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历史见证:美空军飞虎队纪念馆[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14:58
抗战历史见证:美空军飞虎队纪念馆[组图] 走进美空军飞虎队芷江纪念馆感言

蓝天雄鹰越长空
鲨鱼战机好威容
展翅击敌博鳌头
空中勇士赛蛟龙

飞虎队员真英雄
壮士豪杰何相逢
殊死热血篆战功
两千英灵载苍穹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成立于1942年4月,1946年4月解散,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 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1941年10月―1945年8月,飞虎队支持中国抗战成绩斐然。共击落、击毁日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66700人。美国飞虎队多数队员均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嘉奖。近二十年,不少幸存的原飞虎队员回到中国,不畏艰险寻找飞机残骸和战友遗骨。 

2193个美国飞虎队烈士的名字,中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

“飞虎队纪念馆”座落于芷江机场东边,距芷江县城2公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反映陈纳德及所率领的飞虎队援华抗战的专题性纪念馆。现占地总面积51.19亩,主要由抗战时期的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飞虎队纪念馆组成。

“飞虎队纪念馆”建于2005年,占地1460平方米,外形是一座两架飞机型的环形建筑。纪念馆大门上方有三个标志,左为飞虎队自愿参战标志,正中的是美驻华特遣队徽章,图上部是美国旗,下为青天白日旗,代表中美合作。右方的是美国宣战标志。

“飞虎队纪念馆”馆内分为“陈纳德初来芷江”、“美国志愿航空队”、“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驻华特遣队”、“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生死与共抗击日寇”、“和平友谊明天”、“中国籍飞虎队员陈列室”等展区,展区有大量飞虎队曾经使用过的战斗、生活用品,馆内陈列手法先进,真实的再现了当年日机轰炸芷江及飞虎队员英勇抗击日寇的辉煌战绩;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建于1938年10月,是一栋呈“丁”字形结构的小砖楼,分三层。二战时,这里是机场无线电指挥中心、发报中心、机要室、情报室、作战室、指挥室等。美国驻中国空军司令陈纳德,与中方芷江空军司令张廷孟等空军指挥官,便在这里指挥了上千次的战斗。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建于1944年4月,占地450平方米,砖木结构,水泥地面,胶泥敷墙如峰窝,造型坚实美观。俱乐部中间为舞厅,两端是休息酒吧。房西南端进口处右下侧,嵌有一块青石奠基石,宽37厘米,高54厘米,镌刻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四月”、“空军第九总站站长高正明立”的中英文字铭文,为国家一级文物。

在纪念馆里,有美军志愿航空队的照片,熊猫中队、天使中队、亚当夏娃中队,共85名机组成员,85名地勤人员。馆内有“飞虎队”员使用过的箱子、水壶、穿过的长大衣等物品,“英烈墙”上雕有牺牲飞行员的名单;江泽民为牺牲的飞虎队员福克斯的题词;福克斯是美国电影公司总裁的独生子,去世时才21岁。

 





当年美国飞虎队员的英姿

 





 





 


“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



 

陈纳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1937年7月初,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几天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他还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7月和10月,200多人分两批来华,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不久,他们在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此后并连创击落日机的佳绩,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

1938年8月,根据宋美龄的要求,陈纳德在昆明市郊筹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1941年,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陈纳德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同年7月和10月,200多名队员来华对日宣战,当时日本人控制了中国的港口和运输系统,几乎使国民党政府与外界隔绝,这一小队空战人员驾驶着破旧的老式飞机,尽管经常面临燃料,零件和飞行员的不足,仍不断战胜远比它们规模大,装备好的日本空军,他们空运给养,在缅甸公路提供空中掩护,并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上空与日本人作战,1942年7月4日,飞虎队被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成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骨干力量,陈纳德1943年3月又被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后来升任少将,从1941年底到1942年7月,“飞虎队”在华作战期间共击落日机近300架,他们中间有24人在战斗中牺牲或失踪,1942年5月到1945年9月,美国志愿航空队以3个中队,数十架飞机的有限兵力,担负中国战场的国际交通大动脉滇缅公路北,南两端的枢纽――昆明和仰光的空中防务,期间还帮助中国运送物资,1943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人称“驼峰航线”,航线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运输机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线起伏,有如驼峰,驼峰航线由此得名,飞机飞行时常有强烈的气流变化,遇到意外时,难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飞行员即使跳伞,也会落入荒无人烟的丛林难以生还,日军飞机的空中拦截也给运输队造成巨大威胁,在这条航线上,中美双方3年多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3477人,航空队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第十四航空队还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 

