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好的气功功法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8:40
最佳答案
气功在我国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五千年中,气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又由复杂到简单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上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准相当低下,人的思想非常简单,欲望也不多。在这种状况下,精神内守(守神)就可以非常有效地增强生命的功能,“活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及外向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人的精神活动日趋复杂,人体真气也随着人的各种欲望的膨胀大量内耗和外耗,因此,被动的精神内守已不能控制人的真气散乱。于是,气理功法日趋复杂,练的内容从上古的只练神,发展到形、神兼练,后来又发展到精气神俱练,但这时的功法仍较简单。东汉末期,气功与宗教结合后,不但功法越来越复杂,功理也被道教弄得神神秘秘,气功的本来面目被宗教迷信色彩遮盖了。直到清未民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科学的发展,气功逐渐与宗教分家,功法为适应现代人习练的要求重新归复简单明了,这是气功科学发展的必然。
中华气功功法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它使人认清气功是一门有关提高生命质量和能量的科学、任何故弄玄虚和人为的复杂化都不利于气功的发展。只有恢复气功的本来面目,科学地阐释气功,才能使之成为一种为广大人民乐意接受的锻炼方法。
中华气功功法的种类,就外在表现形式可分为静功和动功及动静相兼功三大类。
静功行功时,基本没有外在的肢体运动,身体处于静坐、静卧或静立等静止状态。且每种静功都有特定的入静姿势、呼吸、意念方法。动功偏重外在肢体运动或自我按摩,但动功同样要求动作与意念、呼吸相配合。
中华气功功法,根据时代特点可分为古代功法和现代功法
凡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至清朝未年的气功功法都属于古代功法。
古代功法散见于古代的哲学、医学、道经佛经、史书、文学作品、武术文献中。迄今为止,古代已明确的功法就有一千多种。这些功法大都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在传习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而形成的。因而功法严谨,功效也比较可靠。不过,由于古代功法比较复杂,一般要在老师指点下习练,一旦出偏,也由老师予以及时纠正。
古代功法虽然丰富多彩,但基本可分为导引按桥跷、吐纳练息、存思观想、意守虚静。周天五大类。
导引按跷类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两件令人注目的气功文献,其中之-就是绘制在丝帛上的《导引图》(彩图九)。《导引图》的主人是汉代一位有名望有地位的贵妇人。这位贵妇人不但生前习练导引,死后还要将导引图作为陪葬品带往阴问,可见,她对导引术的喜爱和迷信到了生死相伴的地步。
导引按跷属于动功,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继承性的功法。
从导引和按跷的特点看,两者没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重在“摇肢体,动肢节”,后者则是推拿的古称。导引又称:“道引”或“宣导法”,相传为上古时代的气功养生家彭祖所研,是一种强身治病的方法。导引时配合“吹嘘呼吸,吐故纳新”,很受古代“养形之人”的喜爱,同时,也为医家所应用,道教产生后,吸收导引为修炼长生不死之躯的方法之一。此外,导引也为广大民间人士所喜爱。按跷出于《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地区,地势平坦多湿,是自然界中物产最为丰富的地方。那里人们食物的种类很多,并不感觉烦劳。所以人们发生的疾患,多是瘘厥寒热等病。在治疗上,应该使用导引按跷。”“按与跷是推拿中的两种手法。唐代的王冰注释“按,谓仰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也有人说,跷系指穴位。如《类经,论治类》说:“按,捏按也;跷,即阳跷,阴跷之义。盖谓推拿溪谷跷穴以除疾病也。”导引、按跷的原则要求动作舒缓,屈伸有节。
