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集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50:23
本线特点提示:
本线所经历的淀山湖、太湖周边的古镇,向来是中外游人向 往的胜地,是旅游界争夺的重地,也是影视界的外景基地。其原 因是有三大鲜明的特点:富裕的鱼米之乡;古韵尚存的古镇风貌; 新旧融合的城市后院。
富裕的鱼米之乡:这里河网密布,河湖相连,土壤肥沃,交 通畅达。这里田园、果园、茶园、桑园、菜园,一年四季都有收 获,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受教育面广人多,耕读之风盛传,文 化程度较高。这里开发较早,在外经商,入仕为官的不少。人民 历来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民居房舍多是粉墙黛瓦,高屋连片, 集市兴旺。游人到了这些地方,第一印象就是富裕,不愧为鱼米 之乡。正因为富足,这里的物产特色也就鲜明,品种又多,品牌 优势更加明显。游人在这里,除大饱眼福之外,还可以大饱口福。 古韵尚存的古镇风貌:这里历史上的官宦人家、书香世家, 在外致富之后,或退职归来,多回乡置地造园,留下了许多名宅、 名园、名寺、名桥。也许这里处在河网地带,过去进出多以木船、 小汽艇代步,历史上不少战事也因此远离古镇,不少名胜古迹得 到较好的保护。特别是近年来,人们保护古镇的意识日渐增强, 许多古寺、古桥、古园得到了维修,再现了古镇的风韵。不仅吸 引了大批的游人,也吸引了不少以古镇为背景的影视剧组,纷纷 前来,将它们作为外景地。同里就先后有《宋庆龄》等40多部电 影、电视剧在此拍摄外景与内景。还有不少美术学院的师生,也 将这些古镇作为写生、取景的基地,有的还在镇上设立了基点, 作为师生轮换的场所。
新旧融合的城市后院:人们都知道苏杭是 "人间天堂",而这 些处在 "天堂"腹地里的古镇水乡,恰恰就是构筑 "天堂",支撑 "天堂"的"粮库"、"鱼仓"和"钱庄",是 "天堂"里的天堂。
当苏沪等大城市发展趋向饱和、感到挤迫时,这里又成了城市的 "缓冲带"、城市的"蓄水池"。尤其是近些年,因兴办乡镇工业, 焕发了新的生机,过去靠种田、养桑蚕、捕鱼捉蟹为生的乡民, 一部分己转为职工。于是一种全新的亦工亦农亦渔的家庭问世了, 父母种田捕鱼,儿女做工经商,成了一种新的时尚。游人在这些 古镇中,既可以看到古风古韵的手工作坊,披红戴花的婚嫁盛典, 听到演绎着古老传说的丝竹评弹,可以在临水的古老茶肆里品茗, 吃着传统的年糕米团,也可以看到西装革履、时尚不输城里的青 年男女,还可以到歌厅舞厅、酒楼影院去潇洒一回。这种新旧融 合的景观成了古镇水乡的一道特色风景线。
本线的周庄、角直、木渎、灵岩、天平、光福、东山、西山、 同里等古镇,虽分属上海、苏州市管辖,但都是相对独立的著名 风景区,又都处在太湖、淀山湖周边,水陆交通十分方便。线路 行程的安排,均在各镇间直接来往,不经市区转运,故本线的景 区、景点介绍,为便于游人查找,也按行程安排叙述,特此提示。
本线主要景区、景点介绍:
上海 详见华东五市五日游。
淀山湖 坐落在上海市西南青浦区境内,距上海市中心65千 米。淀山湖周围景区主要景观有:面积达100公顷、植有各种树 木34万株的丛林带;仿《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古典式园林;淀山 湖和湖边的野营基地、度假村以及从水底发掘的古村遗存。
此处重点介绍傍淀山湖而筑的大观园。该园主要仿照《红楼 梦》的景物,又融合了江南水乡特色新建的古典式大型园林。内 有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拢翠庵、秋爽斋、藕香榭 等20多处景点。建筑景物均极精致,风格典雅华丽。大观园东半 部以自然风光、植物造景为主,如 "梅坞春浓"植有梅花4000 株,春寒料峭时,梅花吐艳,暗香浮动。又如 "金雪飘香",每逢 金秋,桂花盛开,香溢盖湖。大观园前由汉白玉雕成的"金陵十 二钗",12位人物栩栩如生,传神传情。大观园旁的青云塔高7 层,登顶眺望,淀山湖烟波浩荡,大观园景色尽收眼底。
近年,一个农民在湖底打捞时,遇铁器,后经考古部门打捞 调查,收集到石器和动物化石、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共100多 件。经考证,湖底曾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古村庄,距今有4000多 年。由此证实,上海地区成陆的时间也在4000多年以前,这也为 淀山湖增添了一份厚实的文化旅游资源。
周庄 原属吴县,20世纪50年代划归昆山,是一座有900多 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周庄早在北宋年间就已设镇,也许是交 通不便,出行进入皆依水路的原因,历代建筑的厅堂、古桥,如 今依然保存完好,全镇古貌依旧,2001年APEC贸易部长会议就 选在周庄水上大厅召开。如今,周庄已成了人们回归自然,追求 古朴的旅游热点。
周庄之美,美在水色湖光。全镇处在淀山湖、白蚬湖、南湖、 三荡湖和阳澄湖的围拥之中。镇中河道交叉,水道纵横,古桥横 跨,抬头见水,举步过桥,出门行船,一派特有的水乡风情。 周庄之胜,胜在古桥与古厅。周庄既有拱形的石桥,也有平 板桥,更有 "一步双?quot;的美景。游人立于桥端,既可领略水边 人家风情,鳞次栉比的小楼、小阁风光,又可饱览田野景色、湖 光的艳丽。借助水波中的倒影,又可欣赏到桥连桥、桥中桥的奇 妙景色。"著名的富安桥建于元代,距今600多年。桥堍四端,分 设酒馆茶肆,突现了古城风貌。双桥,又称一步双桥,桥石一横 一直,桥洞一方一圆,颇似古时的钥匙,故有 "钥匙桥"之名。 人行其上,有一步跨两桥之趣。此桥由旅美画家陈逸飞画成《故 乡的回忆》,1987年由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选人画展,又作为礼 物送给邓小平,后成了联合国邮票首日封的图案,双桥更是驰名中外。周庄的桥很多,还有贞丰桥、福洪桥等。周庄保存下来的
古厅、古院、古宅有近百座,还有60多个砖雕门楼。尤以"沈 厅"、"章厅"、"张厅"、"周厅"最具代表性。还有因柳亚子、叶 楚伦等一批名士吟诗集会的"迷楼",都是周庄的胜迹。沈厅是周 庄首富沈万三后人在明初兴建的住宅,前后七进,四面是走马楼。 门帘、厅堂上的砖雕、木雕精细异常,属精品之作。梁上的麒麟、 凤凰皆镀金,形态逼真,线条流畅,不逊于著名的东山雕花楼。 张厅,由沈万三之子建造,距沈厅仅一步之遥。他吸取了各厅特 色,又独具一格。前后门皆有河,家中也有河,地面就是桥,船 可在堂屋下行走。迷楼,实为贞丰桥堍的一座斑剥破旧小酒楼, 店主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家庭妇女阿金宝和她的18岁的女儿阿金。 柳亚子、柳率初、叶楚伦、王大觉、陈巢南等一批革命文学青年, 常借此展开革命文学活动,为避反动派监视,写了赞美阿金美貌 的诗句作掩护。小酒楼被人称为"迷楼",并出版了《迷楼集》线 装诗文。由此,"迷楼"亦成了周庄的一处胜景。
角直 原名甫里,位处吴县之东,与昆山相邻。据考证,该 镇有2000多年的历史。1957年,全镇有水果店73家、茶馆72 家、南北货商店54家、鱼行18家、肉铺15家、布店12家、中 西医诊所20处,共有81个行业,其繁荣可见一斑。
角直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风貌。全镇共有72座半桥 (半座 已坍塌)。桥有单孔石拱桥,也有石板梁桥,纵横交错,点缀在密 如蛛网的河道上,贯通着东西南北。民居沿河而建,青砖熏瓦粉 墙,每家门前都有青石板台阶直达水面,有的则在家中开方孔沿 扶梯下到水面取水、上船,别是一番风情。角直由三横三直河流 交错,外围有一条斜河,恰好形成一个 "角"字。这座具有 "威 尼斯"之誉的水乡古镇已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地画院师生常 来此取景写生,成了画家的摇篮。
角直的名胜很多,主要约有保圣寺的罗汉塑像、唐代大诗人 陆龟蒙生前建的斗鸭池、叶圣陶先生的故居、古药号等。