“驼峰航线”是抗日战争期间中美开辟的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美国提供的援助物资,经印度洋马达班湾上岸后,集结缅甸仰光机场,再经同古、腊戌的美军机场转运,到达中国昆明。这条沿途都是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的航线,就是驼峰航线。当时运输机爬高不到7000米,只能在高山狭缝中飞行。因地形和气候条件恶劣,驼峰航线也被称为“死亡航线”。3年中,美方损失飞机600多架,中美空军牺牲2000多人。

由于与某些政客存在分歧,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陈纳德被迫辞职,飞虎队大多数队员均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嘉奖,有十多名飞行员获得美,英政府颁发的飞行十字勋章,近二十年,中美关系改善,抗战史实陆续被披露,陈纳德与飞虎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获得高度的评价。

P-40飞机是飞虎队的主要装备,也是太平洋战争初中期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机。这种战斗机装有1台水冷活塞式发动机,流线型机身和机头下方硕大的散热器,构成该机优美的外形,梯形下单翼装有武器,可收放后三点起落架。它的最大速度为552千米/小时。二战期间,P-40主要对手是日本零式战斗机。对比而言,P-40机动性不如日本零式战斗机,但具有较高的俯冲速度。因此飞虎队往往采用高速俯冲,打了就跑的战术,避免与零式战斗机纠缠。

 



 
飞虎队的P-40飞机上都绘有吓人的鲨鱼嘴和插翅飞虎队徽,借以打击日军士气。在飞虎队并入第十四航空队之前的31次空战中,以5至20架的战斗力量,共击毁敌机200多架,自己仅损失了10余架。

P-40系列各型飞机曾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主要战场的作战行动,是航空博物界的重要收藏品。二战期间共生产了这类飞机13738架,现保存在各地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的尚有70余架。

 





在二战中,芷江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赫,中国军队在这里与日寇之间的湘西会战,是中国抗战从相持阶段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转折点,被中外媒体称其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当时的芷江机场也是二战时期盟军在远东地区的第二大机场,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飞虎队在这里驻扎,帮助中国军民抗击日寇。轰炸日本本土的远程轰炸机,很多都是从这里起飞。

芷江机场有4800多亩,原为清兵训练场,1938年扩修后成为抗战时期盟军远东第二机场,能停泊300多架飞机,闻名于世的“飞虎队”就驻扎于此。2002年12月8日,闲置40年的芷江机场重新扩建,2004年竣工复航。改建后的芷江机场占地1762亩,为军民合用支线机场。新机场左侧是原机场的一部份,现辟为纪念地,用铁丝网围着,专供游人参观。里面建有二战纪念馆,盟军二战时期所建的指挥塔、俱乐部等都保存完好。

抗日战争时期,芷江作为一座山城能够名蜚中外,与拥有一个机场密切相关。这个机场当时不仅面积之大名列全国第二,而且是抗日战争中盟国最重要的空军基地之一。 

1937年,陈纳德受聘出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顾问(即中国空军总顾问),他提出“要在中国西南各省开辟几处大型军用秘密前进机场”的建议,深受蒋中正、宋美龄等国民政府要员的重视。在陈纳德的倡议下,中国航空委员会于1938年征集了新晃、芷江、麻阳、黔阳等11个县的1.9万民工扩修了芷江机场;1942年又征集了3万民工对芷江机场进行了再次扩修,扩建后的芷江机场跑道长1600米,宽50米,面积达4282亩,为抗战时期盟军远东第二大机场。

