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评朱镕基的经济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6:53:46
迟评朱镕基的经济改革2009-07-20 07:46 湖北)荆楚


老实说我不太懂经济。我不能将“经济”这一概念进行微言大义的解释,也不会玩概念
空转,更不会搞空对空的文字游戏。但我认定亚当。斯密对经济的基本定义——那就是如何
把国人的勤劳智慧激发出来,以使国人将勤劳智慧用于创造社会财富,以使国人建立一种品
行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导向,以使人民富裕起来,以使社会财富增加,以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
活。当然,围绕激发国人的勤劳智慧来增加社会财富这个中心目标,而对再分配制度的设计、
讨论和调整,也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但丢弃了这个中心目标,祇在再分配问题上打转转,
并将这种打转转说成是经济学。哪怕他是政界高官,哪怕他是学界泰斗,我祇能说他们是懵
懂无知,是走火入魔。

朱镕基担任副总理期间,邓小平说他懂经济,于是就让他夺了李鹏的权,让他兼任了中
央银行行长的职权,主导中国经济运作。嗣后邓小平又让他完全取代了李鹏,正式当上了中
国的总理。

当年我也认为,能有一个懂经济的人出任中国的总理,也许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但朱镕
基刚一上台,他就说:现在地方集中了过多的财力,致使中央钱袋空空,所以要适当上收财
权云云。

于是就有嗣后的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即基本否定了胡赵体制的“财政分灶吃饭”
的地方利益,却保留了胡赵体制的结构框架。也就是把国税和地税进行拆分,把主要的税收
项目全部收进中央的钱袋之中,而把边角零散的税收项目留给了地方……

当年我担任着工商银行基层机构的一个弼马温——信贷科长。常常与全国同行定期相聚,
来讨论投资决策问题和沟通资讯。因而知道各地财政都陷入了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窘境之
中。各地财政为了拿到胡赵“分灶吃饭,超额分成”体制的好处,乃连年需要银行协助搞
“财政空转”。通过这种掩耳盗铃的操作拿到较高比例的分成。否则各地政府就面临着发不
出工资的窘迫之中。

而朱镕基甫一上台,就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当时我实在感到迷糊。于是就想,朱镕
基是不是完全脱离了社会?完全生活于禁宫之中?就像晋惠帝那样,当他面对大臣进谏:
“百姓无粮,饿殍于途”的时候,晋惠帝竟然是脱口而出——“胡不食肉糜?”。

对于这些疑问,当年,我搜集了许多有关朱镕基的出版物来阅读。在一片谀词滔滔、马
屁滚滚的颂扬中,我的疑问始终得不到解答。于是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解答心中的疑
问。通过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得出的结论,竟然让我自己也大吃一惊。


金融调控和货币政策改革

如朱镕基对金融体制的“改革”。由于中国的金融系统采用了庞大严密的分支行制设置。
这种分支行制设置,各家银行都自成体系,刚性控制十分严密。几乎完全架空了中央银行调
控国民经济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功能。使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几乎是等于零。

中国的金融调控和货币政策实施等说法,在外行人看来,显得很神秘。其实在明眼人的
眼里,这完全叫扯卵蛋。不像美国的格林斯潘,他祇要动一动手指头,全世界都要产生经济
上的“地震”。

朱上台后,想改变这种调控失效和货币失控的状态,于是就强化中央银行的权力。其结
果呢,强化了的权力,变成了中央银行和其各级下辖机构捞取部门利益的特权,让中央银行
赚了个钵满盆满。中央银行内的员工,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而其他银行体系内的“明眼
人”,则破口大骂朱镕基的胡搞乱政。这种不改变各家银行分支行设置的格局、却想实现中
央银行的功能的做法,等于是瞎子点灯。朱镕基虽然看到了问题所在,但不知道产生这些问
题的原因。就像是父亲生病,却给儿子开药服用。从这一点上来看,他确实比李鹏要强一些
的。

当时我就猜想,朱镕基身边的智囊和高参,是不是都是一些高衙内式的人物?他们去美
欧镀了几年金,都是一些对西方学理半生不熟、生吞活剥的“洋海龟”,不知道问题的症结
何在,所以就不知道对症下药。

要是我,就拿这个分支行制开刀,把它改造成美国式的单元制设置(中央银行除外)。
并配套颁布银行业的反垄断法,建立维护金融安全的保险制度……这是现代社会银行体系设
计的较优方案。要改,就一步到位。但我那时还在职,我哪敢这样说?这岂不是僭越犯上?
岂不是目中无人?那可是官场上的大忌!弄不好,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的。


