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萨哈罗夫简介 - 雨点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57:47

苏联物理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萨哈罗夫简介

苏联故事 2009-12-13 11:00:24 阅读70 评论0 字号:大中

萨哈罗夫于1988年     萨哈罗夫于1943年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 (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харов),苏联核物理学家,闻名于核聚变、宇宙射线和基本粒子等领域的研究,并曾主导苏联第一枚氢弹的研发,被称为“苏联氢弹之父”。

       萨哈罗夫最受人关注的不是他在苏联核弹研究中的贡献,而是他的政治态度。 萨哈罗夫更是作为人权活动家,公民自由权利的拥护者,苏联改革的重要倡导者,为世人景仰。他于1975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作为苏联的核弹元勋,萨哈罗夫获得的诺贝尔奖不是物理学奖,而是和平奖。萨哈罗夫不是在西方学得的自由民主理念,在1988年前,他没有出过国,他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苏联国内接受的教育。他是在黑暗的国内极权体制中,发现这一体制对苏联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他不是独自摸索,他是苏联黑夜无数异见人士的代表,他是“人类的良心”。1975年诺贝尔委员会这样评价萨哈罗夫。“不论在俄国还是整个世界,他的一生都是追求自由与和平的人们希望与精神的灯塔。”,美国总统布什在这位前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诞辰80周年纪念会上这样总结道。 
      萨哈罗夫1921年出生于莫斯科,父亲德·伊·萨哈罗夫教授物理学,也是业余钢琴家;曾祖父伊万是沙俄时期著名的律师,重视社会认知和人道主义原则,包括提倡废除死刑, 其后代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萨哈罗夫的母亲是叶 ·阿 ·萨哈罗夫,有希腊血统。萨哈罗夫的父母和祖母很大程度地塑造了他的性格,虽然他的祖父是俄罗斯正教会的教士,他的母亲也曾给他洗礼,但他的父亲是无神论者,宗教对萨哈罗夫的生活影响不大,尽管他认为一个非科学的“指导原则”在管理着宇宙和人类 。
     萨哈罗夫没有在社会底层成长的经验,并不了解多少普通人的艰辛。作为莫斯科大学物理专业的高材生,他很快就被选拔到苏联原子弹绝密研究计划。1948年,27岁的萨哈罗夫被安排到研制氢弹的代号为“阿扎玛斯16号”的秘密项目中,这个项目由斯大林的亲信、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主管。在这个远离城市的秘密试验场,这位后来被誉为“苏联氢弹之父”的萨哈罗夫可以享受党的高级干部的特权生活,他在自传中对那段生活描述说,“我们听音乐,谈论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前途。”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我感到伟大人物丧失的影响,我想到的是他的人道主义。” 
     但三件现实中的“经验”使萨哈罗夫开始沉思,第一件是一位同事悄悄告诉他,这个秘密试验场是由政治犯修筑的,这些政治犯曾暴动,贝利亚率领军队前来镇压,把他们全部处决了。第二件事是萨哈罗夫亲眼看到一队队的犯人在这个试验地做苦力。第三件事是他的氢弹试验导致很多平民死亡和伤残;其中一次试验之前,他判断会有一万人因此伤亡。他给赫鲁晓夫打了电话说,“这种试验毫无意义,它只是毫无理由地杀人。”这位当时的苏共领袖说他会下令推迟试验,但第二天核试验照样进行了。 
     萨哈罗夫为此哭了一场。他在自传中说,“这件事之后,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决定和周围决裂。”萨哈罗夫认识到,作为真正科学家追求的是同情、自由、真实"。
    于是萨哈罗夫像奥维尔等所有先驱般的优秀知识份子一样,当发现他们原来所信仰的“理论”和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现实发生冲突时,当意识形态和人本身(价值)发生矛盾时,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在真实和人本身这一边。 
     1964年,也正是中国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年,萨哈罗夫决心公开和他所服务的政权决裂,他联合了另外24名俄国知名艺术家和知识份子写信给当时的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警告”他不要恢复斯大林的名誉。这封公开信的最显眼之处是“警告”。 
     1967年当反弹道导弹成为美苏关系的重要议题时,萨哈罗夫的政治生涯出现了转折点,1967年7月21日萨哈罗夫在写给苏联领导人的一封信中,他认为苏联应该接受美国的建议,双方共同放弃对反弹道导弹的研发,否则针对这项新技术的军备竞赛将增加核战的可能性。他也请求领导人批准他在苏联一份报章上发表文章,解释反弹道导弹的危险性。当局没有理会这封信,并禁止他在苏联出版书籍以便展开对这个议题的讨论。1968年5月,萨哈罗夫写了一篇文章,指出反弹道导弹是核战威胁的一个主要因素,这篇文章作为地下出版物被传播并在苏联境外出版后,萨哈罗夫被禁止参与与军事有关的研究。之后他返回列别杰夫物理学院修读普通理论物理学。在1970年代,他与瓦列里·查里兹、安德烈·特韦尔多赫列博夫共同创立莫斯科人权委员会,并因此面对苏联当局更大的压力。
      1968年,萨哈罗夫把一篇题为“进步的反射,共存和知识份子的自由”的文章秘密送到美国,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在此之前,他先此文呈至苏共中央,但僵硬的机器拒绝回复。这篇文章被研究者称为“苏联极权制度的判决书”,它呼吁建立一个民主、多元、人道的社会。据美国的“萨哈罗夫基金会”介绍,这篇文章在第二年底就在全球复印、流传有一千八百万份。 
    索尔仁尼琴当时激动地评价说,“在苏联那成堆成堆的腐败、重私利、毫无原则的知识份子中”,萨哈罗夫的出现是“一个奇迹”。 
    但萨哈罗夫立刻为此付出代价,他被从原子研究机构开除了。党报开始批判诋毁他,包括一些物理学家在内的俄国知识人,也纷纷指责他是叛徒,是“犹大”,是“西方在苏联试验室中的老鼠”。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林彪的政治报告号召准备打核大战。苏联军方制定对华“核外科手术打击”时,萨哈罗夫是最早最坚决的反对者。他与索尔仁尼琴一样,深切同情“处于牢固的,一点也不比我们轻的极权主义制度的控制之下”的中国人民。但是同十亿人口的国家作战,将是一场启示录式的梦魇。俄国在一战中损失了1500万人,二战中损失了3000万人,如果同中国打仗,将损失6000万人,“这样的战争后,俄国人在宇宙中将不再存在”。

