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大文化视野下的学校特色发展 - 乃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46:11

【学习心得】大文化视野下的学校特色发展

我的培训学习心得 2009-12-18 16:56:16 阅读56 评论8 字号:大中

——听“苏州外国语学校成长历程”有获

【袁乃玉 09.12.17】

 

12月17日上午,“合肥市第五期教育大讲堂”在庐阳区政府礼堂举行,为我们做报告的是苏州外国语学校的曹伦华校长【英语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苏州市十杰校长】和他的管理团队。曹校长曾在合肥市第九中学任教,1994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2000年调任合肥市第二中学副校长,2001年受聘到苏州外国语学校后,引领他的团队通过8年的打拼,将苏外发展成为苏州家长和学生公认的精品学校。下面将听会过程中感受较深的地方,结合“姑苏晚报”相关的采访记录作一整理,以与博友们分享。

1.理解曹的导入语:文化就是自然之外的关涉人的活动的一切存在的观点

这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诺·弗莱在《创造与再创造》一文中,对文化做出的一个宽泛的定义,他说:"人不像动物那样直接与赤裸裸地生活在自然之中,而是生活在他从自然中建构出来的封套里,这个封套通常被叫做文化或文明。"[3]弗莱此处所说的文化,显然是一个大文化概念,它指自然之外人类所建构的一切生活,并且这种文化的建构完全是人以自己为中心,并以自我为目的的。

2.如何理解“大文化视野”中的“大”?

(1)首先指“大气的教育”。曹校长提出:“大气的教育首先来自教育者的理想、胸怀、远见与良知。”也就是说,没有教育者崇高的理想、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远见、高度的良知,就不会有大气的教育。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培养大批优秀教师,造就教育家,提倡教育家办教育,教育家办学。我想,教育家办教育,教育家办学就是一种大气的教育。

这一点山东省青州市扈培杰校长在《共塑大气的教育》一文中指出:现实的教育,“大气”不足,“小气”有余。社会、家庭、学校都在围着升学转,向着分数跑,忽视了孩子的品行、心理、性格、情感、兴趣、爱好、理想、情操等,包括父母、教师,有几个时时着眼学生的幸福,处处关注学生的未来?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阳光体育、快乐课间、心理健康、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屡屡出现在红头文件上和汇报总结里,却是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总不能实实在在地惠及每一个可爱又可怜的孩子。诸如此类“小气”的教育行为,比比皆是。更可悲的是,我们很少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角度思考教育现状、进行教育实践,明知应试教育危害累累,素质教育利好多多,仍旧执迷不悟,天天干着不应为而为之的事。

  实现大气的教育,关键在于人。大气的教育需要大气的领导。大气的教育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大气的“掌门人”。他们洞悉教育,博学多能,对全局工作高屋建瓴,把握规律,体察入微,切中肯綮,不仅擅长行政领导,还擅长思想领导和业务领导;不仅善于宏观管理,还善于微观指导。大气的领导秉持人才资源是第一教育资源的思想,慧眼识才,能选配好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并以科学的发展观,领导制订并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真正把飞速行驶的教育列车引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努力创造适合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大气的教育需要大气的校长。大气的校长自觉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做到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眼中关注的不是领导的喜与怒,不是升学率的高与低,也不是学校的名与利,而关注的是教师的幸福、学生的成长、家长的配合。大气的校长不仅善待优秀的教师、出众的学生,更宽容有缺点的教师、表现不良的学生;大气的校长不仅关注语数外,还重视音体美;大气的校长不仅重视智育,同样重视德育、体育、美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气的校长有天空般的胸怀,包容一切,善待一切,激情彭湃,奋发有为。

  大气的教育需要大气的教师。大气的教师温暖每一个学生,像霍懋征老师一样“从教六十年,从没有和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教六十年,从没有请过一次学生家长;从教六十年,从没有惩罚或变相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教六十年,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过队。”赢得每一个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2)要从“一元到多元” 。曹校长指出:多元化时代,必然带来教育目标建构多元化视角的形成。我们在实现由培养高分学生到培育“完整的人”的转换。一直以来,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根本上还是建立在以考试为指挥棒,以应试能力为中心的基础上,一元化的目标模式一统天下。但现在我们可以关注这样的现实:

