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39:46
2007-06-01    SRC-14
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正式实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发挥专业合作社优势,带领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本报邀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庆市以及部分县市负责人分别撰文对此进行探讨。
创新经营体制  促进农民增收
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 马正其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已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广大农民面临着生产规模小、产品进入市场难、增产难增收等问题。重庆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开辟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天地。
近年来,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参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商品经营连锁化的供销社“两社两化”为载体,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目前,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342个,其中供销系统发展专业合作社3582个,覆盖了87%的乡镇、66%的行政村、28%的农户,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年来,市政府共安排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以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为动力,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双推互动。
二是积极建立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和“新网工程”的部署,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连片集中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许多地方形成了“一社一品”的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全市由专业合作社打造的特色农产品品牌191个,并建立完善了以日用工业品、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村流通体系,实现了“绿色农产品进城,放心工业品下乡”,较好地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
三是努力开展为农民的各项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生产的不同要求,及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引进新品种、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兴办农产品交易市场、开发产品包装、组织农产品销售等。
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庆市农村呈现出四个可喜的景象:
———土地规模经营找到新载体。
通过合作制这种组织形式,千家万户农民承包的土地得以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农业生产也由此逐步走上“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化找到新模式。
在合作社的推动作用下,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农产品和生产标准化基地快速发展,基本上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例如,在榨菜之乡涪陵,供销社引领发展榨菜专业合作社22个,覆盖了种榨菜头的乡镇。合作社负责生产和粗加工,科研院所负责生产技术指导,榨菜集团负责收购合作社的产品进行加工销售,形成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农技服务找到新途径。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开展农技服务,创造出农技服务“3+1”模式(即新农药、新肥料、新种子试点示范和测土配方施肥)。在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同时,既保护耕地和环境,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农民增收找到了新出路。对于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还实行一次购买商品优惠、二次返利、年终分红和发展生产等途径,每年人均增收500元左右。
在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中,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深深体会到: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必须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各部门要积极配合,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出台政策;必须坚持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合作制原则,把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必须培育优势产业项目,形成产业支撑;必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营机制。
信用合作解决融资难题
山东滕州市副市长 李怀兴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分散的农户经营不仅存在与市场对接难,发展融资也成为一大难题。滕州市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用合作,发展信贷担保,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滕州市在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进程中,以开展信用合作为抓手,主动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收到了明显成效。
滕州市耕地面积110.5万亩,人口157.8万。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0亿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5097元,增长11%。
近年来,滕州市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市)”、“中国马铃薯之乡”。目前,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18个,带动农户达10万余户。
为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滕州市委、市政府在200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赋予市供销社指导、协调、服务和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责,发起成立了滕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规模小,缺乏金融部门的信贷要件,融资渠道狭窄,贷款十分困难的现实情况,市供销社提出了成立信用担保公司,直接为农合组织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设想。对此,市委、市政府专门从市财政拨款2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由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市供销社、田园肉牛养殖合作社等部分农合组织共8名发起人,募集资金500万元,成立了“滕州市农合信用担保公司”,专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去年2月份,担保公司与市农村信用联社签订了贷款担保协议,在公司注册资金3~5倍的额度内提供贷款担保,利率比正常贷款少上浮40%。担保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提供贷款担保近1000万元,为农民合作组织在创业起步、生产经营中扩大规模、技术创新推广、新品种改良等几个关键环节上,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同时,市供销社坚持多形式多渠道服务,围绕开展融资服务,想实招、办实事,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组织在内部开展信用合作。界河镇春蕴生猪良种推广协会通过会员之间的联保,在内部建立了小额资金互助体系,解决了单个社员贷款难的问题。目前该协会会员已由成立之初的80多个增加到230个,带动农户2000余户,年实现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
这种信用合作担保,使财政支农资金通过对农合担保公司的扶持,由担保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使农民受益。不仅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经营中融资难问题,也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解决了金融机构与农民贷款户的信用问题,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
实践证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好信用合作,推动农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并且日益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滕州市将继续把这项工作作为抓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抓出更大的成效。一是针对担保公司实力不强的问题,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满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需求。二是大力推进资金互助,依托担保公司调剂农合组织之间的资金余缺,搭建起为农合组织解决融资难题的更大平台。三是争取开办村镇银行。四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鉴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性较大,担保公司作为为农服务机构,其业务开展过程中难免出现风险,市财政每年将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风险补偿基金,以确保担保公司稳健发展。

河南科技大学农业技术人员在洛阳市偃师供销社缑氏葡萄国家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向缑氏葡萄专业社成员讲解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洛城摄
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标准化
