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就业要有新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09:14

促进大学生就业要有新思路


日期:2010-03-22 作者:郑功成 来源:文汇报                           郑功成
    
    对于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新增就业人口,新增就业岗位关键要靠第三产业发展。在第三产业中,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将是未来相当时期内可以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领域。目前,这些领域的促进就业政策不明朗,不仅力度不够,还存在着诸多限制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出现就业难,从表面上看,是大学毕业生多了,其实根本上与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一些制度安排的缺失有关。
    
    现在,第一产业(农业)在总体上不但难以继续扩张就业岗位,反而会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扩大和农业科技的进步,进一步收缩就业岗位;第二产业(制造业)也将伴随着结构优化与技术进步,不再有以往30年那样可持续扩张就业的空间,维护就业稳定将是主要目标。因此,对于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新增就业人口,新增就业岗位关键要靠第三产业发展。
    
    在第三产业中,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将是未来相当时期内可以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领域。目前,这些领域的促进就业政策不明朗,不仅力度不够,还存在着诸多限制。
    
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是就业重要增长极
    
    发展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工作体系,可以成为就业的重要增长极。
    
    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是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也是第三产业日益重要的构成部分。但在中国,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工作与服务体系迄今未形成。比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队伍建设滞后,各地普遍反映随着全民医疗保险与全民养老保险的推进,出现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覆盖城乡,但全国还没有专业的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往往靠城镇与乡村基层组织代办;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的福利事业等都未能形成体系,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下照顾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服务需求急剧增长,极不适应。
    
    因此,一、应当将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同时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计划。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一批老年人服务机构(如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残疾人服务机构(如康复中心、特殊照料中心、护理中心、庇护工场等),以此提升老年人、残疾人生活质量。政府应当投入并带动社会资源投入,并促使就业岗位持续增长。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经办工作体系,提供就业新岗位。
    
发展社会组织增加就业岗位
    
    积极发展社会组织,鼓励它们增加就业岗位。据统计,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已达40万个,其中社会团体占54%左右,民办非企业单位占45%左右,基金会占0.35%。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保持着持续增长势头。社会组织的绝大多数,都不依靠财政拨款生存与发展,而依靠社会资源。然而,许多社会组织受到编制控制的束缚,同时不能享受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扶持,这既不利于社会组织发展,也无法借助社会组织的不断壮大而扩张就业。
    
    应当将社会组织中的就业增长,作为中国社会建设和促进就业的新增长点:一、将就业岗位的设置作为批准社会组织成立的条件之一;二、将国家扶持就业的财税政策同时适用于社会组织,包括就业再就业基金的投入、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等,均应将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纳入进来,享受同等待遇;三、政府可以尝试拿出部分财政资金与社会组织自筹资金配套,条件是增加就业岗位。四、对社会资源投向公益型社会组织实行幅度更大、更加便捷的免税政策。
    
放开部分事业单位的编制限制
    
    当前国家对学校、卫生、科研等事业单位的投入大幅度增长,但这些投入并未相应地带动就业岗位增长,而这些单位普遍面临正式岗位人手紧张、难以满足需要的局面。这源于一直以来对事业单位编制的从严控制。
    
    现在,许多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都已经改变过去完全依靠财政拨款的格局,自己的创收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甚至超过了50%。在这样的情形下,国家不宜延续过去严格控制编制的政策,相反,对于能够创收的单位应当采取鼓励增加就业岗位的政策:一、凡国家增加投入,可以要求接受拨款的事业单位相应增加就业岗位,以拨款带动就业;二、凡事业单位能创收的,可以自主增加就业岗位,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同时适用于事业单位;三、提倡事业单位中有能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的个人增聘工作人员,并纳入有序管理,如高校教师可利用获得的科研经费招聘助手、组建调研团队等。
    
    上述三个领域,较之近年鼓励大学毕业生当村官、参军、考专业学位等,促进就业的前景广阔得多。如能积极尝试,还将推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就业增长、经济发展、满足居民服务需求、提升民生质量的多重目标。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