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诗隐秘:林黛玉信奉道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5:24

 

    在《红楼梦》中穿插着许多诗词,它们是构成该书文本的重要内容。这些诗词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林黛玉的咏菊诗最具有解读价值,因为在这几首诗中隐藏着她的内心某些深刻隐秘的思想意识。

    林黛玉在大观园里不仅相貌出众、气质独特,才情更是胜人一筹,但曹雪芹并没让她在诗社中独领风骚,相反只让她在赋菊花诗时做了“花魁”,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疑惑。林黛玉的三首吟菊诗不仅博得诗社掌坛的大加赞赏,也让大观园的众姐妹输得心服口服。咏菊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的“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在这一回中,林黛玉作了三首诗: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梦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三首诗都是以菊花为题。菊花喜欢在秋天孤零零的开放,与春天百花争艳、百花齐放的热闹景象完全不同,因此常常引起历代文人墨客的兴趣和遐想。菊花和梅花一样,往往被作为高洁人品和情操的某种象征。历史文化的积淀,使人们对自然山水和花草树木涂上了浓重的人文色彩,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常用手法。

 

    林黛玉的这三首咏菊诗,最引人注目的是都出现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形象,其中第三首中还提到了“庄生梦蝶”的典故。

 

    在《咏菊》中,林黛玉在“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句之后,紧接着提到了陶渊明:“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陶渊明当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劳动之余,特爱菊花。陶渊明一生写过很多咏菊的诗,菊花也因为他的品题而声名鹊起。其《和郭主簿》中的“芳菊开林间,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心,卓为霜下杰”,便为菊花定下了高洁的基调。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已是老少皆诵,“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更是写尽菊花的气质和神韵,为历代文人所称颂。林黛玉在此称颂菊花因陶渊明的“评章”而“千古高风说到今”,既是在赞菊,也表达了她对陶渊明的仰慕,隐约中也有自比菊花的内心流露。

 

     在《问菊》中,林黛玉干脆以菊写人,简直就是一首对陶渊明人格风范的赞美诗。“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看似是在问菊花,其实答案早已经在林黛玉的心中:孤芳清高,傲视世俗的菊花是与陶渊明一起隐居尘世,卓而不群!林黛玉甚至设身处地的想到:隐居山野的陶渊明和菊花在这“圃露庭霜”的深秋是否感到寂寞?大雁已南去,蟋蟀凄苦的鸣叫是不是因为相思呢?她甚至还倾诉道:不要以为举世之间没有人能与之对话,何妨与我聊一聊呢。……毫无疑问,陶渊明是林黛玉心目中的偶像,林黛玉是陶渊明的崇拜者、追星族或者“粉丝”,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陶渊明超然若脱般品格的理解者和同道中人。

 

    在《梦菊》中,林黛玉不仅再次提起陶渊明,还提到了一位道家人物庄周梦蝶的典故,并且说“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意思是说,在梦中升仙,并非羡慕庄子那样变成蝴蝶;怀念旧情,还是愿意实现与陶渊明的盟誓。众所周知,梦幻和归隐都是道家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模式,从林黛玉诗中对道家色彩浓重的陶渊明的赞许和尊崇来看,林黛玉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是确实无疑的。通过林黛玉的这三首咏菊诗,我们可以揭露诗中的隐秘:林黛玉信奉道教!至少,她是道家的崇拜者和追随者。曹雪芹让林黛玉在咏菊花诗中鹤立鸡群般的展露头角,一举夺得花魁,或许是在向读者暗示林黛玉尊崇道教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