保圣寺 寺内原有塑像为唐代吴县雕塑家杨惠之的杰作,共 18尊,1927年遭大火,大殿坍塌。后由蔡元培、叶恭绰、顾颉刚 等大力筹建,将余下的9尊陈列在新殿内。这些塑像艺术价值较 高,是难以再生的古迹。
马鸭池 原是晚唐大诗人陆龟蒙私园的一部分。由于他对当 局不满,长期隐居于此,建鸭池观鸭群浮游争食以自娱。有古籍 记载为证。现园林已毁,鸭池还在,池上有两座拱桥。池前为陆 龟蒙的衣冠家。
叶圣陶故居与教书处 叶圣陶先生曾在此小学执教过。旧居 在现角直中学一侧。
昆山 位于上海、苏州、周庄、角直之间,距四地距离均在 少小时车程以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城内有一座高不过80米 的马鞍山(俗称昆山)"而名昆山。昆山是我国古剧种昆曲的发源 地。明代江西的魏良辅来到昆山,将明代之前在南方流行的"南 曲",与江西的弋阳腔综合成为优美的昆腔。昆腔与秦腔、弋阳腔 同为中国戏曲三大历史源流之一。昆山还是清初爱国主义思想家 顾炎武的故乡。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流传至今。 为纪念这位爱国思想家和学者,后人将他的别名 "亭林"作为昆 山公园的名称,直至今日。
昆山的景观集中在亭林公园。公园围绕马鞍山而建。山脚下 是一片自然山水,茂林修竹,崎岖山径,涓涓流水,石桥小亭, 景色幽美,风光宜人。山上花草遍野,著名的有 "六月雪"和 "石蒜花"。石蒜花还受到诗人郭沫若的赞誉。公园的五峰山,周 围仅1.5千米,是一座小巧玲珑的自然盆景,素有 "真山似假山" 之说。
昆山有三宝:昆山石、琼花、并蒂莲。昆山石又称玉石,为 清代建园的佳品。由于它洁白晶莹、玲珑剔透,历代为人喜爱, 早已被采挖殆尽,难觅踪影了。并蒂莲,长在山脚的溪流里,原 是元代的古莲,象征爱情与吉利,现植于荷花池内。琼花,历来 被誉为"天上仅有,人间绝无",被人们视为神花,故有 "聚八 仙。之称。现园内共7株,其中一株冠幅之大,超过扬州最大的 琼花树。每年5月1日前后,是琼花盛开季节,游人多慕它而来 赏花游园。
锦溪镇 位于昆山境内,旧称陈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春秋时已成集镇,西汉末名将马援曾在此驯马练兵。东晋画圣顾 恺之、唐代大文豪陆龟蒙,晚年长期隐居于此,曾留有顾恺之之 基和陆龟蒙祠堂。南宋赵孝宗携宠姐陈氏途经此镇,陈妃迷离水 乡美景,恋不忍离,食蟹病故,水葬锦溪五保湖中,古镇由御旨 改为"陈墓",长达830余年。锦溪镇距著名水乡古镇周庄仅8千 米,也是一个安静、祥和、充满江南水乡浓浓韵味的风景名胜区。 沈从文先生将她喻为"睡梦中的少女"。古镇拥有众多的明清古 宅,美如流霞的锦溪贯流全镇,支流似网,有古桥36座,还有隔 窗见景的窄街闹市、捣衣声脆的临水河埠、移步换景的亲水长廊。 古镇最亮丽秀美的风光集中在西南的五保湖畔。这里湖光秀丽, 水天一色。湖中有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湖畔有文昌古阁,宋徽 宗御书匾额的"水乡佛国"牌坊,赵孝宗赐建的"古莲禅寺"和 手植古柏、罗汉松,以及镇西首钦赐御笔金匾的通神御院,更有 蛟龙卧波的十眼长桥等,无一不是南宋遗存。这里还有国内堪称 一绝的"中国古砖瓦博物馆",陈列2000多件魅力无穷的古砖瓦 珍品,每块砖瓦都是一段历史、一个典故。如一块名为"铜雀台 瓦当",来自曹操当年建在邺之西岗漳河上的金虎、冰井、铜雀三 台,记述了曹操与周瑜的历史纠葛。又如,一块装饰砖,来自秦 二世望夷宫上,讲述了"指鹿为马"的荒唐故事。
苏州 苏州的景区、景点在华东五市五日游约有关部分均己 介绍。游人在游览上述景观之余,不妨去市区走走。你会发现, 这座古城虽经历了2500多年的风雨,却始终保留了"河街相邻, 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特有风貌, 还可以看到苏州人在"新"与"旧"的矛盾之中,正在寻找一种 最佳的结合点。苏州人在保护古城,也在寻找古城发展的突破口。 一批经过改造的街坊,古城的韵味依然浓郁,依然是粉墙黛瓦、 寺巷相融,但水、电、煤、通信、有线电视等9种共13条线路却 全部埋入地下,通向新的居室,苏州人跨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苏州的河道也在整治,水质得到改善,沿岸绿化美化,重现了苏 州水城的风貌。游人乘小舟环城游览,已是指日可待了。此外, 属苏州管辖的木渎、光福镇、东山、西山均是著名的水乡古镇。 木渎 位于苏州城西南灵岩山下。木读本是一条河流的名称, 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在灵岩山上扩建宫苑,令四方运来上等梁木, 都堆塞在河中,故称为木渎,以后镇也改为木渎镇。木渎镇除留 有众多的吴越史迹外,还是一座小桥流水人家、古宅园林众多的 "园林之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山水园林、寺庙园林等30余 处。近年,木渎镇为恢复昔日的独特风韵,重点修复了严家花园、 古松园、榜眼府,去年又将明月古寺修复一新,再现了当年《园 林之镇"的盛况。
灵岩山 位于苏州城西25千米的木渎镇旁,高182米。因山 势挺拔奇秀,多球状似灵芝奇岩怪石,故名灵岩山。传说中越王 勾践、范蠡被囚禁于此,山上吴宫遗址多,也与西施有关。山顶 的灵岩寺就是当年的馆娃宫。据传,这里曾是越王勾践藏西施的 地方,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现在的灵岩寺,以 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为中轴线,依次排列,规模宏大。山 顶还有砚池,是一个长方形的碧滢透澈、水草丛生、金鱼翔游的 水池。此池每逢雨天,池水以桥为界,东清西浊,蔚为奇观,砚 池上的桥,故名界清桥。灵岩山东侧院内有灵岩塔。西边山顶花 园是当年吴王的御花园,园内有西施的玩花池、玩月池、梳妆台 和琴台,都是吴王为西施专门修建的。灵岩山西麓,有南宋抗金 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及其他妻妾四人的合葬墓,灵岩山半腰 有二平地,名为石鼓区。这里有大小两块石墩相对而立。外形大 同小异,只是大小相差一半,酷似两只金鼓,光滑完整,浑然一 体。立于之上可远眺苏州全貌和天平山全景。据说,石鼓自鸣, 便预示有兵灾之祸。若游人坐在石鼓上,以石击顶,犹如击瓮敲 ,音响不同一般,这种奇妙的感觉却是真实的。游人不妨去探 索一下它的科学原理,也是一种乐趣吧!
天平山 距苏州市区仅1.5千米之遥,紧邻灵岩山。又名万 笏山。满山岩石根根直立,密密层层,像古代大臣手中的朝笏, 故名。天平山的风光,人们称它有三绝:一是枫林,每至深秋, 枫凝初霜,灼灼如火。立于山腰的望枫台,层林尽染,而当斜阳 照进林中,五彩异光,煞是迷人。二是白云泉,又名"一线泉"、 "钵盂泉",寺内和尚将细如线丝的泉水用竹管引人石钵之中。据 传,乾隆南巡到天平,曾饮用过此泉水泡的茶,欣然命它为"天 下第一水",后人将它的字刻于石壁之上。三是石,天平山的石, 奇、险、怪、多。有的像展翅的鹦鹉,有的如惊奔的山羊,有的 又似出洞的游蛇,还有的酷如下山的大象,等等。高义园后的一 株罗汉松,高达15米,传为大画家唐伯虎所植,年代久远了,也 是一处胜景。
天平山的历史与古迹,多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 仲淹有关。天平山南麓的20多处厅、堂、楼、阁组成的山庄,据 传范仲淹幼年时曾经在此读过书,山庄由其17代孙范允临营造, 山上的枫林也是由他从福建移植来的。山庄的建筑呈渐高之势, 飞檐戗角,错落有致,屋脊雕有花卉人物,颇为传神。山庄内曲 廊蟠回,花窗纷呈,水池、山石点缀成趣,酷似一座优美的古典 园林。这里的卧言堂,据传是停放范母灵柩处,范扶棺而卧七七 四十九天。清云阁传是范以竹代木攻读诗书,以粥、野咸菜为餐 的地方。"断齑而卧"的成语出典于此。咒钵庵,则是范母出家, 范立志发奋、刻苦自励,向母亲盟誓之处。