导引按跷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功法,其中最著名的有五禽戏、人段锦、易筋经、二十四节气导引法,《养性延命录》导引法、天竺按摩法、五脏导引法,太清导引法,彭祖导引法,老子导引法、赤松子导引法、延年九转法、纯阳子兜肾功,宁先生导引法。十二段锦、十六段锦、逍遥子导引法、,四时颐养导引法、十二段动功、灵剑子导引法、子午导引法等
气功功法篇 —— 吐纳练息类
法,可法,非常法。无法之法,谓之至法。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俱空。
吐纳练息类
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 称肺呼息。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气功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进而对内 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据说吐纳练习均为入门者修炼,当吐纳练息达到高层次时,则无息可调。那时呼吸微微,忽然遽断,进入胎息境界。〈〈抱朴。释滞〉〉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入在胞胎之中”。意指练功至深者,就像胎儿在母腹之中,鼻无出入之气。胎息是吐纳练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许多道士都偏爱此功。
吐纳练息的要诀是吸气时气贯注于腹部,呼气时气上引至头巅,这样可以吸取生气,排出死气和病气,同时提高人体潜能,进入功能态。吐纳的方法很多,分动静两类,此处介绍几种流行的吐纳练息法。
六字气诀 ——通过鼻吸口呼,呼气时结合默念嘘、呵、呼、歙、吹、嘻六个字音,用以影响肝、心、肺、脾、肾、三焦,祛除各脏腑病邪的一种气功锻炼方法,道、佛气功中都有此内容。
六字气诀最早见于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其练法是:坐式、站式均可,口呼鼻吸,呼气时根据需要默念嘘、呵、呼、欷、吹、嘻六字。嘘治肝之实证,如头痛目赤,肋疼易怒;呵治心之实证,如口舌生疮、心烦不寐;呼治脾之实证,如脘腹闷胀,食积不化;
嘘治肺之实症,如痰多气壅:口干咽疼;吹治三焦之实证,如腹胀、大小便不通。六字气诀可以单独作,也可配合其他功法。另外,六字气诀是一种以泻实为主的功法,阳虚自汗者禁练,虚症者也要慎用。春季脾气衰不练“呼”字;夏季肺气衰不练“嘘字”,秋季金克木,不练“嘘”字,以免伤肝。冬季不练呵,以免心衰。明代的〈〈修龄要旨〉〉、〈〈类修要诀〉〉都强调练六字诀时要配合肢体导引动作。
抱朴子胎息法 ——此法载于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但本功法并非葛洪所创,而是葛洪根据师传整理而成,特点是通过逐渐延长闭气不息的时间,最终达到胎息状态。具体练法:每日子后午前取仰卧式,瞑目静心,摒绝杂念。先鼻缓缓吸气,吸气极满后闭目不息,随即默数数字,自一至百以上。当闭气至极,则以口缓缓吐气,吸气或吐气皆须极细极微,毫无气息出入之声,以鸿毛置鼻孔处命纹丝不动为标准。练习日久,每次闭气默数的数字可达数百以至数干,在此期间将自然出现胎息状态。
何仙姑胎息诀 ——何仙姑为传说中的道教八仙之一。姓何,名琼,唐代零陵人,住云母溪,遇吕洞宾之后授以修养之术,遂成道。其功诀说:“夫炼者修也,息者气也,神也,精也。息气本源者,清静本气也。观入丹田,细细出入,如此者龙虎自伏。若心无动,神无思,气无欲,则名曰大定。真气存于形质,真仙之位变化无穷,号曰真人矣。夫胎息者;须存神定意,抱守三关者精、气、神也。凡修行之人,每于六时,常抱守三法,则自然有宝聚也 。国富民安,心王自在,乃神和畅,少病也,少恼也,身体轻便也,耳目聪明也,是修真之人真道径路。若三五年常行此法,天护佑,神加持,凡人爱敬,久而自然得道矣。 ”[/size]
