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货币本质的思索和遐想——从全球金融海啸谈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9:17
水生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到九十年代发生的日本和亚洲金融危机,从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到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性金融海啸,面对一次次金融危机给各国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为祸患,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都在对此进行思考和研究。世界金融体系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其始作俑者究竟是谁?危机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虽然众说纷纭,但事实上美国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是美国利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所具有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毫无节制地滥发货币,放纵各种名目的金融衍生品泛滥,对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疏于监管,并有意利用经济全球化对外大量输出美元资本,以此变相操控和逼迫各国调整货币汇率,从而实现对各国经济发展成果的掠夺。
但在笔者看来,以上分析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美国对各国经济所进行的掠夺之所以能够得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站在美国政府背后的华尔街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借助现代货币形态和本质都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之机,利用其已经取得的美元霸权地位,以宣传新自由主义和霸权主义为理论武器,以美国政府、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行为主体,对以美元为主体的现代世界金融体系进行了一系列虚假包装,由华尔街金融资本利益集团雇用的一批政客和学者为说客,对各国采取欺诈、利诱和胁迫等手段,成功地实现了其建立单极化的美元金融帝国这一战略目标。而此次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正是因为华尔街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出于极度贪婪无耻的本性,无视现代货币形态和本质的变化给现有世界金融体系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恣意妄为,从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本文以笔者的一孔之见,从对现代货币形态和本质的思索这个角度出发,对此作一剖析。
一、 现代货币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类社会至今已经存续了几百万年,由于商品交换而产生的货币存在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千年。货币的表现形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质(或塑质)的不可兑换信用货币,直至演变成现代出现的电子货币,其发展趋势显然是从有形向无形,从物质向观念形态在转化。但是,人们对货币本质的认识却长期停留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交换物的特殊商品”这一基础之上。然而,从一九七一年八月美国单方面宣布将美元与黄金脱勾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美元和黄金挂勾、各国货币与美元挂勾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因此而解体。实际上从此时开始,人类社会使用了数千年的作为“一般等价交换物”的“特殊商品”——传统货币,到此已经终结。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货币都已自动蜕变为一种完全脱离了实物金本位,且完全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上的以纸本位制下的不兑换信用货币——现代货币。这种现代货币“突破了商品形态的桎梏,本身没有价值的信用货币成为流通中的一般等价交换物”。与商品货币相比,现代货币的本质产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由于美元与黄金脱勾,二者已不可以固定比率进行兑换。所以,现代货币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实物基准相对应的计量单位。这种计量单位作为“价值尺度”虽然同样由数字和量词组成,也可以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但它与用来计量自然界的时间、空间、温度、压力、重量等其它物理量的计量单位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没有一个客观的计量标准。由于货币是人类社会在商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而人类社会对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不同主体对客体的主观认知,因此也就从来就没有一个“普世”的客观标准。即便是马克思对商品的“价值”提出了“人类必要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但也由于对其难以进行实际计量而无法有效地运用于经济活动的实践中去。所以,至今人类社会无论是对有形物还是无形物的“价值”含义历来众说纷纭。不同交易主体之间在各不相同的时空条件下对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由于不同交易主体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观和不同需求,彼此对所交换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认知当然也各不相同,双方在商品交易时对成交价格的实际博奕过程也会各不相同,彼此间要想实现“等价交换”根本是不可能的。长期以来。货币之所以要依附于实物、贵金属或纸币,而以“一般等价交换物”的形式存在,就是因为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都未能建立起来的缘故。更何况现代货币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已失去了与实物黄金挂勾的这一客观标准。事实上,在此基础上的所谓商品“等价交换”这一“价值规律”也只是在市场经济理论上的主观臆想而已,在实践中就从来就没能真正实现过。去年以来,全球主要实物商品石油在供需状况并无太大变动的情况下,其价格上窜下跳的幅度如此之大,进而带动其它商品的价格也发生剧烈波动,除了人为操控的解释以外,谈何自由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