光福 灵岩山以西,太湖之滨就是有名的光福风景区。这里 有遍山的梅林,为著名的观梅、赏梅的胜地。光福还有一座名叫 司徒的庙,庙内有四株形态奇特的古柏树,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奇 观。这4株柏树,已有1900多年历史,相传为东汉邓禹所植。它 们经过几千年的风霜、雷击、雨劈,形态奇特,人们分别为它们 取了名字:清、奇、古、怪。清者,碧郁苍翠,挺拔清秀;奇者, 主干折裂,树心己空;古者,纹理萦纤,螺旋而上,酷似老翁; 怪者,卧地三曲,状如蛟龙。游人无不惊叹,岁月磨难,未使它 们衰竭,雷斧无情也未能置它们于死地,生命力之顽强,堪称古 绝!
在灵岩山与光福之间,有一座天地山,游人驱车路过时,也 不要错过。这座山的山势好,山峰如安祥的老佛。翠绿的松柏为 白云缠绕,奇妙异常。山涧流水汩汩,山腰上的天池清澈似镜, "水底烟云"胜景历历在目。寂鉴寺内古木参天,泉水清澈。石殿 全为条石砌筑。寺外有挺拔秀丽的金蟾峰,还有 "五十三参"和 佛手峰等奇观。
东山 是伸入吴县西南太湖中的一座半岛,有洞山和庭山, 因在湖东,故称洞庭东山。又因形似龙头,又名龙头山。主峰只 有293.5米,但在太湖一带,它却是居高远眺太湖的理想高地。 从苏州南门乘车,半小时即可到达东山镇。东山是个美不胜收的 幽静地方。环湖公园遍植果木,茶园梯田,满山苍翠,一派仙野 风光。东山的名胜古迹主要有紫金庵、雕花楼和席家花园等。 紫金庵 离东山镇4千米,坐落在半山的浓荫覆盖处。古庵 有1300多年历史,是唐代风格的建筑,明、清时几经修缮。主建 筑是罗汉堂,十八尊罗汉,或思、或寐、或笑,均惟妙惟肖,连 衣服的衣褶、叠皱,都像丝绸一样流畅,层次分明,极富质感。 后壁的观音像,容貌庄重,大红华盖的几缕皱纹,仿如绫罗织成。 这些泥塑艺术,都体现了古代艺人的高深造诣。楠木厅中汇集了 各时期珍贵文物,其中"金桂"、"玉兰"各一棵,传有千年历史。 雕花楼 是一组庄园式仿明建筑群,占地0.66公顷,始建于 1922年,经3年建成,耗去15万银元。雕花楼是中西合璧的设 计,风火山墙是外国式,内部却是中式大楼。底层有前后两个厅 堂,二层由侧楼结合成为转楼,三楼缩迸两檩,隐于其上,仰视 不可见,登楼方可发现三楼。登顶楼既可远眺,又可隐蔽。 雕花楼之胜在雕刻。无论门、窗、屏风、梁、柱、大厅、偏 厅、底层、楼阁,无处不雕,无所不刻。所选题材多为戏文典故, 以喻福、禄、寿、喜、财、德、贤、吉祥、富贵、和睦等。最精 华的,首推砖砌门楼上的雕刻,门楼面额上2米多、十几块水磨 方砖上雕有10组戏文图案,精巧异常。楼主姓金,只有一个独生 女儿,却恋着一位贫穷的青年,他难以容忍女儿的选择,只好望 着女儿出走。人去楼空,望楼兴叹,这是楼主万万想不到的。 席家花园 席家的主人席正甫,是当时上海汇丰银行的功臣, 他因为频频失利的汇丰银行出谋划策,使银行转危为安。席家从 此成了汇丰的世袭置办之一。席家将当置办所得,在东山购置土 地,造花园,开典当钱庄。席家花园面积很大,园中有河,有码 头,可直通太湖,在假山顶上可眺望太湖。天水相连的湖光水色, 令人心旷神怡。
西山 因山在湖的西面,故称西山,全名应是洞庭西山;它 与东山隔水相望,是太湖中最大的岛,横卧湖中,约90平方千 米。主峰缥渺峰海拔336米,在此远望太湖苍穹,方显太湖山水 的气魄。西山也是遍野花果,一片翠绿。但它有一座林屋洞,十 分出奇。该洞与众多的溶洞不同之处有:一是洞内立石如林,根 根朝一个方向倾斜,像被风吹向一边似的;二是顶平如屋,洞顶 平展展,像一块完整的大理石铺设的天花板;三是该洞在太湖水 底,此太湖水面低1.5米。林屋洞是道教的十大洞天中的第九洞, 明代宰相王鳌书写的"天下第九洞"镌刻在洞口上。该洞由六个 洞府组成,分别是:雨洞、仙府、天后宫、龙洞、丙洞、阳谷洞, 洞中有洞、洞洞有水。据记载,吴王曾派人人内,秉烛昼行70日 不穷而返,足见洞之深远。后人从堵塞的洞中挖出不少文物,但 也未见底,据测只挖至2/3,现已开放了4000多平方米,长达 1200多米。西山之上,还有一座石公山,因山前有巨石凌空面湖 而立,形似个老公公而得名。这山方圆只有2千米,是一个自然 风景区,它以翠柏、奇石取胜。昔日吴王夫差曾携西施来此消夏, 留有不少遗迹。现在东、西山之间,有桥相连,游人免去了坐船 摆渡的麻烦。
同里 位于太湖之滨,大运河畔,距苏州仅22千米,原名富 土。据传,宋代时人们嫌其名太侈,遂把富字拆开加在土上,改 称同里。早在春秋之前,同里就已开发,至宋、元代时已成了 "民丰物阜、商贩云集、园池亭榭、声伎歌舞、冠绝一时"的大镇 了。由此算起,同里已是个有10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了。同里 被呈川字形的15条河流分隔成了个小岛,再由49座桥梁沟通。 同里四面环水,建筑傍河流而建。它因水而成市、成街、成路、 成园。全镇川清水秀、户户通舟,既幽静古朴,又极具水乡风情。 同里古迹遍布,多达16处之多。如今全镇明清建筑占36%,宋至 清的古石桥尚存20多座,还有一批有价值的文物。最可贵的是, 同里的读书之风,经久不衰,留传至今。
退思园 既是同里的代表胜景,也是同里景观中的鳌头。园 内的亭、台、楼、阁小巧玲珑,其山、亭、馆、廊、轩、榭等都 紧贴水面,园林如出水中,故有 "贴水园"之名。该园为清光绪 年间,退职回乡官僚任兰生所建的私宅,喻为 "退则思过",所以 起名退思园。全园分前后两部分。前园为厅堂、住宅,布局完整; 后园为园林,与苏州网师园相仿。前后两部分之间有月洞门相连 通。全园石桥、假山、荷花池、石船、小楼、亭台,构成一幅宁 静而富丽的图画,正是退职思过官僚所求的环境。退思园正是按 主人地位、心情构思造园艺术的典型。
思本桥 这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桥,也是同里的一宝。 它的结构与其他桥梁不同。水中半座,水上半座,桥洞实际为一 个圆。这 "圆"被水隔为两半,堪称一绝。全桥长20米,用浙江 武康石建造,桥下因不打桥桩,造桥速度加快,而造这桥的竟是 南宋的一位诗人。他名叫叶茵,看到皇上昏庸、奸臣当道,便回 乡退隐,造桥为民,并取名为"思本桥"。
渡船桥 清代的建筑,是古桥中跨度最大、最高的,有虎踞 龙盘之势。由于它位于镇郊,视野极为开阔,立于桥顶只见郊野 一马平川,庞山湖的芦花迎风摇曳,野鸭群飞,一派野趣风光尽 收眼底。每至秋高气爽时,这里还能遥望到苏州上方山的宝塔。 东溪桥 又名普安桥,明代正德年间建造,清道光年间整修 过。东溪桥小巧玲珑,周围风光无限。石塔、红庙、小港、大湖、 小岛环桥而处,有天工巧夺、风光迥异的妙趣。历来为文人雅士 青睐,云集于此吟诗作画,抒发胸臆。
侍御古坊 又称"孚寄堂",原为明万历年间陈王道故居,古 坊的规模曾是当代同里私宅之首。现仅存五开间大厅和书楼、闺 楼各一幢。据传,苏州评弹《珍珠塔》的故事发生于此,读书楼 为剧中人方卿的读书处。
罗星洲 位于镇东同里湖中,四面环水,有芦丛似岛,故名, 人称 "蓬莱仙境"。
本线风物特产:
本线沿途各镇都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从历史至今,富裕丰足, 在全国总是名列前茅,各镇的传统品牌物产名扬中外,经久不衰。 工艺品方面:有苏州的苏绣,以及苏州北面陆慕镇产的金砖, 它光滑、幽青似黛玉,古朴、坚实如乌金,敲击有铿锵之声,历 来被选为御砖,烧砖的窑也被钦命为御窑。现已定为修复故宫的 定点生产厂,并为中国园林建园技术出口定做砖瓦。金砖的泥质 好,要经过冻酥,又经长达75天的见烟不见火的文火慢烧,出窑 后再经切割打磨。昆山陈墓镇生产一种琴砖,由于中空壁薄,有 共鸣作用,用来垫作琴台,琴声更悠扬。据说,曹操建铜雀台的 砖瓦就由陈墓生产。古人还将陈墓生产的瓦用作砚台,磨出的墨 迹鲜亮。这些砖瓦已远远超出了实用的范畴,成了收藏家手中的 工艺品和珍藏文物。
风味物产方面:更是精彩纷呈,美不胜收。有阳澄湖的大蟹 闸、鳜鱼、大虾,周庄的塘鲤鱼、凤尾虾、黄刺鱼,东山、西山 的绿茶、白果、枇杷、红橘、板栗、杨梅,周庄的咸鸡、万三蹄、 海棠糕、三味园 (由鸡、肉、虾三味菜做成馅,兼有小笼包与馄 饨之长)、阿婆茶,同里的三丝鱼卷、香曲鳝糊、莲心汤、果酥、 卤汁豆腐干以及有400年历史的闵饼。闵饼因色泽黛青,光亮细 洁,入口油而不腻,清香滑糯,曾列为贡品。昆山的卤鸭和奥灶 面驰名大江南北,有100多年的历史。
安昌
古镇安昌.JPG (102.69 KB)
2007-4-29 09:36

