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套子,谈谈我的朋友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3:16

有句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的朋友在时间和空间距离上都经得起考验。

    朋友本身是一个泛泛的定义,有多种形式。有相同的爱好和认知,交心的朋友,即使没朝夕相处,通过其他方式联系也不亦乐乎,更那份信任和坦诚总让我们感动。更多的朋友是在相处中结识,在生活中互相照料,患难与共,那份关心和包容总能带给我们最大的快乐。当然也有因朋友的价值而存在的朋友,“朋友多,路好走” 是真理,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拥有权利或物质财富迥异,每一个人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做事情得心应手,“鲁公擅木,大禹擅水”,这种互助是广义朋友存在的核心价值。当然也有相互欣赏学习的朋友,为了提高自己修养或知识,更多侧重于外在能力......朋友不仅有着社会公认的定义,在每个人的内心也有着自己的“朋友天平”。

    有朋友自远方,不亦乐乎。真诚可信赖是我自己的交友原则,知己,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只是真心的对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朋友。是否能成为知音,不仅靠缘分,也取决于双方的方方面面,诸如审美、人生观等。心灵交集越大,共同语言越多。能力范畴的差集越大,互相学习的空间越大。

    总是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朋友的优点,总是以辩证的眼光去审视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真理。朱或墨的辨认需要我们有睿智的头脑和深邃的眼神。“总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克服自卑的情绪,自己也会日渐优秀!”,“总和比自己不足的人在一起,如果缺乏理性的认知而同流合污,自己也会变得日渐庸俗!”

    前面的观点不是贬低比己不足的人,我们决不应该拿鄙夷的眼光去看他们。每个人总会有优点,总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成为自己学习的老师。比己不足的朋友,我们更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于挚友,更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使朋友变得日臻完美。总处在一个“比己优秀”的环境,通常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带来自卑,然而客服了这种差距带来的自卑并以持之以恒地以谦虚的学习态度不断进取,自己也会日臻优秀;总处在“比己不如”的环境,通常会找到自我优越感,带来成就感,然而如果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就会知足,丧失进取欲,不但不能提升自己,反而会变得日渐庸俗。

    一个优秀的人,总是处在这两种朋友圈,并在其中求得平衡,从一个圈跨向另外一个圈。谦逊学习,锐意进取,不断进化,在“比己优秀”的圈子里逐渐消除差异感,达到新的高度,走进一个全新“比己优秀”的圈子。一步一个台阶,这种阶梯型的朋友圈就给自己带来的持久的上进拉力。

    这种阶段性成长的经历带给你我的是欣赏的眼神,谦逊的态度,便不会鄙夷身后的那些朋友圈,便会更好的融入那些朋友圈,因为我们曾经从那里走来。

    当然,朋友圈的魔力和魅力远不仅在此。如何更好的去经营你的朋友圈,搭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是一门高深的社会学科,需要自己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周围的环境、内心正确的渴望去研究。

    简单谈谈内心正确的渴望。

    社会是一个有魔性的怪圈。总是有着大众的普遍价值取向。“大家都这么做,不这么做的”不再叫“独立人格”,而被另一个新词“另类”取代。社会是宏观的,充斥着“流”式现象,个体行为逐渐被吞噬。“⑨零后非主流”的价值观也就是这样不断发展壮大。“有想法”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你没有坚强的想法,那么你就会被“流”卷走。如果你排斥“流”,又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另一种能力“耐得住寂寞”便是必须的,陶渊明先生是耐得住寂寞的。

    忍受寂寞的人一般会有两种结局,“不再寂寞中爆发,便在寂寞中死亡!”。人一旦找不到自己正确的渴望,生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除去那些整天纵欲声色的****之徒。

    尚不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正确”(整个社会关于正确的定义也是另外一种“流”),人总是拿自己套子去套别人,不管自己的套有多大,能不能容得下,也不管自己的套子是什么形状,适不适合。套完了,就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力,套上的便是正确的,套不上的,就成为错误。整个社会都在套,便逐渐进化出社会的套子,清一色的套子,大小相同,形状相近。进化的套子便是社会的“观”,诸如道德观,价值观......

    社会的套子外在体现,就是“流”。“观”主内,“流”主外,都是社会套子的产物。广义上讲,“潜规则”、“非主流”、“普适教育”都是一种“流”式现象。

    人生下来时被剥夺了选择套子权力,纯净得如同一张白纸,睁着一双可爱是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这个世界。“人的罪恶产生于思想,人皆幼儿,社会便不再有罪恶”。无法选择出身,无法选择生存环境,便无法选择合适的套子。

    “偷窃、抢劫、不孝”都是社会所不齿的行为。然而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的产生?我们凭什么去说三道四?仅仅是因为他们不符合我们的套子。

    一个人生下来便遇恶母,从小受尽文明用语,在学校也总是受到欺负,幼小的心灵除了仇恨,几乎不再剩下什么。压抑的生活总会爆发,“弑母”的罪名让他得到了世人鄙夷的目光,冰冷的法律也将剥脱他充满仇恨的生命。取出套子,大家都在热议,“那个混蛋真文明用语的不孝,就该千刀万剐!”。凭什么奚落他?凭什么剥夺他的生命?换在大家的身上,情况又会是什么样?受害者最终成为套子下卑微的牺牲品。

    上面的情况太过极端,但这样更能说明问题存在的根源。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鄙夷周围的某些人,某些事,仅仅是因为不符合 自己的套子。有一些话语常常充斥在耳畔:“他是一个人格低下人”、“那个视讯女真贱”、“90后就是一群垃圾”。继“****门”之后,“间谍门”、“****”、 “海运门”、“诈捐门”、“暴风门”、 “****门”、“秋千门”、“****门”、”空姐门“、“街头门”. ....等一系列门事件脱颖而出,大家总是热衷于去讨论别人,习惯了炒作****。在社会的套子下,个人的客观判断力逐 渐沦失,成为社会套子的奴隶,并进一步巩固着套子的地位。

    揉揉蓬松的睡眼,醒醒吧!不要总是去瞎评论,套子里的人!难道只有去鄙夷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