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冒二百一十二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25:36

治疗感冒二百一十二法

【症状诊断】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的传染源是流感病人,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中,经飞沫而传播,传染性很强。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多。风寒感冒多发生于冬季,风热感冒多发生于春季,若在夏季患感冒则往往多挟暑邪,而暑邪又多挟湿,病情比较复杂。流感的潜伏期一至三天,特点是起病急,突然高烧,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不同类型的感冒表现各异,一般过程:发烧、咳嗽及痰多。

轻症风寒感冒即普通感冒,其症状为怕风,稍微发热或不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或兼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重症风寒感冒其症状为怕风怕冷,头痛发热而无汗,全身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腻,脉浮数。

风热感冒的症状为发热,稍微怕风,有汗不畅,头胀口干,咽痛目红,或咳嗽有痰,舌质略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挟暑的感冒症状是身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胸闷,小便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挟湿的感冒症状是发热不畅,身重头重,肢体困倦,口淡胸闷,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薄,舌苔厚腻。上述症状多于一至二日达高峰,三至四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乏力与咳嗽可持续一至二周。

流行性感冒诊断容易,但散发病例则诊断较难,应与伤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相区分。

【简易疗法】

1.淋浴。轻感冒初起,到浴室以热水淋浴,汗出即愈。

2.用热水烫脚。尽管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但着凉却是最常见的诱因,所以,让身体发热出汗是防治感冒较好的方法。用热水烫脚的方法,简便易行,效果理想。

具体方法是:在脚盆里盛四十三摄氏度左右的热水,双脚浸入,热水要把整个脚背淹没,如水温有所下降可以加入热水,使整个烫洗过程的水温一直保持四十三摄氏度左右,一般用不了十分钟,全身就会出少量的汗。随着汗的排出,头痛、身痛等感冒症状即可减轻,洗完脚后,用于毛巾擦干,穿上鞋袜,使脚的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一天洗几次,感冒症状就会自然消除。

3.吹热风。用电吹风对准感冒患者口、鼻吹热风,每天数次,每次吹五分钟,对感冒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人体对感冒病毒侵犯的天然抵御反应是体温略有升高,发烧便是病人杀死入侵病毒的天然方法。由于感冒病毒多在口、鼻部位生存繁殖,于是,朝着口鼻部位吹热风确能治疗病毒性感冒。

4.用盐水漱口、喝茶。茶叶里有单宁酸,可以杀菌(凝固细菌的活动力)。再者,茶叶里含有维生素C,能增强身体抵抗力。盐的抑菌力也很强。在感冒流行季节,若要出入公共场所,如电影脘、戏脘、车站、码头、饭馆等,防止感冒互相传染的简便方法是身上带几颗咸干果,像盐渍橄榄,咸话梅等,一出门,马上放一颗在口里,使经常有一丝丝咸味润在喉咙上,使细菌过不了关。回家之后,再用盐水漱口,喝几杯热茶。这样,便可起到防治作用。

5.干洗头面法。凡常恩感冒的人都知道,在感冒出现全身症状之前,会有一些征兆,如打喷嚏,鼻子发痒、发酸、流清涕、头昏或脖子发沉等,这便是感冒的初起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即施行干洗头面法,能取得快速治疗的效果。

具体方法是:将一手自然弯曲,紧贴于后头部,以风池穴为重点,来回用力摩擦,一手累了,立即换手连续不断地摩擦,并重点在两【风池穴】用点按、揉、搓,至有酸、胀、麻、重感觉为度。摩擦过程中,患者会感到摩擦的局部发热,出汗,浑身轻松,感冒初起症状消失。如做一次后,感冒初起症状消除不彻底,可休息片刻,再进行一次。对不易出汗者,可喝杯热开水再做上述动作,即可出汗。有的人按摩后不出汗,感冒初起症状也会消失。如头昏症状较重,可按揉【太阳穴】(即两眉梢外侧约三厘米处)数十下,或捏揉耳垂及其上的软骨部分(即两耳廓)数十下,头昏即可缓解。如鼻部症状较重,可捏揉耳屏(俗称小耳朵,据中医耳针疗法,耳屏相当于人的鼻部)数十下。使用此法的关键是“及时”,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一经发现感冒征兆,就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方能奏效。

6.用消毒加热蒸馏水滴鼻。用蒸馏水消毒加热至四十三摄氏度,然后以小水滴形式滴入鼻中,每次持续三十分钟,每隔二至三小时重复一次,一般做三次即可治愈感冒。但不能用未经消毒的蒸馏水加热滴鼻,那样不仅治不好感冒,反而容易引起鼻炎。

7.用锌治疗感冒。用锌治疗感冒有较好的疗效。给病期在三日之内的感冒病人服用葡萄糖酸锌,这些病人头痛、发热、肌肉酸痛、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皆减轻,咽痛、咳嗽也改善。锌能防止感冒病毒的繁殖,减少引起炎症的物质组织胺的产生。锌还有助于组织的生长和修复。反复感冒患者宜常吃含锌食物。富含锌的食物有:板栗、牛奶(心脏病人忌)、肉类、鱼、乳酪、豆类、水果等。日本有人用苹果汁治疗锌缺乏症,取名为“苹果疗法”。

8.吃柿子防治感冒。柿子营养丰富,内含各种维生素及多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摄入人体后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强化粘膜功效。冬天,许多容易伤风的人往往首先是鼻喉处的粘膜受到影响,导致抗病能力下降,如果有足够的维生素A,就能增强粘膜的抵抗力,对防治感冒大有好处。因此,感冒患者应常吃柿子。

9.服姜汤。风寒感冒可以生姜数片,煎汤热服,使出汗;或以午时茶一包,煎汤热服,使出汗,汗出即能减轻症状,直至痊愈为止。(金婆婆:可乐加姜也可以,利用咖啡因)

【拔罐疗法】

方1用中等型号的玻璃罐,在【大椎穴】、【肺俞穴】处拔罐。风寒感冒直接在上述二穴拔罐;风热感冒可用三棱针在【大椎穴】处点刺数针,然后再行拔罐,每日一次。

方2取穴:后颈项中段至骶尾部脊柱正中线,后颈项中段两侧至两侧肩外,第一胸椎至骶尾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治法:以走罐法,或涂姜汁、云香精、驱风油、风油精走罐法,分段刺激至局部潮红并有少数丹痧为度。若患者肌肉消瘦,对刺激的疼痛反应甚重者,或是小孩,可采用上述途径行疏排罐法,或涂上述药液后再用行疏排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起罐后在【大椎穴】、【肺俞穴】、【大杼穴】区各内罐五至六次,或行挑痧法。每日一次,症状明显缓解后改隔日一次。如发热恶寒,咽痛甚者,于【曲池穴】、【鱼际穴】上采用刺罐法,或于双耳尖穴位上放血数滴:如鼻塞甚者,加【合谷穴】行出针罐法或温姜汁罐法,再于鼻骨下方的鼻通穴上涂风油精或驱风油;如喉痒干咳者,配【天突穴】艾条温和灸十分钟左右;如头痛甚者,于【太阳穴】、【额中穴】两穴上采用涂云香精等药罐法或出针罐法、贴伤湿止痛膏罐法;若年老、体弱、病情迁延不愈、食欲不振、流涕不止、出虚汗者,取【神阙穴】、【足三里】(交替)两穴行艾灸罐法或艾条温和灸约十五分钟;如恶心呕吐者,于【内关穴】、【中脘穴】采用出针罐法或温姜汁罐法。涂风油精罐法:如腹痛腹泻者,在腹部疼痛点及其相对应的脊柱两侧、【足三里】(交替),或以【神阙穴】为中心,于其上、下、左、右各隔二横指处采用针罐法或敷姜、涂风油精、贴伤湿止痛膏等罐法。

方3取穴:【大椎穴】、【身柱穴】、【风门穴】、【肺俞穴】或加【中府穴】。

治法一:采用单纯罐法或涂姜汁、云香精等药罐法,留罐十至千五分钟,每日一次。

治法二:于【大椎穴】、【肺俞穴】两穴上施行针罐法(排罐法除外)或灸罐法、敷姜(蒜)罐法,其余穴位采用单纯罐法或涂药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日一次。如有其它伴随症状或其一症状严重者,参照“方一治法”加穴施治。

方4取穴:第六至七胸椎间(即上背部中央),伴有呕吐、咳嗽甚者,加【膻中穴】或【中脘穴】。

治法:取小罐或中罐施行单纯罐法或涂姜汁罐法,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本法适用于婴幼儿患者)。

