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企并购的动因及政策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22:03

我国民企并购的动因及政策建议

[日期:2010-01-19]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李国强 李初 [字体:大 中 小]

 

    我国民企大多是家族式经营,在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希望进一步发展时诸如产权不清、治理结构混乱等制度性缺陷就会被放大,而通过并购上市公司能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淡化“家族制”,实现向“公众公司”转型。并且上市后由于股权的稀释民企经营风险显然比股权单一时小得多。


     ■李国强  李初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企业并购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和趋势。近年来,在我国并购市场上,民营企业(本文简称“民企”)的影响日益扩大,从总体上看,民企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并购的基本力量。民企并购成为实现资本集聚与集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途径。


   我国民企并购动因分析


    我国民企积极参与并购,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动因。


    一是重新配置资源,延长和重整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并购上下游企业可使企业降低在同一价值链上的交易成本,并促进生产要素向生产率高的环节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2005年8月,浙江传化集团收购新安股份,在于实现有机硅产业的上下游一体化,建立有机硅产业链。2008年,中国最大的医药研究外包服务商——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收购美国AppTec实验室服务公司扩大市场、有效整合资源是此项跨国收购案的主要考虑。中联重科通过并购重新优化、配置了资源公司的产业链进一步丰富完善,业绩增长和抗市场风险能力都得到提升,已经跻身为一家世界性的工程机械综合类公司。


    二是获得品牌、核心技术或分销渠道。大多数民企目前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优势在于成本优势,而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是最欠缺的“短板”。获得品牌、分销渠道和核心技术是民企进行并购的目的之一。2008年浙江奥康集团与意大利知名品牌万利威德VALLEVERDE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奥康利用万利威德的专卖店,把触角伸至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国。2007年全球保险箱行业销量第一的宁波永发集团收购欧洲保险箱品牌“COFFRES-FORTS SOLON”和该品牌旗下的全部销售网络,收购欧洲中档保险箱品牌“SOLON”以及欧洲家用保险箱品牌“Safe well”,构成了一个高中低端的梯级品牌结构。2006年无锡尚德收购日本的MSK公司其着眼点也在于MSK拥有全球市场销售布局、成熟的品牌经营策略以及国际市场发展的专业技能 。


    三是创造规模优势,占据竞争优势地位。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并购可使公司规模和生产能力得以扩大,当企业规模达到经济规模状态时,可以使生产成本最小,同时可以把属于同一企业经营范围的经济活动整合,在资源利用上取得协同效应,降低平均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典型的案例如沙钢集团,自2006年下半年启动并购战略以来,接连收购了淮钢、永兴钢铁、鑫瑞特钢等,产能大幅度增加,2008年钢产量达到2300多万吨,进入我国前五大钢铁企业之列。属于此类的还有诸如国美电器收购永乐电器和大中电器万科与南都的并购,分众传媒与聚众传媒的并购等。


    四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民企大多是家族式经营,在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希望进一步发展时诸如产权不清、治理结构混乱等制度性缺陷就会被放大,而通过并购上市公司能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淡化“家族制”,实现向“公众公司”转型。并且上市后由于股权的稀释民企经营风险显然比股权单一时小得多。


    五是获得企业直接融资平台。目前,我国民企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量中比例极低,债券市场融资也是处在初始阶段,低成本买壳上市融资或直接获取低价资产的要素驱动型并购则成为民企的重要选择。海尔从一家小企业发展成为知名的跨国公司,主要是借助了资本运作,先后通过承包、租赁、并购以及股权转让等方式,吸纳了多种资金,并购了多家企业,从而拓展了企业的融资途径。


    民企并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民企并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盲目多元化,导致规模不经济。有些民企在实施并购过程中,盲目实施多元化,片面追求“大规模”,结果导致子公司众多,母公司不能有效实施控制,管理跟不上,资金匮乏,四面楚歌,反倒为“规模”所累而被拖垮。一些民企急于求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盲目乐观将日常运转资金大量投入新项目分散投资使企业的有限财力不能集中使用致使资金频频告急乃至资金链条断裂。