安昌、1.JPG (106.95 KB)
2007-4-29 09:36

安昌、2.JPG (115.3 KB)
2007-4-29 09:36

安昌、3.JPG (118.12 KB)
2007-4-29 09:36

一种生活方式.JPG (101.54 KB)
2007-4-29 09:36

安昌、4生活在继续.JPG (111.95 KB)
2007-4-29 09:36

安昌、5.JPG (103.33 KB)
2007-4-29 09:36

安昌、6好象各村都须有一条窄巷.JPG (105.88 KB)
2007-4-29 09:36

安昌、7.JPG (116.26 KB)
2007-4-29 09:36

安昌、8.JPG (108.82 KB)
2007-4-29 09:36

安昌镇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据《越绝书》、《嘉泰会稽志》等古志记载,镇东涂山(又称西衣山)即相传大禹娶妻及会诸侯之地。后白洋古文化遗址曾出土石器、陶器、原始瓷等文物。唐末,钱缪屯兵平董昌之乱,因名其乡为安昌。清宣统二年(1910)置镇。1950年分建东安昌镇、西安昌镇,1954年3月合并为安昌镇。1991年11月,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交通安昌镇位于绍兴县西北部,毗邻杭州市萧山区,沪杭甬高速公路柯桥道口在安昌境内,镇区距绍兴县城7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5公里,县内齐大公路、安华公路、杭甬运河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
七、古镇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安昌,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至今还保存三里长的依河街市,传统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古老的小桥,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自古言“无绍不成衙”,就是讲述了绍兴师爷在古代官府中的地位和作用,古镇安昌作为绍兴师爷的荟萃之地,具有浓厚的师爷文化气息,随着“绍兴师爷馆”的开辟,让游人真正有了认识、了解师爷的场所。同时,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水乡婚礼、传统的手工酿酒、作酱;穿梭的乌篷小船……腊月里人们忙着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构成了一幅古老、淳朴、喜庆、祥和的水乡风情图。随着“风情馆”“文史馆”“师爷馆”“钱庄”等景点的开馆迎客,给古镇平添了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了“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古镇风韵的长音”。
安昌,绍兴师爷的荟萃地
沿河而筑的长街,一路铺陈的廊棚,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古老凝重的台门,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间的河埠,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间或有“月腊肠、扯白糖”的吆喝在耳边响着,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安昌“绍兴师爷”群落,更使这里浸淫着一股深厚的书香。位于绍兴西北的安昌,素有“金柯桥银安昌”的美誉。
如果说“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是安昌独特水乡景观的形象描绘,那么“社戏锣鼓伴月升,腊肠香味随风飘”则是安昌浓郁风情的具体写照。安昌古镇延续了绍兴百年来的民风习俗,今年的安昌腊月风情节已是第4届,逛逛老街,坐乌篷船游古镇,看各式石桥、青石小弄。老街东市段更是民俗风味集中之地,可观看当地人在箍桶、竹编、打铁、纳鞋、挑花边、纺棉花.....更不要错过热闹的社戏,喜庆的船头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小船和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迎接新年的习俗,说不定还能碰上水乡婚礼。
除了“闹腊月”,其余时间的安昌更多呈现出一种水乡小镇惯有的淡泊甚至冷清,使你在悠然和闲适里,清晰地触摸到一种熟稔的亲切平和,浓浓地体验着一种温暖的真实平常。尤其是杏花三月,春雨绵绵的老街韵味无穷,阳光灿烂的早晨别忘了去泡福安居茶馆,老虎天窗斜射下来的金光将一个带毡帽的老头子罩住。
当明亮而慵懒的阳光透过廊棚将斑驳的石板照得清晰光洁,蹲在河埠与乌篷船老大共咂一碗黄酒,或索性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坐在廊棚下任过往行人三三两两从身边走过,听家居妇女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
2光福

吴县市光福镇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位于苏州市古城西南28公里的太湖之滨,南邻太湖区,西邻太湖、北通长江,光福自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享有“鱼米之乡”,“四季有果”之美称;光福是传统工艺之乡,苏绣的发源地之一,精湛的雕刻工艺巧夺天工;光福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密集,吴文化内涵深厚,形成了多层次的旅游专线,是国家太湖名胜风景区之一。光福主要的景点有邓尉山坞、铜观音寺、光福塔、司徒庙等
位于邓尉山坞,是中国四大探梅胜地之一。邓尉梅花甲天下,以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著称于世。明代文人姚希孟曾在《梅花杂咏》一文中说:“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梅花盛开时,繁花似雪,暗香浮动;微风吹过;香飘数十里。山上有“闻梅馆”、“梅花亭”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题书的“香雪海”摩崖石刻和乾隆皇帝探梅御诗碑刻。周围还有数百亩梅林,形成“登楼观梅、入园探梅、进廊揽梅、登山赏梅”四大赏梅景点。
铜观音寺原名光福神寺,始建于梁代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几经兴衰,现存殿宇是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13年)建筑,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有个农民在光福神寺旁取土,挖得铜观音像一尊,后送至寺中,于是被改为铜观音寺。寺内殿宇富丽堂皇,除大雄宝殿,观音殿,还有金刚殿、西方殿等。廊壁碑碣古刻,古香古色;寺后亭、台、池、榭、点缀雅致;奇卉怪石,罗列其中;树林青郁,景色迷人。
光福塔又称舍利佛塔。坐落于龟峰山巅,始建于梁大同年间,距今一千四百多年,1998年修葺一新。塔为四方七级,高38米,身边宽5.18米。光福塔踞山临湖,景色旖旎,犹如一幅洗炼的中国画展现在游人面前。登临塔山纵眼四望,但见高处峰峦攒簇,低处层林叠翠,湖光山色,相互掩映,给人以“不在画中,似在画中”之感。
司徒庙位于邓尉山山坞的梅林丛中,相传东汉大司徒邓禹晚年就隐居于此。庙里供奉着邓禹塑像,院内有当年邓禹种植的汉柏四株,已历1900余年,清乾隆帝下江南巡视曾多次观赏,并赐四株古柏为“清奇古怪”,洵为天下奇观。明代《楞严经》、《金刚经》石刻保存在庙内。据此,江苏省人民政府已将这组古刻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朱家角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东临西大盈与环城分界,西濒淀山湖与大观园风景区隔湖相望,南与沈巷镇为邻(2001年与之合并),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东接壤。朱家角镇东距青浦镇6公里,上海市中心48公里。318国道贯穿镇境。2000年全镇总面积49.8平方公里。
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唐朝以前分别隶属于由拳县、娄县、嘉兴县、信义县、昆山县。唐天宝十年(751年),分属于华亭县、昆山县。宋元时期渐成小集镇,名朱家村。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属于华亭县、上海县、昆山县。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属于青浦县、昆山县。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遂成大镇,改名珠街阁,又名珠溪,俗称角里。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称珠里,下辖五十保一区之二十五图、三区之十一图,图正为地方行政长官。清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改称珠葑自治区,区董掌管地方事宜,为青浦县下辖的16个自治区之一。民国元年(1912年),建立珠葑市公所,设市董。民国16年,改为珠葑市行政局。民国18年3月,撤销行政局,仍称珠葑区。民国20年,改设第二区公所,为青浦县8个区公所之一。沦陷时期,属伪青浦县第六区,下辖三镇六乡。民国34年,恢复第二区公所。翌年,改设第二区区署。民国37年,属青西特区。1949年5月14日,全境解放,设朱家角市,为县辖市,下辖一镇四乡,原属昆山县的部分划归朱家角镇。1951年4月,建立朱家角区,辖五乡一镇。1954年,设朱家角镇,为县直属镇。1958年,与叶龙乡合并,建立红旗人民公社,人口30929人。1959年更名为朱家角公社。1962年2月,镇、社分设,朱家角镇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5月,分设朱家角镇、朱家角乡。1991年1月,撤销镇、乡建制,建立朱家角镇,面积47.44平方公里,人口39719人。2000年,总人口37845人,下辖6个居民委员会、24个村民委员会。
早在宋、元时期,朱家角地区已形成集市,后因水运方便,商业日盛,逐渐形成集镇,至明万历年间遂成繁荣大镇。清代以后,成为青浦县西部的贸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业之盛已列青浦县之首,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宋如林在清嘉庆《珠里小志》序中描述道:“今珠里为青溪一隅,烟火千家,北接昆山,南连谷水,其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过是里者,群羡让耕、让畔之风犹古,而比户弦歌不辍也。虽高阳里、冠盖里媲美可也。”至抗日战争前,镇上商贾云集,人烟繁盛,以北大街、大新街、漕河街为商业中心,从一里桥元号油厂至东市街梢,街长三里多,店铺千余家,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之誉。民国时米市极盛,青角薄稻米名闻遐迩,其时漕港两岸的米厂、米行、米店就有百多家。每届新谷登场,河港几为米船所壅塞,其盛况可见。加以镇上商业行业齐全,网点遍布,货源充沛,营业兴盛。
查看博客相关的最好的景点详细介绍:
朱家角古镇
3月21-22上海两日
周六去看了话剧,周日游古镇朱家角
朱家角和周庄隔湖相望,都在淀山湖边,当然这个相望仅限于地图上,实际我是没能看到周庄的,呵呵
都是一样的水乡古镇,但却是个都市外的世外桃源,游客不是很多,主要是上海的和江浙一带的,可以利用周末来休闲放松一下的。说起来朱家角没有周庄、西塘、乌镇那么有名气,但比较下来,景色和韵味却是一点也不逊色的,我更喜欢在这样的小镇上随处走走,放松心情,找回自己。
虽然天气不是很好,却阻挡不了人们出外踏青、郊游。
放生桥