方5取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天突穴】、【膻中穴】、【神阙穴】。

治法:采用单纯罐法(七岁以下者只拔【神阙穴】、【肺俞穴】两穴),留罐五至十分钟,起罐后将药饼(制备法:白芥子、细辛、甘遂、吴萸、苍术、青木香、川芎、雄黄、丁香、肉桂、皂角各等份,冰片零点二份,共研细末,装瓶密封,使同时用鲜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约一厘米的圆饼)贴到穴位上,胶布固定六至二十小时,以不起泡为度,隔日一次,治愈为止。如果反复患感冒,气管炎的,每七至十天治疗一次,连续五次,可以提高抗病能力,达到预防发病的目的。若合并盗汗者,于【神阙穴】拔罐后撒上适量的朱砂末,然后再贴药;消化不良,哮喘者,点刺四缝,足三里贴药;大便不正常者,贴药于【天枢穴】、【上巨虚】两穴位上;贫血者贴药于【膏肓穴】,【足三里】、【三阴交】穴位上;缺钙点刺四缝,并贴药于【大杼穴】、【悬钟穴】两穴位上;流涕、鼻塞贴药于【新识穴】上;扁桃体肿大,咽喉型气管炎,贴药于【扁桃体穴】上;发高热者,于【少商穴】或【耳尖穴】上点刺放血数滴。

附:病例选介

何某,男,三十岁。感冒二天,发热三十九点四摄氏度,恶寒,无汗,周身酸痛,头晕痛,恶心欲呕,鼻微塞,轻咳,咽喉微红痛,已服【银翘解毒片】无效。治疗以背部督脉、膀胱经循行途径走罐,使施术处皮肤呈现紫红并出现丹痧,再于丹痧较多而明显的两侧膏育俞周围选五至六点丹痧,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施术以后,病者开始有微汗,周身感觉较舒适,术后十多分钟,体温已降到三十七点八摄氏度,翌日诸症消除。

丁某,女,三岁。一年来每遇气温降低时,则容易发烧、流涕、咳嗽,扁桃腺红肿,病程多在十五至二十天左右,平时食欲不振,盗汗,扁桃体一至二度肿大,本次发病体温三十八点九摄氏度,伴流涕、咽红、扁桃腺红肿和咳嗽。治疗采用三棱针于双侧【少商穴】放血各五滴,还在四缝穴上点刺,继而以三厘米口径小罐吸拔【神阙穴】,【肺俞穴】两穴五分钟,局部出现紫红后,起罐即敷药饼,胶布固定。约一小时后,体温下降到三十七点四摄氏度,药饼十小时后撤下。翌日体温降到三十七摄氏度,仍有轻咳,隔天施术一次,连治二次告愈。为了巩固疗效,每隔十天于【神阙穴】拔罐后敷药饼(先撒少许朱砂末)一次,连续施术五次。结果,食欲明显增加,盗汗停止,半年间未患过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敷脐疗法】

方1

药物:葱白、生姜、食盐、豆豉各适量。

制法:共捣烂,或炒热,纱布包。

用法:敷脐。用于风寒感冒。

方源:《辽宁中医杂志》(十一):三十八,一九八○。

方2

药物:葱白、生姜、豆豉、食盐各适量。

制法:共炒热。

用法:布包掩脐上。散风寒,理积滞。

方源:《理沦骈文》

方3

药物:苍术、枯矾、良姜、葱白各适量。

制法:切粗末,与葱白同捣,炒热。

用法:涂手心,掩脐静卧,手须窝起,勿使药着脐。一手兜住外肾前阴,女子亦如之。服绿豆汤催汗。一手掩脐一手兜肾,丹诀也。用于风寒感冒无汗者。

方源:《理沦骈文》

方4

药物:芥菜子末少许。制法:温水调稠。

用法:填脐内,隔衣以壶盛热汤熨之,汗解,用于风寒感冒头疼。

方源:《本草纲目》

方5

药物:胡椒、葱白、百草霜各适量。

制法;胡椒研末,三味共捣丸。

用法:纳脐中可发汗,用于风寒感冒无汗者。

方源:《理沦骈文》

方6【杏苏散】:

药物:苏叶、杏仁、生姜、桔梗、获苓、半夏,甘草、前胡、陈皮、枳壳、大枣各适量。

制法:为细末,加适量白蜜,连须葱,生姜打烂,生萝卜汁合大枣煎汤,上药调成药饼。

用法:敷脐。用于风寒感冒。

方源:《上海中医药杂志》(十):二十五,一九九○。

方7药物:白芥子一百克,鸡蛋清适量。

制法:白芥子研末,鸡蛋清调成膏。

用法:贴敷【神阙穴】,可同贴【大椎穴】、【涌泉穴】。用于风寒感冒。

出处:《陕西中医》(十一):三十五,一九八四。

方8

药物:淡食豉三十克,连翘十五克,薄荷适量。

制法:研细末,共捣泥状。

用法:贴敷【神阙穴】,可加贴【大椎穴】、【风池穴】。

出处:《陕西中医》(十一):三十五,一九八四。

方9

约物:活蚯蚓十余条,白矾少许。

制法:将蚯蚓清水洗净后,放在白酒内稍浸一会取出,再撒上少许研细的白矾末。

用法:直接敷于肚脐上,二小时以上至半天时间取下。用于感冒及流感初起的发热,一般敷二次即可退热。

出处:《黑龙江医药》(二):六十一,一九七九。

方10

药物:活癞蛤蟆一只。

用法:直接将其肚皮对准患者的肚脐贴上,过一小时解开。用于感冒或流感发热,半天后即可降低体温。

出处:《黑龙江医药》(二):六十一,一九七九。

方11

药物:【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均为成药)适量。

制法:研细末,水调或姜汁调膏。

用法:敷脐,胶布固定。用于风热感冒。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十一):三十八,一九八○。

方12【脐丹粉】

药物:防风、黄芪、肉精各等分。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先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棉球消毒【神阙穴】,趁湿撒药粉零点五克,胶布或绷带固定,每隔三日换药一次,五至七次为一疗程,可连续用二至四疗程,孕妇慎用。用于体虚经常感冒者的预防和治疗。

疗效:预防五十二例,痊愈二例,显效十一例,有效三十九例,总有效率百分之百。防治九十六例,痊愈二十一例,显效三十六例,有效三十九例,总有效率百分之百。

出处:《陕西中医》(一):三十三,一九八九。

备注:亦可用于防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和咽炎。

方13

药物:葱白三十克,连翘十五克。

制法:共捣烂。

用法:用纱布包好敷脐上,等到将要出汗时,急喝白开水一杯,以加速发汗。用于风热感冒。

出处:《中医简易外治法》

方14

药物:生姜十克,葱白三十克,麻黄六克。

制法:共捣烂如泥状。

用法:敷脐部,热水袋熨之,盖被取汗。用于风寒感冒。

出处:《韩明本医案》。

方15

药物:淡豆豉三十克,连翘十五克,薄荷九克。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用药粉十五克,冷水调为糊,填脐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三至八小时去药,每日一次。可加贴【大椎穴】、【风池穴】。用于风热感冒。

出处:《穴位贴药疗法》

方16

药物:炒麻黄、附片、吴茱萸。

制法:研粗末。

用法:热敷脐部。另用樟树叶煎水外洗。用于表寒深闭。

疗效:一般药后不多时,即可汗出而解。

出处:《湖南中医杂志》(四):十,一九八八。

方17

药物:桑叶、菊花、杏仁、连翘、桔梗、甘草、薄荷各三克。

制法:上药研细,加葱白五根、白蜜一匙,共调为饼。

用法:外敷脐中,治感冒。

出处:《国医论坛》(四):四十七。一九八六。

【敷贴疗法】

1.大蒜适量,面粉适量。

用法:将大蒜捣汁调拌面粉做成圆锥形状,塞入鼻孔。

功用:祛风散寒,宣肺通窍。适用于头痛、发热、恶寒、鼻塞、喷嚏、流清涕、无汗等风寒感冒。

2.用热水泡脚三十分钟,用【风湿止痛膏】贴于脚掌【涌泉穴】,治风寒感冒效果好。

3.葱白三十克,生姜二十克,食盐三克。

用法:共捣烂、加酒适量,调成糊状,用纱布包裹擦胸、背、手、足心、肘窝、腘窝。每二小时擦一次,一日擦三次。

功用:辛温散寒、退热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4.白芥子十克,鸡蛋清适量。

用法:白芥子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拌成膏状,贴双足心【涌泉穴】,如局部有烧灼刺痛时,去掉。一日敷药二至三次。

功用:散寒通络,利肺除痰。适用于风寒感冒,痰多色白,咳嗽较甚者。

5.大蒜一瓣,风湿膏二张。

用法:将大蒜捣烂,取黄豆粒大蒜泥贴【涌泉穴】,风湿膏覆盖固定,十二小时后去掉,治感冒效佳。(注:如有剧烈烧灼感,及时撕掉,以免烧灼皮肤,起泡)

6.淡豆豉三十克,连翘十五克,薄荷九克,葱白适量。

部位:【风池穴】、【大椎穴】、【神阙穴】。

用法:混合研末过筛,先取药末二十克,加入葱白,捣融如膏,敷贴【风池穴】、【大椎穴】二穴,覆以纱布,胶布固定。再取药末十五克,填于【神阙穴】内,然后以冷开水滴药上,周围以布或面糊圈住,以防滴水外溢,待药气入腹即愈。

