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西方记者莫理循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09:35

窦坤:端纳也很快就把这个内容写成那个电文,以电文形式发给那个《泰晤士报》。《泰晤士报》就12号就刊登了,也很快,但是呢,刊登的这个消息呢,就不是那个他们所希望的。因为那个“二十一条”一共五项,五号二十一项内容,那么就是说日本呢,只是把那前四项通知各个国家。那么《泰晤士报》就是说,认为端纳发的不是那个官方的消息。

沈嘉蔚:这个时候莫理循认为,自己必须走到前台来说明,前面他还希望就通过这样的办法能够外面知道。这个时候他就走到前台,因为这些都在他书信里证明了,他后来写给《泰晤士报》的主编,他就写了信了,他就说我已经给端纳一份副本,那么他说我现在给你要照明,这个确实是那个,而且他亲自把“二十一条”就给了他们。

那么在他们这两个人的努力下面,外界才知道了这个日本人的全部的意图,那么这样使得袁世凯就在外交折冲上面就有了余地,拖延了很长时间。

解说:在巨大的国际舆论下,英国说服日本收回了其中的七个条款。5月8日,袁世凯召开会议向各国首脑通报了最后的结果。由于中国军事上没有实力与日本对抗,只得接受了日本的条款。

沈嘉蔚:虽然我们今天总是说,袁世凯出卖了这个中国利益,签了“二十一条”,这个说法有点笼统,实际上袁世凯由于这一番的这个折冲呢,袁世凯只签了十五条,而且其中有七条是最关键的,他都没签。

陈晓楠:莫理循和袁世凯私交很好,在“二十一条”问题上又帮了中国大忙,于是他成了袁府的座上宾,但袁世凯只是一个旧环境造就的像曹操,司马义式的超级政客。在封闭的过去,对这样的领导者,国民尚可马虎一下,但到二十世纪的世界,四面楚歌的中国,需要的是一位既认识新时代,又能带领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领袖,而袁世凯绝非这样的人。

解说:1915年9月,袁世凯的幕僚美国人古德诺便抛出了“共和与君主论”将中国民初的乱政归咎于共和体制,认为中国最适合的还是“君主制”,莫理循闻讯大吃一惊。

窦坤:当然莫理循,就是说以前也是主张君主立宪,中华民国成立之前主张君主立宪。但是就是说,一旦就是说国家已经是中华民国了,已经是那个共和国了。那么这个制度已经建立了,莫理循还是就是说,认为应该是按部就班的。

解说:袁世凯继续一意孤行,一连数月拒绝见他的政治顾问们,莫理循失望至极。他说,袁世凯这么做违背了他的所有誓言,他使自己,他的国家和他的顾问成为笑柄,袁世凯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认识到,过去为他工作如此热情是犯了多大错误。

沈嘉蔚:所以他写了好几封信,劝袁世凯不要当皇帝,而且他还到南方考察,把这意见都反馈到袁世凯那里。当然最后袁世凯没有听他的,但是你要仔细看他的文件,留下来的文件,他是持坚决反对的一个立场的。

袁世凯迅速被国民所抛弃,仅坐了八十三天皇帝,就撤销了抵制。6月6日,他急火攻心,暴毙于北京。袁死后,莫理循继续在中国政府当顾问。

张国刚:虽然袁世凯倒台了,后来黎元洪、徐世昌执政的时候,他还是他们的顾问,还没有辞去这份工作。

解释: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莫理循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顾问参加了这次和会。原来一战爆发后,莫理循曾力主中国参战,他认为,只有作为战胜国,中国才有机会收回被列强侵犯的权益。

张国刚:莫理循讲得多清楚,那么跟这些协约国这些人一起的话,那你将来不光是将来能分享胜利的果实,而且你还能制造更多的兵器,促进你的这个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日本人不让中国人参战。

解说:日本的《朝日新闻》引用了孙中山反对中国参战的文章,中国两国必须团结起来,把欧洲人驱逐出亚洲。孙中山反对中国参战的理由冠冕堂皇,弱国参与强国的游戏,一定没有好下场。

张国刚:因为莫理循看得很清楚,就是这个战争是协约国必胜无疑,而但是呢孙中山他看不清楚,他至少表面的理由是这样,中国自己事还没搞清楚,参与这些跟我们没关系的事,你参战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