其次,货币作为“一般等价交换物”中的“交换物”的概念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货币在以实物或金属为本位时,其作为形象而又直观的“一般等价交换物”是十分明显的。在纸币形态时,由于其与金本位仍然挂勾,纸币作为贵金属的替代物进行“交换”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在电子货币出现以后,人们通过使用信用卡或网络银行进行商品或服务交易时,作为货币载体的信用卡并没有进行“交换”,只是改变了其中存在的货币量的“电子数据”。而使用网络银行进行货币流通或商品交易时,则更没有“交换物”形态的存在,也是由电脑通过网络自动改变了交易双方货币账户中的电子数据信息。货币在以电子货币形态进入流通过程时作为“特殊商品”和“交换物”的概念与实际状况完全不同。
再次,现代货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概念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货币的制造和发行,从金属铸币、印刷纸币到发行电子货币,其制造发行的成本愈来愈降低,新增货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成本也愈来愈降低,操作也变得十分容易。虚拟化的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实体货币与观念货币发生分离,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现在,除了由各主权国家发行的国家信用货币以外,不包括非法伪钞在内,由社会各种不同主体自行以极低成本生成发行的各种初级广义货币也愈来愈多,几乎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其数额愈来愈大。各种信用卡、借记卡、电话充值卡、购物卡、会员卡等等不胜枚举。随着网络游戏及网络商务及个性化服务的发展,采用如QQ币等虚拟货币的数量也日益增多。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其实际价值愈来愈分离,货币已愈来愈成为一种量化的计量符号和价值符号。
最后,现有的世界金融体系已从根本上不能适应现代货币的发行、流通、监督和管理的需要。一方面,由于美元已经和黄金完全脱勾,而美元的发行和流通根本得不到其它国家的制约和监督,如果仅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于直接削弱了世界各国主权货币的发行、监督和管理权。另一方面,由于现代货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手段已经普遍开始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进行。通过采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讯、信息和网络技术,现代货币几乎可以在瞬间实现复盖全球的大额度、大跨度、跨国界的高速流动,并且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客户个人身份识别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加密技术的发展,以货币为基础的各类金融及其衍生品的即时交易和客户个人信用的即时建立和识别也随之实现。在利用高科技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一些非法交易、违法犯罪行为和计算机病毒的侵袭等也可以在瞬间突然发生,迅速完成,并跨国蔓延。由于现有的货币金融制度、法规以各种组织和游戏规则都是按照对原有货币本质和职能的认识进行设计的,所以,现有的世界金融体系无论是“市场主导型”还是“银行主导型”都已不能适应现代货币的需要,必须尽快从根本上进行重建。
二、对现代货币形态和本质的几点初步认识
1、脱离了金本位的现代货币的本质已经不是一种“特殊商品”,也不是“一般等价交换物”。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由国家出具的社会购买力凭证。該凭证的持有人可以在国家法律涵盖的范围内以此作为凭据依法购买任何商品、有形或无形资产或有偿服务。货币的购买力来自于国家的法律规定,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货币的购买力大小由其票面标定的名义购买力决定。现代货币的使用价值同样来自于国家法律规定。
2、国家依法通过中央银行向社会发行现代货币,同时,国家依法接受其作为税收的主要形式。现代货币的形态可以是金属硬币、纸币、信用卡、借记卡或其它经国家授权发行机构发行的金融票据,也可以是已获授权并以特定状态存在的有效的社会购买力电子数据信息,并以此向社会提供购买力凭证。任何人持有的现代货币(即有效购买力凭证)在无购买需要时可以存入银行作为储蓄,银行应当按规定向存款人支付利息。国家允许金融机构以现代货币作为向社会提供社会购买力凭证的信贷工具,并以此建立起新型的信贷关系。
3、现代货币在社会上的流通,本质上就是社会购买力的流通,而不是作为“一般等价交换物”和“特殊商品”的流通。持有货币的买方在购买商品的同时向卖方转让了自已所持有的社会购买力。持有商品的卖方在出卖商品的同时从买方受让了对方所持有的社会购买力。彼此间进行的并不是“商品交换”。
4、与社会购买力凭证相对应,现代货币在本质上又可以是一种量化的社会价值符号,但现代货币本身并不具备价值,也不是什么特殊商品。其所以能在各种商品交换过程中充当中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货币的本质就是社会购买力或社会价值的计量单位。所以,现代货币又是社会商品的价值计量单位。