功用:清热解表,疏风和营。适用于发热、汗出、头胀痛、口渴、喷嚏、咳嗽等症风热感冒。

7.雄黄十克,朱砂十克,玄明粉三十克,生葱白适量,生姜片适量,青皮鸭蛋清适量。用法,先将雄黄、朱砂、玄明粉混合研成细末,次将葱白、生姜捣烂绞汁和入药拌匀,再加鸭蛋清调成厚糊状。将药糊适量涂敷入患者脐窝【神阙穴】,外以纱布盖上,再以宽布带束紧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至病愈为度。

功用:清心火,通腑气,祛表邪。适用于感冒高热不退者。

【体针疗法】(又叫毫针疗法)

1.针刺:取主穴【合谷穴】;配穴:【印堂穴】、【天突穴】。

手法:针【合谷穴】时用提插法,至患者前额部微有汗时为止。咳嗽配【天突穴】,前头痛加刺【印堂穴】。

2.取主穴:【大椎穴】、【风池穴】、【风门穴】、【列缺穴】、【外关穴】、【合谷穴】(双侧)。

配穴:咽痛加【鱼际穴】;鼻塞加【迎香穴】;头痛加【太阳穴】。

方法:留针二十分钟,每日一次。

3.三棱针点刺:一侧【少商穴】,【中商穴】,【老商穴】。

方法:先将三棱针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常规消毒。然后用大蒜一瓣,将上述三个穴位擦红后,快速用三棱针分别将三个穴位刺出血。每日刺一侧。

本法适用于流感发高热者。

【灸法】

选【风池穴】、【风门穴】、【大椎穴】、【曲池穴】等穴,将艾条点燃,分别在上述穴位上灸,每穴一分钟,每天二次。适用于风寒感冒。

【耳穴压丸法】

取肺、神门、气管、内鼻、额、咽、扁桃体,每次选二至四穴,用菜籽压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三天换一次,压丸期间经常按压耳穴处。

【药线点灸疗法】

取肺、内鼻、贤上腺、感冒点。用青麻搓成直径约零点五毫米的线,浸泡在麝香等药物配制的药酒中制成药线。以拇、食二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约一厘米,点燃后,待线头呈炭红珠火(忌火苗)时,对准穴位,顺应腕力,拇指尖稳重而敏捷地将火线头按于穴位上,如穴位深拇指不便按入,可将火线头伸入点灼,一按火灭即为一壮,灸处有轻微的灼热感。如不愿直接点灸,可将珠火线头置距穴位约一毫米处熏灸。病情重者,可于第一次术后约半小时追加一次,一天一至二次。

【艾条灸法】

用普通药艾条点燃,对准肺、内鼻、肾上腺、感冒点穴位,距之二厘米处熏灸,使患者感觉到有舒服的温热感为度,一般需五至十分钟。每日二次,十次为一疗程。

【耳穴贴膏疗法】

取穴:内鼻、咽喉(双侧),枕、额(双侧),肺、气管。

方法:先清洁耳廓,将药用橡皮膏剪成四乘六毫米的长方形,贴在穴位上,每周二次,双耳同时贴或左右耳交换贴。

【拍击疗法】

1.弹【山根穴】。拇指与食指对合如环状,用拇指将食指的指甲部按住,然后用力使食指从拇指后方滑出,弹击【山根穴】,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

2.掌击【大椎穴】可治鼻衄。

主治: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

【熨引疗法】

用白铁皮或铜皮做成筒高十四厘米,直径五厘米,底部直径一厘米的尖底熨引器,装入开水,盖好盖子,熨引【合谷穴】,【大椎穴】和前后心处,至津然汗出为度。如发热头痛,可熨引【风池穴】、【曲池穴】、【合谷穴】等穴。

主治:风寒感冒。

【推擦疗法】

生姜捣烂,葱白切碎,等份和匀,用纱布包裹,蘸热白酒。先推擦前额和【太阳穴】,再推擦背部脊柱两侧,以皮肤潮红为度,如兼有恶心呕吐,加推胸部;腹痛,加推脐部。

主治:适用于各种感冒。

【熏洗疗法】

治风寒感冒三法:

1.取麻黄九克,桂枝六克,生姜九克,紫苏十五克,甘草三克,煎汤熏洗头面,得汗而解。

2.取荆芥九克,防风九克,白芷十二克,柴胡十二克,前胡十二克,羌活九克,独活九克,生姜九克,煎汤熏洗头面部,先熏后洗,每日二次。

3.取紫苏三十克,川芎十二克,花椒六克,葱白十二枚,藿香十五克,茶叶九克,煎汤熏洗头面。

【吹鼻疗法】

1.取川芎、藿香、无胡、丹皮各九克,雄黄、白芷、皂角各十二克,朱砂三克,研末,吹鼻。

2.取羌活、防风、荆芥、川芎、白芷、细辛、蔓荆子、薄荷、羊踯躅花各三克,熟石膏、风化硝、黄连、青黛各九克,鹅不食草十五克,共研细末,吹鼻。

操作方法:用生理盐水拭净鼻腔,取药末零点三克,用小竹管或纸管,喷药器将药粉吹入鼻内,经鼻粘膜吸收而治疗疾病。

【取嚏疗法】

1.【上清散】:薄荷、川芎、白芷、黄芩、牙硝、皂角、硼砂各六克,细辛、雄黄各二克,研末,加冰片二克,麝香零点五克,研细和匀。

用法:将所有药物研为细末,以手指蘸取适量抹鼻,或以清洁棉花卷成条状,蘸取药末塞入鼻中轻轻转动,使药物粘着于鼻粘膜上,即抽出棉条使之得嚏。

2.取鹅不食草、闹羊花、马蹄细辛、冰片各等份,研末和匀,用纸筒吹入鼻中取嚏。

3.取野菊花、白芷、连翘、大青叶、薄荷、藜芦各等份,共研末和匀,每日一次,吹入鼻中取嚏。

【放血疗法】

1.点刺【大椎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十分钟,使之出血,适用于发热而汗不出者。

2.点刺【少商穴】、【太阳穴】。

3.用酒擦肺俞穴,以肤红为度,然后挑刺。

注意事项:针具或瓷片必须煮沸消毒,操作者的双手和患者放血部位,用蘸酒消毒。

【刮痧疗法】

取生姜、葱白各十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柱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如呕吐者加刮胸部。

【气雾吸入疗法】

1.取荆芥、防风、藿香、银花各十克,前胡、川芎、薄荷、甘草各六克,用壶式雾化法吸人,每日三次。

2.取大青叶、蒲公英各五十克,牛蒡子、防风、炙甘草各九克,用砂锅煎煮,让蒸气充满室内,吸入气雾。

注意事项:应用壶式雾化法时要防止烫伤,可事先在口鼻处涂以凡士林。如发现药物过敏,则立即停止使用。

【药膳疗法】

1.豆豉炖豆腐:豆腐四百克,淡豆豉二十克,生姜三克,再加适量的盐一起隔水炖煮,趁热食用。功能散寒祛风: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骨痛等症。

2.藿佩冬瓜汤:鲜藿香、鲜佩兰各五克,冬瓜五百克(去皮、子)。先将藿香、佩兰煎煮,取药汁一千克,再加入冬瓜及盐适量一起煮汤食用。功能消暑祛风。适用于夏季感冒、头痛、胸闷、食欲不振、小便短赤等症。

3.姜汁干丝:生姜十克,豆腐干丝一百克。先将生姜压取姜汁,再以姜汁及适量的盐、酒等调料拌豆腐干丝后即可食用。功能散寒解表,和胃止呕。

适用于风寒感冒,胃纳不佳,恶心呕吐等症。

4.香葱拌豆腐:香葱二十克,葱白十五克,(洗净,切碎),豆腐三百克和适量盐,一起拌匀后食用。功能散寒祛风,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骨痛等症。

【酒疗法】

1.紫苏酒:紫苏、荆芥各十克,陈皮五克,白酒一百毫升,浸泡即成。每次温服二十毫升。功能祛风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2.红葡萄酒一小杯加热,打入鸡蛋一只,搅拌一下即停止加热,待温后便可饮用。

3.草鱼(或青鱼)肉片一百五十克,米酒一百毫升,生姜片二十五克。用水半碗,煮沸后加入上三味,以生盐少许调味,趁热吃,卧床盖被取微汗,每日二次,用于感冒、怕冷、头痛。注意避风寒。

4.连须葱白三十克,淡豆豉十克,生姜三片,加水五百毫升,煎成后,再加黄酒三十毫升煎煮,服后盖被取汗。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心烦者。

5.葱白头和生姜各三十克,食盐六克,共捣如糊状,再加入白酒三十至五十毫升调匀,然后用纱布包之,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脚心及腘窝,涂擦一遍后,嘱患者安卧。涂擦三十分钟后即有汗出,热渐退,全身自觉症状也随之减轻。

