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20:15
张汉林: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报告讲稿2010-03-26 15:04

张汉林: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形势。第二,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三,2010年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大家之所以比较关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从2001年加入WTO以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大大加快,开放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综合国力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以后得到显著提高。通过下面这些数字,大家可以有一个比较直接的感受: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全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的出口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的进口也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第一是美国;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08年已经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最晚到2010年底,我国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依赖依存关系会进一步加深,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盟、美国、日本这三大经济体)的经济贸易发展情况。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形势

首先我跟大家简单回顾一下,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情况。  

金融危机在2008年10月中下旬全面爆发,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全面衰退,200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从2009年六月份以后开始有所回暖,全球经济先行指标指数显示,OECD成员国经济先行指标从2009年3月的92.7%已经上升到9月的100.6%。搞经济的人普遍认为,只要先行指数超过100%,就说明经济开始复苏了。从GDP增长方面来看,全球经济也基本呈现出好转的态势。主要发达国家GDP基本停止下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在2009年第二季度实现止跌反弹。2009年10月中下旬时IMF公布的全球经济增长情况显示,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是5.2%,2008年迅速下降到2.0%,预测2009年的增长是-1.1%,2010年增长3.1%。  

  美国经济似乎不像我们想像得那么糟糕,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商务部专门有一个局叫经济分析局),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实际增长是3.5%,不过后来美国对自己公布的3.5%做了一个调整,表示只有2.8%。第一季度是-6%,第二季度是-1%,第三季度大致是2.8%。大家都知道在正常年份,第四季度是美国消费旺季,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看,美国经济10月份、11月份的数据都比第三季度好,所以我们估计,09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在3.8%以上。这样算起来,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会在-0.5%左右,比预想的-3.4%要好一些。  

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也不像IMF预测的-4.2%那么低,无论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还是西班牙,从我们最近看到的这些国家本国实际公布的数字来看也不是很糟糕,因此我们估计欧元区经济2009年有可能是-2.5%。  

日本国内预测2009年日本经济增长大致为-4%,但我们估计,日本应该是-4.5%,英国是-2.5%,俄罗斯是-7.5%,巴西是-0.7%。印度总理辛格在2009年10月底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个峰会上宣称,2009年印度经济增长最起码是6.5%。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是8.7%。  

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总体上是偏低的。我们认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大致应该在4%以上,其中美国最起码在2.5%,美国学者更乐观,他们的预测是3%;IMF预测欧元区2010年增长0.3%,但欧盟对欧元区的预测是1.5%以上;IMF预测日本2010年增长1.7%,但我们认为2010年日本还要衰退,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可能要负增长1%;IMF预测英国大致正增长1.5%以上,俄罗斯正增长2.5%以上。印度201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5%,中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保守估计是9.5%,最乐观的预测是11.5%。  

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似乎都比较乐观,2001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大致是9.8%左右,全球的平均增长速度不超过4.8%,也就是说,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倍。与此同时,日本在相对低速增长,我们认为2009年我国的经济规模可能逼近日本,2010年中国肯定可以超过日本。  

重大政治事件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产生很重要的影响,“9·11”事件后全球贸易严重下滑,中国加入WTO后全球贸易开始恢复性增长,2001年至2008年,全球贸易的平均出口增长速度是12%,中国高达22%;全球进口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5%,中国进口增长速度达到23%。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出口是2600多亿美元,进口是2400多亿美元。2008年中国的出口已经达到14200多亿美元,进口达到12000多亿美元。2008年中国是世界第二出口国,德国以14300多亿的出口额排在第一位。  

2009年受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我国出口估计可能负增长19%左右,进口负增长15%左右。但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德国的负增长比我国更严重,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所以2009年我国超过德国的可能性相当大。2008年美国的进口规模是21000多亿美元,2009年美国的进口也衰退,我们估计2009年美国的进口可能还是在两万亿美元左右,仍处于世界第一位,我国将超过一万亿美元,位居世界进口第二,德国应该是在九千多亿美元,世界进口第三。  