  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力开始受到挑战,我们越来越多的学生绕过高考,走进国外大学深造;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国外大学选择学生时,更看重学生的生存能力、社会阅历、综合实践成果等;世界各民族文化既丰富多彩又存在着各种差异,需要开阔的文化视野,对所有文化的尊重、宽容与接纳的意识,参与民主决策的社会与政治的能力,以及在多元文化碰撞与冲突的局面下能够敏锐把握文化动向、调整自身观念与行为的跨文化适应力与发展力等等;这些根本性的改变,逼着我们必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目标重构,重新审视我们的育人目标。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实现了由单一评价标准到多元目标评价体系的跨越。我们在原有三好学生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双语小专家、数学小博士、国文小翰林、礼仪小绅士、活动小能人、爱心小天使、劳动小模范、科学小院士、运动小健将、艺术小明星等的评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大文化人才的需要,也是当今这个多元化、全球化世界的需要。

3. 如何理解“大文化视野”中的“文”?

(1)丰富独特的校园文化。苏外的校园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生活文化;走廊文化;社团文化;厕所文化【详见下面的采访8】;榜样文化等方面。

(2)改革创新的教师文化。很赞同曹校长的观点:现代合格的教师应该有一个“创新的头脑”和一个“不断提升的内涵”。我想,唯有创新才有活力,唯有创新才可能不断超越!特别感兴趣的是曹校长提出要提高内涵的五个渠道:走近书本(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阅读中更新知识;在阅读中提高意识);走近名家(走近名家感受智慧;走近名家感受博大;走近名家感受人生);走近博物馆(在博物馆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了解文化的演绎);走近艺术殿堂(感受艺术的魅力;享受美的熏陶);走近大自然(放松身心;感受人与自然亲近的和谐与美)。

4. 如何理解“大文化视野”中的“化”?

越是名族的,越是世界的! 教育离不开它的渊源,学校文化中的民族传统、历史元素,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无论是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也好,还是现代化的新生代学校也好,都需要从历史的传承中,寻求培养人才的丰富营养。事实上,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道理。中国儒学的精髓,是我们今天教育不可多得的理论宝库。在苏外,传统文化氛围越来越浓,我们学生的兴趣实活动的教室有刺绣教室、陶艺教室、民乐教室、书法教室、碑刻教室、围棋教室……整整一个楼层上全是,投资了上百万元可以说苏外是洋味浓,“中”气也足!我们的兴趣小组活动室场加进了苏州园林的景观特色,亭台轩榭、雕栏画栋,学生们学习刺绣、书法、古筝、昆曲、评弹,研究苏州园林的楹联、门窗,到苏州园林做英语小导游,学校教师还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国的世界遗产》等等,把教育的触角向历史、传统尽情地延伸,收获的是作为国际化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深厚的民族根基,同时也使学校的特色得到进一步的张扬。

  5.晚报会客厅:您始终强调学校发展的大文化视野,您的“大文化”指的是什么?

  曹伦华:今天的教育,为什么遭到那么多的质疑,许多搞教育的人面对教育现状常常摆出一副苦恼人的笑,明知这样做不对却又不得不为之。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这其实是文化的缺失带来的教育视野的狭隘。其实,课堂,课本,试卷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知识、能力、品质、个性、涵养等等,都是教育任务中至关重要的文化元素。可是,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我们的学生缺少空间,缺少活动,缺少锻炼,如同一个孩子的生理成长,只靠一两种营养的补充。这行吗?所以现代教育需要大胸怀,大视野,大文化。这也就是我们提出以大文化视野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6.晚报会客厅:这样的大文化人才,也就是您所一直所说的要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公民”吧?

  曹伦华:可以这样说。苏外的教育定位就是培养合格的国际公民。这里包含五项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全球服务,向全球开放的观念;培养学生具有国际交往能力,能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尊重外国的风俗和信仰,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法律权威;培养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知识,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及风土人情等——他们应该是基础扎实、身心健康、气质高雅、大方有礼、能力综合的大中国人。

  我们希望在学校理念和文化中,应该有一幅十分壮观的“世界图像”。所以我们要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手段,我们要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走上世界舞台去学习、历练。在苏外,我们有22位外教,比不少高校外语学院的外教还多。我们有专门招收海外学生的海外班,开设了PGA、CIE等国际课程班,也尝试进行全英语多学科教学,我们还有面向全球的模拟联合国课程和世界遗产课程。我们的学生有很多境外修学活动的机会,且参加各种国际论坛,如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地区学生领袖大会、英语论坛等。你也注意到我们让学生布置各国文化走廊,我们组织国际语言村夏令营,即使我们的幼儿园每学期也都要举办国际文化节,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世界各国的建筑、服饰及美食等……这一切,无非就是希望给孩子们打造一个“世界文化场”,在学校里营造出世界文化的大胸怀和氛围。

  7.晚报会客厅:苏外的新闻特别多,2007年开出淑女班时,在苏州引起热议,但家长应者如潮,怎么会有这样的尝试?

