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吴渝的博客-为高校教师减负的提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6:09:29
为高校教师减负的提议
前言:下文是三年前写的,当时还是以区政协委员身份写的民意调查,收集拷贝了若干信息,难得写了这么长的正经文章,也没有任何结果。今天偶然翻出,才想起这个话题需要继续。今天的我们,可比三年前又忙碌了若干!下文的部分数据比较老了,仅供参考。
关注教师健康,“减负”势在必行
2005年1月15日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中小学生“减负”一直都是国内的热门话题,即通常提到的教育界“减负”,其对象是指中小学生。最近,随着农业税取消,“减负”再次成为社会热点。显然,需要“减负”的对象众多,本文以高校教师为主角,仅仅探讨教师的减负问题,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级部门重视,确实能正视目前教师面临的种种问题,并积极妥善处理,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
2 背景
跨入21世纪,世界各国再次把教育问题摆到了议事日程的首要位置上。由于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是教育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这一点往往容易受到忽视。教师的人格、素质、社会地位、收入、身体和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显然和教育的成效和质量是密不可分的。在教育粗放式扩张规模阶段,往往以学生为中心(如人数扩招、专业增设、学费贷款、课程教育、毕业就业等),而无暇顾及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使得教师成为教育环节中相当脆弱的环节。
从其他国家来看,从2001年起英国政府就意识到教师的重要,并开始积极行动,作为政府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的“教师减负”工程也随之浮出了水面[1]。2002年9月5日,英国政府发表了教育白皮书《学校:取得成功》(Schools—Achieving Success)。在第一章开头便声明“教育仍是本届政府的第一要事”,又称“教师是提高学校质量的最大贡献者”,在学校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白皮书明确指出政府将根据国际著名的财务及咨询公司(Price Waterhouse Coppers,简称PwC)报告的结果设立试点学校,探索一条减轻教师工作负荷、重组教职工队伍的道路。32所试点学校实施了为期一年的“教师减负”工程,以使教师们能更好地专注于教学工作和提高课堂质量。12月5日,PwC向教育部提交了《教师工作负荷研究最终报告》,指出学校教师的工作负荷过重,有20%的时间花在了日常行政事务及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这势必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3现状
3.1教师健康不容乐观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处于身体、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的一种完满状态。现代理论认为,必须把人作为整体来认识,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出现的任何障碍都属于不健康范畴。亚健康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但有可能向疾病方向转化的状态。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紧张不安、忧郁、焦虑、疲劳困乏、注意力分散、胸闷气短、失眠多梦、腰背酸疼,全身不舒服。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恶性肿瘤、高血压和冠心病等。为此,处于亚健康的人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生活,从而也会影响个体的发展和集体的进步。
广东省教育工会2002年9月份的一份调查表明[2],广东省高校教师中有七成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份涉及广东省19所高校8417名教师的调查发现,高校教师不同健康状态的比率分别是:大约1/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剩下约7/1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亚健康人群中,有约1/3处于重度亚健康,即疾病的边缘状态。调查还显示:教师健康状况男不如女;低学历不如高学历;一半以上教师自认健康;50岁及以上教师的患病率达50%;亚健康状态则以30-40岁教师的发生率最高,起发生率可高达近80%,其次是30岁以下年龄段。
据媒体报道,大学教师早逝现象严重,40-50岁是死亡的高峰期,这个高峰期是很不正常的,这个年龄段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段。
