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月 - qizhifeng - 素仁子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2:27
王常月 [转贴 2010-01-26 16:11:08]    字号:大 中 小



王常月(1523-1680),明末清初著名道士,俗名平,法名常月,号昆阳,山西长治人。属全真龙门派,为全真道龙门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师,他最大的贡献,在于让本已衰落的龙门复兴,可说也是令全真的复兴,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道教离现今时代最近一次的复兴。王常月本人也被誉为“中兴之祖”。康熙十九年,他传衣钵于弟子谭守成而后飞升。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赐号 “抱一高士”。

  传奇与史实:

  王常月生当明季之乱,慨然有出尘之心。中年时拜龙门派六世祖赵复阳(即赵真嵩)为师。赵授以戒律,嘱之曰:“成道甚易,然亦甚难。必以苦行为先。种种外务切须扫除,依律精炼,潜心教典,体《道德》自然之奥,探《南华》活泼之真机,方为稳当。”又曰:“吾三百年来独任(即律宗三坛大戒)之事,再传于子,时至而兴,大阐宗风”。王常月牢记其师振“宗风”之训诫,毅然以振兴龙门派为己任。辞师后,周游神山仙洞。八九年间学师共约二十八处,印证五十余人。后隐居华山,刻苦修道。

  清世祖十二年(公元1655)秋,王常月北上京师,挂单灵佑宫。 次年(公元1656)奉旨说戒于白云观,开坛说戒凡三次,收弟子千余人。三次公开传戒,不仅发展了大批教徒,而且表明其已获清朝统治者的保护和支持。这对龙门派的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他为顺治帝所器重,赐为“国师”,三次赐予紫衣。康熙二或三年(公元1662或1663),王常月亲率弟子詹守春、邵守善等南下,在南京、杭州、湖州和武当山等地开坛授戒。一时之间,南方道士纷至门下。由此,龙门派在当时整个道教日趋势衰颓的情势下,呈复兴之象,并成为全真道中势力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个支派。闵一得在《金盖心灯》中称其“是我朝高士第一流人物。”

  王常月的弟子众多,于各地形成多个全真道龙门派支派。有的直至现代还颇为兴旺。

  思想和著述

  王常月在南京的传戒记录,被其弟子施守平等辑录为《碧苑坛经》,另有弟子辑录(一说是将《碧苑坛经》校订)为《龙门心法》,两书稍有不同,但内容宗旨大体一致。全书内容分:心法真言、皈依三宝、忏悔罪业、断除障碍、舍绝爱缘、戒形精严、忍辱降心、清净身心,求师问道、定慧修真、报恩消灾、立志还愿、印证效验、保命延生、阐教宏道、济度众生、智慧光明、神通妙用、了悟生死,公德圆满、参悟玄机。(《龙门心法》将“参悟玄机”置于“清净身心”前)

  王常月既讲修炼次第,又讲修炼方法。首此提出入道学仙须按皈依三宝、忏悔罪业、断除障碍、舍绝爱缘、戒形精严、忍辱降心、清净身心、求师问道等二十要,依次修行。并须严持初真、中级、天仙三级道戒,以戒、定、慧为渐进之基。

  王常月内丹修炼法,再次肯定了全真“先性后命”的修炼思想。标榜「无相法门」,反对「看相修行」,破斥拘于炼化精气的金丹命术。认为只要了性,不愁命不立,尤其反对炼化精气以求却病延年。

  王常月认为肉体总是要死的,不死的只是真性法身,说“所说延生,不是却病延年,长生不死乃是万动不坏真性,亘古长有之法身”,又说“如来亦有灭度之时,老聃亦有飞升之日”。

  由此,他对道教“长生不死”的思想作了新的解释,“谁曾不死,那见长生,不死者,岂是凡身,长生者,非关秽质”,“色身纵留千年,止名为妖,不名为道。法身去来常在,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死者我之法身,长生者吾之元气”。

  除了以上《碧苑坛经》(《龙门心法》),他的著作还有《钵鉴》五卷,记述明清全真道史实。又有《初真戒律》一卷,收入《道藏辑要》。《碧苑坛经》收入《古书隐楼藏书》。

        王常月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1680),享年一百五十八岁,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第七代律师,在清初全真道振兴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后世道徒誉为龙门“中兴之祖”。 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赐号 “抱一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