    2.一些民企并购存有严重投机心理。一些民企并购时抱有投机心理不注重或者忽视生产经营企图以资本运营代替生产经营实现收益最大化。如春都集团因资本运营失衡,对外盲目兼并和收购亏损、停产企业,对内经营管理粗放低下,结果形成高达6.7亿元的亏损,并欠下13亿元的巨额债务,如今其生产线已全线告停。


    3.对行业或并购目标企业缺乏了解。一些民企对行业或目标企业缺乏深入了解盲目决策并购,反倒买来一大堆债务。比如,华立集团收购飞利浦的CDMA项目,由于飞利浦与美国高通之间关于CDMA芯片之间交叉协议和授权协议,致使华立渴望通过并购提高核心技术的愿望落空。同时一些民企为了扩大其经营规模,贸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导致经营亏损。


    4.并购后整合不力。有些民企顾此失彼,虽然考虑到组织结构上的整合,对企业文化差异缺乏足够重视,但是忽视了文化和人员的整合,忽视了观念和思想的整合 就会导致内部矛盾不断,甚至导致并购半途而废民企建龙并购通钢就是典型的例子。


    5.一些制度法规有待完善。比如,在产业政策领域,产业政策涉及的内容,除了少数特殊产业以外,是普遍的一个公共政策。但是,在竞争性领域,产业政策如何保持公平,如何不偏向国企,时常还受到指责。并购政策和产业政策有很多交集,产业政策中应明确对企业并购的指导意见,比如在何种条件下支持并购,否则并购有时很难推进。还有,不许贷款投资和购并问题,最近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解决,但是需要从公司法角度予以调整和完善。


    6.一些地方政府的“拉郎配”现象。在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政府在民企并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决定着并购成败。一些亏损含潜亏企业的冗员安置、巨额债务、社会保障等问题,被地方政府当成沉重负担,地方政府希望能够迅速摆脱亏损企业的责任负担。一些优质民企被地方政府“劝说”去并购本地那些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结果常常导致民企背上沉重包袱。民企进行跨区域并购时,一些地方政府在并购谈判之初,承诺“没有问题”;并购过程之中,对民企要求扶助表示“没有关系”;而在并购法律程序完成之后企业遇到难题需要解决时,政府态度是“没有办法”。


    政策建议


    1.坚持所有制改革,在竞争性领域,为民企创造公平待遇。当前,在安全生产、淘汰落后产能、环保、规模经济、责任等概念之下,大量民企被并购,成为并购的牺牲品。最近舆论上关于“新一轮国进民退”、“去民营化”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企生存环境。应该在竞争性领域中,注重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以市场选择为主,形成多元的市场经济竞争主体,避免出现曾经议论过的“外企享受超国民待遇,国企享受国民待遇,民企只能得到非国民待遇”情况。此外,在涉外并购时,鼓励民企和国企携手,或者民企搭台国企参与,将会有力地克服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消弭国企海外并购遇到的“政治猜忌”。


    2.坚决落实“非公经济36条”。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非公经济36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被称为“玻璃门”。应该坚决落实“非公经济36条”,打破行业垄断,放宽股比限制,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扩大民企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金融保险、文教卫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范围,扩展民间投资的市场空间。为便于民企计算市场准入的成本和风险,确立的市场准入标准应公开透明,各地区、各部门不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


    3.努力拓宽民企融资渠道。融资难、担保难是中小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当前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企业陷入困境。资本市场上,应加大民企直接融资比例;建立民企融资担保体系,强化私营企业融资信用管理;要根据民企发展的特点,从制度上允许贷款支持并购;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引导、鼓励和扶持民企的并购重组。


    4.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支持。加强并购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为民企开展国内外并购提供丰富充足的人力资源。积极发展为民企并购服务的具有一定声誉的高水平的中介组织。加强信息服务,为民企并购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提高企业并购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5.促进民企练好内功,探索成功的并购之路。民企自身发展是并购的最终动力,企业应该在充分研究自身资源条件、行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并购战略规划;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做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包括建立促进并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制度;对并购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资产专利技术的投入等。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