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及政策营造做多氛围?农产品期货渐受热捧--新农村--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9:19:31
2010年以来,干旱及国家对农业的扶植政策令农产品价格底部依稀可见,相关期货品种也逐渐成为市场炒作热点。尤其是白糖、玉米、小麦和早籼稻最具代表性。

  农产品期货投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首当其冲的是天气。近年来气候变化无常令相关农产品产量深受影响,价格波动更为频繁。而这种气候变化集中体现在雨雪、降温和干旱。

  2009年末至2010年初是我国连续二十多个“暖冬”以来的首个冷冬,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但对于玉米、大豆、早稻而言,播种期在3月—5月,所以此次大范围降温对基础农产品的生长不会形成直接危害,对未来产量也不会带来更多影响。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干旱。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秋冬连旱。其中云南遭遇了60年一遇的罕见干旱,截至2月21日,云南省125个观测站中有100个站点特旱;广西秋冬两季的降水量也较往年同期减少14%。

  西南地区干旱对农产品期货影响最大的当属白糖。

  2009年11月初的郑州全国糖业会议上,中国糖业协会就曾预测09/10榨季全国食糖产量将达到1200万吨,其中主产区广西产糖760万吨,云南产糖210万吨。然而在这之后云南持续干旱天气,导致业界对本榨季该产区产量预期一降再降;广西受旱程度略轻,但干旱影响下崇左等主产区甘蔗单产不容乐观。

  根据主产区最新干旱情况,业界将广西和云南产量预测分别调低到710万吨和170万吨,全国产量则调整到约1100万吨,这一预测结果有望在3月2日举行的广西糖会上被中糖协所认定。在业界仍看好消费将达到1400万吨以上的基础上,产量预期下调直接导致本榨季国内食糖缺口可能高达300万吨以上——直指国家食糖储备的调控能力上限。

  我们认为,旱情进展将对未来糖价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旱情缓解将打消投资者对产量减少的忧虑,而持续干旱无疑将加大市场看涨预期,春节之后流入白糖期货市场的资金超过14亿元,充分反映了在干旱预期之下投资者的乐观情绪。

  国家对农产品的调控政策也是影响未来趋势的关键因素。和大多数机构观点不同,我们对国家政策的解析是“有保有压”:即保护基础农作物价格上行趋势,压制波动幅度过大的经济作物产品价格。

  今年1月底国家出台“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对农业的大力扶植和加强对农产品市场调控。重点透出两方面信息:一要继续执行收储计划,第二要继续保护农民利益,这意味着提高收储价格的概率较大。谓之“保”。

  从2007年底开始,国家在玉米主产区东北进行了临时储备,收储数量逐渐增加,而收储价格也呈现递增,临储方式更为灵活。2009/2010年度在东北遭受干旱减产背景下,国家通过国储敞开收购加上南方企业补贴收购方式,为玉米价格奠定一个底部,即使回调,下跌空间也有限。而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政府再次提及“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这也意味着2010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将会再次实施。

  我们预计,2010年第四季度将会再次发布2010/2011年度收储价格,从国家保农民收入增长的意图分析,收储力度将会继续加强,使得农民实际收入增加,这也成为支撑玉米价格长期上涨的主要动力。

  对稻谷而言,自2004年开始就实施了托市收购政策,并且托市收购价格标准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农民收入,国家还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初实施了几次临时收储行为。在国家政策有力影响下,稻谷现货价格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我们认为,在国家政策明确指引下,2010年稻谷价格将继续维持坚挺运行趋势。

  大豆价格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很明显。2009年,在东北产区受天气影响而减产的背景下,国家再次出台大豆收储计划,收储价格为3740元/吨。对期货价格而言,虽然国家大豆收储政策难以形成对价格的绝对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大豆价格下跌空间,起到积极保护的作用。本年度国产大豆收储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产大豆价格的下跌空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市场的波动对国内期货价格影响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南美大豆即将上市时面临丰产压力。从更长时间角度看,今年内夏季行情值得期待,美国2009/2010年度的紧张供需形势将成为最重要的上涨动力,而国内大豆价格也将在夏季达到高点。

  国家政策看似是最大的不确定性,但只要能够了解政策意图,这一“不确定性”就变成了预判行情的有力工具。

  国家“保”的不是价格,而是“农民的利益”,中央“一号文件”再度强调以及稻谷收购价格提高已经明确了国家政策防线,对此我们认为,这将逐步抬高基础农产品,特别是小麦、水稻、大豆和玉米价格的底部区间,吸引投资基金将基础农产品作为投资“安全港”。上行趋势可以期待。

  与谷物和油料不同的是,国家政策对白糖市场的调控集中体现在补充供应和“打压价格”这一层面,我们解读政策为“压”。

  为了应对国内糖价走高对行业已经下游产业的不利影响,国家在春节前已经先后三次投放食糖储备,总量达到86万吨,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放储数量上都比2006年同期的调控更有力度。

  有关部门已经批准2010年后期超过100万吨的食糖储备投放力度,正在根据市场反应不断调整投放策略。市场普遍预期,2009/2010榨季国家食糖储备在300万吨,中短期内调控供需力量绝不容忽视。

  据了解,当前国家食糖储备体系中最后一批白砂糖已经准备投放市场,其余原糖随后将采取加工后留存措施,随时准备入市调控。

  国家调控政策将有效解决短期的市场供应不足,但从中期来看,天气和国家政策两个不确定性的博弈将最终决定国内白糖价格走势。

 

(责任编辑: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