宁静的小巷



水边桃红柳绿,甚是好看








走的饿了,到小街上,买点吃的吧
















虽然风景和那些水乡很是类似,但周末远离都市,能够在这里偷得浮生一日闲,也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朱家角镇的手工业历史悠久,明代中叶,就因盛产棉布名闻四乡,纺纱织布成为家庭主要手工业,农家“工纺织者十之九”。清代,镇上各种手工业店铺、作坊、工场林立,且较具规模。民国时期,开设有造船业、水木业20余家。至解放初,镇上还有铁铺等手工作坊133家,涉及26个行业。朱家角镇工业起始于清末,机器碾米厂、油坊纷纷建立,粮油加工业迅速发展。至解放时,尚有碾米厂7家、油厂2家,煤球厂、电灯厂、面粉厂、铁厂各1家,从业人员达400人左右。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以后,大办工业,兴建了各种工厂企业。工业有仪表、冶金、塑料、造纸、酿酒等5家市属厂,食品、油脂、印刷、仪表、服装、家具、制绳、碾米、饲料等12家县属厂,电器、仪表、水泥、烘漆、丝织、灯具等10余家镇属厂。1988年,全镇厂房面积达24万平方米,职工5639人,产值16912万元,利润2425万元。淀山湖酒厂的蜜清醇、上海黄酒、淀山湖啤酒深受消费者欢迎,义仁泰食品厂的的酱油、乳腐等产品远销海内外,著名土产有美味醉蟹、鳝燠面、五香熏鱼、卤汁豆腐干等均已恢复生产供应,市场更加繁荣。
4木渎

概述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三国时,木渎已是三吴重镇。东晋时司空陆玩为陆逊后裔,曾建宅于灵岩山馆娃宫旧址,后舍宅为寺,木渎成为佛教胜地。宋代,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当时木渎已是苏州城西诸乡镇的中心。至明代,木渎为吴县六镇之一。清朝中叶,木渎已是吴中著名商埠。清人徐扬绘有一幅乾隆年间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图卷《盛世滋生图》,其中木渎部分竟占全卷的二分之一。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幸木渎,为这里的山水风光而倾倒。民国时为木渎区公所驻地。
如今,木渎交通便利,城镇发展迅猛,为江南首屈一指的旅游重镇,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木渎还是江南教育重镇,木渎高级中学为全国示范高中,而木渎中心小学更是已有百年历史。
园林古镇
木渎作为一个著名的园林古镇,也同样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名胜。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严家花园:严家花园为台湾严家淦先生之故宅,占地十六亩。一株古广玉兰冠幅宽广,浓荫蔽日,相传为乾隆下江南夜宿沈宅所栽;楠木大厅尚贤堂为明代建筑,体量宽敞,气宇轩昂,江南罕见。更有特色的是四季小园布局疏密曲析,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被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称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
历史上乾隆曾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木渎,而虹饮山房是他每次必去的地方:虹饮山房是清乾隆年间江南著名私家园林,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六次下江南必到木渎虹饮山房,在此弃舟登岸,游园看戏;刘墉等随臣二度下榻于此,留下了一个个传奇而动人的故事。虹饮山房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处明代园林联袂而成,清末,小隐园为一代“刺绣皇后”沈寿故居,秀野园现为木渎圣旨珍藏馆。
山塘街
山塘街是木渎的经济中心,在那儿也有一处名园,那就是古松园:古松园在山塘街,因园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古松园乃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砖雕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联欢”,如此造型在江南园林建筑中绝无二例;凤凰楼为东山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后园小巧雅致,旖旎多姿。驻足双层长廊,可近揽古松翠色,远瞩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后园西侧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寿传人----姚建萍刺绣艺术馆。
林则徐弟子冯桂芬的故居——榜眼府第也十分有名:榜眼府第在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近代政论家冯桂芬故居。冯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进士,故邑人称其宅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为前宅后园结构,占地近十亩,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建筑风格。“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主要特色。花园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
灵岩山
木渎还有一处胜景,那就是灵岩山:灵岩山风景区位于“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麓。景区内有吴王姑苏台、清代状元毕沅的灵岩山馆、清代大诗人张永夫纪念馆等名胜,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自古便是吴中著名的旅游胜地。顺山而上,可寻访馆娃宫、西施洞、琴台等春秋遗迹,朝拜东南第一佛教名刹灵岩山寺。
另外在木渎古镇西北,向以怪石、清泉、古枫“三绝”驰誉天下的天平山,和山塘街上的明月寺,也是不错的去处。
5南浔

南浔位于湖州市之东,与江苏省吴江县交界,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环境秀美,且名胜古迹甚多,在明清时代就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名镇和旅游胜地。明万历年至清代中叶,蚕丝业和手工业、缫丝业的兴起及商业的发展,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镇上的巨富豪绅,几乎都靠经营蚕丝业发迹,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只金黄狗”。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历史上园林众多,自南宋至清代镇上大小园林达27处。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实江南所仅见。
至今幸存的有嘉业堂藏书楼、刘氏小莲庄、陈氏颖园和张氏适园。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崇文重教,仅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41名、京官56名、州县官57名。近、现代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80多名。南浔还有保存完整号称“江南第一古民宅”的张石铭旧宅;有民国奇人张静江故居;有湖州市首家丝商建立的公所丝业会馆;有江南至今罕见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有记载着动人传说的“南浔三古桥”(通津桥、洪济桥、广惠桥)。旅游互联免费预订南浔古镇优惠门票( www.NETTVL.com)
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颂洪都,如果借用此语概述南浔镇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也相当贴切。她地处苏杭嘉湖的中心点上,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原因浔溪河而名浔溪。后来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至淳佑季年(1252)建镇,南林、浔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明万历至清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得半个镇”之说。南得之所以一跃成为江浙雄镇,主要是因为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南浔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就曾正式宣布南浔镇升级为市。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有着号称“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又有类如《红楼梦》中宁国府、荣国府那样八家公爵似的,号称“八牯牛”的大富之户,以及拥有充满了民间嘲讽意味的,号称“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主。
南得镇是江南水乡名镇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乡,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现总面积34.2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为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4千多。镇上名园古迹甚多,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大小园林20余座,现存有小莲庄、颖园和嘉业堂藏书楼等,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张石铭和张静江故居别有情致。江南水乡的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旅游小憩之胜地。南浔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初见成效,基础设施、新区拓展、投资环境等硬、软件建设进展顺利。已充分显示出经济建设、对外开放、小城镇建设方面的“龙头”作用和辐射功能,是湖州市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
6甪直