在世界贸易发展方面,进入2009年以来,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复苏,全球贸易在第二季度开始反弹,其中全球货物出口增长额比第一季度增长7.6%,达到2.88万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首次增长。  

全球金融市场逐渐恢复也是经济好转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金融号称经济的命脉,全球金融市场从2009年3月份开始反弹,到现在为止,包括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的金融指数基本上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  

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2009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并购只有40宗,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3以上。而且从2008年起,一些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撤资活动,包括收回投资、公司内反向信贷和偿还母公司的债务。2009年第一季度,跨国公司的撤资力度依然较大。不过自2009 年6月以来,大规模的撤资活动基本停止,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全球直接投资的低谷已经过去。尽管如此,OECD依然认为2009年全球并购额将比2008年下降56%,而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的企业并购额将同比下降62%。从中期来看,预计跨国公司其外国直接投资将于2010 年逐步恢复,并于2011 年开始增长,这对全球经济的恢复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很重要的推动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营销、贸易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因素。  

此次金融危机之后,经过短短一年,经济就开始恢复了,我们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少有的。2010年,全球经济基本上能够实现比较好的恢复性的增长,达到4.5%。这次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衰退的水平、规模不是特别大,我们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各国采取的联合救市和刺激经济政策。  

除了匈牙利和冰岛向IMF提出贷款以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两个最基本的政策,一是财政政策,二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最主要有四个表现:降低利息,降低存款准备金,向金融机构注资,制止买空。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利息水平都降到了二战以来的最低点。比如目前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就是零,英国、日本跟美国差不多。日本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也只有0.7%。澳大利亚的基准利率是3%多,我国的基本利率是4%多。降低利息,降低存款准备金,大量的释放贷款是振兴经济的最重要的途径。另外,我国还对少量的商业银行注资,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就没采取这项措施,这说明他们的基本情况还算比较好。2008年10月份,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全面承诺对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担保,也就是说,如果银行没有钱了,那么百姓的存款由政府全面担保。     世界各国采取的财政政策主要有两项:加大政府支出和产业振兴。此外,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采取了减税的政策。匈牙利和冰岛没有采取减税政策,因为他们没钱,再减税就更麻烦了。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对世界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20国集团联手采取行动是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很重要的制度保障。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恰恰也是因为全球化,使各个国家和地区能够联合起来,共同遏制危机的蔓延。  

历史的经验表明,每当发生全球经济危机,往往会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随着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的萎缩,虽然各国都表态要联合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然而在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却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没有想到在加入WTO以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就从全球的第四、第五大贸易体迅速上升为第二大贸易体、第一大出口国。毫无疑问,欧美发达国家或者其他国家也没有做好接纳中国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国的心理准备,而另一方面我国也没有做好制度保障。这样一来,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我国就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打击的头号对象了,2009年最突出。到现在为止,我国遭受到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的调查案子已经达到了110多起,占全球的45%。美国反倾销案子50%以上针对中国,反补贴案子70%针对中国。欧洲国家和地区反倾销案子35%以上针对中国,所以我国现在的的确确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高失业率,可以说金融危机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导致全球失业人口剧增,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都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历史最高峰。美国2009年10月份的失业率居然达到了4.2%,11月份有所好转,也仅仅降低了0.2%,达到4%。日本达到了创记录的5.8%,欧盟国家和地区达到了9.3%,西班牙更是高达19%多。随着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欧美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自然而然就高涨起来,这是针对中国实施那么多贸易限制措施的主要原因。

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世界经济增长道路并不平坦,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仍然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金融体系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尽管极端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基本清除,但全球金融体系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这突出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金融体系可能无法提供足以支撑经济复苏所需的资金;二是主权资产负债表蕴含的风险需引起重视;三是金融机构尚需进一步重组以保证其发放贷款和支持经济复苏的能力;四是新兴金融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的脆弱性等。  

