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民俗风情-2 - 特产历史 - 特产文化 - 我爱特产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07:07
巴渝民俗风情-2
发布:sanxia88  日期: 2008-06-10   出自:原创

接上回

据2000年1月初新华社的一则电讯:1999年9月至l0月,考古学界在四川宣汉县普光乡罗家坝遗址发掘出4500年前的古代巴人文物,"大量的陶豆、大日尊、尖底盏以及捕鱼用的网坠等陶器,经专家考证,这批龙山遗物从造型、质地、装饰纹上判定,为典型的巴文化遗物......此前专家们普遍认为巴文化起源与湘西地区土家族有关,但此次发现的巴文化遗迹已远远早于湘西等地的巴文化遗迹。专家据此推断,巴文化的根源在四川及三峡地区"②。按当今出土文物等证实,白虎之巴根在今湖北清江流域,约在4000年前产生(约在春秋晚期人渝),此前500多年的巴当然是蛇巴。也就是说,巴人在黄帝时期早已来到盆地东部,当然也迈人了巴渝门槛。这比上引推论至少提前了三四百年左右。

仅从上引电讯简约报道的几种代表器物陶豆、大口尊和尖底盏来看,与同期巴渝本土哨棚嘴文化的陶器相似之处颇多,如哨棚嘴文化命名地忠县忠州镇红花村的哨棚嘴遗址,其第4层以尖底杯、尖底盏为代表,第5层以小平底罐、高柄豆为代表。这些器物,又与同期以川西平原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大致相同③。又如万州苏和坪遗址(属哨棚嘴文化)的常见器物有大口缸等④。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与重庆市哨棚嘴文化相比较,两者都有陶豆、尖底盏;前者有大口尊,但后者有大口缸,新石器时期尊、缸造型颇似:尊基本造型为圆形、敞口、深腹、平底,缸的基本造型为圆形、敞口、深腹、平底或圜底,圈足。由此,不难看出宣汉罗家坝遗址与重庆哨棚嘴文化的趋同性。专家们既然断定罗家坝遗物为典型的巴文化遗物,则哨棚嘴文化也不当例外。所以,两者都是蛇巴创造。

再从哨棚嘴文化器物典型纹饰菱格看⑤,它直接出自蛇图腾:菱格纹是蛇皮花纹的图案化。同样证明哨棚嘴文化可能属于蛇巴。那么,蛇巴四五千年前可能已经取得巴渝户籍。

若以菱格纹为蛇巴标识,还可上推至大溪文化。大溪文化的纹饰除菱格纹外,尚有波浪、三角形等⑥,与菱格纹象征意义相同:波浪纹是蛇爬行状态的简化,三角形纹来源于五步蛇(别名百步蛇、靳蛇......)的斑纹⑦。

这里,我们用以比照的纹饰是以新石器时代晚期到秦汉之际的古越族几何印纹陶纹饰,这种纹饰从江南到闽越,均可见到。上下几千年,纵横数千里,是一种超稳定的文化象征。从其产生的时间看,与哨棚嘴文化差不多。古越文化与巴蜀文化同属南方区系,同样的象征应有相似的文化内涵。再从全国看,新石器时期的菱格纹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古遗址,最早的出现于80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浙江跨湖桥遗址。我们认为,以菱形纹为代表的蛇纹,与华夏人文初祖伏羲、女娲有关。无论黄河、长江,中华民族多尊二人为老祖父、老祖母。在中国大地,出土不少汉代前后的画相石,"伏羲女娲蛇身人首连体交尾"是画相石上常见主题。因此,菱格纹等典型蛇纹饰当是华夏民族对老祖宗的永不磨灭的记忆。

从大溪文化、哨棚嘴文化以来,巴渝先民顶礼膜拜菱格蛇纹,到汉代登峰造极:重庆数


①邓少琴:《巴蜀史迹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l983.6,版第56页.

②(四川考古最新发现,巴文化起源说被改写),2000.114,《重庆日报》.

③(萤孙华、赵化城:《忠县甘井口遗址群发掘获重要成果》,l999.3.24,《中国文物报》.

④袁东山、彭学斌:《万州苏和坪遗址考古发现独特的古代文化》,2002.5.24,《中国文物报》.

⑤ 陈文华:《几何印纹陶与古越族的蛇图腾崇拜--谈几何印纹陶纹饰的起源》.《考古与文物》l981,第2期.

⑥ 白九江:《大溪文化及其彩陶》,《重庆日报》l998.5.25.

⑦蒋乐平等:《浙江发现早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2002.2.1,《中国文物实佐证:綦江棕编民间工艺是巴国魂巴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叼巴渝老百姓敬宗教祖,"蛇"祖宗代代相传,历六千年而不衰!
                           (连载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