5、现代货币是一种主权国家货币。这是一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国家法律为保障的信用货币。现代货币标定的名义购买力及其承继或转让只能在主权国家法律所涵盖的范围内方为有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根据本国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已发行足够社会购买力的货币。同时,也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或提高银行准备金等方法,从社会回笼货币和控制社会购买力的总量。所以,对一个主权国家而言,在国家内部进行资源开发、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或发展经济时,不可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只有在开展对外贸易、需要引进国外技术、资源和装备、或者实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等某些特定状态时,才会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或对外合作方式取得外资。大量引进外资只能是权宜之计,盲目引进外资就可能产生经济殖民化现象,反而会处处受制于人,甚至有损主权。
6、各国现代货币在国际间进行兑换、流通和使用时,都必须要在各自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取得交易双方的认可。国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完全可以自行商定结算方式,也可以各自国家的本位币记帐,差额部分再以黄金或双方商定的国际储备货币进行结算。推倒以美元为主的单极化的国际金融体系,重建多元化的现代国际储备货币有助于促进建立一个公正、高效的国际金融体系,也有助于对不同国家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流通和管理进行监督和制约。
7、现代货币作为社会购买力的凭证,只能属于虚拟的社会财富,与其它社会财富的存在有着重大区别。现代货币在静态条件下只能作为虚拟经济的社会购买力存在。如果现代货币不能作为资本投资于实体经济,那么就只能在流通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来标定的名义购买力数量而不可能有任何增加。任何国家增发现代货币不能代表社会财富的增加,只是社会购买力凭证的增加,并不可能增加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总量。所以,现代货币不能作为“资产”直接计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而现有的社会资产统计或会计制度报表中将货币金融资产和借贷债权债务,都是将其作为“特殊商品”和“一般等价交换物”与其它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同样作为社会资产或财富总量的一部分来计算的,这无疑是混淆了二者之间功能、区别和联系。所以,对现代货币和金融资产应当另行作为社会购买力或虚拟资产单列统计,不宜合并计算。
8、现代货币作为一个国家社会购买力的具体体现,其发行、流通、回笼和管理都更应受到国家法律的监督和制约。特别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出现了以数字信息形态存在的电子货币,从而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在数以秒计的时间内利用计算机完成海量电子货币的生成、发行和流通。这虽然大大提高了现代货币金融体系的工作效率,但也会导致电子货币乘数的增大,再加上电子货币的流通量难以控制、在其流通速度大大加快的同时也必然会加快现代货币发行和运行过程中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的传递速度。此次以美国次贷风波而引起的金融海啸就是由于过度透支未来的消费方式和虚假包装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导致的。所以,对现代货币的监管制度和技术手段也必须进行一系列根本性的重大改变。
9、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货币也将与时俱进。以数字信息存在的电子货币将迅速取代其它形态存在的货币,成为在全球流通的多个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权国家信用货币的主要形态。同时,随着以人体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和DNA等)为主的个人身份鉴别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和加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全球性的个人信用体系也将得以逐步建立。人类社会不依赖任何实体物质载体存在的观念形态的信用货币将会出现。人们完全可以用人体生物特征作为识别标志,以个人专用账户中电子数据信息的变化来体现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购买力和消费状态的变化,从而以此实现现代货币在全社会的流通。
10、在主权国家仍将长期存在的未来,主权国家信用货币也将长期存在。世界将重新建立起一个以多个地区性国际储备货币为基础,以全球国家间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国际金融合作体系。人们除了使用各自国家的信用货币之外,其它各种广义的虚拟货币也将通过虚拟网络愈来愈得到普遍使用,这将成为现代人们社会生活的常态。
三、关于现代货币的遐想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货币的本质就是社会购买力的凭证。在社会和国家信用尚未确立时,货币才不得不依附于实物、贵金属或纸币形态存在。其实,中国古时候早就有过“一诺千金”的说法,正因为“口说无凭”,才需要“有纸为证”或以等价实物相抵押。从金属铸币的出现,国家信用就在古代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中发挥作用。只是因为货币当时还以“等价”的实物形态存在,所以掩盖了其货币的社会购买力本质。而货币之所以能在全社会得以流通,正是因为如果将各种实物作为税赋征收后供国家政权维持和使用有诸多不便,所以才改将货币作为税赋向百姓统一征取,从而极大地方便由国家集中使用而成为社会购买力。
