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元宵糟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16:51
台州元宵糟羹  

关于元宵节为正月十四,在临海有四个不同的版本,具体如下:


糟羹的制作方法:

1.磨米粉:拿适量大米,放在磨盘上(现在都用磨粉机)磨成粉状。



2.配菜:多用时节蔬菜,如青菜、肉丝、猪耳朵、猪尾巴、冬笋、香菇、木耳、豆腐干、油泡、川豆板、芋头等。把这些菜切成丁状或末状,注意不能太大。



3、烧羹:先把水烧开,可以放入猪肉骨头等不易熟的菜,等水充分沸腾后,捞上骨头,和入上述蔬菜,再烧,等烧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适量米粉,边加边搅拌。等到成糊状停止加粉,最后烧沸,就可以食用



1.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浙东农民起义军方国珍攻入台州府,建国称王,在龙顾山建天坛,以今城隍庙为金殿,并下诏普“天”同庆,特别是几个传统节日。可是,方国珍的母亲信佛,为在家居士,每月初一、十五吃斋二天,中秋节刚好是方母吃斋之日。方国珍是个孝子,为了使母亲能与“天下百姓”同乐,他便下诏,提前一天过元宵。此后,在台州,正月十四过元宵便成了风俗。



   2.据说当年大将军尉迟恭奉命修筑江南长南时,造到今“百步峻”时,由于该地段非常险峻,军士们束手无策。尉迟将军也心急如焚。这一天,下起了大雪,尉迟将军一大早就上山看察地形,突然他发现一串梅花鹿的脚印,正是从长城尽头到山顶的,他灵机一动,既然梅花鹿能上去,那我们更能上去,于是他下令循着梅花鹿脚印修筑长城(这也是临海古称“鹿城”的来由),正如所想的,长城筑了上去。而筑好长城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十四,台州百姓为了庆祝这一“节日”,纷纷自学得送来米饭、芋艿、粉丝、芥菜等食物。可由于天气冷,刚到军中时便已凉了,人们过意不去,又为了能让每个士兵都能吃上一口每家的菜,便把所有东西倒在了一起,烧成了“大锅羹”,就成了后来的糟羹。而这一夜,临海百姓通宵庆贺,成了后来每年正月十四点长夜灯的来由。


    3.第二种传说与戚继光有关。据说当年戚继光来到台州,正好是正月初,早有奸细告知盘踞在台州的倭寇。他们知道我国元宵的习俗,商议在元宵节的头夜倾巢而出打戚家军一个手足无措。谁知戚继光早有预备,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于是,台州百姓纷纷拿出家中美食,犒劳将士,以下的说法与上一个传说相同。


4据说玉皇大帝的前身是凡间的张百万,他是个很有爱心的人,只要自己赚到钱,都把它分给了穷人,正巧上天要到民间选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到天上接替皇位,经挑选,选中了张百万。张升天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十四,他在临去天庭前,告知天下人:他一到天上,第一个措施就到人间视察,并按每家人头分给这个家庭这一年的粮食。为了公平,就在这一夜烧糟羹,把家中所有的菜都放在一起烧,晚上不要熄灯,便于玉皇大帝视察。而他视察的一个标准是:等家人熟睡时,清点床前的鞋,几双鞋就代表着这家有几个人。



[ 本帖最后由 台州小伙计02 于 2010-2-27 09:45 编辑 ]   

又是一年元宵节。

按照传统元宵节是传统农历过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后标志着年已经过完了,一切全部都恢复了正常。现代社会早就没了这个讲究,但是这个节日却依然是大家所看重的。

  台州的元宵节与别处有所不同。大多数地区都是正月十五而台州的有几个县却是以正月十四为元宵夜,更有些地方是正月十四与正月十五两天都为元宵的习俗。正如中国的一切传统节日总是有特色食品,元宵自然也有了“元宵”为特色食品。元宵南方为称为汤圆,与北方的元宵外貌、材料一致,制法却大有区别。
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的,而北方的是摇出来的。从生产效率上说肯定是北方的胜了一筹。台州地区除了汤圆外,还要吃糟羹。每年正月十四,台州一带的老百姓在看过花灯之后都要吃糟羹,这一天喝的一般都是咸糟羹,正月十五则喝甜糟羹,寓意先咸后甜,生活越过越甜美。糟羹是以新磨的米粉,杂以肉丁、冬笋丁、蛏肉、牡蛎肉等佐料调制而成的糊状食品,分咸、甜两种。

为何与别处有如此不同?
据台州地方民俗专家介绍,台州向来以正月十四日为元宵,相传此习俗始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方据守台州,担心朱元璋乘节袭击,故提前一天过节。台州人元宵吃糟羹的习俗则与民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有关。
据台州地方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击倭寇,军民粮尽,人们只好用野菜混合成糊羹,支援抗倭,后沿为俗。

除了吃,花灯、踩街、灯谜那也是一样不可少。

元宵俨然一个中国传统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