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魂中国社会的良心陈寅恪-twt小楚丑哥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45:20
  •   国魂 中国社会的良心 陈寅恪      本文已参加“我的2008-我记录”活动 活动规则 2007-11-12 08:15:39 查看博主积分 发送AJCtwt787918305988833申请拉票短信,1元/条,不含通信费 标签:我记录 财富人生 人文/历史  

                           国魂 中国社会的良心 陈寅恪

         二十世纪作为中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学人陈寅恪先生,诞生在大清国多灾多难的1890年,江西省修水人,从小聪明,好学,善思,为罕见的天才学子。曾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多年,又到德国柏林大学学习研究,在西方一流名校留学十八年。1925年他婉谢母校美国哈佛大学的高薪聘请,毫不犹豫怀揣清华大学聘书,踏上归国之路,回到祖国当起了教书匠。在清华校园陈寅恪先生,以学问渊博名噪中华民国,更是才思敏捷,谈吐风趣,诙谐闻名清华校园。曾记得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研究生导师时,恭禧同学们为“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同时又是“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同学们问其解,陈寅恪先生曰,梁启超导师为南海圣人弟子,王国维导师在大清国任南书房行走,他可教过退位宣统皇帝溥仪喽。同学们笑过之后,更是敬慕喝过十八年洋墨水的陈寅恪先生。1928年罗家伦先生任清华大学校长,一到任,便马上拜访陈寅恪先生,交谈中,陈寅恪接过罗家伦校长赠送的自著书,便回赠一口匾曰,“懦将风流”罗家伦校长问作何解,陈寅恪先生说“你北伐军中官拜少将,为懦将也,你讨了个漂亮太太,正是风流呀”。一阵笑声,一团和气。

         1930年敦煌文物发现后,陈寅恪作为敦煌文书研究的早期开拓者,他从理论上对这一发现进行全面概括,科学地提出“敦煌学”名称,并推介及纳入世界学术领域中,得到各国学界及学者的承认和赞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寅恪先生应英国牛津大学之邀,在该校主讲“东方学及汉学”西方欧美各国学者云集牛津,如伯希和,斯文赫定,沙畹等世界著名学者,这些世界闻名学者见证了,陈寅恪先生推介“东方学及汉学”的精采,也为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而叹服,陈寅恪先生的讲学,为中西文化的交融,为中国文化的进步,借英国牛津大学三尺讲台,做出了精彩的演义。

         1949年陈寅恪居广洲,在岭南大学中文,历史两系任教授,他讲课认真,广征博引,加之对各种文献的熟知及运用的得心应手,而且讲问题,他能细致又周密地考证出某事之“然”还必须说出其“所以然”为人师表的陈寅恪先生得到公认,“讲课有深度,说服力也更强”当时新政权内文人气质较重的高官到广洲后,一般都要来看望陈寅恪先生,如陈毅,胡乔木,周扬等,陈寅恪先生是一介纯粹学者,对于这些新政权高官,都是以礼相待,绝无攀龙附凤之心。吴学昭在《吴宓与陈寅恪》中云,解放后,寅恪兄,壁立千仞之态度,人民政府先后派汪筏,章士钊,陈毅,周扬等来见,劝请移京居住,寅恪不从,且痛斥周扬。

        陈寅恪先生为何痛斥周扬,外人不得而知,不过1962年,周扬在大连创作座谈会的谈话中谈及此事,周扬说“1959年我去拜访他,他问,周先生,新华社你管不管,我说有点关系,他说1958年某月某日,新华社广播新闻,大学生教学比老师还好,只隔了半年,为什么又说学生还是要向老师学习,为何前后矛盾如此,我说新事物要实验,革命及社会主义也要实验,买双鞋也要实验那么几次,他不满意,说实验是可以,但尺寸不要相差太远……。”周扬当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吴宓日记中说,周扬曾自责,谓不应激怒寅恪先生,云,云。可见当时周扬没能说服陈寅恪先生。对于周扬的此说,我是存疑的,当时五十年代反右及大跃进,周扬的狠揭恶批,这些都是有目共睹。

         陈寅恪先生为中西文化培育的一代学者,崇师,在为人处世,为学为文诸方面,是不会为半斗米而折腰,特别是时势变迁,道德混杂之时,他是能极清醒地判断,坚持其认定之道德而行事,处世,待人,作文,而绝不会以享受欢乐,得到荣华富贵,来委曲求全。这是何等的气节及人格,这就是中国的国魂,中国的社会良心,陈寅恪先生的品格。

         1949年陈寅恪先生辞不赴京,是缘故其自身的价值观及道德观的深刻原因,他在《元白诗笺征稿》一书中有深刻的阐述,他说:“纵观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与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陈寅恪先生在此书中指出,新旧政权交替之时,士大夫阶级中人,有一个升降的机遇,“贤者拙者,常受痛苦。”就是说有才能的人,如不会见风使舵,出卖灵魂,他就会失去用武之地而遭遇各种痛苦。“不肖者巧者,会身泰名遂。”也就是说才干平庸人,会迎合,会奉承,会套用两种道德标准及习俗,不惜出卖自已的灵魂(甘愿为文妓),因此得到升迁,得到荣华富贵。陈寅恪守先生的此种价值观与道德观,使其甘愿失去用武之地,遭受贫困之苦,饱受煎熬,1969年10月7日,一代世界著名学者,崇师,国魂,中国社会的良心,怀揣着遗憾离开人世,并为生命最后二十年的虚度而难过。

         一个人活着,但人们却认为他已死亡(巴金),而一个人去世了,人们却认为他还活着(陈寅恪)。位高权重的周扬,在他狠揭恶批别人的会场,自已也成了牛鬼蛇神遭恶批,是不幸,是悲哀,是轮回,是必然。陈寅恪先生的思想,人格,像闪电,划过祖国的天空,像彩虹,挂在民族的星空,我们仰望天空,看着这闪电,望着这彩虹的时候,还听见天空中一个低吼的声音“让他说”这是六十多年前萧军的声音,在延安,在全场铺天盖地恶骂批斗王实味时,“让他说”萧军的一个孤单低吼声。就是这个低吼声,让中华民族还有希望,就是这个低吼声,让中华民族不能灭亡。

         在祖国的天空中,“让他说”这个低吼声,永远低吼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都能听见,还有那闪电,那彩虹,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看见,都能看见。