也不是正确的呼吸方式,我们应该学习腹式呼吸。
所谓腹式呼吸就是一定要用到腹部,从腹部这里进行的呼吸、发出来的气会完全不同。比如练唱歌的人,他们的气就是从丹田发出来的,所以练唱歌是对人体有好处的。因为唱歌的人总要通过腹部呼吸,这样就在气机上对人的胸膈进行了很大的改善。这是对人体非常有好处的。
◆流感及“时尚”病保健
流行性感冒也是一种肺部疾病,号称“时尚”病。在春、秋两季经常会发生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
关于流感,中医有很多经典的说法,比如,“冬不养阳,春病必温”,意思就是冬天不好好养藏,春天一定会得瘟病;“春不养阳,夏病必暑”,意思是春天不好好生发,到了夏天一定得暑病;“夏不养阳,秋病必燥”,意思就是夏天不好好生发,到了秋天一定会得燥病;“秋不养阳,冬病必寒”,意思就是如果秋天不好好养阳气,到了冬天一定会得寒邪之证,例如会出现咳嗽等病症。
这些古语其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养生必须要看前三步、后三步,要想这个季节身体好,必须要前一个季节先养好。也就是说,春天的养,实际上是为夏天而养;而夏天的养又是为了秋天能身体好。
流行病肆虐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感染,肯定会有一些人毫发无伤,这些没事的人就值得我们研究,看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就可规避掉那些本不该做的事。
以“非典”为例,当时老人和孩子得“非典”的人并不多,原因就在于现代社会中,只有老人和孩子生活是有规律的,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而那些被“非典”击倒的人多为壮年人,他们的生活习性很有问题,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冬天又常无度地耗散自己,怎能不病。
不光说流行性感冒是“时尚”病,其实现在很多病都是“时尚”病,只要你过着极其不规律的生活,不符合养生规律,比如到了该结婚的时候不结婚,不该结婚的年龄偏偏要去结婚,这些都属于不“守时守位”,那“时尚”病自然会找上门来!
从疫情发生来说,春季的疫情多从南方开始,这跟气候相关。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逐步向北;而秋季的疫情多从北方开始,随着温度的降低向南方发展,这是流行病随气候、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一个规律。
要想规避这些,就要悟到“一天当中有四季,一年当中有四季,一生当中也有四季”的道理,要把四季之道把握好,同时也要掌握一个根本的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对人来说道理也一样。比如,人年轻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好好地发展自己;到了中年的时候,该收获的时候就要去收获;到老年的时候,该敛藏的就要敛藏,所以人老的时候“戒之在得”,要懂得知足。
所以,太过随性的生活对人体来讲是有伤害的。我们一生要因循着四季养生的规律去生活,只有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养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