佛道互参 2006-1-12 04:28
[size=2]气功功法篇 —— 存思观想类
法,可法,非常法。无法之法,谓之至法。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俱空。
存思观想类
存思观想为道教修持术语,即在练功时运用形象思维和良性意念的修行方法,专一地想各种美好、祥和的景象、人物或人体内部脏器等。《天隐子·存想》说: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目己之心:道教把存思观想作为学功的基础和修身齐物的关键。因为这种功法有引导入静,治病健身,调动和激发人体潜能的作用。
古代存思观想功法很多,较流行的有载于《内经·素问。利法论》的:“存想辟疫法”;原载《无生经》的“无生经导引法”(以存想为主的静功),原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黄帝内视法”;见于《太上老君内视经》的“老君内视法”;见于《道枢。内想篇》的“涓子内想法”;载于〈〈真诰》的:“服日月光芒法”和“存五神三色法”;原载于《将摄保命篇》的“化身坐忘法”;原出《摄养枕中方》的“服紫霄法”和以存想为主的“影人法”;见于《正一法文修真要旨》的“封君达存明法”等。下面介绍其中三种功法:
老君内视法 —— 通过存想、内视进入虚静境界的功法。其法是:“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静,神道微深,外藏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往,香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黄帝内视法 —— 所谓内视,即目不外视、将目先内观其脏,若真有所见,其法是:“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磐、丑色了了分明,勿辍也”(《备急千金要方》)练功时取站、坐、卧均可,手足随意放置,两目轻闭,全身放松,一意存想体内五赃,一个个如悬挂的古式钟磐,光芒四射,五色分明。肝为青色,心为红色,脾为黄色,肺为白色,肾为黑色,一般先把一脏观想清楚后再想下一脏。按五脏相生的次序观想。
至游子焚身法 —— “至游子”是宋代道教学者晋江人曾造的名号。曾造曾当过尚书郎。后隐居银峰,潜必修炼,主张“学道以清静为宗,内观为本”。
焚身法,即想象熊熊大火焚烧自身内部脏器,此功法原载于曾造的《道枢,众妙篇》。具体练法:练功时间不拘,取大坐势,左手抱脐下,右手握固置大腿上;凝神定气后,存想熔熔大火在心脏中燃烧(时间不可太长).接着焚烧肝脏、肺脏;烧毕,以鼻微呼气,继而又存想大火向下焚烧于小腹内(下丹田),时间可长些,待丹田极热后,如果在白天就想阳光,若晚伺则想月亮(若丹田未热极则不必想)。最后两腿屈膝拱起,两手抱膝下,使丹田之热布散周身,至浑身热极而止。[/size]
佛道互参 2006-1-12 04:29
[size=2]气功功法篇 —— 意守虚静类
法,可法,非常法。无法之法,谓之至法。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俱空。
意守虚静类
即把意念集中于身体内某一部位使之入静的练功方法。这种方法分为内视意守、纯意念意守、神光意守三种。内视意守即闭目垂帘,用国内视所守之处。如守下丹田者,目珠下转以视脐下;纯意念意守即单纯用意念守于某处;神光意守即目光前视后慢慢闭合、目光回收,意念随之内收,意念与目光合而为一,这就叫“神光”。若按意守内容还可分为意守内景法(如守身体某一部位),意守外景法(如花草树木,云霞日光)、意守默念之词或句法(如佛家捻珠和口诵阿弥陀佛),运用意守法有助于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使意气相合,促进内气聚集和运行。意守的要点是似守非守,用意宜淡不宜浓,否则会引起偏差。
守一法 —— 此法是道家最爱习练的功法之一。.所谓守一,就是意守一处,具体练法是:初习本功者一般多取仰卧或侧卧式,盘坐或平坐,自然站立或抱腹站立,双目轻闭、耳不旁听、摒绝一切杂念,把意念集中于自身某一部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最为常用、也可从意守会阴穴或膻中穴等处着手。练功时、以鼻自然呼吸为主,久练纯熟后可改用腹式呼吸。练功姿式也不再限定。当练功练到自身元气充盛后,一般慢性病皆可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即使偶有不慎患病,也可用意守病处进行自我治疗。