6.荔枝肉三十克,黄酒适量。用酒将荔枝肉煮温,趁热顿服。

7.芝麻五十克炒熟,捣碎,黄酒冲服,盖被取微汗。用于风寒感冒。

8.葱白三根,白酒适量,小米适量。以上三种加水煮粥,热服取汁。或生食葱白,热酒送服,取汗。用于风寒感冒。

9.杭菊花和枸杞子各六十克,绍兴酒二百毫升,浸泡十至二十天,去渣加蜂蜜少许,早晚各饮一小杯,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10.白芥子一百五十克装入纱布袋中,同二百五十毫升白酒一起煮沸。趁热用白芥子包熨项颈周围,冷时再热,每日二至四次,内服酒液每次五毫升,每日二至三次。用于流感防治。

注:本品外敷有发疹作用,皮肤过敏者不可外用。

11.苦参三克,桔梗一克,捣碎,装入纱布袋中,扎紧,同白酒二百五十毫升一起放入锅中,用文火煮十至二十分钟后拿下,灌入大口瓶中(药袋也放进去),封好待用。在春秋季节或流行期间,每日用棉棒蘸淡酒擦洗(从瓶中倒出五毫升)鼻孔、咽部,每日二至四次;或每次用该酒五毫升,加入温水一百毫升漱口用。用于流感。

【握药疗法】

取苍术六克,羌活十克,明矾六克,荆芥九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为丸,握于手心,令微汗出即止,每日三次。用于婴幼儿,可以将药物纱布固定在手心。用热水浸泡双手后,再行治疗,可提高疗效。

注意事项:

1.上肢瘫疾或麻木,无力手握的患者,不宜应用本疗法。

2.手掌心有溃疡或破损处禁用。

【香佩疗法】

1.取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茱萸各三克,共研细末,装入小布袋内佩带。

2.取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白芷、麝香各等份,混合研末,佩带在胸前,时时嗅闻,每次十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

1.对药物气味过敏者,不宜应用。

2.保持香佩的芳香干燥。当药物佩带时间过长,气味淡薄时,应及时更换药物。

3.制作香佩宜用稀薄棉布或纱布、绢缝制,不宜用过厚过密的布和化纤类布。

【蛋滚疗法】

感冒取热滚法:取生姜三十克捣碎,葱白十五克,艾叶十五克,鸡蛋二个,加水七百五十毫升,煎煮一小时,待鸡蛋壳变成褐色即成,使蛋在药液中保温以备用。取温热的鸡蛋一个,趁热在头部、额部、颈部、胸部、背部、四肢和手足心依次反复滚动热熨,直至微汗出为止。蛋凉后放入药液中加热,一般备蛋两个,轮流滚动,滚蛋后,令患者盖被静卧即可。

【药物法疗】

本病用西药主要是对症治疗。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者可用【复方阿司匹林】、【克感敏】等药物或加物理降温,酌情输液。如继发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可选用【磺胺药】或【抗生素】等治疗。并发流感病毒肺炎时应注意心脏功能,酌情输液、吸氧,亦可用些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中医治疗可根据病情辩证论治,亦可服【银翘解毒片】等中成药。

【验方】

方1 大蒜二克,每日三次,内服。

方2 葱白三寸,生姜、茶叶各九克,核桃仁九克,红糖十五克。前几味水煎去渣,红糖溶化后服。

方3 生姜三片,升麻三克。加水适量煎煮,日服一剂。

方4 苦瓜数个,取其瓤煮熟服。

方5 贯众三十克,薄荷九克,水煎分三次服,小儿酌减。

方6 鲜鱼腥草六十克,洗净后捣烂,以洁净纱布绞取汁液。将汁冲蜂蜜服,饮三至四次。

方7 取新鲜螃蜞菊(过塘蛇)适量,用水洗净,入锅煎煮二十分钟,取其煎剂代茶饮。

方8 防风六克,甘草三克。开水冲泡,趁热代茶饮。

方9 川军四十五克,蝉蜕四十五克,共研细面。成人每次九克,小儿零点九克,温开水送服。

方10 大青叶三十克,板蓝根十五克,筋骨草十五克,接骨金粟蓝十五克,甘草三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三至四次,分服。

方11 生石膏适量(一岁以上儿童每日二百克,一岁以下每日一百克)。将生石膏砸碎放入搪瓷器皿或药锅内,加水五百毫升,煎至五十毫升左右,同法煎四次,每煎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药液滤出后,也可加糖或果汁同服,首煎最好一次服下,它煎可以多次少量频频饮服。用于婴幼儿流感。

方12 用一百克糯米煮粥,临熟加入葱白再略沸之,空腹食之,出微汗效佳。疏风散寒,治外感风寒,鼻塞不通。

方13 将适量胡萝卜洗净,煎汤,热饮。用治畏寒感冒需发汗者。

方14 葱三十克,淡豆豉十五克,黄酒五十克。先将豆豉放入砂锅内加水一小碗,煎煮十分钟,再把带根须的葱洗净切段放入,继续煎煮五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服,注意避风寒。功效:解表祛风,发散风寒,温中降逆。用治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虚烦,无汗、呕吐、腹泻等症。

方15 草鱼肉一百五十克,生姜片二十五克,米酒一百克。用半碗水煮沸后,放入鱼肉片,姜片及米酒,共炖约三十分钟,加盐调味趁热食用。卧床盖被出微汗,每日二次,避风寒。解表散寒,疏风止痛,通窍。甲治伤风感冒。畏寒发冷,头痛体倦,鼻塞不通等症。

方16 鸭蛋清二个,葱白四段,饴糖五十克。先将葱白及饴糖,用两茶杯水煮沸,倒入盛鸭蛋清的碗中,搅匀,分二次热服,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功效:养阴清热。用治感冒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等症。

方17 荆芥十克,苏叶十克,茶叶六克,生姜十克,红糖三十克。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后。加入红糖,溶化即成。每日二次,可随意服用。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治风寒感冒、胃寒、身痛、无汗等症。

方18 银花三十克,山楂十克,蜂蜜二百五克。将银花与山楂放入砂锅内,加水置旺火上烧拂,约三至五分钟后,将药液注入小搪瓷盆内,再煎熬一次,滤出药液,将二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匀服用。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消食。用治风热感冒,发烧头痛,口渴等症。

方19 柑桔、盐。将未完全熟透的柑桔去蒂,用筷子刺一个洞,塞入十五克食盐,放于炉下慢烤,塞盐的洞口避免沾灰。烤熟时,塞盐的洞口果汁会沸滚,五分钟后,取出,剥皮食之,能止咳。咳嗽较严重者,可于果汁沸滚时先取出,加入一些贝母粉再烤熟,效果更佳。

方20 野菊花、薄荷各三十克,桔梗十二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二次服,服至痊愈。

主治:流行性感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咳嗽、喉痛或周身酸痛。

方21 陈皮、柴胡、连翘、白芷、枳实、山楂、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神曲,川芎、厚朴、桔梗、麦芽、苏叶各十五克,陈茶叶五百克。

制用: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用十克,水煎热饮。

功效:解表散寒,消食和胃。治疗感冒风寒,食欲减退或水土不服,腹泻、腹痛。

方22 鬼箭羽二十五克,花槟榔十五克,白鸽屎二十克,鸭脚皮二十五克,地骨皮二十克,布渣叶二十五克,淡豆豉十五克,尖尾蜂芋十五克,旧毫豉十五克,瓜萎叶二十克,苦瓜干二十五克。

制用:以上各药用清水煎六小时。约一大碗药汤,待温热时服下,卧床休息,待出汗即愈。

功效:此方专治精神疲惫、周身骨痛、发冷发热、心闷呕吐、头痛眼花之流行性感冒。

方23 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入鼻内治各种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症。

功效,化痰热,散瘀血,消积滞。用治感冒头痛、火症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症。

方24 山榄、红萝卜、紫苏叶、山楂、麦芽、炒鸡内金、金石斛、元参、生地等。

制用:感冒引起的口苦初起时,用山榄十五至二十粒,刀背拍扁;红萝卜四枚,刀切成片,加紫苏叶十克,以水熬成汤,趁热进食,一天饮三至四次,口苦即可解除。

口苦兼有饮食失常、肠中滞积时,可再加上山楂二十克,麦芽二十克,炒鸡内金十五克。

对迟眠或夜间说话较多,唇舌干燥患者,则改加金石斛十五克,京元参十五克,小生地十五克,口苦才能消除。

方25 冬瓜皮、米仁、马蹄通草茶。

制用:感冒引起的口苦发热,如在热退后,眼白略黄,小便深浓如赭石色,初起如含深浓黄色,稍久,变成黄色水液,那就是小便中已有浓厚的胆汁色素,这时要用【冬瓜米仁汤】给患者饮用。