简介
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Lùzhí),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甪直镇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
当人们来到甪直,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甪”究竟是怎么来的,这里为什么叫甪直?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环境特色
当人们进入古镇,就会感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甪直古镇特有的新奇感。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
甪直浪、海芷钟声、浮图夕照、渔莲灯阜、西汇晓市等被先人们概括的“甫里八景”虽然历经历史的磨难,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们当年的恢宏的风采。
水多、桥多、是甪直镇的另一个特色。甪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两桥相连成直角的双桥有5处。很多有识之士都感慨的说,看了甪直,实际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旅游景点
保圣寺
建于公元503年,据今1495年历史的甪直保圣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寺内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仍然保存完好。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号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为寺题抱柱联:“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早年郭沫若先生看后讲“保圣寺的罗汉塑像,筋骨见胸,脉络在手,尽管受着宗教题材的束缚,而现实感却以无限的迫力向人逼来,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崇高的美”。
保圣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和“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先生留下的遗迹,他曾做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但一身清贫、生活艰朴、常与农民一起耕种田地,并首先发明了农民翻土耕地的牛犁,当地的农民特别敬重他。
保圣寺历代兴废,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及至明代成化年间,现在的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走进二山门,但见天王殿气宇轩昂,单檐歇山式屋顶,戗角起翘采用立脚飞檐式,显示江南佛殿式风格。殿内可看到有明代建筑特点的昂嘴斗拱结构。据古建长专家陈从周考证,这座天王殿是明代崇祯年间在宋代殿基上重建起来的。梁式为前后三步梁,上加驼峰。柱础为覆盆式石础,刻有“压地隐出神童牡丹花”图案,这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遗物。殿内原有高大的四天王(即四大金刚)泥塑,抗战期间毁于侵华日军之手。现殿内展览当地出土文物。
天王殿北行,即是庭院。院内有两大件文物,一是青石经幢,二是铁钟。青石经幢立于西侧,它的全称叫“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经幢是唐代创始的一种佛教石刻,由盖、柱、座组成,柱上刻佛像、佛名或经咒。保圣寺原有唐宋经幢各一,现只存下这一座和另一座的一块八角形刻经石了。保圣寺的经幢,系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建,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重立,刻有陀罗尼经咒,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字迹已无法辨认。细看起来,这座经幢是由多块石柱堆建而成,每块石柱上面都有盘盖,盘盖大于柱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有遮雨和装饰作用。这座经幢共分为七层。这座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无论其年代还是艺术价值,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铁钟,既是佛寺的镇山之宝,也是佛寺的历史见证。保圣寺的这座寺钟,铸于明末清初,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钟上铭文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吉言。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鼓钟也是行善的一种壮举。
庭院之北,就是在大雄宝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古物馆,内有世界闻名的“塑壁罗汉”。
银杏树
古银杏又是甪直古老的象征之一。这不仅是甪直这个历史文化名镇古老的标志,而且为甪直的景色添彩增辉。目前镇上有银杏树7棵,其中在保圣寺四周有4棵,最大的一棵据今已1300年树龄,高度50米,树身三位男子也围不住,她虽历经千年风霜,但仍能挺拔、健壮。著名教学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在甪直执教期间写的《高高的银杏树》一文中,对甪直古银杏的评价是“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宏伟”,因此叶老先生在临终时关照其亲属要将他的全部骨灰安放在四棵银杏树(甪直保圣寺)的地方,所以现叶老先生的墓就安在甪直,当地政府还专门建了叶圣陶纪念馆,以供人们瞻仰游览。
古街巷
当人们目睹该镇的古街、古房和深巷时,有领略了甪直古镇的另一种风味。镇上现有主街道9条,街面都以卵石及花岗石铺成,街坊临河而筑,前街后河,人在桥
甪直上走,船在水中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兴旺,游客络绎不绝。不论临街的住宅,还是临河的民房均为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青砖翘脊,大多为明清时代的房子,墙壁上还带有花纹。古镇区有58条巷子,最深的巷子长达150米,里弄内的房屋有3进、5进、6进,最深的为7进。
遗址
除此之外,甪直镇还有很多古代名人的遗址旧迹。镇东有北宋的白莲花寺,镇西有孙妃墓,镇北有吴王夫差的行宫,镇南有西汉丞相张苍的陵墓。
修旧工作
最近二年来,镇政府倾注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对古镇进行了大量的修旧如旧工作,恢复了沿街河棚和《沈宅》《万盛米行》、《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历史景观,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桥、驳岸,同时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等景点,使古镇的风情、风貌得到了崭新得体现。漫步古镇,领略小镇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看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情趣无穷。
7乌镇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二省三府七县交界处。陆上交通有县级公路姚震线贯穿镇区,经姚震公路可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20公路、318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相衔接。乌镇距桐乡市区13公里,距周围嘉兴、湖州、吴江三市分别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

乌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的水乡古镇。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唐代即为小镇,距今已有1300年的建镇历史。
8同里

同里位于周庄西面10公里处,距苏州城也只有18公里,古镇外四面环水,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建筑依水而立,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
同里的主要特色是水多、桥多,明清建筑多,名人雅士多,主要景点可以概括为“一园”、“二堂”、“三桥”。退思园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2003年,同里荣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05年又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10佳”。
主要景点:嘉荫堂、崇本堂、耕乐堂、退思园、陈列馆、罗星洲、松石悟园、珍珠塔景园、陈去病故居、古风园
9西塘

西塘:细雨朦朦春风迎面(资料图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有声。”江南给人的印象,总是离不开水的身影。水是江南的精灵,水一般的恬静悠然,水一般的清新温润,是江南最具魅力的符号。每次视线中出现“江南”、“水乡”这样的字眼,人们心中便满是水的影子,仿佛置身于雨雾编织成的梦中。那梦境空灵而朦胧:细雨朦朦中,斑驳老墙凝重如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蜿蜒伸向远方,一棵老柳树爆出的新枝舞动在暖暖的春风中,静静流淌的小溪上,鱼儿追逐着岸边桃树落下的片片花瓣......
——————转自《西塘印象》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群莺乱飞。萋萋的是梦里的鹦鹉州,历历的是云端的汉阳树。
西塘的景色真美。
仿佛只有嘉兴才是江南,西塘是江南的瑰宝,曲折委婉的烟雨长廊,古朴典致的青石板桥,这“二十年前旧板桥”,不止二十年,有位诗人不无惆怅的吟道“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多少恨?!悠悠的浆声蔼乃,迢迢的流水荡漾着千百年的哀怨,红红的灯笼挂了长长的一街,昭示着门槛里内敛的喧嚣。
西塘进去的时候是不用门票的。有一个热情的居民邀请我们去他家里看看,结果一进去,才知道是要买门票的。那是一个版画之家。主人向我们展示了他一屋的版画作品,许多都曾在全国的比赛中获得金奖,阳刻刻工精巧,阴刻精致无比,如此济济一堂的艺术之作,几乎照亮了整个不大的房间,想不到这样一个小镇上还隐藏着这样一位民间艺术家。最吸引我们眼球的是一幅名为《春》的阳刻,S建议买下来,我笑道:“你已经喜欢到想据为己有了?那买来送于你。”于是买下,好友并无带包,先存放在我包里。后来竟忘了,甚至再也没有机会再送给她,现在一直保留在我家里,也许就当成难忘的唯一纪念品了。
从那里出来,我们便聪明的悟出,私人住宅参观要门票,而各景点的旅游是买联票来的划算。自然买了联票。一路逛了民俗文化博物馆、种福堂,薛宅,西园,其实沿途的景点都大同小异,而我们的目光都是欣喜而充满好奇与赞誉的。
最有意思的是王庄里有座假山,山洞繁多,山上有座醉雪亭,在游客如织的周日显得比较冷清,我不由道:“若能上去坐坐,该有多好呢”,好友二话不说,便寻找上山的路。可等我们走近一看,这看似寻常的假山,根本没有一条明确的上山之路,难怪能上去的人那么少!可我的朋友S真的太聪明了,在洞里绕了两个圈,便马上选出一条捷径,我很快就到了山顶亭里。此刻时间已近中午,所以我们胜利的果实也没有好好的分享,匆匆的就下山了。现在有时想起西塘,经常能想起来那个亭子来,觉得人生也如此,拼尽全力得到了之后,又能怎么样?占有只有那一刹那的瞬间,总是会放手的。
吃饭向来是我的大难题,我们又特别想吃顿好的,最好能在风景一边独好的水上餐厅吃,可人太多了,没有一个空位,可怜我们等了好久,也不见有人离开,无奈肚子空城计唱的响,只好先买两个糯米鸡来吃,吃过后,也找不到一个可休息的地方,不得不在路边的老人亭小憩,不得不在路边寒碜着,好友大约也不想这样,我们于是起身再寻找水上餐厅的空位,但真的很不巧,仍一个空位都没有,许多人在用餐后闲适的剔着牙神聊,赖着不走。最后,我们只好在临河的小饭店,吃了一顿象样的中餐,依然记得S用非常好听的嘉兴话叫道:麻辣豆腐!虽然我是不吃辣的。
最后,我们去划船,我们俩的船是驶的最快的,也是最好的。几次快要碰到别人的船只时,S轻轻用桨一拨,便安然无恙,显然是个中高手,连同水上的船老大们都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好生得意啊,岸上的居民们见船只驶的好,或见我们两个年轻人竟也能驶的如此得心应手,调侃般的对我们唱起了民歌,船靠岸后,我们沿着河散步一圈,才恋恋不舍的打算回去。我们一起坐在古朴而颠簸的三轮车上,一直坐到车站。偏偏回嘉兴的车迟迟不来,我们空站了,漫无边际的聊天,腿都酸了。
10古镇周庄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周庄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璧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石桥牢固而又质朴,建于明代,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横跨于南北市河和银子浜两条小河上。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错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锁将两条小河紧紧地锁住。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全镇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返朴归真的游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古镇区内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梁,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的风味食品
周庄有许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沈万三爱吃的肘子和猪蹄,它起源于明代沈万三家,是用来招待贵宾的必备菜肴,当地叫万三肘子和万三蹄。做法是用大号砂锅,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极为讲究,要经数旺数文,以文火为主。煨煮熟烂要适度,过烂了易碎,破坏原形,煨煮好后皮色酱红,整只蹄膀可保持原状。吃的时候是用蹄膀中的一根细骨代刀。当地的餐馆中都有出售,当地的居民在过节时也都吃万三蹄。
其它特色食品还有万三糕、童子黄瓜、虾糟、三味圆及当地的水鲜等。周庄还有一种水生植物莼菜,用来煮汤,鲜美可口,西晋文学家张翰比喻怀念家乡的“莼鲈之思”,就是指莼菜和鲈鱼做成的“莼菜鲈鱼羹”。
安徽·西递宏村
它的选址规划、建设发展,历经八百年,浓缩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持续发展的成就。神奇的人工水系独出机杼,开仿生学先河。民居、祠堂、牌坊保存完好,秉承宗祠文化。楹联、牌匾彰显徽商儒雅,石雕、漏窗寄托农家情怀。西递宏村,是明清民居的博物馆,更是今天人与自然结合的典范。
浙江·乌镇