     1972年,萨哈罗夫与同为人权斗士的叶连娜·邦纳(Елена Георгиевна Боннэр)结婚。1973年,萨哈罗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翌年他获得了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197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他被苏联政府禁止出国领奖,他的妻子叶连娜在颁奖典礼上代他宣读演讲辞。由于他属于掌握苏联核心机密的科学家,苏联当局不能将他驱逐出境,就像其他许多著名不同政见者一样。
      1976年克格勃会议上,安德罗波夫将萨哈罗夫定为“头号人民公敌”; 发动国内外亲苏媒体对萨氏夫妇进行诋毁,从犹太复国主义者,到中情局特务;从杀人犯,到精神病人,不一而足。1980年,萨哈罗夫和他妻子被流放到高尔基城(现Нижний Новгород),那个城市不对外国人开放,他们夫妇被要求不得离开这里,被监视居住、与世隔绝了7年。 当局制造种种宣传攻势,发动人们对萨哈罗夫进行诋毁污蔑,当局把萨哈罗夫发表文章的稿酬说成是美国中情局给的特务经费,甚至曾经有旅客拒绝与萨哈罗夫妻子邦纳在同一车厢旅行。1983年,苏联四院士发表“当人们丧失荣誉和良心”一信,公开指责萨哈罗夫。 

   在流放地, 萨哈罗夫曾三次绝食抗议,数次濒临死亡边缘,克格勃们把他送进医院,强行灌食。还有报道说,秘密警察给他用了改变脑思维的药物。萨哈罗夫坚持撰写“自传”,要把他的经历和发现告诉世界。但他不得不把1,000多页的自传主要内容重复写了三遍,因为前两次都被克格勃“偷”去了。 
     1986年底的一个夜晚,在高尔基城被封闭了六年的萨哈罗夫家里突然来了几个人,给他家安装了电话,并告知戈尔巴乔夫将打电话给他。第二天,电话铃响后,萨哈罗夫与戈尔巴乔夫通了电话,这位提倡“新思维”的共产党领袖邀请他们夫妇搬回莫斯科。 
     萨哈罗夫回到莫斯科后,投入更积极的人权和政治活动中,当选为苏维埃代表(议员)。在人民代表大会开幕时,戈尔巴乔夫安排他第一个发言。萨哈罗夫没有配合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新思维的目的是延长共产主义的寿命),而是在提出,要结束共产党的专制制度。连戈尔巴乔夫都不得不回击他的批评。