货币的出现无疑也是国家权力干预的结果。只有国家才有权力和能力将货币向全社会强制发行,并将其作为国家税赋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可以说,从货币诞生的那天起,货币和税收始终是国家存在和运行的重要基础,所以才会出现一旦“改朝换代”首先就会改变币制和税制的情况。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历来就没有缺过位。这才是国家信用货币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只要存在货币和税收,国家的货币制度和税收制度就始终存在,并将始终对国家社会经济生活发挥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马克思曾经预言过未来国家的消亡,同时也预言了货币和商品的消亡。正因为如此,一些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成立以后,一方面吸取资本主义国家屡次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教训,一方面出于对意识形态的信仰,总是尽量地抑制货币的发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实,正是由于没能认识到现代货币的本质已经超越作为“特殊商品”和“一般等价交换物”的历史阶段,总认为货币的发行必须与所拥有的黄金和社会商品总量相适应,增发货币必然会出现通货膨胀,从而不敢大量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现代货币。这就直接导致国家一方面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而自豪,另一方面却总感到资金短缺,难以大规模地进行经济建设,人民生活难以迅速提高,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普遍出现“短缺经济”的现象。实际上,在一个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主权国家的内部,大量增发货币只要与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规模相适应,只要确保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就不可能产生所谓的通货膨胀。可惜的是,由于这一认识上的失误而导致的所谓制度性经济短缺,成为了一些人诟病社会主义制度缺陷的重要依据,更导致世界范围内首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失败。
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在“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一方面大力宣传“资本”创富神话和“资本”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美国却利用发行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的特权,无所顾忌地滥发美元货币,从而导致国际资本迅速增加。出于资本不择手段谋利的需要,“资本”一方面采用鼓励国内民众超前消费来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而谋取更大利润;另一方面则以全球化名义,将国际资本迅速向世界发展中国家渗透,从而控制国际市场。不仅如此,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已不满足于被动地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分享利润,而是以风险投资名义,直接介入产业资本。更是用金融创新的名义,设计出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向社会推销。其目的无非是从社会集聚资本,用别人的钱投机冒险,不择手段地玩弄资本游戏,以赚钱分利。一旦失手,“资本”却又以各种理由,让政府出面注资收拾残局,自已则以“有限责任”而全身而退。受骗上当的普通民众则被告知,认赌服输,风险自负。
更为可笑的是,那些将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奉为圭皋的人,总是竭力鼓吹市场经济要力图摆脱国家控制。可那种存在了几千年的作为“一般等价交换物”的“特殊商品”——充斥市场的各种货币偏偏就是由国家垄断生产和发行的。面对此次金融危机,那些常常夸夸其谈的精英人士却居然对现代货币的形态和本质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只字不谈。在笔者看来,他们要么是出于无知无觉而盲目为之,要么就是出于先知先觉而有意为之。依笔者臆测,此次世界性金融海啸始作俑者的华尔街金融资本利益集团,正是那种为了一已私利而有意冒天下之大不讳而为之的贪婪无比的后者。他们应该是明知现代货币所发生的本质上的变化,却偏要以金融创新的名义包装出各种所谓的金融衍生品,并将其推向世界市场。而这些金融衍生品中的绝大部分都只不过是加上了虚假包装的骗术道具,而由他们所操控的美国政客们只不过是由那些拥有美元货币发行权的美联储股东们所雇佣的拙劣演员而已。
2008年11月3日
关于现代货币本质的思索和遐想——从全球金融海啸谈起 关于信息安全和安全漏洞的一些科普——从支付宝控件漏洞谈起 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究竟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机 ——警惕全球金融风暴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西方工业文明的本质是野蛮渔猎游牧文化!——从世界气候异常谈起 - 麻辣杂谈 - 【麻辣社区... 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张军教授在复旦大学的讲演 关于陈独秀与托派——从毛选一条注释的修改谈起 金融海啸 第一章 权力、货币与英帝国的衰落和第二章 美国寡头集团的兴起:精英们的金融托拉斯 全球金融海啸,美国是最后的赢家!! 全球金融海啸,美国是最后的赢家!! 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女性主义眼中的中医和性别——从《繁盛之阴》谈起 从文化大革命的意义和失败谈起 胡德平:“金融海啸”的起因和对策建议———天益: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金融海啸 第三章 银行家的政变:新生的美联储攫取了货币控制权 美国的本质——货币战争阴谋论 高中新教材《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关于货币的定义、本质 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实在论的最后崩溃——从虚拟实在谈起 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热点对话:“金融海啸”冲击全球 热点对话:“金融海啸”冲击全球 未来3-5年中国经济走势初探——第二部分 货币的本质和中国通货膨胀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