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与图书馆信息技术部建设(讲义) 学海泛舟 学海泛舟 图谋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3:12:27
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与图书馆信息技术部建设(讲义)
分类:学海泛舟
提纲
1 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45分钟)
1.1 北京 DL高级研讨班概况
1.2 三届数图高研班主题
1.3 北京DL研讨班专家报告综述
1.4 重点讲两个前沿问题 (数字图书馆2.0和信息可视化)
2 图书馆信息技术部建设(30分钟)
2.1 中美图书馆信息技术及相关机构设置调查
2.2 图书馆2.0与图书馆信息技术部的建设
3 交流与探讨 (15分钟)
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与图书馆信息技术部建设(讲义)
1 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
1.1 北京 DL高级研讨班概况
2006年8月14日-16日,“2006·北京 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发展战略与实践)高级研讨班”在清华大学举行。该研讨班由清华大学图书馆、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协办。来自全国78所高校图书馆和相关机构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这是继“2004·深圳”、“2005·厦门”两届研讨会之后,海内外从事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同仁们第三次相聚在一起,共同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尤其就某些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地探讨。
1.2 三届数图高研班主题
(表)
1.3 北京DL研讨班专家报告综述
1.3.1 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管理处孙卫总工程师.《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国际图联采访与藏书发展专业委员会孙坦研究员《E-science条件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重点介绍了CSDL开放体系的基本设计原则、基本架构以及CSDL开放建设的进一步设想。
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朱强教授介绍了CALIS的现状与进展以及CALIS通过验收的情况。
1.3.2 数字图书馆战略策划
阐述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战略趋势。
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系统部主任王雪茅先生,《全球图书馆环境中的领导培养》,首先介绍了全球化、全球图书馆以及领导培养的理念,然后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所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五年战略规划,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阐述了领导培养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爵硕大学林夏博士《数字图书馆新技术展望》,指出新一代数字图书馆必须建立在新的观念上,要掌握数字信息的本质以及研究信息实体之间新生的链接和关系,提出一门建立在网络科学、图书馆和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学科——数字信息组织(DIO),并且介绍了几种知识组织新技术。
肯特州立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曾蕾教授《数字保存》,阐述长期保存的重要性,解释了长期保存(Preservation)和获取使用(Access)的关系,并指出天生的数字资源应该有长期保存的优先权并推荐了做长期保存项目应该参考和遵循的十个文件,最后介绍了长期保存的一些实用技术。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张甲先生做了题为《数字时代的信息服务》报告,他从项目背景、项目进展、合作原则等方面介绍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Google合作的图书全文检索项目,另外还介绍了斯坦福大学扫描图书的流程以及全文检索的各种检索功能,具体的检索层面分为字段检索、知识分类检索、联想检索、引文检索、信息工具、定题追踪、建议/推荐、导航工具。他指出图书馆的作用正在发生转变:从编制书目到知识导航,从提供馆藏到提供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工具,从收集书刊到保存知识和发展数字文献内容,变单馆运作为知识源提供机构的成员。
1.3.3 知识组织与内容管理
上海图书馆刘炜博士《数字图书馆2.0》,展示了目前流行的Web2.0的理念、原则、结构、语言和技术特征,进而结合web2.0在图书馆界的影响和应用论述了图书馆2.0的服务理念、类型和原则。另外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知识组织和管理的发展历程和技术方法。《在浏览和检索界面设计中利用知识组织系统》(曾蕾),介绍了第一代到第四代网络界面的特征和变迁,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利用KOS的原理和方法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信息构建的可用性测试》(周晓英),主要从人机界面的可用性、信息构建与可用性、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可用性及其测试方法等方面阐述这一主题。
1.3.4 数图技术科研与应用
《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林夏),指出信息可视化应用的新浪潮即将到来,新的应用将体现在信息搜索、知识发现、信息分析和集成方案等领域中。《信息抽取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张智雄),从信息抽取的概念、层次、类型、应用等方面对信息抽取做了详细介绍,对信息抽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中作了展望。《OpenURL及其在链接解析系统中的应用》(刘伟玲),《机构库——背景、现状及思考》(李春旺)。
1.3.5 资源整合与知识检索
《资源整合与门户建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姜爱蓉),主要从资源整合的层面、方法、效果和门户建设的思路、内容、应用等方面汇报了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整合与门户建设的基本情况、实践经验和引发的思考。
《从无的放矢到个性化的知识检索》,提出了完全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组织资源的理念,倡导将图书馆的资源作为其他大型研究和学习组织的一部分来提供服务,旨在方便读者使用。
《数字资源管理的实例介绍: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以及开发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刘伟玲)。
1.4 重点讲两个前沿问题
一个是因为与《数字图书馆》课程密切相关;一个是因为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密切相关。
1.4.1 数字图书馆2.0
DL2.0=DL+WEB2.0
数字图书馆1.0(图)
数字图书馆2.0(图)
2.0只是表示一种版本升级,呈现出与以往的一些不同
DL2.0:具有许多Web2.0特征的数字图书馆(以Web2.0作为技术和理念背景的DL)
具有不同的问题域和不同的侧重点,例如
以用户为中心
更复杂(细粒度)的数字对象结构
更普遍的链接性
更多的多媒体而不是文本
更普遍的手持设备与p2p应用等
Web 2.0技术特征
分布式架构——物理位置不同而共享资源与服务
松散耦合——高互操作性组建按需联络,统一的消息传递机制
平台独立性——不同应用平台(指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具有通用的机器界面和人机界面
开放API‘s ——服务的使用和通信等开放接口(或符合通用协议标准),技术文档齐全
支持Web服务——访问(共享/重用)Web2.0组件的 的趋势(例如采用SOA架构,但并非都这样)
2.0为什么会成功(Web2.0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而非软件。
通过使更多用户使用独特的、难以复制的数据而获得价值;
把用户作为开发者;
获得集体智能;
通过用户的“自服务”而服务于“长尾”;
轻型用户界面、开发模型以及商务模型(普及、普及、普及)
Web2.0与图书馆2.0比较
Web 2.0
互联网成为平台(参与体系)而不是利用互联网来统治和控制;
充分重视并利用集体力量和智慧;
将数据变成“Intel Inside”;
分享和参与的架构驱动的网络效应;
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把各个系统和网站组合形成大汇集的改革;
通过内容和服务的联合使轻量的业务模型可行,分享经济的模式;
注重用户体验的持续的服务(“永久的Beta 版”);
服务和应用无处不在(非单机版和单一平台版本);
图书馆2.0
以用户为中心;
富技术(technology-savy)环境;
提供长尾化服务;
内容为多种设备而准备;
软件的组件化,而不是单一的ILS解决方案;
持续不断的变化;
采用We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