冬瓜皮五十克,米仁二十五克,共煎成汁液,利尿祛湿的作用很强,连饮四至五天,马蹄通草茶也可同时服用。如果有黄疸,约须十至三十天时间始得痊愈。

方26 薄荷二克,茶叶五克。

制用:以沸水冲泡,频服。

功效:辛凉解表。用治风热外感,头痛目赤,食滞腹胀。

方27 生大蒜一瓣。

制用:将蒜瓣含于口中,咽下生津液,大蒜含至无味时吐掉。连续三瓣即可奏效。

功效:辛温解表,解毒杀菌。用治感冒初起,鼻流清涕,风寒咳嗽症。

方28 木芙蓉叶九十克,厚朴九克。

制用:共加水煎二次,每次至少煎半个小时,合并两次药汁并用微火浓缩成五百毫升。每次服五十毫升,每日服四次,直至全部服完,如仍未痊愈,可照上法继续服药至痊愈,儿童剂量酌减。

方29 芥菜五百克,豆腐半块,老姜九克,咸橄榄四个。

制用:芥菜切成适当长度,豆腐切为二至四块,老姜切片,咸橄榄与一杯半水,共放入锅内煮。煮好后滤出残渣,趁热喝下,盖被休息,出汗即愈。

功效:食用芥菜,对肺、支气管有止咳化痰的功能;豆腐能恢复肠、胃的正常功能;咸橄榄对止咳也有效果。可治日久不愈的感冒。

方30 荔枝肉三十克,黄酒适量。

制用:用酒将荔枝肉温煮,趁热顿服。

功效:通神益气,消散滞气。用治气虚感冒。

方31 西瓜、蕃茄各适量。

制用:西瓜取瓤,去籽,用纱布绞汁液;蕃茄先用沸水烫。去皮、去籽,也用纱布绞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以及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症。

【偏方】

方1 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

制法:煮热汤面条一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而愈。

功效:辛温解表,消痰解毒。用治风寒袭表引起的伤风感冒症。

方2 鸡蛋一个,冰糖三十克。制法: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功效:养阴滋燥,清肺止咳。用治感冒,流清涕,咳嗽发冷。

方3 萝卜、甘蔗各五百克,金银花十克,竹叶五克,白糖适量。

制法: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砂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功效:消积化热,润燥止痛。用治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等症。

方4 临睡时,以热水洗腿足,再用葱头汤,乘热眼下,身上多盖衣被等物,汗出,自愈。

方5 加密列花四钱,洋产接骨木花二钱,煎汤,分二日,乘温眼。

【秘方】

方1 防风九克,细辛三克,苍术九克,白芷九克,川芎九克,黄芩九克,羌活六克,生地十八克。

服法:水煎服。

主治及疗效:主治流感、感冒,均一剂而愈。

方2 山栀十五克,豆豉一撮,石膏(研)二十一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二片。

服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感冒五六日,或十数日之久,身热不除,发热汗出,心中烦燥,或反恶寒,或结胸不眠,知饥不能食。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性食物。

方3 人中白六十克,黄柏(盐拌炒褐色)、生甘草、青黛各十五克。

服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六克,童子小便调服。

功效:主治阴虚火盛及五心烦热等症。

一妇女,年四十,夜间发热,早晨退,五心烦热,无休止时,半年后求予治。六脉皆数,伏而且牢,浮取全不应,予与【东垣升阳散火汤】,四帖而热减半,胸中觉清快胜前。再与二帖,热悉退。后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少佐以炒干姜,服二十余帖全安。

方4 双花三十克,连翘三十克,芥穗十八克,薄荷十八克,黄芩三十克,川贝十五克,石葛蒲十八克,藿香十八克,神曲十二克,白蔻十二克,木通十五克,滑石三十克,大黄三十克,菊花三十克。

制法:共为粗末。

服法:一般用药十五至十八克,重者不超过三十克,将药放在盖碗内,用开水冲入盖好,浸至适口时温服,一日二付(小儿酌减)。

功效:主治流感、感冒。一般一付即愈,重者不过三付。

【食疗】

1.有利于防治感冒的食物有:生姜、葱白、菊花、豆豉、香菜、大蒜等。

2.黄豆三十克,干香菜三克,加水煎服。

3.鸡蛋一枚,葡萄酒适量。将鸡蛋打入葡萄酒内同煮,蛋熟趁热顿服,治感冒引起的咽痛效佳。

4.三白汤:白萝卜五百克,白菜根三百克,连须葱白一百克,水煎服,可供五人一日量。

5.荆芥豉酒:豆豉二百五十克,荆芥十克。用酒七百五十毫升同豆豉、荆芥煎五至七沸,去渣,收贮备用。随量稍热饮之。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无汗。

6.生姜炒米粥:生姜三十克,炒米五十克。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与炒米同煮成粥,用食盐、花生油少许调味服食,姜片可食可不食。具有温中祛寒,止呕化痰,健脾开胃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稀,食欲不振等。

7.蔓青子粥:蔓青子一百克,粳米二百五十克,白糖适量,水二千毫升。将蔓青子碾碎,加水二千毫升,搅拌,压滤取汁,同淘洗净的粳米同煮粥,药汁少再加水,以文火慢熬至汁稠粘时,加入白糖拌匀后停火起锅食用。血虚有火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齿痛,目赤睛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等。

8.神仙粥:糯米五十克,生姜五大片,河水一千毫升,带须葱头七至八个,醋半小盅。将葱头洗净拍破,与淘洗净的糯米、姜同加入河水煮粥,煮至米烂,加入醋,即可起锅。喜食甜者可加糖服食。具有开胃养肝,补中益气,解肌散寒,消积解毒的功效。

主治由感冒初起而致头痛发热。

9.石膏豆豉粥:生石膏六十克、葛根二十五克,淡豆豉一点五克,荆芥五克,麻黄一点五克,生姜三片,葱白三根,粳米一百克。将生石膏、葛根、淡豆豉、荆芥、麻黄、生姜片等洗净,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澄清沉淀,将淘洗净的粳米加清水煮沸后,加入药汁,葱白煮成粥。

此粥主治高热不退,肺热喘急,头痛,烦燥,失眠,无汗,口渴咽干等病症。吃后汗出热退则停服。凡病人出汗,恶风寒怕冷,应忌食之。

10.白胡椒热汤面:白胡椒末、葱白适量。煮热汤面条一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乘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主治风寒袭表引起的伤风感冒症,具有辛温解表,消痰解毒之功效。

11.鸭蛋清饮:鸭蛋清二个,葱白四段,红糖五十克。先将葱白及红糖,用两茶杯水煮一至二沸,倒入盛鸭蛋清的碗中,搅匀,分两次热服。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主治感冒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等。

12.食盐煨猪心:新鲜猪心一个,食盐适量。将新鲜猪心洗净,待水稍干后,放铁锅内加少量水,用食盐覆盖,以文火煨一小时,然后抖去食盐,取熟猪心服吃。每天食一至二次。一般二次可显效。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和支气管炎咳嗽。

13.鸡蛋白糖:鲜鸡蛋二个,白糖十五克,香油数滴。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

清咽润喉,主治感冒嗓子疼痛。

14.乌梅红糖汤:乌梅四个,红糖一百克,用水一碗煮汤,每日二次。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不退。

15.黄芪瘦肉方:黄芪五十克,猪瘦肉适量,共炖服食。

有增强抵抗力的功效,能预防感冒。

16.当归生姜羊肉汤:精羊肉一百至二百克,生姜六十克,葱白十克,当归十五克。先将羊肉切片,素油炒过兑汤两碗(约一千毫升),加其它味料,煮三十分钟,加食盐适量煮熟食。补虚温中,活血祛寒。主治风寒感冒(主要症状是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全身酸疼,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白而稀,舌苔薄白,脉浮)。

本方对经常感冒的患者、妇女产后感冒风寒者也适用。

17.葱白大蒜粥:葱白十根、大蒜三头、粘米适量。将粘米煮粥两碗,粥将熟时,放入葱蒜,再煮数沸即可。趁热一次吃完,盖上被使其全身发汗。

有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伤风头痛。

18.白菜根白糖汤:白菜根(疙瘩)一个。将白菜根洗净,切片,加水一碗煎好,后加白糖,日服二次。清热解毒。

主治流行感冒,热多寒少症。

19.干白菜根汤:干白菜根一块,红糖五十克,姜三片。加水两碗,共煎汤,日服三次。具有清热利尿,解表的功效。

主治风寒感冒症。

20.大白萝卜汁: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入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具有化痰热、散瘀血、消积滞的功效。

主治感冒头痛、火症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症。

【茶疗方】

1.鲜茶叶十五克,生姜五片,鲜枇杷叶三张。两次煎服,日服一剂。

2.绿茶五克,生姜五至八片(如无生姜、绿茶,可改用豆豉十克),葱白四至六根,用热开水泡服,每日一至二剂。治风寒感冒。

3.绿茶一克,钩藤、蜂蜜各十五克。钩藤加水五百毫升,煮沸三分钟,去渣,加入绿茶与蜂蜜即可。日服一剂,分三次,温服。治流行性感冒。

4.茶叶,葱白、胡桃、姜片和绿豆各等份,水煎服。治感冒发热。

5.茶叶五克,薄荷二克。以沸水冲泡,频服。治风热感冒。

6.绿茶叶九克装入稀布袋内,绿豆二十克,洗净,捣碎。一起放入锅内,加水三百毫刑。用文火煎煮至一百五十毫升,去茶叶包后,加糖适量,一次或分次服完。治风热感冒或流感。 

