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关于货币的定义、本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6:38
高中新教材《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关于货币的定义、本质
高中新教材《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关于货币的定义、本质的表述依然是错误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董丰均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教材开篇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较之旧教材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货币的定义、本质的表述依然是错误的。
进步主要表现在,新教材回避了旧教材关于纸币只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没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的传统提法,避免了在纸币职能问题上自相矛盾的尴尬。这点进步是十分可贵的,因为它超越了我国现行的大学教材。我国现行的大学教材,无论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例:由吴树青任顾问、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还是各大学自己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罗清和、鲁志国主编的《政治经济学》)都还固守传统的提法,陷在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泥淖里不能自拔。这使得我国的中学教育在这一点超越了大学教育。
但是新教材在货币的定义、本质的表述上仍然沿用的是传统提法:“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第5页)虽然这两个提法都来自经典,但是它是错误的,有必要予以澄清和纠正。
为什么说新教材的表述依然是错误的呢?第一,将货币定位于“商品”是错误的。虽然商品充当过货币,但只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况且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换言之,现实中是信用充当货币,商品货币早已不复存在。第二“固定地”提法是错误的。事实上,货币的充当物是变化发展着的,由什么东西充当货币,是由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当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后,可能导致货币的充当物发生变化,不存在“固定地”的状况。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贝壳、牲畜、粮食、铜、金、银等都充当过货币。金、银并没有“固定地”充当货币,历史上虽然出现过金银双本位,但也出现过银本位(黄金不是货币),出现过金本位(白银不是货币),今天,金银在全球都退出了货币宝座,哪有“固定地”这种状况呢?第三,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错误的。因为“一般等价物”必须有价值,而货币不一定有价值,商品货币确是有价值,但信用货币并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怎么能说是“等价物”呢?况且,这样的表述也没有揭示出货币的根本功用,货币的根本功用是“交换的媒介”,而不是“等价”。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所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通俗的说,就是可以买到一切商品的东西。”“货币的本质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为什么这样表述呢?第一,“本质”是同类事物的共同性。只有“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才是古今中外所有货币,无论是商品货币还是信用货币的共同特征。而“一般等价物”只是商品货币的特征,信用货币并不具有这一特征,因此不是所有货币的共同特征。第二,“本质”是该事物特有的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性质。“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只有货币才具备的性质,其它任何现象都不具备这一性质,也正是因为货币具备这一性质才使它成为了货币,才使它与其他所有的事物都相互区别开来了。第三“本质”是决定其它性质的根源。正因为“货币的本质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才决定了,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这五大职能是货币本质“商品交换的媒介”在不同领域的不同表现,都是由该本质决定的。如果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了,那五大职能都丧失了。第四“本质”反映的是该事物最根本的属性。人们为什么发明货币、制造货币、管理货币、使用货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它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不是为了吃它、用它、消费它,换言之不是为了获得它的使用价值,这就决定了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如金、银可以充当货币,没有使用价值的信用也可以充当货币,甚至没有使用价值的信用比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如金银)更为优越,因为少了使用价值这个不必要的东西。也不是为了要它的价值,因为抽象的不寓于使用价值的价值并不存在,人们既不需要、也无法获取不寓于使用价值中的纯价值。人们发明货币只是为了能用它买到商品,换句话说,只要能买到商品,只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什么东西充当货币都行,越方便、快捷越好。货币最根本的功用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一般等价物”的提法强调的是和所有商品“等价”,而不是“交换”“媒介”。没有反映货币的根本功用。
正因为“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的本质,所以,它也成了货币的标志。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货币,就看它是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换言之,看它是否流通。同样一个东西,流通了就是货币,不流通就不是货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人民出版社1962年11月第1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第113页)。
把货币定义为“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实质上仅仅是对商品货币阶段的理论抽象,不是对整个货币现象即商品货币和信用货币所有阶段的理论抽象,所以,抽象度不高,是以偏概全,正因为如此,它并没有概括出货币的本质,它是似是而非的东西,如果说在商品货币阶段,我们还不容易看出它的错误的话,那么在完全使用信用货币的今天,其荒谬性就显而易见了。
高中新教材既然走出了改进货币理论的第一步,抛弃了“纸币没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的说法,就应该对旧货币学说进行彻底改进,进一步抛弃旧的货币的概念和货币本质的表述,不然理论不彻底,仍然不能自圆其说,不能解释、指导现实。假如,学生问:“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那今天的货币是由什么商品充当的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那人民币有价值吗?”教材、教师都将陷入无法回答的境地。
中学教材由于层次较低,应该服从大学教材,但是当大学教授、大学教材抱残守缺、无力完成他们的职责时,中学教材、中学教师率先与时俱进也是天经地义的义务和责任。
        邮箱:Dongfjun@sina.com     邮编:442000       20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