京杭运河边上的古镇,虽然不是三吴都会,仍旧自古繁华。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临窗取水,傍桥而视,杭白菊、蓝印花、三白酒,传统物产影响华南生活几百年。拳船香市高竿等独特民俗让江南乡闾文化一脉传承。明建学社,清立书院,成就几代鸿儒。正所谓江南多才子,乌镇属最多。
从杭州到乌镇,一小时的车程,时光倒流三百年。
乌镇才是那时的江南,那时的水乡,那时的似水年华吧?
却上原原本本地保留到了现在,生活的内核从不曾有所改变。
依然是白墙黑瓦,依然是小桥流水,依然是枕河人家,依然是把酒话桑麻……
哪怕,多了机动的船;
哪怕,多了南来北往的游人;
乌镇的生活方式却依然故我,依然温暖。
时间在乌镇,仿佛永远都是停滞的。

是在等我的到来么?等我赴一个千百年的约会?等我来娶走水边浣纱的表妹?
在乌镇,让人好想谈恋爱啊!
哪怕,只是一场萍水相逢的爱情:
哪怕,只是一个迷了路的秋波。

34张百年老床,在千年乌镇的百年老宅里,自顾自地睡了。
仿佛年事已高的老者,陷入追忆与怀想的包围……
床,让人入梦的道具,在百床馆里,这34张老床,不理会昏黄的灯光和游客的目光,集体沉入了梦乡。
它们在梦里,是否还有明时的月清时的风?
它们在梦里,是否还有革命小将逼近时火灾一般的噩梦?
它们在梦里,是否还留着江南女子的体温和眼神?
它们的梦里,是否还述说着外婆的故事,窗外摇过的橹声?
……
这些梦,都太沉重,沉重得让人不敢入睡。
这些梦,又太温婉,温婉得让人不愿醒来。
如今,那么多的大喜大悲过后,它们都平静地睡着了。
多羡慕啊,能这么睡着,就这么睡着,在江南。

明朝的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清朝的拔步千工床,近代的刻花围栏罗汉床……站在这些江南的木制雕花老床面前,我这个扰人清梦的冒昧游客,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心境与它们对视:敬畏或是肃穆?欣幸还是悼念?每一张老床的背后,不知道藏着多少的悲欢离合,儿女情深?不知道藏着多少的阴晴圆缺,白头到老?
这些,都是我无从知道的。我太年轻,过往的岁月又太长,长得让人没有了想象。
我只能放轻脚步,我只是放平心事,从这些老床前走过。
这些床,都面目详和,都沉静似水。
于它们,一辈子就像是一天;于我,对视的那一刻,又长得像是一辈子。
智者不言,床也不说,保持着最初和最后的沉默。

清晨或者下午,沿着古镇的青石板路走着,走着,突然就醉了。
被一阵醇厚的酒香击中。
空气中摇荡的,是三白酒的醇香和甜酒酿的糯香。这是酒和酒酿的絮语,仿佛一位老者和他乖巧的孙女,安静地说着时光的话语。

我在微醺的空气中拐进店后的酒坊,那里热气蒸腾,酒香浓郁。白米、白水和白面,在这里成了三白酒。
酿酒的汉子们各自忙碌着,浸白米的,挑酒缸的,搬酒坛子的,眯缝着眼睛品尝新酒的,都陶醉在各自的劳作里。我就像空气一样在他们中间飘来荡去,没有人理睬我,真好。

旁边的一间屋子里,满是大大的酒缸,酒缸里是陈年的老酒。酒醉人,但他们仿佛自己已经先醉了……
找一条长廊把自己放下,不理小桥、水和人家,醉眼朦胧里我看花。
这江南一梦啊,都在醉里了……

在乌镇戏台上,一个半老的徐,手执一方帕子,指上戴一枚老式的戒指,细细缓缓地唱着,仿佛沉入到自己的世界里了。
她的心中,是否也在唱着自己的戏文,那么深?
这吴侬软语的越剧或花鼓戏,我听得不是太懂,但觉着悲凉。
一袭绿罗裙,一步一步地走近戏台,一步一步地走进我的镜头。
台上的人和台下的人,是否有那么一刻眼神的对视,并就此走进了彼此的内心?
我不知道,我也是一个入了戏的人。
在入戏与出戏之间,人像是在一场梦里,或者,一场黑白的残片里,故事是破碎的,对白是破碎的,就连心情也是破碎的……
“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
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
唱戏的人,是否比我还清醒?

安静的小镇。
在古镇的街道,向左或向右,总会不期然地遇见一条小巷,那么惊喜。
临河的小巷,短促得像一声横笛,河那边杨柳依依白衣飘飘,还没来得及赞叹,就过了。
蔓延到古镇外荒草边的小巷,又悠长得像一曲琵琶,修长得连心都陷进去了,又如何想得起感叹?
那感觉,像极了宋词的长短句,有起伏的韵脚,参差的心情。
短巷,长巷。长巷,短巷。在长长短短的小巷间流连久了,仿佛连人也回不来了,不愿回来了。
那个时候,如果有一女子牵我的手,我愿一辈子跟她走。
走进小巷深深处,不回来……

长巷该有背影,江南女子撑着油纸伞走过的背影,要不,一袭长衫的文士也行。
也许,我只是在小巷前发了一小会呆,思绪就自顾自地乱了,飘了,远了。
闭上眼,我又看到了那小巷,那一直在记忆深处的小巷……


无论在哪个季节,无论从哪个角度,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水巷总是一幅构思巧妙的图画。
我时常想,乌镇一定有一位天上贬谪到凡间的画师,掌管着四季和日夜不同的笔调和颜色,不停地画出万千景象,供瑶池仙境的神灵们赏心悦目。
也许,他干脆不想回去了,人间也可以是天堂的。于是,他临水筑居,娶了一位清灵如水的江南女子。于是,他的子子孙孙也都建造了枕水楼阁,一代代继续创作着水巷的图画,用手中一支支画笔,用一颗颗爱美的心。
要不,乌镇的手工怎么巧夺天工,那么富有艺术灵感?竹刻、本雕、制陶、丝棉、蓝印花布、文房四宝……仿佛江南的灵气都汇集在这里了。

乌镇的整体建筑,像极了一幅酣畅淋漓的书法——以河面为宣纸,舒舒展展地铺陈开来;以行舟为字体,疏密相间,动静相宜,真如舟行水上一般;以帮岸和水阁为装裱,浓墨重彩地格外生动起来……
这样的手笔,这样的杰作,只能由热爱生活的心灵来创造,只能与千年文化的传承来匹配。
在这样的古镇,慢慢地把心沉淀下来,融入其中,哪怕,只是小住几天;哪怕,只是匆匆一过客,人间真是天堂!