奥巴马提出的二战以后美国从来没有过的严厉的金融监管措施,可能不符合共和党的宗旨,不符合美国传统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要求,虽然这些措施已经在国会通过了。美国这个国家,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自我革命的精神,美国自己有一个词叫“创造性毁灭”,这种精神很厉害。美国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以后,不是彻底垮了而是更加坚强。  

我一直对此次金融危机持比较积极乐观的态度,原因就在于我认为美国爆发的这次金融危机主要是金融体系内部的危机,不是美国经济全面的危机,它并没有给美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根本性的打击,美国的金融体系并没有崩溃,只要金融体系做出适当的变革,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我刚才提到2010年保守估计中国也会超过日本,但我从来不预测20年以后中国会超过美国。我个人认为,20年内中国超过美国的可能几乎不存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美国的自我革命精神。大家很难想象,小布什在下台之前,搞了个20国集团峰会。在10月份的时候,还作了另外一个简直让人不敢相信的演讲,他居然承认自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错误的。我相信只有美国、美国的政治家能做到这一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家很难做到。这就是美国的自我革命精神,或者叫自我修复能力。  

第二,大量中低收入国家面对融资困难。  

由于世界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尚不确定,经济活动的减少加上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大大萎缩,使大量中低收入国家出现严重的资金紧张。尽管许多国家可以暂时利用景气时期积累下来的外汇储备来弥补这个融资差额,但该策略的可持续性并不确定。另外,虽然官方来源的资本流动可能弥补这一缺口,但为获取外部融资所需进行的经济重新调整过程将是十分艰难的。  

有人可能会关心:中国那么多外汇储备为什么不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欧洲想把他们的IMF投票权卖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怕中国买,让日本花了一千亿美元去买,结果他们没想到中国根本就不买。当时我们就建议中央不要买,主要因为买了以后对我国意义不大,因为目前我国的投票权不到4%,要想拥有IMF的投票权必须到15%以上。目前欧洲投票权是35%,美国是18.5%,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日本也就是4.5%左右。我国要买的话最起码要拿出三四千亿美元才能买到超过15%以上的投票权,而欧洲也不一定愿意出卖那么多,同时,我们也不知道金融危机会产生什么样深远的影响。  

我们分析,中低收入国家危机以后肯定面临融资困难,不如我们到时候一对一救助,这样的效果会更好,这些国家和地区可能更感激我们。事实证明我国的策略是对的。大量中低收入国家需要资金,比如我国周边的外蒙古、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很多拉美国家和地区也大量需要资金。在这个时候,我国从双边关系的角度去支持、援助对我国更加有利。  

第三,经常账户和财政同时出现赤字。  

经常账户和财政同时出现赤字,即所谓的“孪生赤字”问题,对于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最为严峻的挑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到的经济衰退程度最为严重;二是这些国家在危机到来时已经出现了两位数的经常账户赤字和政府债务上升的压力。“孪生赤字”对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第四,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的威胁。  

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就业蒙上巨大阴影,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却产生了很强的通胀预期,主要体现在反映投资者通胀预期的美国普通国债与通胀挂钩债券收益率很差。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向市场投入的大量流动性资金若不能及时收回,则有可能引发破坏性的通货膨胀。  

第五,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宏观经济政策挑战。  

尽管多数国际经济组织都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相对乐观的估计,但在经济危机转向经济复苏的过渡时期,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宏观经济政策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如何制定结构调整与社会政策;二是怎样对金融机构进行审慎改革;三是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推出时机选择等;四是由于实施金融危机应对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以及由于经济停滞而导致税收不足,进而引发主要发达国家财政的持续恶化。  

第六,石油价格趋升导致中长期爆发能源危机的风险。  

我们预测2010年石油价格将会攀升,尽管从全球经济基本面来看,2009年以来几乎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处于严重衰退之中,并不支持国际油价上涨,但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目前经济中仍存在支撑其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超宽松货币政策所催生的流动性进入商品市场,美元不断走低,商品期货市场监管不力及欧佩克限产等。  