  曹伦华:我曾到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访问,那里的女学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个个知书达理,气质优雅,从容大方,这所学校出了许多总统夫人和部长夫人。她们的科目,在艺术、音乐、外语、形体和礼仪方面有所侧重。我想苏州向来有最好的女子学校,像十中的前身振华等,当年都是非常有名的女校。我们也要培养出外在出色、内涵丰富、中西结合的“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淑女”,所以尝试开出了这个班,这也是培养目标国际化和多元化的一个实践。

  2007年小学一年级开出了女子艺术班,该班共配备4位班主任,正班主任教数学,还有3个副班主任分别是外教和钢琴老师、形体老师,这在整个苏州尚属首创,开学当天19位身着整齐划一的白色小礼服、统一盘起长发的小学女生端坐在课桌前,认真听课的情景,也成了苏城热议话题。一开始也有争议的,但经过2年的实践,艺术班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

  这几年,苏外确实在教育界多次成为“吃螃蟹的人”。英特班、女子艺术班、CIE班……创立这些特色班需要勇气,而这份勇气来自于苏外始终坚持的理念——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不同的,而每个孩子都应该以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进行培养。

 8.晚报会客厅:还有一个关于苏外的新闻,那就是2008年新学期开始,苏外的中学生课间自己打扫厕所。我们知道苏外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富足,让这些“富二代”去扫厕所,是什么用意?有没有遇到家长方面的阻力?

  曹伦华:如果打扫卫生间的工作都能做好,那么相信他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不论什么工作同样都能做好。我到日本一所学校访问时,发现他们学校的卫生间、各个办公室,全部由学生自己打扫,很受启发,回来后就在中学部发了倡议。初一到高三共六个年级的一千几百名学生都将参与到自助劳动中,他们利用课间时间打扫教学楼里的14个卫生间。每位同学差不多每月会轮到一天“扫厕所”。

  刚开始,的确有点难。一方面,学生们在家都没干过家务,的确不会;另一方面,不会打扫也成为一些学生的借口。为了打开僵局,我和学校其他中层干部也都主动进入各个卫生间,指导学生打扫。如今,这项劳动在苏外一直坚持了下来。家长没有异议,反而为我们的做法叫好。这学期我们还增加了学生自洗衣服的劳动内容。走进苏外校园,你还或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义工正在打扫餐厅、体育馆,高年级学生正在为低年级小学生梳辫子、打饭端菜等等。

  这其实是我们德育理念的一个实践,我们强调培养学生平民意识与贵族气质的融合法制意识与丰富情感的交融礼仪意识与个性张扬的统一。刚来苏外的时候,“富二代”学生如何教育曾让我困惑,有的孩子飞扬跋扈,非常自我中心。所以,这几年我们特别强调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奉献。让学生都成为会感恩的人,教育才有意义

【学习心得】大文化视野下的学校特色发展 - 乃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凤凰大视野--[十集视频 上甘岭战役] - 玉牡丹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国家建设视野下的清末宪政改革 - 《书屋》杂志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钓鱼岛争端 - 红叶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文化视野下的博客与部落格探析 学校管理:从制度走向文化(原创) - 三槐堂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网易高端阅读:大视野下的中国经济 网易高端阅读:大视野下的中国经济 社会生物学视野下的文化进化 全球视野下的城市文化构建 办公室文化 - yingzi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功夫 特色艺术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教育的应然选择:学校特色发展 洪涛:流通产业发展的10大建议 - 洪涛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司法文化视野下的被告人席位设置 《消费与发展》2009年3.15文艺晚会策划方案 - 大漠文化影视传媒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只有官办权贵学校没没有公共学校 - 信力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职业发展:为人处世10大要诀 - 人大人职业发展研究中心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阳光普照——中国航空动力行业发展六十年回顾(下) - 龙腾日月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创新思维模式发展有特色的金融总部文化 人民日报-人民网 北极:寒地正在变热土?(国际视野)-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的宴席文化 - 渴望美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文化领域的战斗 - sanxian3000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的宴席文化 - 渴望美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