美丽的小镇
我独自徘徊在一座桥上。
我想我应该思念些什么,为此我想了很久。
我反复地念着那首很著名的诗:
“我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我。”

她平静地走过桥的这一头,一直向前,没有回头。
“逢源双桥”,安静,寂寥。桥,没能左右逢源;人,也没有了故事。
这座桥,是一个下雨也不会淋湿的地方,一定可以放下许多的邂逅和告别。
我想,等我老的时候,会和我的爱人来这里。
黄昏里,牵手到天明……

乌镇,像是我多水的故乡,一切都与水有关。
——桥在水上,上桥下桥,是乌镇人的茶余与饭后;
——船在水上,上船下船,是乌镇人的出门与回家;
——房子在水上,把房子建在水上的乌镇人,便枕着涛声,夜夜成眠;
——街道也在水上,东西南北四大街,都沿河而建,临水的那一边,是比心事还长的长廊,可以坐,可以卧,可以话桑麻,可以说情话……

在这样的江南,总是想遇见水一样的女子,总是会遇见水一样的女子。
遇见了,你的眼里便会堆积思念;遇见了,你的心里便会下起雨来。

她们站在桥上,立在船头,倚着窗台,风吹起绿罗裙,风吹起蓝印花布的衣裳,风吹起水    一样柔软的心事,她的,还有你的。
在这样的江南,让人好想谈恋爱,好想找个人爱并被人爱。
哪怕,只是一场萍水相逢的爱情;哪怕,只是一个迷了路的秋波。
——你在青石板上走着,突然你眼前就亮了,看到了桥上的她,心不动了。
——你在茶馆里候着,眼睛正朦朦胧胧着,突然就看到了人群中的她,心有点痛了。
在她眼里,在她心里,碰巧你也是那个人,便爱了。


江南富庶,到处都有煌煌大户,雕栏画栋,秀美园林,如今都充作最有看点的景观。

这样的乌镇,少了一点秦淮河畔的脂粉气和喧嚣浮华,多了一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清雅与自在。

临河的那一面,是通廊的长椅,只在与桥相连的地方和取水洗衣的小码头处稍稍断开,但视觉总是连绵的,望不到头,让人一见之下,即有坐上去歇歇的欲望。
这一溜的长椅,有个香艳的名字,叫“美人靠”。

这“美人靠”名称的由来,我没有查考,怕也不易查考。不过,我完全可以想象,在私家园林水榭里,闺秀淑媛们临池题赋赏荷观鱼之际,必是慵懒地靠着这种长椅,或坐或凭或倚,展现着风姿和身段。我也一直以为,美人春睡,该在这样的长椅上醒来。大概,哪个多情秀才眼见佳人斜靠,便灵感突发,为这种长椅起了名,传开去了。

在水乡,和这“美人靠”联系在一起的,倒时常是一排的白发爷爷和嬉戏的小孩,还有三两只猫,独自散步的狗,真不知美人何在。
这一刻,“美人靠”上空无一人,长廊寂寂,乐声不闻,一切都在午后的阳光里甜睡着。

年华似水匆匆一撇,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歌是这样唱的吧!
这样的小镇让人有一种甘心在这终老的平静。
连接水乡的,是桥,连着长巷与短巷,连着过去与未来。
在水乡,没有什么比桥和船更重要的了。要有的话,一定是那桥上的别离或等待。离乡或还乡的日子,大多在水天茫茫的季节,和慈母茫茫的眼神里。

水乡的桥,大多短而雅致,像江南女子的羞赧,如惊鸿一瞥却让人浮想联翩。桥短,是因为河道不宽;雅致,是因为江南人有点惟美。他们从窗棂到子孙桶,不放过每一个设计梦想的机会。

江南的桥,稍稍长一点大一点的,文章就更多了。有桥亭,有题匾,有来去分道的双廊,有流传至今的故事,有月明风清时玉人教吹箫的词句……

桥,把每天的日记写入河中,并且笑笑。要不,几百年的记忆,她如何承载得住?

桥,可不单单是路的延伸。桥是一座座水上舞台,可以凭此演绎千百年的悲欢故事,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故乡梦的寄托,可以在蓼花微红夕阳西斜的黄昏,让多情的人有个展目驰怀的所在。

乌镇的大部分景物,都有它水中的倒影,仿佛怕年华逝去,常常临水自照。时间久了,水上的和水里的,已分不清哪边才是真实的世界。

有了水,乌镇的一切便是灵动起来,多情起来。 这里的水总是悠长的,波澜不惊。河道也不是很宽,可是恰好完整地映入岸上的风情,还用一点涟漪点缀出更多的光和色。

桥影和灯影,是水中倒影最美的两部分。桥和影,在水面相接,仿佛陷入了长久的拥抱里;灯和影,却像是把阳光下的和雾里的花,一并地展示给你看,无论清晰与朦胧,都让人生出很多的幽思来。

今天的鱼抓够了,老婆会备几样小菜,外加一壶三白酒,吃完看夜灯,听戏文去。明早让她把这些草鲢青鱼提到街市,凭她那张巧嘴,准备买个好价钱。

当然以上所述还要归功于他们的全力付出。

青石板印过无数的人影和脚印,泡过百年的雨水,早上还喝过几滴酱油,外加一坛老酒。

滑滑的凉凉的青石板,数过多少人的脚步啊,见过两旁店铺的好几任东家。

只有青石板知道,人呢,就是来来往往、匆匆忙忙的一场。所以,遇到脚步忙乱虚浮的,就滑他一下,叫他别忘了看看风景。

流水芳香、和风清唱。
让我充满幻想。
仿佛童年时到远房亲戚家,看花红柳绿。
不过,现在走得太远再也回不去,忘了太久,再也想不起……

那天黄昏,喝了一点小酒,找一个临水的石阶坐着,坐着坐着便正出了神……

一杯新酿的三白酒和一碗甜酒酿之后,这回我是真的醉了。

醉醉地走出酒坊,醉醉地走在街上,看人,人是醉的;看桥,桥是醉的;看水,水是醉的;看乌镇,乌镇也是醉的。

夜,黑暗着沉寂着。

小镇像个甜美的梦,宁静而悠远。

我在暗夜的水边,没有半点声响,倒是流水会不时在脚边打个旋儿,相互招呼一声又自顾溜走。我久久的注视着水面,波光有些暧昧,水中的倒影温暖却迷离,美丽而寂寞。

我迷恋夜色,因为只有在夜里,我的生命才会亮起来,我只是一盏灯,一只摇曳在水乡的路灯。

我固执的站立着,只有在风起的时候才轻轻摆动着身姿。

在这样的水边,即使在静谧,又如何能早早入眠?又如何肯早早入眠?

于是,便披衣而起,随便选一座桥坐着,把自己也坐成倒影的一部分,久久的,像一个痴儿。

今夜是哪一夜的月光
醉倒在我的床前
今夜是谁
让酒杯站得比自己还高

今夜是飘忽的虫声,睡不着的乡音
月光哭湿了醉酒的灵魂
今夜的十指疯狂生长
触到了故乡的屋瓦,母亲的衣裳

今夜我把酒洒在地上
便有了江河的浩荡
今夜我以床作舟
划不近遥远的故乡

夜我拽着白发如霜
不敢抬头望我满面的泪光
今夜是我
用酒杯敲碎了月亮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江南。
每个人的眼里也有自己的一个乌镇,哪怕,你根本就没去过。
有时候,想像比真实更美丽。乌镇一梦,赛过扬州十日。
如果,去过以后还想在梦,心会加倍的柔软起来。

如梦如幻的乌镇,就似一本发黄的古旧的线装书,永远读不透,读不厌的书,深刻隽永,耐人寻味,刚刚放下,忍不住又拾起;一部图文并茂,意趣盎然的书,那种超脱飘逸闲适让人难以割舍;似一幅永远看不够、看不倦的水墨丹青,意境悠远,永不释怀,还没有离开,就企盼着下一次重逢……

山西·张壁
这是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袖珍小城, 0.1平方公里的面积,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各种建筑一应俱全,军事宗教、民俗历史多种文化融为一体,可进可退。方寸小城规划高超,鱼形巷龙形口、孔雀琉璃,处处可见心思奇巧。张壁,古庙神佛意,明堡暗道奇。
广西·兴安
连接湘江漓水的咽喉要害,两次改写中国历史的神奇土地。一条灵渠成就了中国统一大业,更显示先人们开山引河的智慧。守望陡门的陡军把剽悍的秦地风俗植入楚越之间,所以这里人的性格也刚也柔。古树参天,古巷幽深,水街水清,灵渠有灵,兴安,两大水系钟灵毓秀的地方。
浙江·南浔
太湖边上的鱼米之乡,古镇中的文化重地。方圆十里,五座园林,处处庭院幽深;一镇之地,以丝绸闻名,曾经富可敌国;嘉业藏书楼,深藏文化底蕴;丝竹袅袅,演绎诗画水乡;人文荟萃,巨贾云集,江南好,最忆是南浔。
江苏·同里
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含于中,河水把它分割成七座街区,三十座古桥把它连缀小城。家家临水、户户通船,醇正水乡,旧时江南。退思园玲珑雅致,三桥二堂遗风犹在,曾经的富土,流传至今的清秀典雅,如今的同里保持从前的富庶雍容。
广东·石湾
五千年的制陶历史,五百年窑火不熄,小小公仔陶,陶醉天下人。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陶瓷产品来自这里,全国七分之一的工艺美术大师集中在这里,一把泥土经过了他们的手,就走进了千家万户。石湾,南国的陶都。
云南·和顺
六百年历史孕育了极边古镇,三大板块文化交汇成丝路明珠。乡虽小,却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人不多,还有大半居留世界各地。一代哲人故里,翡翠大王家乡。小桥流水有江南风情,火山温泉是亚热风光。更有月台深巷洗衣亭,粉墙黛瓦,稻浪白鸥,一派和谐顺畅。和顺,一座滇南小镇,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