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的“跨国择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2:39

中国孩子出国留学,不但年年增多,而且日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是一些家长对中国教育绝望了,也有人说这些留学的孩子是中国学校教育的失意者,跟不上了,不得不留学。这些说法,各有道理,也都是部分事实。我这里想说的是,无论是绝望也好,失意也好,背后都有金钱做基础,否则,即使你再绝望、再失意,也不可能去留学。绝望的、失意的,决不止留学的那些孩子家长,为什么更多的家长不送孩子去留学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没钱。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有钱的家长,出于不放心或其它原因没送孩子出国去留学。

那么,到底该如何看这留学风潮呢?我的观点是,低龄留学,其实就是择校,一种高级的、超出国界的择校。

国内的择校有两个客观条件,一是学校有等级,二是家长的社会地位有落差(包括社会资源和财富)。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择校行为就无法发生。如果学校没有等级,家长间的地位落差无论有多大,都没法择校,没必要择校;如果家长的社会地位都是一样的,即使学校有等级,择校也很难发生,因为每一个家长都没有什么优势作为资本去择校。

说留学是一种高级择校,是因为留学符合这样两个条件。一是我们国家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确有差距。这种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大,是全方位的差距。不是一校与另一校的差距,而是整个教育思想、教育形态的差距。或者说,是教育标准上的差距。有时候,我们认为的好学校,按人家的标准则未必好,甚至可能是很差。如果不存在这种差距,留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就不大可能发生了。二是我们国家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起来了,无论是劳动致富,还是“腐败致富”,反正是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富起来之后,对教育的要求就高了,先是择自己本地、本省的名校(因为户口限制,全国范围内的择校好像还没有盛行),然后发展到国内的名校也满足不了需要了,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择校,留学风也就刮起来了。

学校历来都是有等级的,家长也从来都不是没有阶层的,所以择校永远都是客观现实。社会历来且永远都是有等级、有阶层的,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处在同一个阶层。以出生、血统为标准分配社会地位的野蛮时代已经或正在成为过去,学校就成了新的分配社会地位的机构。要将不同的人分流到不同的阶层,必然要求学校是有等级的。所以,我不反对一般意义上的择校,而是反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义务教育是国家办的、普及性质的教育,是应该有统一质量规格的教育,所有学校的质量水平应该大体不差。为什么现在的小学、初中差别那么大呢?有历史原因,更多的是人为的因素,是过去政策的失误造成的。前些年,一些地方为了政绩,不遗余力建重点学校,从很多一般学校嘴里夺食喂给重点学校,导致今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格局。

大概是05年吧,教育部组织一批人对2020年教育远景规划进行务虚性座谈,我被叫去,会中北京市的一位教育官员介绍北京市的经验,说北京市投资了5个亿重点扶植某重点中学,使其成为国内条件最好的中学。与会者相当震惊,觉得匪异所思。杨东平教授当时就拍案而起,说正是这样的行为导致了北京市教育的恶化,还好意思当作经验在这里介绍。当时教育部有部级领导在场,在双方的争论中态度模棱两可。到了今天,才提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为什么非得等情况到了极端恶化的时候才能醒悟呢?

这里说几句大实话。不是家长的择校恶化了基础教育,而是各级政府扶植重点学校、冷淡普通学校的错误政策恶化了基础教育。各地将学校揉在一起,弄成了高低错落有致的学校金字塔结构,等着家长来攀登,有条件的家长能不上钩吗?所以充其量,家长的择校只是对政策“号召”的一种积极响应。国内范围的择校,肥的是重点学校、地方当局、部分家长,要知道重点学校与政府一起每年从家长手里拿走了多少钱啊!毁的是教育公平,毒化了教育生态,激发了教育的恶性竞争,使应试教育走向了极端。

留学这种高级形态的择校,其效应则相当复杂,不是一下子就可定性的。负面来讲,就是中国财富的外流。西方发达国家正是看见了中国人的腰包里多少有点钞票,都纷纷进行留学推介,想在留学这个庞大的市场上分一口肉吃。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我们国家每年外流的学费到底有多少。最不好地是,很多官家子弟,他们留学的钱,可能不是父母的劳动所得,而是所谓“灰色收入”。更直白一点说,一些官家子弟,他们留学的学费可能是由我等纳税人买单的。

正面来讲,中国的一部分家长和孩子起码多了一种选择。这在封闭时期,那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在改革开放以前,家长即使再有钱,也不大可能将年纪小小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无论是对中国教育绝望也好,还是在教育跑道上掉队、失意也好,如果父母有那个实力,总是多了一个选择。多出来的这个选择,对有的人来说可能就是翻身的机会,由此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实现了自身最大的潜力;对有的人来说,也可能是新的失败、新的绝望的开始,甚至由此走向了不归路,谁说得清呢?但无论如何,多一种选择总比少一种选择好。如果心态放开一点,留学的人多了,对国家可能利多弊少,因为无论是绝望的,还是失意的,都是不适应现行体制的,呆在国内,不是废柴也是废柴了,更何况,如果父母比较有钱,这些孩子成为为害他人、为害社会的纨绔子弟的机率又比较高呢。另外,出去一部分,也腾出一些地方,空一些坑,另外一些人就可能有坑可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