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发生用工荒原因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0:35
和对策建议
新年伊始,我国沿海地区的多个省份频频爆发“用工荒”现象,其中仅浙江省用工缺口就达到了25万人。近期到一些工业园区进行调研,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用工短缺的困扰,招工难、留工难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一些企业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但由于招不到工人,机器设备无法全部开通运转,导致部分订单因无力接应而不得不忍痛割弃。
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和早期缺乏必要的应对举措,“用工荒”的突然降临,让不少企业一时措手不及,一些企业尽管想尽一切办法到处招兵买马,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企业有订单业务需求却因用工短缺而不得不减缓生产,在给企业的经营效益带来损害的同时,也势必会对经济复苏回暖和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
一、当前企业用工短缺的主要原因。导致当前企业用工短缺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回暖,用工需求增加。国际金融危机的见底和外需的逐步回暖,以及国内经济刺激计划作用的发挥,使得我国经济形势已经企稳回升,并向好的方面发展。其中外贸回升、内需强劲是经济回暖最直接的体现,需求的回升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充足的业务订单,这样以来,企业的用工需求也就必然跟着增大了。
二是薪酬不高,难以满足预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让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作为企业工人的外来民工在无法享受到与本地一样的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同时,却同等地承受和本地人相同的生活成本,这样以来,民工对工资预期也会随之有所提高,企业如果继续靠低廉的工资招工,显然难以吸引到所需要的工人了。
三是不重长远,缺乏用工储备。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错误地认为我国劳动力资源充沛,企业用人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在用工方面仍然固守临时观念,缺少长远打算,对劳工缺乏应有的尊重,不注重建立自己的劳动力储备,从而导致一旦用工需求急剧增加时就变得手足无措、无法应对。而前些时候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采取降薪、裁员的举措很让不少民工身心受伤。
四是墨守成规,缺少用工应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从对象讲现在的劳动工人已经由一代民工向二代乃至三代转化,也就是说当前的劳工主体主要是80后和90后群体,这些80后、90后外出打工,已经不是简单地为了获得工资存钱赚钱,更主要地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扩大视野和体验享受生活,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企业还象当初对待一代民工那样来对待这些80、90后民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五是制度缺失,社会保障缺位。劳工的高流动性与附着在户籍壁垒的各种社会保障政策制度所形成的突出矛盾导致民工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导致民工在诸如医疗、养老、工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难以实现。
六是缺乏机制,信息沟通欠缺。由于缺乏统一的用工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使得企业在发生用工短缺的情况时,不能及时将有关信息向劳动力市场进行反馈,只是盲目地、各自为战地进行招工;而劳工方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到企业行业用工需求情况,也就不能及时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劳动岗位。
七是优势弱化,就业选择多向。中西部的快速发展和崛起给当地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这样以来沿海省份长期以来在用工方面所拥有的区位比较优势也就逐步弱化和消失。在同等乃至更低的条件下,当地人宁愿选择本地就业,也不愿背乡离井、远走他乡打工。
此外部分企业用工短缺还与自身生产技术层次不高有关,尤其是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用工短缺的问题更为严重。
建议:
二、解决当前企业用工短缺的几点对策建议
在生产需求旺盛的时机,企业用工短缺所导致的设备开工不足,势必对企业的效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势必会阻碍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发展。因此,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用工短缺瓶颈,促进经济的好转和发展应该成为企业和政府共同的责任和任务。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企业层面:一是技术改造,挖潜增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同时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优化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二是增加薪酬,提高待遇。用人单位能否提供一份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是每个应聘员工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企业招工,要充分考虑员工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现实因素,适当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三是搞好配套,加强保障。考虑到现在的80、90后民工对生活质量、生活舒适度有一定要求等特点,企业除了优化生产环境外,还要注重搞好生活设施配套和文化娱乐配套,以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四是未雨绸缪,建立储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搞好企业自身现有员工保有储备的基础上,还应根据企业未来发展情况加强与当地政府、与劳务输出地政府建立联系,为企业发展建立人力储备。五是人文关怀,增强凝聚力。企业能否招到人、留住人,除了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和良好的生活硬件设施外,重要的还要看企业能否尊重人、关心人,看企业有没有自己的人文特色。一个能够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必然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这样企业的何愁聚不到人力人才。
当地政府层面:作为地方政府,应该想方设法为企业用工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一是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两大平台作用,发布各种用工信息,组织用人单位举办大型招聘会。二是牵线搭桥,组团招聘。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情况,积极主动与劳务输出地政府联系,以政府名义组织用工企业到劳务输出地进行集中招聘。三是政策支持,保障配套。出台相应政策给到本地务工的外来民工以准市民或者市民待遇,使他们在医疗、养老、工伤以及子女就学等方面享有当地人同等待遇。四是完善机制,及时预警。完善用工信息监测和收集措施,建立用工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使劳务和用工双方都能及时了解用工需求准确情况,便于双方及时进行接洽。
国家层面:一是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壁垒,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在社会保障方面应率先考虑城乡一体化。让曾经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牺牲的广大农民享有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是对农民的一种必要补偿,也是实现改革成果共享、社会保障普惠、公共利益均等化的具体体现。二是打破区域壁垒,实现社会保障全国联网。通过建立社保一卡通和相应的国家补偿(补贴)机制,解除民工后顾之忧,促进民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就业。三是加强预警监测,建立就业信息统一发布机制。在全国范围进行劳务输出、劳务需求和用工岗位专业情况的监测,及时发布有关讯息,实现劳务提供和劳务需求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