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这只烫手山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41:41

外汇储备这只烫手山芋\\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实质

2010-03-10 12:18:55

归档在 经济金融 | 浏览 7837 次 | 评论 6 条

    在正在举行的两会上,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与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发生了一番争执。据报道,张国宝曾说,我们有2万多亿的外汇储备,但是我们预算报告上的收益只有600多亿人民币,按1%的比例都不到这个数。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易纲称张国宝搞混了不同的概念:“张国宝先生说的683亿人民币回报,和外汇储备的收益完全是两码事。”据易纲说,当年在创立中投公司的时候,经人大批准,财政部发行了1.55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这683亿人民币,实际是对这笔人民币国债每年支付的利息。

 

    这里的孰是孰非,不是我们这些不懂专业的门外汉能够妄加评断的。但这起意外的争执却反映了一个事实:中国日益庞大的外汇储备越来越为国人所牵肠挂肚。

    美国财政部2月16日公布的数据说,2009年12月份中国减持了美国国债的持有量,由前一月份的7896亿美元削减至7554亿美元。而日本增持美国国债115亿美元,超过中国成为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这是自2008年9月中国首次超过日本跃居美国最大债主以后的第一次逆转,据说这已是中国连续第二个月减持美国国债。

    我记得这条专业消息一出,曾引起财经评论界内不小的议论,更让一批“经济爱国主义者”们不由自主地欣喜若狂了一把。若不是当时一般受众正在尽情享受中国农历新年长假,无暇关心的话,此事很有可能发酵成一时间的舆论焦点之一。

    然而仅仅过了10天,到2月26日,美国政府又表示,中国在去年12月并未丧失美国国债最大的外国持有者的地位。美国财政部说,根据当天公布的年度基准数字修订情况,中国在去年12月底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额达到8948亿美元,从而继续位列日本之前排名第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10天前的那个数据没有计入中国投资者在英国等地购买的美国国债。

   更令中国的反美爱国人士感觉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的事实是:根据一些海外专家的分析,中国显然正在通过第三地秘密增持美国债券。他们认为,其“目的是要掩盖它作为华盛顿主要债权国的重要性”,同时“避免招致国内的抨击”。按照这些专家的说法,与中国有关的机构可能正在伦敦、香港或其他地方认购美国的债券,而官方公布的数据几乎肯定低估了北京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的数量。

应当客观地说,这种估计是颇有些道理的。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位名叫西蒙·约翰逊前首席经济学家敏锐地注意到,2009年,英国持有的美国债券由一年前的1309亿美元,骤然增加到了3000亿美元。如此大幅的增持,若非有他国或重量级金融机构的幕后推手,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况且,英国去年的经常项目赤字规模巨大,怎么可能一下子多出1700亿美元外汇储备?约翰逊还猜测了这种“秘密增持”的管道:可能是中国将境外美元投入了设在伦敦的银行——中国的、英国的乃至美国的银行,随后由它们来购买美国的债券。

这位麻省理工学院现任经济学教授据此得出他自己认为的“一个较为合理的假设”:事实上,中国持有近1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已接近外国政府持有美国国债数目的一半。约翰逊的推理与假设,还得到了不少其他机构和学者的呼应。

我之所以一直饶有兴致地关注这些迷雾一般的减持、增持,主要是出于对国内外针对中国巨无霸式的外汇储备所持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的忧虑。在国际上,人们普遍认为,走出本轮金融危机的前提是美国经济的复苏,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走势的稳定,而拥有世界第一外汇储备的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续购入又是保持美元稳定的首要条件;在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贫穷的中国人用自己辛勤赚得的一点可怜的积蓄去贴补富有的美国人的无度挥霍,到头来还要忍气吞声地面对美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持续不断的敲打,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换句话说,普通西方人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去看待中美之间这对危险而脆弱的平衡;普通中国人则更多地从政治和道义的立场作出自己的判断。