削减教育、科研、卫生福利经费

朱确实很会抓钱。在他当总理时期,他觉得各级教育、科研、卫生福利等机构占用了太
多的财力,于是就削减乃至卡断了这些机构和部门的奶水,要他们“自己找饭吃”。随后就
有“教育产业化”的“改革”,迫使许多工农子弟因经济原因不能上大学;随后就有削减国
民医疗卫生保健上的投资,迫使这些机构祇能大幅度提高医疗收费来养活自己,让很多小老
百姓祇能在家里等死,也无力去医院看病就诊;随后就有那些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
益”的许多科研机构被掐断经费来源,让他们自生自灭,这叫“财政减负”;随后就有为农
业服务的病虫测报和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被裁切;随后就有许多地方性水利设施和管理机构
被减省等等。

经朱镕基这么一“集中财力”之后,本来入不敷出的地方财政,就更加雪上加霜,就更
加捉襟见肘。于是地方官员经常为经费问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经常因为发不出工资,而
愁眉不展、苦不堪言。更为要命的是,各地为运转经费愁眉不展、苦不堪言的情况下,中央
更是大幅度提高公职人员的薪酬,严令不得拖欠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等等。而这一切,却是中
央请客,叫地方财政数钱。

经朱镕基这么“集中财力”后,中央大员的手上,牢牢握着地方的命根子。地方为了拿
到这些经费,祇好纷纷去投机钻营,去行贿送礼。我所知道的一个厅长,常常带上20余万现
金,坐飞机去找中央大员“赌博”。他自己在赌桌上故意大肆“放水”——把20余万元输了
个精光,而故意让中央大员赢了个钵满盆满。第二天早上,中央大员大笔一挥,就让他带回
来几百万的支票……

经过朱镕基这么一“改革”,地方官员被逼无奈,于是就抓住什么就是什么,先解决了
今天燃眉之急再说,哪管他坑蒙拐骗,哪管它是暴力抢劫。反正是“黑猫白猫,能够来钱,
就是好猫”。也不管是贪官还是酷吏,能解决财政危急的,统统是好官和良吏。这就使得地
方上的百姓们,在本来就苦不堪言的盘剥下,更加雪上加霜。各地祇好将小老百姓们放进油
锅里炸,不炸得青烟直冒,决不松手。有的人竟然被逼得走投无路,于是以死相抗。而面对
这些“新情况”,一些地方官员放出狠话来:“如果刁民以死相要挟。要上吊,就给他准备
好绳子;要跳楼,就给他准备好梯子;要跳井,就帮他掀开井口。”

在这种情形下,很多地方官员长期被弄得焦头烂额,常常是脾气火爆,也被搞得心浮气
燥,恨不得一镐头下去,就掘出一大舵黄金来。

在这种情形下,以致地方为了维持财政经费收支平衡,遂使当地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乃
需要经常性组织浩浩荡荡的“执法队伍”,层层加码地去向那辛酸苦难的农民收取那“三定
五统”,以解财政上的燃眉之急。但却是将斗米小民们推进了“大白天需要打电筒走路”的
黑暗深渊之中。

如果想开一家公司或门市部什么的,还没有开张营业,那些收税和收费的衙门,就如蝇
逐臭,纷纷找上门来。稍有不从,抄家伙砸家什并抓人。当你要求自己供养的政府提供相关
的服务时,这众多的权力部分,都是一座座小民百姓的阎王殿。如果不雁过拔毛地放大血,
你的事情就休想办成……

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税费负担过重,导致工商业萎缩;工商业萎缩,导致税
费收入减少,则需要想方设法提高税费标准,加大征收力度;提高税费标准之后,则进一步
引起工商业的萎缩……

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对这些敲骨吸髓的征收没有丝毫放松的前提下,又找到了许多“多
快好省”的创收途径——先是卖城市户口,将这种城乡二元隔离所造成的身份歧视——城市
户口大肆迫卖变现,用于贴补地方财政的入不敷出。

当卖户口这种骗人的伎俩不再吃香的时候,接着就是将前几十年人民血汗积累并构建的
职工福利公房,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将这些历史积累下来的财富变成现金,以贴补地方
财政的困窘。

当职工福利公房卖完之后,接着就将前几十年积累的工商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通过这个“股份制改造”,将几十年人民汗水积累起来的不动产变成现金,以贴补地方财政
的困窘。

当工商企业卖完之后,接着就以低价强征,向农民圈地,然后高价卖出,从中套钱变现,
来贴补地方财政的困窘。

当然还有以修筑高等级公路向车主拦路收费;以政府名义大肆抛售福利和体育彩票来圈
钱套现的等等方法,来补贴地方财政的亏空等。

于是闾巷百姓玩笑着说:也许有一天,当这些骗人、坑人、蒙人的圈钱套现的方法,不
再让小老百姓相信的时候,当现有不动产和土地资源被卖光了之后,我想地方财政为了筹集
到必要的财政资金来供养其庞大的官僚机构,祇能卖空气了——即按每个人每天呼吸多少空
气量,得向这财税部门交钱,否则就用胶布把你的嘴巴鼻孔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