河南洛阳市委常委、秘书长 尚朝阳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与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洛阳市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分散经营的农户联结起来,推进农业标准化,成为与现代农业对接的有效方式。
洛阳市现辖1市8县6区,耕地面积53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5亩。自2003年以来,洛阳市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并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30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36个,带动农户24万户,全市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销售等环节分工进一步精细。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标准化。围绕发展特色种植基地,并与市场对接,推进产业化经营。洛阳市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如偃师缑氏葡萄专业社目前已发展社员430户,带动全镇发展葡萄种植基地面积1.2万亩,年组织外销葡萄7000吨,价值1000万元,帮助全镇果农增收300万元。该基地已成为国家标准化种植基地。
———加强环节服务,推进商品流通标准化。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农业生产对单项服务的水平要求不断提高。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汝阳陶营农资专业合作社在全乡各行政村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站8个,吸收入股社员280户,吸引入股资金12万元,制作农户用肥登记表,到季逐一送肥到户,年销售各种化肥2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
———统一技术标准,推进外销商品工艺标准化。洛阳林业资源比较丰富,其中洛宁陈吴有丰富的绿竹资源。市、县供销社组织农户成立洛宁陈吴竹编专业合作社,向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对重点竹乡组织集中培训,开展技术交流。目前已辐射带动全县5个乡,51个行政村2500余户,人均收入达2000余元,有600余户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通过近年来的积极努力,洛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市136个专业合作社拥有近6万户成员,培植壮大10个特色产业生产基地,联结1万户农业生产大户,年销售各类农副产品8000万元,助农增收2000多万元。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新阶段助推洛阳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避免了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以特色产品为依托成立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规模经营,有利于良种技术的推广,发展特色产品生产,更便于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三是合作社把专业经营作为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市场信息来源扩大,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和高附加值商品,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提升合作水平  发展新型联合
河北清苑县委书记 石海林
近年来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加强管理,整合资源,提升其实力,是一道新课题。河北清苑县进行了有益探索。
作为农业大县,近些年来,清苑县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悄然兴起,它们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为此,县委、县政府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清苑县积极发挥县供销社的作用,由县供销社发起,涉农部门、龙头企业、科研部门、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大户以及经纪人广泛参与,于2004年组建成立了“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其中,团体会员达80多家。农经联成立后,不负重望,在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供销社作为新中国建立之初就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规范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章程,并对全县农合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分类登记造册,参照全国供销总社下发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农村专业合作社指导办法》,指导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加强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骨干队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三是培植典型,带动发展。选择有规模、有市场、效益好,对农带动辐射力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重点指导、帮扶,使它们尽快形成了能够带动某一产业发展,对促农增收效益明显的合作经济组织;四是促进农民自主联合,按业按区域组织引导建立以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自我服务组织。
在农经联的组织引导下,全县农合组织围绕特色产业,组建了草莓、西瓜、玉米、红薯等各类专业合作社38家,吸收社员8万户。与此同时,发挥供销社联合与合作的优势,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积极构建农资、日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购销三大流通网络。目前,已发展农资连锁配送网点196家,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农资流通网络。通过整合重组供销社老场地,把分散经营的基层社、经营门店、村级综合服务站等联结起来,建立了规范高效的连锁店80家。以规模龙头企业和38家农副产品购销型专业社为基础,采取“公司+专业社+农户”的运作模式,联系带动8万户农民,将田头与市场对接。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在全县首批建立了87个村民中心。
清苑县将进一步加大对供销社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赋予供销社,由其引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扶强扶大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帮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制定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

清苑县温仁供销社果菜专业合作社组织收购社员交售的西瓜。 刘耀恒摄
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大文章
作者:焦玉良童海华葛海霞
本报惠州5月22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德铭在今天召开的“统筹城乡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三农”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孤立地站在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角度看,要跳出农村来看“三农”问题,要使农业的产业链得到延伸,要使相当大一部分农民的身份得到转化,这样才能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使“三农”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本次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惠州市人民政府和本报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部分城市的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广东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到会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伟民作了主旨发言。
陈德铭说,从根本上讲,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新阶段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要把“三农”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的、整体的位置来考虑,促使我国由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他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对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及“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德铭结合近日在广西、广东调研的情况,提出了今后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三个方面:第一,要统筹规划。突出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发展阶段的特点,正确解决好当前本地区需要重点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合理安排重点项目和资金流向。在统筹规划时,合理布局我国的城镇群和新农村建设,使城乡都非常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第二,要深化改革。当前,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非常重要的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有序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特别要深化公共服务领域、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对于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农民工的待遇问题要特别关注。第三,要履行职责。各地在统筹城乡发展、就当地城乡发展进行规划的时候,要加强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的功能,强调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反哺。要特别注意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环保、资源、“两型”社会建设以及节能减排等问题,在政府工作中要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摘自1524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