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新 :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 - 独角兽网讯 | Google 网上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54:38
傅永新 :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一)

     第一节  死亡哲学的思想来源

      海德格尔的生存论死亡概念是其内在思想必然发展。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此在被领悟为整体性存在。而这种首先被给予的整体性是如何可能?
死亡对于活着人来说是不可实现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去经历死亡,谁都没有死过的经验,只要死亡尚未发生的,那么,人们似乎有理由提出问题:此在(人)怎么
可能被领悟为整体性的存在?

      这一疑问应当说是合理的。比如,按照日常习惯来理解的话,一个人死后,我们才可以盖棺定论,即在死者结束整个生命过程后,我们才可把他看成
整体的人。但若他还活着,我们还不能把他作为整体来看待。

      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死者当作完整的人来评价,而就死者来说,却又不可能经验到这一整体。同样,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我们并不认为他就是整体
的人,他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会改变自己的,他的过去和现在只是其整体人生的一部分而已,但他自己却认为是整体的存在。所以,此在的整体存在总是受到常识
责难的。

       按照此在本质规定,如果此在能整体存在的话,没有死亡的存在,此在怎么可能成为整体?而死亡又意味着此在不再能在,不再在此,也不再在世
了,即它不是此在。没有了整体性的东西,怎么可能有它的整体存在的整体性?如同没有红色的东西,怎么可能有红色性质的问题一样。那么,此在的整体性又当
如何理解?它与整体存在结构的整体性--烦,不是矛盾的吗?

      当然,我们通过他人的死亡,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死亡,但他人的死能代替我们对死亡的体验?死亡又如何在生存论上组建我们存在的整体性?

      生存论上的死亡概念涉及到海德格尔哲学中的若干重要概念,比如烦、良知、时间性等等。它正是海学的两大根本性问题的理解,一是此在作为有限
的整体性的存在,一是时间问题。

       为理解海氏生存论上的死亡概念,首先让我们来追寻他的思想资源。

        一、诗人哲学家里尔克的死亡思想

       根据《当代哲学主流》作者施泰格缪勒的观点,海德格尔死亡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于诗人哲学家里尔克。里尔克认为,人已经越来越疏远了他们自
己所生存的世界,或者说无限疏远了世界,而对于自己的切身体验,也变得更加不可理解了。这种双重的"陌生化"(对世界和自身)就是我们在此存在体验到的
无由庇护。

       迄今,庇护我们的有上帝、理性、理想家园等等,但这些已经被现代人的理性剥了精光,如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是我们自己亲手杀死的。我们
自己摧毁了自己精神家园。于是,人失去了家园后,便沉溺于单纯的、虚妄的、没有实存意义的、平均化存在(共在)的精神痛苦之中,而血肉之躯的个人也成了
抽象的存在"空壳"。

       但是,死亡作为最个人的东西,它始终是个人的,任何人取代不了的。即使有人为他去死,为他赴汤蹈火,也不可能逃脱死亡的。所以说,死亡从
某种意义上说,它被理解成"作为引导个人生命的最高峰,并使生命第一次具有充分意义的东西出现的。"

       在里尔克看来,这种死亡不是"有人死去的"死亡。这里,不确定人称代词"他"的死,只是当作自然的个别的事实,人们对此似乎毫不关心,如
同我们常说的"哪天不死人啊"的漠然处之。它也不是大城市里"成批地"生产出来的死亡。"成批生产"的死亡,意味着像工厂里被加工出来标准件的螺栓螺帽
一样,只是没有主人的一个物件而已。这些死亡,被他理解为一种"渺小的死亡"。

       人的死亡不是"成批生产出"的死亡,也不是与己无关的"有人"死亡,而是一种"伟大的死亡"。因为"人的死亡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个别的人的死亡,它是作为不可剥夺的真正自己的成就来完成的,是一种自己‘作出的‘"。

     《当》书作者认为,里尔克对于死亡的认识,属于形而上学的解释,而"在海德格尔那里,则是按照内在的思想,只是就死亡在生命本身中的功能,即
对于认知死亡、想到死亡的人的死亡意识所起的作用来说,对死亡加以解释。"

        二、其它思想资源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的注解中,也指出了几种其他来源:

       狄尔泰认为,生死之间总是舍割不了的关联,海氏引证了狄尔泰的《体验和诗》,"归根到底,从生到死,这一关联最深刻而普遍地规定了我们此
在的感受,这是因为那由死而来的生存的界限,对于我们对生的理解和评价,总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齐梅尔在《生命观:四篇形而上学的章节》中明确地用"死"的现象来定义"生"。但海德格尔认为,他没有清晰地区分出生物学、存在者状态上
的和存在论的、生存论状态上的这样两种对问题的提法。

       盎格尔受到狄尔泰的启发,在其论著《赫尔德:诺瓦里斯和克莱斯特对从狂飙突进运动到浪漫主义的诗歌和思想中关于死亡问题进展研究》,他报
告中指出:"作为问题史的文学史,关于精神历史的综合问题,特别是与威廉·狄尔泰的关系",在这个报告中,说到了他所以提出这一问题的基本考虑。盎格尔
清楚地看到为"生的问题"奠定了更为彻底的基础的现象学研究的意义。

        还有雅斯贝尔斯在《世界观的心理学》中,他把死视为引向他所提出的"边缘状态"现象的导索,而这一"边缘状态"的基本意义超然于一
切"态度"与"世界图像"的类型学之上。此外还有基督教神学人类学关于"生"的解释中,从圣-保罗直到卡尔文德"来生的沉思",就已经多次涉及到死亡问
题。

        三、海氏死亡概念的意义

       海德格尔的死亡概念是这样规定的:"死亡作为此在的终结乃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的、而作为其本身则不确定的、超不过的可能
性。死亡作为此在的终结存在在这一存在者向其终结的存在之中。"(《存在与时间》P310)

     "作为一种界限的死亡持续地贯穿于实存着的现存在中,因为这种现存在知道死亡,并且持久地探讨死亡。海德格尔把这种尽管大多是‘无意识的‘,
但却是经常的对于死亡的关系称为‘走向死亡的存在。‘"(《当代哲学主流》P202)

       死亡是最本已的。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取走他的死亡,谁也代替他人去死,在死亡面前,上帝是公正的。因此,死亡是超不过的界限,最个人化的东
西,属于此在最近的存在,而此在其它可能性的存在都排列在死亡的后面。

       死亡是无所关联的,即非关系性的。或者死亡切断了任何关系,消除了与世界的全部关系,并把被抛在世界之中的我们,重新抛回到自己的孤独之
中。换句话说,无所关联的就是此在的自身性,此在是独立自存的,它只与自身发生关系,任何外界的因素都干涉自身的存在,任何他人也干涉不了自身存在,此
在只能去忍受、去持守、去承担其自身的使命。

       死亡是超不过的可能性。因为它意味着存在着的此在的最后可能性。或者说,死亡是一界限或深渊,只有主动积极地跳入这个深渊,立在死亡的界
限上,才可以承担自身的生存。

       死亡是确知的,但作为其本身又是不确定的.或者说它何时降临是不确定的。因为此在大多是生存着而又沉沦着,所以人对于这种最本已的,无所
关联的,不可超越的,确定的但又不确定的可能性,最初采取了非本真的态度。人由于把死亡看作是只是将来才会发生的事情,而现在还与他无关,所以就把死亡
贬低为微不足道的了。这样一来,他就向自己掩盖了这样的事实,即死亡在每一瞬间都是可能的。因此,走向死亡的本然的存在只能在于这样一点,即不躲避死
亡,而是忍受死亡,并且正是在死亡的不确定的可能性这种性格中忍受死亡。海德格尔把这种忍受看作是存在的最后理想,他称这种忍受为"先行到死"。只有在
这里,此在才达到它的最高的本真性,而这种最高的本真性中,此在从日常的空虚中解放出来,并被要求使出最大的努力。现在,任何一种安于迄今已取得的"胜
利"的态度都成为不可能的了;由此,人们才会看到了其它此在的伟大之处。

 转自傅永新博客: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archives/2007/10785.html

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二)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archives/2007/10786.html

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三)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archives/2007/10787.html

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四)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96/archives/2007/10932.html


  回复 回复作者 转发     为此帖评分: 帖子的结尾 «返回进行讨论 «较新的主题     较早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