      1979年,当苏军进入阿富汗时,萨哈罗夫公开出来谴责这是侵略。在当时苏联知识界和民众都对苏军的行动持强烈、近乎狂热的爱国主义立场时,萨哈罗夫在这片“爱国者”的汪洋大海中,像一叶孤舟,独力而倔强地站在“人”的立场为阿富汗讲话。

      1988年萨哈罗夫在苏联代表大会上,猛烈抨击苏共体制,呼吁结束阿富汗战争,他那嘶哑虚弱的声音坚定而倔强,尽管台下嘘声四起,台后戈尔巴乔夫指令摘掉麦克风。萨哈罗夫的原则是,不做奸臣,也不做“忠臣”,就是“不做臣民”,坚持他所认识到的真理。在萨哈罗夫的人生字典中,自由高于民族,个体大与国家,真理大于虚无的爱国。

    1988年底,萨哈罗夫第一次出国旅行,他在国外会见了美国总统里根、布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总统密特朗。
   1989-1990年,有关萨哈罗夫的高达505卷档案(主要为他人揭发、窃听材料)被奉命销毁。

     1989年3月,萨哈罗夫当选为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депутат Съездов Советов),成为民主改革力量的领导者之一。1989年12月14日,萨哈罗夫因心脏病逝世,享年68岁。他的遗体葬于莫斯科沃斯特里亚科夫斯科耶公墓。

 ---- 1953,1955,1962年三度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80年因“反苏活动”被全部剥夺。)

 ---- 1953年获得“斯大林奖金”。(1980年因“反苏活动”被剥夺。)

 ---- 1956年获得“列宁奖金”。(1980年因“反苏活动”被剥夺。)

 ----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在俄罗斯及其它原苏联国家,在世界多个国家的数十个城市,有以萨哈罗夫名字命名的街道、广场。


    我想向每一个这篇文章的读者提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那个著名物理学家没有成为萨哈罗夫,在那万马齐喑的时代,为中国人民捍卫尊严和权利的底线呢?
 
附注:萨哈罗夫奖由欧洲议会设立于1988年,颁发给对维护人权有显著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这个奖项是以197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原苏联核物理学家安德烈·萨哈罗夫的名字命名的,奖金额为5万欧元。

   萨哈罗夫奖于每年约12月10日颁发,这天正是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宣布世界人权宣言正式生效的日子,也是庆祝因此而订立的国际人权日之时。萨哈罗夫奖也被认为是捍卫人权领域中最具有荣誉的一项奖励。

      获奖者有:1996年魏京生(中国),2008年胡佳(中国), 1988年纳尔逊·曼德拉(南非),1990年昂山素姬(缅甸),2003年联合国。

苏联萨哈罗夫简介 - 雨点的日志 - 网易博客 1975年萨哈罗夫获诺贝尔和平奖演讲词: 和平、进步、人权 - 雨点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中国古典爱情诗配画 - 雨点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萨哈罗夫 《诗经》 简介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GPS简介 - 蓦然回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苏联德国曾经狼狈为奸 - 信力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庄子生平简介 - 牧原易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唐山曹妃甸工程简介 - 机电一体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新中国历任国防部长简介 - 北国老兵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本溪简介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诗经》导读简介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共和国十大将简介 - 棋悟津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汽车原理简介 - 曹新忠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汽车原理简介 - 曹新忠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悟宣法师简介 - wuxuanfs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苏联的氢弹是独立研制的吗? - kktt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从江西到台湾:托派蒋经国的小苏联梦 - 王丰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转载)凯迪网:苏联崩溃前官员们的心态 - 信力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一个苏联人的朝鲜战争 - 司古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美国和苏联,谁应被“永远铭记”? - 颜昌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中国人的长生绝学”简介 - 妙手佛医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简介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神奇的【蔬菜五行汤】和【糙米茶】简介 - 爱在这里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