1938年陈纳德飞抵芷江,10月在芷江创办了第一所美式航空学校,为中国空军培养大批优秀飞行员,同时负责督促芷江机场扩建工作。 

从1938年冬到1945年10月,先后有苏联志愿空军中队(1941―1942)、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等空军部队进驻芷江机场,芷江机场成为二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前进机场,盟军的战略空军基地。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空军因作战损失的飞机得不到补充而陷入困境,陈纳德多次向美国政府建议,终于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支持,罗斯福于1941年4月15日签署密令,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100架P-40战斗机,并派志愿人员256名来华参加抗战。1941年8月1日,美国志愿航空队在缅甸同古镇凯德机场成立,由陈纳德出任队长,下辖三个战斗机中队。

1943年底,陈纳德将军及其所率领的飞虎队飞行员120人,技师420人进驻芷江机场,利用芷江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断主动出击,除经常与侵华日机进行空战外,还担负着掩护从机场起飞的重型轰炸机实施对华北、华中日军驻地的战略轰炸,切断日军后勤补给线,封锁长沙、湘江和京广铁路运输,阻止日军进攻大西南等重要军事任务。但在当时,芷江机场是军事保密的重点,凡涉及这一机场空军作战及战果的报道,都是以“红岩机场”、“湘西某机场”、“湘西盆地机场”、“万能之王”等代号称呼,给芷江机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色彩。芷江机场出发的飞机直接参加空战打击侵华日军、直接切断日军补给线、直接参加远程作战,多次轰炸日本本土,在八年的抗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给日本侵略者以毁灭性打击。当时芷江机场停驻各型飞机达400多架,主要是美国P-40盗鱼式战斗机、B-25“战鹰”式中型轰炸机、P-51“野马”式战机、P-61B“黑寡妇”战斗机等。美军驻芷后,中美空军俱乐部、飞机第二修理工厂、医院、招待所、银鹰酒家、酒吧等遍布机场附近,芷江航校、美国驻芷江空军司令部、美国驻中国后勤司令部、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战勤部队等部队和军政机构20多个,仅美空军人员就多达6062人。

 





芷江机场见证了抗战胜利。芷江拥有的空中力量给侵华日军及日本本土造成巨大威慑,日军视“芷江空军基地”为眼中钉、肉中刺,制定夷平芷江美空军基地,打通大陆交通线,占领陪都重庆,征服中国的一号作战计划,遂于1945年4月发动了对湖南也是对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以夺取芷江机场为目的的湘西会战(又称芷江保卫战),中日双方共出动兵力28万,战线长达400多公里,最终以日军伤亡34805人而告结束。1945年4月9日―6月7日,陈纳德将军所率的中美空军在芷江保卫战期间频繁出击,对日军产生了极大的杀伤力,据不完全统计,在湘西会战期间,仅中美混合空军大队第五大队出动飞机3101架次,平均每天60架次,共发射弹药360万发,中型轰炸机出动183架次,每次平均搭载炸弹1000磅,杀伤大量敌人。湘西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从相持转入战略反攻的转折点,从此,日军再也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作战,对抗战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994年,抗战胜利50年,居住在美国的陈纳德妻子陈香梅女士故地重游,写下两首情深意切的诗:

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谊五十冬。
又见山城散柳棉,岁华勿勿百感牵。旧雨新知怀故事,抗日血泪莫忘情。

穿过历史硝烟,重温这段历史,更感今日和平来之不易。在缅怀中国抗日英雄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付出生命的美国空军飞行员。

 










抗战胜利后,飞虎队员应邀与毛泽东合影。

 





2193个美国飞虎队烈士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史册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