7.茶叶六克,荆芥、苏叶和生姜各十克,红糖三十克。先加水五百毫升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后,加入红糖待溶化即成。每日二次,可随量服用。治风寒感冒。

8.茶叶五克,生芝麻三十克,生姜五克。将生芝麻放入口中嚼食,并用热姜茶汤一碗冲服,服后盖被发汗。治外感初起感冒。

注:或以红糖十五克,茶叶五克与芝麻酱适量调匀,以沸水冲泡,然服亦可。

9.紫苏叶九克,羌活九克,茶叶九克,共研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一剂。治风寒感冒、无汗、肢体酸痛。

10.茶叶十五克,核桃仁二十克,葱白二十克,生姜二十克。将核桃仁、葱白、生姜一起捣烂,同茶叶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卧床盖被避风。适用感冒发烧,头痛无汗症。

11.茶叶六克,银花二十克,白糖五十克。水煎服。每日一次,连服二至三日。治风热型感冒。

12.多喝茶有利防治感冒。茶叶含有少量咖啡因,可提神醒脑,还含有维生素C、P、B1、B2,可分解油腻,帮助消化,茶碱又能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强心利尿,还能消食除痰。茶叶对预防和治疗感冒及人体多种疾病有好处。所以,感冒时,应多喝茶。

【药茶疗法】

1.紫苏叶茶:将紫苏叶晒干揉碎成粗末,每次用十六克左右,放入茶杯中,加红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发表散寒,理气,和营。

选按:本品辛温,《药品化义》载:“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据研究,本品含挥发油,能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神经而有发汗解热作用。故本方适用于感冒风寒初期。

方源:《上海常用中草药》

2.姜苏红糖茶:生姜、紫苏叶各三克,红糖十五克,放入杯中,沸水冲泡,盖焖十分钟后代茶频饮。

功用:疏风解表,理气和中。

选按:生姜红糖茶是人们习用的治疗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的茶方,具有辛温解表散寒功效,加紫苏叶,发散风寒,效力更著。3.芫荽茶:芫荽草(切碎)十克、薄荷六克、生姜五克,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用:发散风寒。选按:芫荽又称胡荽、香菜。性味辛、温,有温通发散功效。《医林纂要》载其“发汗如葱,但专得气分。”配以生姜、薄荷,发散风寒效果更佳。故本方适用风寒感冒轻症。

4.葱豉茶Ⅰ:葱白七根,豆豉十克,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得汗为度。

功用:发汗解表,适用于感冒风寒初起。

选按: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本草纲目》载“黑豆性乎,作豉则温。即经蒸署,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

5.葱豉茶Ⅱ:葱白三根,淡豆豉十五克,荆芥五克,薄荷三十叶,栀子五枚,石膏六十克(打碎),茶末十克。水煎代茶频饮。宜温服。

功用:辛温解表。运用于外感风寒,壮热头痛等症。

选按:方中葱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配伍淡豆豉、荆芥,其效尤著。薄荷、石膏、栀子,疏风清热泻火。

6.苏羌茶:紫苏叶、羌活、茶叶各九克,共制粗末,每日一付,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辛温解表。适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症。

选按:紫苏,羌活为辛温解表药,有发散风寒作用,羌活亦能祛风胜湿。

7.午时茶:苍术、柴胡、前胡、防风、羌活、桔皮、山楂、连翘,神曲、藿香、白芷、枳实、川芎、甘草各三十克,厚朴、桔梗、麦芽、紫苏叶各四十五克,红茶五百克。将上药制成粗末,另用生姜打汁,将姜汁、面粉打浆和药,压制成块。每块二十克。成人每用一块,放入茶杯中,沸水泡服。

功用:祛风散寒、消食和胃。

选按:本方适用于风寒感冒,寒湿阻滞,食积内停。症见恶寒发热,胸闷恶心,不思饮食,或食积吐泻,水土不服。服药时宜热饮,覆被取汗。

8.天中茶:制川补、制半夏、杏仁(去皮)、炒菜菔子、陈皮各九十克,荆芥、槟榔、香薷、干姜、炒车前子、羌活、薄荷、炒枳实、柴胡大腹皮、炒青皮、炒白芥子,猪等、防风、前胡、炒白芍、独活、炒苏子、土藿香、桔梗、藁本、木通、柴苏、泽泻、炒苍白术各六十克,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茯苓各一百二十克,白芷、甘草、炒草果仁、秦艽、川芎各三十克,红茶叶三百克。上药除大腹皮外,余药共研粗末,将大腹皮煎汁,过滤去渣,取汁拌入药粉内,晒或烘干,用纱布袋分装(每袋九克)备用。每次用一袋,沸水冲泡,焖五至十分钟,当茶饮。日二次。

功用:疏散风寒、健脾和胃。

选按:本方适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肢酸、胸闷呕恶,腹痛便泻等。

9.薄荷茶:薄荷叶三十片,生姜二片,人参五克,石膏三十克,麻黄二克,上药共制粗末水煎滤汁代茶饮。

功用:辛凉解表。运用于体虚或老年人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不爽等。

选按:薄荷性味辛凉,《本草纲目》载“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热,专于清风散热。”据药理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少量薄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间接传导至末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使肌体散热增加,故有发汗解热作用,伍以石膏,麻黄重在宣泄郁热,党参益气补虚,故本方适用于体虚或年老者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不爽等。

10.桑菊茶:桑叶一千克,黄菊花五百克,枇杷叶五百克,上药制成粗末,用纱布袋分装,每袋十至十五克。每次一袋,沸水冲泡代茶饮。功用:疏风情热解表。

选按:桑叶、菊花均为辛凉解表药,有抗菌消炎作用。故本方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11.六叶茶:黄皮叶粉、芒果叶粉、紫苏叶粉、薄荷叶粉、大叶龙胆草、岗梅根、桑叶粉、地胆头粉各五百克,甘草、茅根、菊花、如意花根各二百五十克。将大叶龙胆草、甘草、茅根、菊花煎水二次,浓缩后,将岗梅根,如意根研成粉与其他诸药粉混和,加米粉适量作粘合剂,压制成茶块,每块九克,晒干即成。每次一块,一日二次,白开水泡服。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消滞。

选按:方中桑叶、菊花、薄荷、黄皮叶均有辛凉解表功效。岗梅叶清热解毒,《岭南采药录》载:“清热毒,煎凉茶多用之。”芒果叶《陆川本草》云:“行气疏滞,去痧积。”故本方适用于外感风热兼气滞腹胀痛,症见发热重、微恶风寒、咽喉肿痛、胸闷呕恶、腹痛腹胀等。

12.三鲜茶Ⅰ:鲜藿香、鲜苏叶、鲜薄荷各十至十五克,开水冲洗后继用开水泡,代茶频饮。

功用:疏风情热解表。

选按:本方不仅能清热,疏风解表,而且具有芳香化浊的功能。平素当茶饮,可以预防感冒。本方适用于外感风热,发热重、微恶风寒,咽喉肿痛,胸闷呕恶,舌红苔薄或腻等。

13.水翁花茶:水翁花五至十克,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清暑解表。

选按: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花蕾。气微香味苦性寒,《广东中药》载:“治外感发热头痛,感冒恶寒发热。”故本方适用于夏季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食滞不化等。

14.大青叶茶:大青叶十五克,切碎,沸水冲泡,代茶饮。连用三至五天。

功用:清热、凉血、解表。

选按:本品经药理研究证明含靛红烷B、靛甙等,有解热、抗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增加白细胞吞噬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据报道,本方治疗流感二十四例,有九例在一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在二至六天内体温下降至正常,故本方适用于流行感冒,温病热盛烦渴等症。

15.板蓝根茶:板蓝根十八克,制成粗末,水煎代茶饮。

功用:清热解毒,利咽。

选按:板蓝根即大青叶的根。性味苦寒,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本方适用于流感、流脑、乙型脑炎、猩红热等疾病的防治。

16.苏藿薄荷茶:紫苏叶、薄荷、佩兰叶、藿香各一千克,淀粉二百克,糖精适量。上药共研碎过六十目筛;用温开水一百毫升,将糖精溶化,和入淀粉;再用冷开水二百毫升,将淀粉搅拌成浆状,再冲入开水二千毫升,快速搅拌成糊状,再加入药粉拌匀,用模压成茶块,晒干或烘干备用,每块净重十克。每日二至三次,每次一块至二块,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用:发散风寒、祛暑化湿。

选按:本方原名“感冒茶”,系靖江县团结医脘配制,经数干病例验证,疗效可靠。亦可用于防治感冒,中暑。

17.贯仲茶:贯仲十五克,制成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连服三至五天。

功用:请热解毒。

选按:贯仲味苦性凉。《中药大辞典》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对流感病毒(流感原甲型PR8 株,亚洲甲型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故本方适用于流行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等症。