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最窘迫的是负责外汇投资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看着手头一天天飞快增长的外汇储备,继续买美国债券吧,国内民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那些极端民族主义者泛着猩红血丝的眼睛里,这比卖国也好不了多少;不买甚至减持美国债券吧,这个世界上还有哪种其他的投资渠道能比美元更加稳妥安全?中投公司投资黑石的股票市值大跌以后,舆论不是骂得更加难听吗?这还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新闻没有完全开放的社会。眼下这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其他人眼里是一笔令人艳羡的巨大财富;而在外管局主要官员的眼里,恐怕简直就是一个包袱、一个烫手山芋。易纲与张国宝之间的争执,只不过是公开浮出水面的第一起不同部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而已,相信今后类似的事情会更多。

如同其他许多事务一样,站在一旁批评或出些大而化之的主意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这丝毫不可能替代务实而富有智慧的操作执行。这里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对于如何操作外汇储备这只烫手山芋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少可以出妙计的空间乃至必要性,重要的是要反思,过去10多年来是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导致了今天这种政府的钱多得难以处理的尴尬局面?而且我们可以毫不忧郁地说,假如至今仍有人认为这是件好事的话,那么,建立在这种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储蓄、美国透支的“恐怖平衡”之上的世界经济旧模式,已经被本轮金融危机证明,是绝不可持续的。

写于2010年3月8日,发表于2010年3月10日《成都商报》我的个人专栏。

 

上一篇 <<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实质       汇储备这只烫手山芋

2010-03-10 12:18:55

归档在 经济金融 |浏览 7841 次|评论 6 条

    在正在举行的两会上,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与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发生了一番争执。据报道,张国宝曾说,我们有2万多亿的外汇储备,但是我们预算报告上的收益只有600多亿人民币,按1%的比例都不到这个数。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易纲称张国宝搞混了不同的概念:“张国宝先生说的683亿人民币回报,和外汇储备的收益完全是两码事。”据易纲说,当年在创立中投公司的时候,经人大批准,财政部发行了1.55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这...

查看全文>> 分享 浏览(7841) 评论(6)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实质

2010-03-09 14:31:24

归档在 经济金融 |浏览 68556 次|评论 8 条

    两会的召开再度将所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话题推上了社会舆论的擂台,的确,在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日益触目惊心的当下,这个问题总是能够触动所有人的神经。从贾庆林主席到温家宝总理,他们都在各自的报告内花了很大的篇幅突出阐述了这项艰巨任务。可以预计,在两会接下来的议程中,会场内外一定会有更多这方面的讨论;而在两会以后,它也将成为一段时间内各级政府的着力重心之一。考虑到我们正处于尚未真正走出金融危机、内...

查看全文>> 分享 浏览(68556) 评论(8)

到美国去买“中国制造”

2010-01-25 10:44:28

归档在 经济金融 |浏览 228113 次|评论 112 条

    中国老百姓出趟国不容易,在欧美发达国家看到从未见识过的各式琳琅满目的商品,总不免大包小包买了带回国内。    10多年前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某某好容易轮到有机会去美国开国际会议,用多年积蓄的那点美金买了几件貌似最新潮的电器产品。回到家里仔细一看,全是“Made in China”!无论是媒体上刊登还是朋友间私下说起这种事,总是略带一点对当事人“没见过世面”的善意解嘲,更多地则为了表达某种曲折隐晦的...

查看全文>> 分享 浏览(228113) 评论(112)

“赶超时代”的困境

2010-01-11 16:30:04

归档在 经济金融 |浏览 2104 次|评论 3 条

   历史与现实总是既相似又有差异。武广高速铁路年前在一片争议声中通车,据说它350公里的时速是目前全世界最快的。1964年,在著名的东京奥运会举办之年,日本开通了著名的新干线。4年后,日本经济规模超过了当时的西德。自那以后,这个“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宝座,日本保持了整整40年。但就在中国开通武广高铁的2009年,它变得岌岌可危。    兴建高速铁路网是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中的重...

查看全文>> 分享 浏览(2104) 评论(3)

收购了沃尔沃的吉利在为谁打工?