守玄白法 —— 此法原载南北朝陶弘景的(真诰。协昌期》,据说系东晋的杨羲所传。具体练法是:每日清晨至中午时间内,或坐或卧不拘,存想自身泥丸中有黑气,心中有白气,脐中有黄气。三色之气如云雾弥散,笼罩全身,随后想象三色变为火焰,烧遍全身,使身内外一片通明,最后服气120口收功。按原功法要求,习本法者须禁食六畜肉、五辛之味,禁绝性生活。
[/size]
佛道互参 2006-1-12 04:29
[size=2]气功功法篇 —— 周天功法类
法,可法,非常法。无法之法,谓之至法。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俱空。
周天功法类
此类功法以周天运转为基础。“周天”一词源于夭文周天说。《礼记·月令》:“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周天功早在《行气玉铭》、《周易参同契》中已有反映,但并未明确提出“周天”之名。到了西晋,葛洪才在他的《大丹问答》中指明:“运火一昼夜,象一周天。四时生成,阴阳合度,自然之道”。葛洪之后,周天功发展很快,形成多种功法,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小周天、大周天和卯西周天功。大周天相对于小周天而得其名。
关于大周天,有很多说法,如指气通人身经脉较多于小周天;指乾坤交媾,精气兼运;喻一年一象,周于一身等。现在大周天的概念一般来说遵循的路线是十二正经。
小周天相对大周天而得名,也有多种说法,如指气通任督,指子午运火,坎离交媾。日月交精,指炼精化气所经过程和火候;指在任督二脉上行成光环等。不过,从《庄子》的“缘督以为经”直至宋元以来的小周天法,都把任督两脉作为练功的基本路线。
周天功法很多,下面只介绍几种较为流行的周天功法。
玉光周天法 —— 见于《道家,七步尘技·神通》,是一种结合存想以通任督二脉的周天功法,其法是:存想顶门有一碧月,玉洁冰清,光耀如镜。久之碧月如轮,可引之顺中脉而下,照耀中庭,渐而降会阴,转尾阎夹脊,再升天门。任督两脉,光耀明净,凉透舒恬。久之任督相接,成一光环,即谓之玉光小周天。此法修炼长久,能使练功者感到玉色光环存在,任督之气畅通无阻,有益于健康。
玉光大周天 —— 在玉光小周天的基础上见任督呈玉光后,用意念引其玉光遍及全身。通体光明。
张三丰气通小周无法一清代李西月编辑《三丰全集,道言类》介绍:“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内藏之气(真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盈,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背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此功要求神气相守,息息相依,待冥气充盈后,自然撞过三关而通任督二脉。
法轮自转周天法 —— 一种在“始而有意,终于无意”原则下启动内气作圆周运转的功法,见于明代尹真人《性命圭旨》。法轮原为佛教名词,:是对佛法的喻称:有二种含义:1.佛法能摧破众生烦恼邪恶,有如转轮王转动“轮宝”摧毁山岳岩石那样。2。指佛之说法,如车轮碾转不停。道家则从练功角度阐释,法轮的运转不但能排除阴霾之气,且能增强元气,养寿延年,“与日月而周回,同天河而流转,转转无穷,寿命无极”。《性命圭旨》据各家之说,始创法轮自转法,同时提出“始而有意,终于无意”的原则。其法是:盘坐入静后,自觉下丹田处有一轮枢之象,上红下黑,左青右白,中为黄色,乃五行之气所结;次用意念引之旋转,由中而达外,由小到大,口中同时默念十二宇诀:“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西位”。每念诀一次、正好旋转一圈,数之36圈而止。稍停,改用于前相反的方向旋转,:从外而旋内,从大至小,同时念诀,“青龙潜于西位,白虎隐于东方”。每念决一次,正好旋转一圈。数至36圈,复归下丹田而止。久而久之形成惯性,则不必再用意,自动旋转不停,欲歇不能,即可收功。日后夭天练此功,可祛病延年,“拨动法轮旋日月,须臾海峭起云雷。风涛汹涌波澄后,散作甘泉润九垓。法水能朝有秘诀,逍遥日夜遣轮环。于中壅滞生诸疾,才觉通流便驻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