全球油价的飙升,期货交易的投机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认为,不排除中东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及主要产油国、石油主要出口国在炒油价。  

第七,美元贬值。  

我们判断2010年美元可能要持续贬值,特别是在2010年9月份以前。2009年9月份到12月份,美元对英镑、日元贬值15%。我们估计2010年9月份以前,美元贬值15%的可能性还很大。大家注意,为什么美元贬值而美国经济又好转呢?很简单,因为美元太多了。  

但长期来看,两三年以后,美元还是会升值的。我们研究发现,美国不同的政党对美元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共和党长期实行弱势美元政策,民主党实行强势美元政策。奥巴马理论上是要实行强势美元的,但没办法,现在美国预算太多,严重贸易赤字,需要靠美元贬值来促进出口。一方面限制进口,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轻债务。

2010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我们估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应该在4.0%以上,比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预测的3%要高一些。  

一是各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将会受到空前重视。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目前各个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得空前密切,这也使金融危机出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卷入危机的国家有必要通过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总体需求、对破产的金融机构进行资产重组,以及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恢复信贷市场的功能。这一系列反危机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的基础必须是主要国家的政府能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方向上达成广泛共识。所以在经历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将会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是全球货币政策或将步入趋于收紧的敏感期。  

由于危机期间各国都采取了超乎寻常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各界对建立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已有普遍共识。由于主要经济体在努力寻求经济复苏与通胀隐忧间的政策平衡,所以当前全球范围内货币政策正在进入一个趋于收紧的敏感期。澳大利亚已经三次加息了,在发达国家里面,澳大利亚的日子会相对好过一些,因为澳大利亚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是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出口,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能源资源市场开始活跃。澳大利亚第一个加息,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了。  

三是实施适当的财政紧缩以求重建财政的可持续能力。  

鉴于高额财政赤字对财政可持续性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带来利率上升导致的投资溢出效应,所以主要国家正考虑采取增收节支的审慎财政政策,把财政收支控制在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内,只有这样才能使刚刚开始复苏的世界经济走向良性发展。现在很多国家几乎就是通过实行赤字财政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恢复的。我们估计,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绝大多数财政赤字的国家都会逐渐收紧。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将会继续存在但不会成为主流。  

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迅速恶化,一些国家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国际贸易的举措,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重创世界贸易。但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需要世界各国的协调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只会使各国合作效果大打折扣,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甚至加剧世界经济衰退。世界各国都认识到,贸易保护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经济形势变得更加糟糕,因此从长远来说,贸易保护主义不会成为全世界的主流。  

下面,谈一下对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展望:  

第一,美国经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我们预测,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0.5%,2010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  

一是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不会改变,“再产业化”也难以改变其贸易失衡格局。  

美国试图通过提出“低碳经济”来主导国际经济新规则和把持国际话语权,但低碳、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技术上尚未实现重大突破,这些新兴产业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对立面集团,实施阻力巨大。后危机时代,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美国消费驱动经济模式长期不会变,短期储蓄率上升是对危机前过度失衡的调整。由于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不会有较大变化,美国经济已完全进入高端服务业和知识产业阶段,美国试图“再产业化”的努力难以改变贸易失衡格局。  

二是宽松货币政策将继续,但可能会以非利率措施收回流动性。  

由于当前美国经济尚处于“失业型”复苏阶段,通胀指标仍处于萎缩区间,美联储在2009年11月的决策会议上仍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0到0.25%的历史低位不变。预计美联储在2010年第二季度前仍会把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近期退出的可能性较小。但美联储将会强调控制通胀预期的重要性,并可能采用非利率措施逐渐收回流动性。  

三是美元汇率将呈现长期震荡下行趋势。  

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复苏意味着美元汇率中期仍会保持相对强势。但低利率、巨额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等因素预示着美元还将趋于贬值。拥有庞大债务的美国政府也希望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转嫁危机成本,减少经常账户赤字。因此,美元汇率将呈现长期震荡下行趋势。