18.蒲公英茶:将蒲公英洗净晒干切碎。每用二十克,水煎代茶频饮。连服三至五天。

功用:利湿、清热解毒。

选按:蒲公英是清热解毒的常用药,味甘稍苦,性寒无毒。据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它确实具有较为广泛的抗菌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茵、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从临床治疗病毒性感冒、肝炎来看,疗效显著,可能亦有抗病毒的作用。本方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流火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19.连翘茶:连翘捣碎,每次十五克,水煎代茶频饮。功用:清热解毒。

选按:本品性凉味苦。《医学衷中参西录》载:“透肌表,清热逐风,为治风热要药。”“连翘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经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对流感病毒和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方用于流行感冒,症见发热日渴咽痛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20.桑叶枇杷茶:野菊花、桑叶、枇杷叶各十克,共制粗末,水煎代茶频饮。连用三至五天。

功用:清热解毒止咳。

选按:野菊花苦寒,功专清热解毒。桑叶疏风散热,清肺止咳。枇杷叶苦泄肺胃之热而化痰下气,并能清热解毒。本方用于流感伴咳嗽咯吐黄痰等症有效。

21.石膏茶:生石膏六十克,紫笋茶六克。先将石膏捣成末,水煎滤汁泡茶叶代茶饮。

功用:清热泻火。适用于流感高热持续不退等症。

选按:石膏味甘性大寒。功专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本草别录》载:“除时邪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隔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热,腹胀暴气喘息,咽热。”《医学衷中参西灵》云“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据药理研究:本品有解热,消炎作用。

22.复方四季青茶:四季青叶、大青叶各五十克,防风、紫苏叶、荆芥各二十五克。上药制成粗末,用纱布袋分装,每袋十至十五克,每次一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用:清热、疏风、解表。

选按:本方中四季青叶、大青叶均能清热解毒,据研究二者均有抗菌作用。配合防风、紫苏叶、荆芥辛温解表药,增强发汗解表之功。故本方适用于四季感冒风寒、风热。

23.防风甘草茶:防风六克,甘草三克。共制粗末。每日一付,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祛风固表。

选按: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其气微香,味微甘性温。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邪,又能祛风湿而止痛。《本草汇言》载:“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本草正义》云:“通治一切风邪,为风病之主药”,盖防风的特点是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力量也较弱。故本方适用四季感冒轻症,亦可作预防感冒之用。

24.复方贯仲茶:贯仲五百克,金银花二百四十克,甘草一百二十克,黄芩五百克。共制粗末,用纱布袋分装,每袋二十克,每用一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解毒、清凉解表。

25.三鲜茶Ⅱ:鲜藿香、鲜佩兰各三十克,鲜薄荷六十克。制成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用:芳香化浊,清暑疏散表邪。

选按:藿香、佩兰清暑化湿,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配合薄荷,清解暑热尤效。故本方适用于夏秋季节感冒流行期群众性预防服用。

26.苍术贯仲茶:苍术、贯仲等份,制成粗末布包,每袋三十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健脾,辟秽。适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醋蛋疗法】

1.食醋预防方:食醋适量。

制用法:在流感发病季节,临睡前关好门窗,按每个立方米的空间用醋三至五毫升的比例,加二倍量的水,文火加热熏蒸,使空气中有较浓的酸味。一般熏蒸半个小时左右,每晚熏蒸一次,连续熏蒸三至五晚。

适应症:预防流行性感冒,或其它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脑、流行性腮腺炎。在呼吸道传染病好发的冬春季节较常用。

2.醋浸萝卜方:米醋适量、生萝卜若干。

制用法:将生萝卜用凉开水洗净,切成片状,加米醋浸二个小时,然后食用,可以作菜或冷食,每日食二至三次。

适应症:用于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亦可。

3.醋姜蒜方:醋五百毫升,生姜、大蒜各一百克。

制用法:将生姜、大蒜洗净,切片,置于醋罐中,密封浸泡一个月以上。

备用。在流感期间取出食用,或与菜肴一起酌量食用。抑或于饭后服用浸泡液十毫升左右,每天二次。

适应症:用于预防流感,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4.米醋治疗方:米醋适量。

制用法:先将瓦片烧红,再取醋适量洒于瓦片上,数分钟后,再洒适量,反复多次,让患者嗅闻醋味。

适应症:用于流行性感冒,症见鼻塞,咳嗽者。也可用于消毒空气,作预防用。

5.醋萤退热方:萤火虫,醋各适量。

制用法:取萤火虫置瓶中,加米醋浸之加瓶盖密封,埋于土中备用。

运用症:凡感冒发热之病人服一匙,有退热之效。

6.鸡蛋苏叶方:鸡蛋二枚,苏叶三十克。

制用法:先煎苏叶数分钟,去渣,再将鸡蛋打破搅匀倒入药汁中,文火再煮三至五分钟即成。顿服,一日二次。药后盖被取汗,汗出即愈。

适应症:风寒感冒。

7.鸡蛋路边荆方:鸡蛋二枚,路边荆五十克。

制用法:二药同煮至蛋熟,去渣连汤服。

适应症:风热感冒而伴偏头疼,牙痛口苦,口渴等症。

8.鸡蛋苦参方:鸡蛋一枚,苦参六克。

制用法:先将苦参水煎取汁,然后将鸡蛋打碎搅匀,用煮沸的药汁冲鸡蛋,乘热服一般三次即见效。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若头痛、发热,咳嗽、咽痛效尤佳。

9.鸡蛋姜葱梨方:鸡蛋二枚,生姜十五克,葱白十五克,梨一百二十克。

制用法:先将后三味同煎汤,取鸡蛋二枚打入碗内搅匀,用煮沸的药汁乘时冲入,乘热顿服,覆被取汗。

适应症:用于风寒束表,肺气失宣的感冒,咳嗽最为适宜。

10.鸡蛋冰糖方:鸡蛋一枚,冰糖三十克。

制用法:将鸡蛋打开与冰糖混合,临睡前开水冲服,取微汗即愈。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

11.鸡蛋绿豆饼:鸡蛋清一枚,绿豆粉一百克。

制用法:先将绿豆粉炒热,与鸡蛋清调和作饼,敷胸部。三至四岁小儿敷半小时取下,不满周岁小儿敷十五分钟取下。

适应症:用于感冒高热不退,小儿尤为适宜。12.鸡蛋白芥子方:鸡蛋清一枚,白芥子九克。制用法:先将白芥子研末,取鸡蛋清调作糊状,敷于涌泉穴。适应症,用于治疗小儿感冒高热不退。

13.鸡蛋芒硝米酒方:鸡蛋三枚,芒硝三克,米酒六十毫升。

制用法:将鸡蛋打碎,与其他两味调和,待芒硝化尽即成,顿服。

适应症:用于时行感冒兼便秘者。

14.一味鸡蛋方:鸡蛋五枚,冷开水二十毫升。

制用法:取鸡蛋打碎与冷开水一起搅匀,沸水冲之,再点火煮三分钟即可,乘热顿服,取微汗。

适应症:用于体虚者,老年感冒汗出较多者。

【按摩疗法】

1.按穴位:选【风池穴】、【合谷穴】、【外关穴】、【大椎穴】等穴。将两手拇指指腹放在两侧【风池穴】处,由轻渐重进行按揉一至二分钟;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从【大椎穴】处分别向【风池穴】处擦十至二十遍,以局部发热为度,最后在【合谷穴】,【外关穴】处分别按揉半分钟。

若风寒偏重者加【列缺穴】、【风门穴】分别按揉一分钟;风热偏重行加【曲池穴】、【尺泽穴】按揉一分钟,暑湿偏重者加【孔最穴】、【足三里】按揉一分钟。

2.擦项背:用右侧手掌先从颈项发际向下擦十至二十遍,然后由家人在背部两侧奕脊和膀胱经循行处,上下进行直接摩擦,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每分钟一百至一百五十次的频率,一般一至二分钟为宜。

3.抹太阳穴:将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贴于两【太阳穴】的皮肤上,向外上方【头雕穴】处往返移动,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一般一至二分钟。

4.预防感冒按摩法:每天自我用手指按摩【迎香穴】、【合谷穴】二至三次,每穴时间约三至五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觉,皮肤微红为度。

【气功疗法】

1.因是子静坐法

(1)调身

坐前调身:或在床上,或在特制的坐凳上,解衣宽带,先置两脚,或单盘,或双盘,亦可自然盘坐。右掌的背叠在左掌上面,贴近小腹,轻放在腿上。然后,把身体左右摇动七八次,端正其身,令鼻与脐的垂直线相对,不低不昂。开口以吐腹中秽气,吐毕舌抵上腭,由口鼻徐徐吸人清气三次至七次,闭口,唇齿相着,舌仍抵上腭。再轻闭两眼,正身端坐。