从心理健康看,媒体近年来报道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动用暴力的事例不少,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引发的悲剧事例也时有发生。如果不重视高校教师的健康和减负问题,不能有效疏导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市内某高校内部校务网上,年轻教师的意见和牢骚一大堆,已经说明第一线教师的焦虑和压力非常大,但这些意见、建议往往得不到有效回应,甚至毫无回应,说明校方未从观念上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最应该关心和服务的群体。没有好的教师队伍何谈教育?“以人为本”,在高校而言,实为“以教师为本”,而不是仅仅解读为“以学生为本”,甚至是“以官为本”。
针对目前高校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人才的现象,曾听得教师们戏称:“家花没有野花香。”即学校出于各种发展需要非常积极主动的四处出击引进高层次人才,但一旦引进完成,所谓人才进入高校的环境,受重视程度则可能急剧下降,不乏不得不再次转移单位的实例;另外一方面,校内的普通教师在待遇等问题上遭受的失落更大。这种现象恐怕较为普遍。
针对工作压力和负荷,笔者也经常从各种渠道听到教师群体的抱怨和诉苦,包括各种层次的教师,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如果能组织针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专项调查,相信可以听到更多真实的声音。一位浙大的教授曾向记者诉苦:“我既要负责科研,又要管理学生工作,还要多头任教,经常感到身心疲惫而又心烦意乱。”这其实在高校是相当普遍、带有典型性的抱怨。
很多高校设立了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场所,但教师却成为一个被人忽略的群体。一项为期3年的职业心理状况研究表明,当今社会,教师、医生和警察是心理问题高发的3大行业群体。教师和警察、农民工、医生同为心理关怀的“盲点”。他们充当着助人人群,却最易产生“心理枯竭”。2004年,浙江高校首次将心理咨询的对象从学生转向教师,但从实际运作成效来看,高校教师“害怕”心理咨询,宁愿选择默默地自我承受。心理咨询专家为参加的教师做了人格测试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社会压力量表、个人应对四份调查,并对其做了心理咨询,得出的结论是: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了科研、职称等与其自身工作相关的压力因素。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普通人群中心理障碍发病率在20%左右。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我国部分省份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轻度或中度)发生率竟高达48%。当然,大学教师的心理问题相对要小,但过大工作压力引来的负面影响依然不容乐观。
心理问题带给教师的不仅会有失眠、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等机体方面的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脾气暴躁、情感麻木、焦虑等表现,其最大的危害是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甚至斥责和体罚学生。
综上所述,很有必要对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全面普查。
3.2 高校教师负担繁重
看现象看,大学教师目前面临的校内外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永远有做不完的课题、教学任务、社会事务,并非社会普遍认为的“清闲、较多空闲、有带薪假期”等。
网上报道了北大的情况;在半夜12点至凌晨1点,许多教师宿舍的灯还亮着,理科楼、化学楼等主要研究室,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房间灯火通明,他们或是在备课,或是在搞科研。化学院一位年轻的教授连续7年每周工作91小时;生命学院的一位教授在连续730多天里,仅一个晚上没去实验室。这样的现象其实在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竞争越激烈的学校这个情况愈烈。面对永远干不完的工作,事业心强的教师只有挑灯夜战,透支健康。
如果对高校教师的负担和压力进行分析,大致有以下情况和表现:
由于国家针对高校有各种评价体系,如更名大学、增加学位点(硕士点、博士点)、教学评估等,这些指标无形中引导并增大了高校的整体压力。如科研指标评价,使得大量普通学校为了获得更多教育资源而急于取得更多科研成果,这些压力必然转移到教师身上。另外,各种评估的材料准备也占用了大量教师的业余时间,甚至冲击到正常教学。
目前教师都是所谓全能型,各种人才评价指标面面俱到,个个都是量化指标,逼着教师们几手抓,教学、科研、甚至行政,一个不少。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也许因为教学要敷衍了事相对比科研容易,科研是以项目和论文成果评价,需要大量时间投入,因此在两难中,往往舍弃的是教学这一端,会忽视在教学上的投入。高校教师学历高、当学生时学习成绩好,一向要求自己严格,即所谓完美主义者,什么事情都想干好,往往什么都不容易干好,即使牺牲了健康。
教师普遍比行政人员工作强度更大。虽然教师的工作时间较为弹性,实际上每周总的工作时间加起来相当客观,很多时间是在家工作,假期实际休假时间少。由于管理效率问题,教师做了很多可由其他员工完成的工作。如每次上报各种材料,会重复通知教师提交同一批材料,即行政人员把部分本职工作转移到教师身上。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有辅导员岗位上的教师,和学生相关的一切事情都会通过辅导员分转出去。总之,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都落到教师身上,这样的压力何其大!
