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私藏”小段子的趣和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6 00:08:01
        今年的全国“两会”圆满结束了,其间的一些花絮却颇令人玩味。

  
在贺国强同志看望重庆全国人大代表时,薄熙来向全体代表说了一段他“私藏”的“小段子”: 在重庆市长交接仪式上,前任市长王鸿举和接任者黄奇帆握手拥抱。由于二人都非常高兴,很多市民都搞不清楚究竟是谁(把市长职位)交给了谁。他们最后只得根据黄奇帆头发较少的特点推断他可能是“老市长”。薄熙来的“段子”令代表们开怀大笑,纷纷将掌声送给坐在主席台上的王鸿举和黄奇帆。

  薄熙来是个幽默高手,他用这种方式把新市长介绍给各位代表和中央领导,轻松而机智。

  这个“小段子”显然有薄熙来再加工的成分。王鸿举和黄奇帆都在重庆工作多年了,大多数市民应当知道谁是新市长、谁是老市长。薄熙来“加工”的这个“小段子”,除了轻松活泼外,还给人以更多的趣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对官场的“潜规则”讳莫如深,对什么人讲什么话、、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用什么语气说话等等,都要经过相当考量,否则,就会遭人忌讳,甚至还会因此结下“梁子”。

  为什么薄熙来对黄奇帆说的“小段子”让人感到自然轻松,而不是让人感到唐突?这与薄熙来自然真诚的人品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官气十足的人说出这样的“段子”,那会让人很尴尬。

  幽默是睿智和机敏的表现。古往今来的政治家中,幽默高手如林,他们为人类进步增添了别样的风采。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他在晚年最喜爱看的古书中,就有《古今谭概》、《笑林广记》等笑话集,而且,毛泽东是公认的幽默大师,他十分善于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评价复杂的政治事件,或用生动机智的语言说明某种道理。有一幅题为《春光无限》的摄影作品,作者是杨尚昆之子、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长杨绍明。照片的中间,毛泽东谈笑风生,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贺龙等领导人显然被逗得合不拢嘴。据介绍,拍摄这幅作品的时候,杨绍明才17岁,当时十多位国家领导人在怀仁堂后的草坪上正准备照合影,合影前,毛泽东讲了一个笑话,逗得其他几位领导人都笑了起来,他进行抓拍,留下了这么珍贵的画面。

  

  
《春光无限》照片在重庆展出的情形

  


  

  
毛泽东的幽默有一种非凡的感染力。比如,1951年,彭德怀从朝鲜战场上回国汇报工作,毛泽东开玩笑说:“德怀呀,你我都是同石头有缘分的。你的字号叫石穿,我的乳名叫石三伢子,我们两个同是石头。”彭德怀谦虚道:“我岂敢与主席相比。主席是块稀世宝石,我彭某只不过是一块冥顽不灵的顽石。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毛泽东摆摆手说:“不,同样都是石头嘛。我们两块石头,一块扔给了杜鲁门,一块扔给了麦克阿瑟!”两人相顾,发出会心的笑声。再比如,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与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谭政闲谈时,说:“我知道你原来的名字叫谭世名。可你注意过现在的名字谭政了吗?”谭政如实答道:“这个我不曾想过。”毛泽东说:“你数一数‘譚(谭)政’两个字是多少笔画?”谭政比划完后说:“二十八画。”毛泽东说:“我的名字毛澤東(泽东)也是二十八画。咱俩从井冈山到长征再到延安,共事十五年有余了,大概你没有想过这一个十分简单的数字。好哇,这二十八画不平常喽,你看共产党、共产主义,这中间的‘共’字,就是‘廿八’嘛!”谭政恍然醒悟过来,会心地笑了。毛泽东停顿了一下,又说:“我们都是姓共嘛,做了共产党的人,信仰共产主义,以前我写的文章,就用过‘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别人会想到‘毛澤東(泽东)’三字是二十八画,其实我这个笔名就暗喻着‘共’字。‘二十八画生’——共产党的一个成员嘛。”像这样令人拍案叫绝的智慧机智的语言,在毛泽东的生活中是“家常便饭”。这不仅显示出一个满腹经纶的智者的才华,更显示出一个具有高度洞察力的领袖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个高明的语言家学,毛泽东对讲话、为文的语言要求并不深奥,他特别强调要让老百姓听得懂,要生动活泼。早在1929年,毛泽东为红四军干部制定的《教授法》第六条就规定:“说话要有趣味。”

  “说话要有趣味”,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要求,但似乎做起来却难得很,尤其是现在的某些干部,好像压根就不知道趣味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群众说话,一股“官腔,对下属说话,一股“僚腔”,同事之间说话,一股“黄腔”,对领导说话,一股“奴腔”,得意了,一股“傲腔”,失意了,一股“酸腔”。尤其是现在的官场上,无聊的“小段子”盛行,黄色的“小段子”占据着茶余饭后的有限空间,污染着干部的身心健康,污染着官场风气,用毛主席当年的话说,这样的干部“面目可憎”,而“面目可憎”的背后,却是严重的官僚主义和资产阶级情趣!

  一个有着共产主义理想的干部,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应当是一个情趣高尚的干部。薄熙来“私藏”的“小段子”,给我们的启示正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