坐后调身:坐毕以后,应开口吐气十数次,令身中热气外散,然后慢慢摇动身体、肩胛及头颈,再慢慢舒放两手两脚;以两大指背互相摩擦生热之后,擦两眼皮,然后闭眼,擦鼻部两侧。接着以两手掌相搓令热,擦两耳轮,再周遍抚摩头部,以及胸、腹、背、手臂、足腿,至足心而止。若有汗出,须待汗干后,方可随意动作。

(2)调息

坐前调息:在平常的时候,应该注意鼻息出入,不可粗浅,宜从喉胸渐达腹部。

坐时调息:可用数息法,或数出息,或数入息,从第一息数至第十,再从第一息数起;若未数至十,心想他事,以至中断,就再从第一息数起。反复练习,久久纯熟,自然息息调和。

坐后调息:坐毕时开口吐气,待体中温热减低,回复平常状态后,方可随意动作。

(3)调心

坐前调心:平时一言一动,总须把心意放在脑中,勿令松散。

坐时调心:在入坐时,每有心中散乱,支持不定;或是心中昏沉,容易瞌睡。治散乱,应当放下一切,不去睬它,专心一念,存想小腹中间,自然能够徐徐安定;治昏沉,可提起意念,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也可用数息法,使心息相依,则散乱与昏沉都可避免。坐后调心:坐毕以后,也要随时留意,勿再胡思乱想。

以上调身、调息、调心三法,实际同时并用,不可分开。练功至相当程度时,丹田发热如沸汤及有微动,也有剧烈震动,可有一股热气冲击尾闾,先通尾闾后,即上夹脊关。两关通后,要有耐心,用功不间断,能冲开玉枕关。这样一股热气从后上转,盘旋头顶而上,由颜面至鼻口,分两路而下,至喉咙会合,由胸下至丹田。如此则每入坐,这股气就前后流转,此时任督二脉打通,全身气血流行无滞,“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感冒。

2.保健功(选八式)

选静坐片刻,安定情绪,排除杂念,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接下去做以下各节。

(1)擦面:将两手互相摩擦发热,用手掌由前额经鼻两侧往下擦,直至下额,再由下额返向上至前额。如此一上一下反复进行,共三十六次。

(2)擦鼻:用两手大拇指指背,轻擦鼻翼两侧(以迎香穴为中心),共十八次。

(3)目功:轻闭两眼,拇指微曲,用两侧指关节处轻探两眼各十八次,再轻擦两眉各十八次,接着轻闭两眼,眼球左右旋转各十八次。

(4)叩齿:思想集中,上下牙相叩三十六次,其力由小到大,以轻轻作响为度。

(5)搅海:用舌在口腔内上下牙齿外运转,左右各八次,生了唾液暂不咽下,接着漱津。

(6)漱津:闭嘴、鼓腮,将搅海所生津液鼓漱三十六次,然后分三次咽下,咽时意念诱导着津液慢慢达到丹田。

(7)搓腰:先将两手互相搓热,再以两手搓腰部各十八次。

(8)擦丹田(小腹):将两手搓热,先用左手掌沿大肠蠕动方向绕脐做圆周运动,即由右下腹至右上腹,左上腹至左下腹而返右下腹。如此周而复始一百次。再将双手搓热用上法以右手搓丹田一百次。

以上八式,重在改善面部及上呼吸道血液循环,增强抵御外邪能力,同时注意培补下元,用于防治感冒效果甚佳。

附:病例选介

孔××,男,二十三岁。天气骤变,加上工作学习紧张,得了感冒。鼻塞、后背发冷,流清涕、咽痛等,属于中医的“风寒”。自已平日有练功基础,便试着用气功治疗。功中觉着有一股“凉气”从后背直向上走,经过枕部,从头顶以至于前额“轰”地一下发出体外。此时有一种胧胧然,恍恍惚惚的感觉,非常舒服。练功过程唾液间生特别多,都分口咽下,送入丹田。

共练功一小时左右就人睡了。次日晨起,发觉鼻塞、发冷消失,唯留有轻微咽痛,白天多喝了两杯开水,及到晚上,竟诸症皆除。

【影人疗法】

坐或立式,想象自身中分出一个“小人”一影人,长约三至四寸,立于鼻上。由此小影人吸取遥远天空中大量存在的“太和元气”,从上而下,穿屋入室,从头顶灌下,直入四肢百脉,以至全身每个部位。当此太和元气通贯全身时,可自觉浑身战动,一般可连续通贯数十遍。操练时以鼻吸口呼,呼吸须调得深、氏、细、匀,吸气时微微叩齿,呼气时如蛰蛇吐气缓缓而作。

选按:本疗法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是借助联想,使人体进入一种松静状态,及通过联想的内容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操练本法时,须全身放松,屏绝杂念,认真观想。经常练习本法有利于养生保健。

【一秤金疗法】

本疗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行、住、坐、卧随宜,不拘何处均可练习。先以口漱津液三至五次,以舌搅动上下牙龈,舌舐上胯,当津液满口时,分数次连续咽下,须汩汩有声(即使口中无津液,亦同样出声)。紧接着以鼻吸清气一口,用意念及内视法默默地将气和津液迭入丹田气海之中。略停,随即以意用力提起会阴区,如忍大小便状,使内气归脐,并从夹脊直上至后顶玉枕,透人泥丸。再随着咽下气津汩汩之声而送归丹田。略停后,又如前法上提。如此周而复始三至五遍,或作七至九遍,或二至四遍。要行即行,要止即止。

●注意事项:

1.本疗法须经常操练,功夫纯熟后,可出现内气沿任督脉自发运转的体验,此时疗效更为显著。操练日久,有病可治,无病可防,是一种简便的治病保健良法。

2.癫痫、癔病和各类精神病患者忌用本疗法。

【民背疗法】

良背法操练时,取坐式,先排除杂念,以立正念,但正念也是念,静功之妙,在于无念。故须外内俱忘,以忘离妄;先忘其外,以定心向内。静坐片刻之后,万虑扫除,意念先归于心,渐归于背,凝神定志于本穴(胸腔心后靠背壁处)之中。念兹在兹,存“无”守“有”,最后“有”亦渐渐隐去,“有”归于“无”,杳杳冥冥,五脏六腑之元神自然虚灵。

【首功疗法】操习者取坐式。

(1)两手掩两耳,五指置脑后,以食指压中指上,然后用力滑下弹击脑后二十四至三十六次,使耳中咚咯作响,谓之鸣天鼓。可法诸风邪气。

(2)两手向一侧扭转颈项,肩臂随之而转,左右交替各十数次。可治脾胃积滞。

(3)两手十指相交叉,抱项后:面上仰,使叉手与颈项用力拮抗。可治肩痛,目昏等症。注意事项:本疗法一般不宜于饱食后即练,至少须在饭后半小时之后进行。

●注意事项

1.感冒期间。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烂饭(面),新鲜蔬菜等。风热感冒尤应注意补充水份,如生梨、藕、荸芥、甘蔗等新鲜水果。

2.感冒期间。忌滋补、油腻、粘滞、酸腥的食物,如:懦米饭、油炸品、煎炒熏炙的肉类等。

3.感冒有咳嗽者。忌食黄鱼、毛笋、菠菜等。

4.忌在饭后服用抗菌类药物。因为【四环素】、【土霉素】等药物在酸性的溶液中极不稳定,若在饭后服用,在大量胃酸的作用下,就会分解变质,起不到治疗作用。

5.忌有服用四环素的同时喝牛奶。喝了牛奶,会降低【四环素】的治疗效果。因为牛奶中含有比较丰富的钙铁等离子,这些离子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后,结果生成稳定的难于溶解的物质,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6.忌洗头发后马上睡觉。当洗了头发后,由于温热作用,使头皮的毛细血管扩张,机体向周围的幅射增多,头发是湿的,有大量的水份蒸发出去,而带走体内的一些热量,因而反射性地使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局部的血流量减少。此时入睡,因上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就可使局部早已存在的病毒或细菌乘虚而入,生长繁殖,因而出现感冒症状,如头痛、发烧、鼻塞、咳嗽等。因此,洗头后不宜马上睡觉,待头发干后方能就寝。

7.忌用力擤鼻涕。感冒患者如果不停地用力擤鼻涕,不仅不能减轻鼻塞症状,反而会造成逆行感染,引起鼻窦炎或中耳炎。正常的鼻部构造是在鼻后孔的外侧壁上各有一开口,此开口与中耳的鼓室相通,称为咽鼓管。此外,外鼻腔周围的颅骨中还有四对小空腔,开口于鼻道,叫做鼻窦。由于这一生理特点,人在感冒后特别容易患中耳炎或鼻窦炎。如果感冒鼻塞时,捏住鼻子用力擤鼻涕,鼻腔内的压力猛增,与中耳或鼻窦相通的管道都骤然而开,鼻腔内的细菌或病毒也会随气流的通过而进入中耳或鼻窦,引起中耳炎或鼻窦炎。因此,感冒患者忌用力擤鼻涕。

8.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正气的外卫能力,是预防感冒的有效措施。根据不同年龄和体质情况,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广播操、太极拳等,养成经常性户外活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