针对教师的评价指标多重,没有整合和简化。一个教师同时存在多重身份,那么评价指标也是多重的,一个人要做很多事,申报、检查、总结等各环节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
学校有些针对教师的规定相当严厉,无形中给教师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如学校往往出台规定繁多的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而对行政事故不予定义和理会,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如履薄冰,一点不敢出差错。如规定教师迟到为一级教学事故,单看不是问题,但各种相应惩罚累计起来让每个教师都无法承受,不仅是个人的经济惩罚损失,而且至少影响一年的个人评价和报奖,相关部门也要负连带责任,甚至影响部门运作经费。由于不能承受,教师普遍反应对上课迟到问题的反应都快成“病态”了,有经常做上课迟到或缺课噩梦的教师,也有上课前神经质的反复看时间查课表的教师。另外的例子,如学评教制度,本意是好的,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规定按比例产生教学优、良、中、一般、差,操作方法不够科学规范,如同末尾淘汰,在执行中产生一些和事实出入较大的结论,而学评教为中及其以下的教师在各种评奖和申报中可能根本无缘。
国家和校方推进学校质量的许多举措本意都是很好的,但在落实过程中,事实上加重了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如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让各高校弄得人仰马翻,怨声载道,据说某高校教师7个假期不能正常放假,集中整评估材料,尤其对历史材料的重新整理、润色和修改等工作,完全偏离了教学评估的要义,使得教师们疲于奔命,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教学评估还要长期运作下去,几年一轮,不知道阵痛后面是否取得以评促建的效果呢?还有其它各种名目繁多的改革举措,最终都是给教师们增加了额外工作,总是有报不完的材料,教师干了很多事实上的行政工作。
各上级管理部门要求教师上报或教师根据工作需要而上报的材料多,如各种来源的项目申报、评奖、人才计划等。每年统计下来数量不少,并且大量是无用功,即报了申报材料没有下文,事实上也是侵占了教师们的宝贵时间。因此,评奖也要减负,材料上报要规范统一,不要轻易就折腾第一线教师。
来自学校一方的压力转移。如高校就业压力,学校把二级学院的就业率和下拨经费挂钩、和该专业招生挂钩,围绕就业率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很多高校规定学位和四级英语证书挂钩,而有无学位对学生的就业有重要影响,英语教学的教师压力大。同时,学生拿学位还和考试不及格门数(或学分)挂钩,并非真正的学分制,因此每门课程的教师都承担了很多压力。为了减少重修率,某校硬性规定每门课(不含选修)的不及格率为3-7%,这就出现了大量怪现象,只要不在此范围内的学生,即使考分只有20多,其总成绩也必须提到60分以上,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简直是毁灭性打击,学生再也不需要喊“60分万岁”,只要不在班上排名最后3-7%,考试再差也会过关,如果教师的打分比例超过这个范围,是教师得事故,或者需要打报告请校方批准。记得80年代舆论还大力批评“60分万岁”,现在的教育质量和学习积极性更是下滑得厉害!这种怪现象也让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教学权威,恶性循环,最终是严重伤害教育的。
总之,教师过重的工作负荷已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教师的身体不好、心理压力过重,这可不是件小事,它不但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投入和教学质量,从长远点来说,更是事关国民素质教育的大问题,理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3.3 分析
为什么教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专家提出:首先是角色落差。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倾诉对象,同时教师又是一种神圣崇高的职业,社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于是,难免有一些教师由于角色冲突越来越高,教师必须承受来自方方面面包括学校领导、学生和家长、职业考核、竞争上岗、教育改革等多重压力。一方面要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一方面还要努力充电,不断吸收新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心理负担重。
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健康存在的问题,对健康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以本科学历教师最高,硕士次之,而博士较低,这可能与目前高校对教学科研人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直接关系到职务的升迁和职称的晋升,学历越高,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待遇和个人成就感都明显提高有关。也就是说,在高校,个人的学历、职称越高地位越稳定,生活和经济条件越好,从心理上满足了个人的成就感,由此对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据调查,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的12大杀手按照危害程度排序如下: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工作不开心;感觉生活没意思;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会长时间不开心;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足够的认可;没有体育锻炼;住房条件不够好;每天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节假日经常加班;对家庭不满意;常接受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
以上原因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时间长,睡眠不足,经常加班,工作超过能力。
说明教师的正常工作时间完全不足以完成设定的任务,这种现象值得全社会重视。教师的主要任务到底是什么?是教育工作者还是科研工作者,还是行政人员?整个国家的高校都如此,再对比国外情况,是不是体制问题?把本不该高校完成的工作都推到高校,比如学生就业和招生挂钩、学生贷款担保等;把各种学位授予权制订详细指标,并和学校可以得到的办学资源挂钩,把学校分成三流九等,逼着高校拼命去追逐,最终给第一线教师带来超强的负荷。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被挤占。
第二:生活没有目标,不开心,不满意现状和家庭,心理脆弱,缺乏足够认可。
这属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满足,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整个社会就是信仰缺失的情况下,如何能要求教师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古人思想境界去为人师表呢?哲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如果塑造灵魂者拥有的也是一颗空虚彷徨的灵魂,所谓塑造也都是空话。当然,现在社会也不再给予教师现在的尊称,教师也不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父”。学生和社会对教师职业和教育效果有着过高期望,对教师本身却视同为纯打工的“教书匠”,这其中的巨大落差也导致教师群体的心态失衡。教师在高校讲台上不再是“激扬江山,指点文字”,甚至不能有个性化的教学发挥,一切都做得象教育生产线上的一个螺母,中规中矩,没有个性,各种禁区和雷区,大量不得不尊重的守则和违背后的处罚。让我们拷问一句: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民主科学精神,真正是高校教育的要旨么?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人人都是人格健康丰满、精神充实向上么?
