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云南百年大旱下的脆弱村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36:12

【特写】云南百年大旱下的脆弱村庄

2010年03月18日 21:12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云南百年不遇的旱情,暴露出传统经济面对灾难的脆弱,以及边远山区脱贫的困境和恶性循环

  【财新网】(记者 兰方 18日发自云南)已经七个月没有下过雨了。

  亮晃晃的阳光毫无遮掩地照在云南省会泽县驾车乡钢厂村村头干黄的土地上。73岁的村民唐中华独自居住在村头一间泥土屋中,屋旁是一个早已干涸的大水池。这个45年前修建的“坝塘”,本是钢厂两个村民小组245户人家的取水地,以前从未干枯过;现在,后生们甚至在池底骑起了单车。

  • 云南遭遇60年不遇特大干旱

 

  “这样的干旱,这辈子头一次遇到。”唐中华对本刊记者说。

  初春的阳光从窗外射入,堆砌的柴火、熏黑的腊肉和褐色的木桌,都湮没在强烈光差所带来的阴影中。这间不足十平方米土屋的角落,只有两个白色的塑料桶最为醒目——里面装的是他一周七天全部的生活用水。如今,水,是钢厂村全体村民数月来最为盼望的东西。

  钢厂村所在的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乌蒙山脉主峰地段。会泽西靠贵州,东接四川,会泽之名,得于其境内三江十河汇聚。金沙江、小江、牛栏江、以礼河等汇流于此,河流总长1676公里,水资源可开发量大。

  眼下,这里广袤的山区,正为一场历史罕见的旱情所困扰。当地已是秋、冬、春三季连旱,全省综合气象干旱达80年一遇,其中滇中、滇东及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为百年一遇。由于农村地区长期“靠天喝水”,在5月雨季来临以前,干旱现状很难缓解。

  这也正是目前高度“干渴”西南地区所共同面对的窘境:事实上,西南地区江河星罗棋布,水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云南省水资源总量位列全国第三。

  但是,过去水量充沛的西南地区现在却大面积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均出现旱情并加重。综合水利部门数据,到3月中旬,除云南大部地区干旱等级升至100年以上一遇,贵州也出现80年一遇的干旱,局部地区旱情也达百年一遇;广西部分地区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等级,总体旱情50年一遇。

  降雨稀少,是干旱的主因。从2009年7月到2010年2月,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仅109.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1%,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

  会泽是这场旱情的重灾区。本应是农忙季节,但钢厂村的百姓却三三两两聚在唐中华家旁边干涸的大水池周围,无所事事地晒着太阳。

  小春这一季,整个钢厂村全部绝收。因为秋冬季节的干旱,全云南省的小春作物87%受灾,成灾2460万亩,绝收1417万亩,预计全省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50%以上。

  截至2010年3月11日,据政府部门数据,全云南省因旱而遭受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172.7亿元。因为小春绝收,714万人面临着粮食短缺。

  随着旱情延续,背水成为钢厂村村民们惟一的选择。73岁的唐中华,自家修不起水窖。从大水池干枯那天开始,他不得不翻过山头,往返三五个小时,到一处水源去背水。而这处水源,流量仅每秒0.3公斤。

  截至3月11日,云南全省已有近6万个自然村饮水困难,超过全省自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共有700多万人饮水困难。超过一半的村民,只能通过人背马驮、摩托车拉水等方式“自救”。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旱灾及对策研究室主任吴玉成告诉本刊记者,对于水源枯竭的山区,加强地面小水利的建设,是最重要的路径。然而,山区绝大多数的小水利工程,都建于五六十年代,年久失修。“随着人口的增长,原来的容积可能就跟不上,需要更新和维护,而这方面依然很欠缺。”

  “每年因灾返贫的新贫苦户都不少。”在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政协副主席马自英看来,山民在坡上开地,地也贫瘠,很难有好的收益。封闭式的经济农业经济,不仅难以抵御自然灾害,更难靠此脱贫致富。

  除了水利设施的滞后,人们在众多像会泽一样的干旱地区看到的,是传统经济面对灾难的脆弱,以及边远山区脱贫的困境和恶性循环。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了离开。今年刚开年,钢厂村全村走了68户人家,举家外出打工。劳务输出,成了云南不少干旱地区抗旱救灾的举措。■

  (全文详见3月22日出版的2010年第12期《新世纪》周刊报道“一个西南山村的干旱纪实”)

相关新闻:
  • 西南五省份遭遇特大干旱 3月或将持续2010年03月02日
  • 中国西南旱情远超预期2010年03月18日
  • 贵州遭遇严重干旱 150多万人面临饮水困难2010年02月23日
  • 抗旱与招商2010年03月05日
  • 西藏发生干旱灾情2010年0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