2009-12-31 13:21:57

归档在 经济金融 |浏览 2552 次|评论 4 条

    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创业板第二批8家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鉴于近期大盘疲弱,这8只新股全日走势平稳,首日没有一家涨幅超过70%,平均涨幅不足50%。这与将近两个月前第一批28家创业板首日被爆炒、平均涨幅超过100%的景象形成了很大反差。你当然可以视此为市场渐趋理性的一种表现,但在我看来,对“理性”这一概念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究竟应该表现为何种行为,不同立场的人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例如,政府决策和监管部门如果...

查看全文>> 分享 浏览(2552) 评论(4)

迪拜危机来的正是时候

2009-12-04 16:37:13

归档在 经济金融 |浏览 962 次|评论 2 条

    就在全世界沉浸在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中时,海市蜃楼般的中东明珠迪拜城却发生了严重的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危机来得正是时候,它仿佛一阵肃杀的西北风,告诉融融暖意中的人们:之前的回温只是严寒中的短暂间歇而已,这一季的冬天还远没有过去。    上周末迪拜国际的债务危机曝光后,国内媒体立刻做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分析。大多数的分析都认为,这是一起孤立和偶然事件,并不至于像一年多前的雷曼兄弟事件那样...

查看全文>> 分享 浏览(962) 评论(2)

暴富的机会何时轮到我?

2009-11-20 16:30:59

归档在 经济金融 |浏览 3883 次|评论 6 条

       近来资本市场的膨胀将一批暴富的明星推到舆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最典型的当数两件事情,其一是畅销书作者余秋雨随徐家汇商城的上市而在一夜间变成亿万富翁;其二是黄晓明等多位明星因在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广受追捧的华谊兄弟持有股份而身价暴涨。       他们的传奇故事再一次传递给社会这样一个信息:对有些人来说,钱来得可真容易啊!这在引得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艳羡无...

查看全文>> 分享 浏览(3883) 评论(6)

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二次创业

2009-10-31 9:46:19

归档在 经济金融 |浏览 1102 次|评论 1 条

    创业板首批挂牌交易的28只新股昨日受到的超乎寻常的追捧,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中国证券市场历来盲目“炒新”顽症的再一次发作。应当说,这的确占了相当大成分。但若细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追捧的另一面其实是充裕的民间资金对真正具有潜力的优质公司的期待。而在计划色彩依然极其浓厚的中国证券市场,好公司分配到的上市资源实在是相当有限。    创业板在西方发达国家诞生之初,其目的在于为那些高风险、同时...

查看全文>> 分享 浏览(1102) 评论(1)

国际铁矿石交易的“中国诉求”

2009-10-26 11:57:35

归档在 经济金融 |浏览 2724 次|评论 7 条

    牵动人心的2010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即将开启,所有的信息均表明,这将是一次分歧一点也不比今年小的艰难谈判。    在本月15日至17日于青岛召开的“第九届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中钢协会秘书长单尚华提出了一个铁矿石进口的所谓“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进口铁矿石结算周期从1月1日到12月31日;第二,坚持长期协议、量价互动,量大应价优;第三,统一价格,确定了长期协议的供货商就不允许再向中国企业出...

查看全文>> 分享 浏览(2724) 评论(7)

中国创业板之“中国特色”

2009-10-21 15:08:09

归档在 经济金融 |浏览 926 次|评论 1 条

    随着上周六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宣布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将于本月30日集中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被称为“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创业板终于进入“扬眉出鞘”的倒计时。    不过,从我的角度的看,若将今天这个中国创业板与10年前国际上互联网热潮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国内开设创业板的初衷作一番比较,早已经物是人非。或者更准确地说,今日之中国创业板,虽然在准入制度等方面与主板有...

查看全文>> 分享 浏览(926) 评论(1)

博文相关

    ·归类

  • 全部分类 
  • 时政社会(100)
  • 经济金融(63)
  • 思想文化(29)
  • 读书笔记(19)
  • 随笔散记(14)
  • 传媒风云(9)
  • 学佛札记(5)
  • 《下一站:中国》(8)

·归档

  • 2010三月(4)二月(6)一月(10)
  • 2009十二月(11)十一月(11)十月(8)九月(12)八月(13)七月(13)六月(16)五月(15)四月(18)三月(13)二月(15)一月(11)
  • 2008十二月(21)十一月(11)十月(11)九月(13)八月(14)七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