第三:业余生活单调。物质生活方面不满,如住房条件问题。
这是校方的配套工作和服务没有做到位。也许,有些硬条件想彻底解决是比较难的,但服务意识很多时候却是温暖人心的关键所在。最近,某名校名教授们就水管漏水等物业管理琐事在四处投诉,很小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后勤部分的解决,那么,其它更大问题的解决呢?如果不是名校名教授呢?看上去,高校的办学主体倒还成了这些官老爷衙门?针对教师业余生活问题,除了工作减负以保证业余活动时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本身也是舒缓身心、释放工作压力的途径之一,为教师们提供各种层面的业余活动也体现了高校的人性化管理。事实上,业余活动不仅仅是体育锻炼这个层面,虽然很多高校也努力在组织各种例行的体育比赛,但思想精神层面的业余活动甚少(如定期的学术沙龙,轻松趣味的主题活动等),引导教师进行积极健康的业余生活,不要以灌输式的活动令教师反感。
3 措施与建议
学生减负的声音喊了很久,却很少能听到为教师减负的声音。其实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人才,要想保证素质教育的质量,首先要为教师减负。
我们都希望教师在面对现实的压力时,仍能坚守自己的职业精神,甘为师表,以身垂范。当然这首先需要教师个体能在压力面前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但最重要的还是社会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心情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要避免过多与教学无关的行政工作分散教师的精力,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建议和措施如下:
1、  引起全社会重视。政府牵头,出台相关减轻学校工作负荷的措施。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专题研究,提交调研报告。
2、  对教师健康状态进行普查,发现问题并解决。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压力疏导。
3、  在政府一级,从教师的负担开始,对高校负担现状进行调研和清理、规范。由于教师过重的工作负荷主要源于非教学时间的增多,必须对这些情况进行情理。包括更严格的评价和精简政府和各级部门的举措,包括各种评奖、项目、统计等;更好地运用这些举措,包括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以前进行试验和评估,以避免频繁的修正;使举措能为人们所理解;定期审查需求,并去掉不必要的部分。
4、  在学校一级,对学校内部各种举措进行情理、合并、简化。建立客观的人才评价指标和人事考核制度,避免教师多重角色和多种评价,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不要苛求全能型教师,做到分工明确,各施其责,协同工作。
5、  对于教师来说,明确人生意义和教书动机,采取多种方式自我减负。比如,在教学上尽可能配备助教(如研究生助教),这将极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工作心态平稳,工作之余多运动、相互交流,促进心理健康。
6、  学校高层领导要重视教师群体的精神、心理、身体健康和工作减负问题。
7、  落实学术休假和教师进修,赋予教师进一步专业发展的权利。
4 结束语
减负既是从上到下的系统工程,也可以是垂手可为的身边小事。本着为教育负责,以教师为本,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下,高校教师的减负工作势在必行,必将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事实上,全社会各行业都需要减负,希望更多专家学者加入减负课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范冰.英国学校改革新举措 ——“教师减负”工程.外国教育研究,2003.30(6)
2.  胡键,梅志清,黄彬彬.七成高校教师亚健康.南方日报,2002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