四是中美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贸易摩擦将成为常态。  

中美两国经济在各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出口占全球总份额上升,各国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事件会越来越多。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就发起了多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如中美轮胎特保案。因此,中美贸易摩擦是长期存在的、是常态的。不过由于中美经贸关系已经形成一种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基本格局,故中美经贸合作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第二,欧盟经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金融业遭受严重冲击,股票价格急剧下跌,主要金融机构出现重大损失,货币市场资金紧张,银行信贷萎缩,危机随后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欧盟经济自2008年第二季度陷入衰退,此后经济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欧盟统计局预计,2009年欧盟及欧元区GDP将下降4%,累计产出损失将达5个百分点,超出1970年以来历次经济衰退损失。伴随着经济下滑,欧盟失业率也不断攀升,2009年第二季度欧盟27个成员国失业人口同比增长近30%,平均失业率达到9.8%。不过,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欧盟经济下滑速度减缓。2009年10月,欧洲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德国和法国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在11月中旬普遍复苏,但欧盟各成员国具体表现分化严重,东欧成员国经济前景仍不乐观。同时,欧洲金融体系初步企稳,欧盟22个银行通过压力测试,但由于金融企业仍有大量待核销资产,复苏基础尚不稳固,欧元区经济复苏将是缓慢而且脆弱的。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各国际组织普遍调高了2010年经济增长预期,预计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2%左右,欧盟经济增长率为1.5%左右,经济下行的风险较小,欧盟失业率仍将维持在8.5%—10%左右,失业率调整将经历较长的时间。  

欧盟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的确太恐怖了,个别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更高,给其国内造成很大的政治压力。现在糟糕的是欧元升值,出口压力不断增大,这样一来,只能采取贸易保护来保护国内的产业。我国民营企业吉利已经收购了沃尔沃,这简直不敢想象。中国企业现在大范围进军全球制造业市场,收购国外的大公司。中国目前的制造业规模,如果按照美元计算,是仅次于美国的;如果按照人民币计算,中国的制造业规模是全球第一的。  

欧盟是中国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国,短期内这种状况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故欧盟必会持续要求人民币升值并实施各种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以降低贸易逆差。  

第三,俄罗斯经贸发展与政策展望。 

俄罗斯经济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高油价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这一经济环境在金融危机后不复存在,其GDP增长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出现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低于6%的增长率。俄罗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严重,由于世界石油能源价格的下降,俄罗斯经济急剧收缩。此次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率上升、卢布贬值、能源价格不稳定、企业倒闭等情况。  

根据世界银行2009年7月出版的《全球金融发展报告》,俄罗斯2009年GDP增长率将为-7.5%,2010年将为2.5%。IMF 2009年10月出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俄罗斯2009年GDP增长率为-7.5%,2010年为1.5%。我们认为俄罗斯经济在2009年出现负增长,预计约为-3%,2010年将逐步从衰退中走出,将出现5%的增长。  

考虑到世界石油价格的回升将有力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以及美国经济2009年第二、三季度的稳定上涨的经济态势对世界经济所带来的有利影响,俄罗斯经济将缓慢回升。俄罗斯政府对于大型国有企业的支持政策及对石油出口的依赖状况将会持续,短期内变动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与政策展望。  

国内需求增速加快,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9年国内需求增速预计将达到12.9%,其中消费增速达到8.7%,固定资产形式的投资增速为17.6%。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1.9%。经济复苏主要是由投资需求拉动,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仍然需要提高。  

投资、出口和消费对经济驱动作用的不平衡是困扰中国经济复苏、威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经济驱动方式的再平衡是中国需要解决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中国经济更多的是投资驱动,而投资主要是投向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领域,而这些领域的普通工人的工资性收入却相对较低。结果是经济在短期内得到高速增长,但是公众的工资性收入却没有获得同等幅度的提高,这就抑制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不能发挥出来,投资的驱动作用被进一步强化形成恶性循环,成为威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  

