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廉价劳动力时代还会重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53:28

 

邱 林

随着长三角、内地及西部城市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求职者开始“就近择业”,珠三角地区很难延续往日对务工人员的那种强劲吸引力。为此,珠三角地区很多企业主动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待遇,底薪增幅普遍在100元以上。即使这样,“用工荒”特别是基层作业人员的短缺状况预计会持续到五六月。(2月22日《中国青年报》)

近两年来,珠三角劳动力短缺的警报不时拉响。当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发现,工人不像以往那样好招了。据深圳市《2009年第四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劳动力需求人数达194.4万,求职人数为112.5万,求人倍率为1.72,用工缺口为81.9万。

有分析指出,随着经济复苏,珠三角企业工资缺乏竞争力、务工人员择业观的改变和中西部城市就业空间的增大是“招工难”主要原因。实际上,务工人员的“群体性觉醒”让他们试图对珠三角老旧的工模式说“不”。工资低、工时长、权益难保障,这让他们大批离开珠三角,走向西部地区,走向承接了产业转移的家门口……

这说明,一向被认为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廉价劳动力,现在却越来越短缺。过去,一些人总是认为国内劳动力数量庞大,是“无限供给”,过剩与短缺的平衡点还远远没有到来。甚至有这样的观点:保持工人的低工资,对于保持珠三角低成本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有利乃至必需的。

也正是基于这一“共识”,珠三角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仅仅对务工人员开出“生存工资”。十多年来,务工人员整体的实际购买能力的增加,甚至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一项对珠三角五市1500余名农民工的最新调查表明,从2007年开始,农民工每月、每周、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值都在增加。但小时工资却在下降,从2007年的8.0258元/小时,降至2009年的6.9658元/小时。

事实上,珠三角企业没有认识到国内廉价劳动力充裕的“人口红利”优势正在衰减。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儿童与老年抚养赡养负担均相对较轻的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劳动力成本低廉,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对珠三角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低成本的能源供应和原材料,促成了珠三角经济长达20年的腾飞。珠三角经济在遭遇经济危机寒冬之前,曾以平均每年22%的速度增长。现在,从珠三角整体来看,以微利加工方式生存的企业仍占大部分。

而一些当世地政府管理部门担心,如果没有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珠三角大多数企业将无法生存。问题是,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与“用工荒”的死结之间,本身就是悖论。过去,劳动力“无限供给”作为珠三角企业最主要的比较优势,将随着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出现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逐渐失去。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尽管从全球范围来看,特别是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成本还很低,尽管从国内看,劳动力成本也在逐步提高。但应该说这些年在这方面提高得还不够,所以国务院多次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应该看到,一个始终以廉价劳动力众多而著称的经济体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始终依靠廉价劳动力默默奉献而保持的高速发展是失衡且不可持续的。因此,别指望廉价劳动力时代还会重来。珠三角要想走出“用工荒”困境,就必须实现产业升级,就必然淘汰一批低成本、粗加工的企业,也必然需要减少低工资、低保障的“两低型就业岗位”。

对于珠三角一些企业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而不与时俱进,那只会削弱其自身的竞争力,因为人为设置的廉价劳动力成本迟早会被市场机制冲垮。进一步推断,仅仅依靠低劳动成本谋发展的企业永远是一家长不大的企业,如果因为增加务工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就能压垮它,那只说明这家企业早就该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