从财政刺激方案资金投资的比例来看,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占据了37.5%,汶川灾后重建所占比重为25%。这两项占据了62.5%,可见中国绝大多数的投资都投向了这些传统投资领域。对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的投资欠缺,反过来会对国内消费造成不利影响。  

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的两年,中国主要是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危机发生以后,中国在2008年连续四次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奠定了中国应对危机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金融危机蔓延以后,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应对危机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不过这种扩张性经济政策可能损害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和环境,短期内可能导致资金投向一些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领域,中长期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引发通货膨胀预期甚至是真实的通货膨胀。扩张性经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也可能引发对政策收紧的预期,反过来会影响金融市场,造成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恢复。  

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造成产能过剩。尤其是在部门利益和地方政府利益的驱动下,产业项目仓促投产,为产能过剩提供了可能。在内需不足,外需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中央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就贸易摩擦的方式来看,除了传统的贸易救济方式外,一些更具隐蔽性、更具战略性的方式已经开始出现。例如,美国希望通过倡导绿色经济概念,一方面可以为其国内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在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全球议题中获得战略主动。这一倡议虽然在理论研究、政策设计和舆论宣传上都占据上风,但绿色经济发展倡议暗含着强烈的战略性贸易保护动机,很可能对未来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严重打击,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新隐患。因此,应该及早应对,从理论研究、政策设计、舆论引导和战略人才储备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将来的中美贸易战略布局与战术对决中掌握主动、占据先机。

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强劲,世界主要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表示乐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LINK经济预测结果是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8.7%,相对来说比较保守,高盛公司预测是11.9%,OECD预测是10.2%。IMF的预测为9%。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发现2010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已成共识,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为9.3%。  

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外贸环境总体向好,出口企业危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的趋势将会改变。政府刺激内需的政策有助于增加进口。悲观预测,出口将增长7%左右,进口增长10%左右。中性预测,出口将增长13%,进口增长15%。乐观预测,进出口增长均能够达到20%以上。  

综合判断,假定世界经济不出现重大波动,2010年中国出口将结束负增长,实现稳步复苏性增长。2010年中国贸易基本上可以维持在15%左右的增速。  

2010年中国经济刺激政策仍将延续,但是资金流向将进行结构性调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实施力度很大,投入了5853亿美元资金,占GDP的比重高达13.3%。经济刺激方案仍然是以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在短期内起到了抑制经济下滑,避免深度衰退的目的,但困扰经济长远发展的消费问题并没有解决。预计2010年财政投入仍会增加,资金将更多地流向与消费有关的领域。另外,用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资金也将增多,投向技术研发创新和社会领域的投资也将会加大。  

金融危机将会对全球经济制度、管理架构、金融和贸易规则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很可能出现突破性的技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中国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有所变化。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将资源引导到产业技术创新和社会领域,利率大幅变动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投放将会放缓。未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应该是将社会上的经济资源更多地引导到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完善社会发展领域。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文化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国内需求支撑。  

2010年货币政策重点在“适度”,调控基调可以由原来的适度宽松变为“宽松适度”。为了配合“宽松适度”的货币政策,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可以维持与当前规模相当或稍高的财政赤字,灵活调控经济走向。通过对财政资金产业流向的调控配合产业政策的执行,为经济稳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契机。  

经济复苏以后,美国将会实行偏弱势的美元政策,从而缓解巨额对外债务对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威胁。美元的弱势将迫使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在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策略上,美国已经改变过去国会和政府观点相左的被动局面,更多地强调行动的协调与观点的一致,同时借助七国集团和IMF等国际组织向中国施压,在必要的时候以汇率补贴为由向WTO提起诉讼,迫使人民币升值。2010年汇率政策外来压力将持续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管理难度加大。

应该说,我国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实力和自信来处理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但还需要有更好的、更多的财力物力来解决国内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成为经济强国、政治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报告人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